出版时间:2008-6-1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眉 编著 页数:302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探讨生活——系列心理教育课程实录》,是作者20余年心理教学之心得、体会与思索,大量引用了学生们的反馈、感想等,并建立了几个教学模型,是师生心灵对话之后的结晶。本书共分三编,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课堂讨论集锦;心理学课堂训练集锦以及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探讨。 “以天下人己任”是作者自小所受教育的核心理念。做教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努力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放眼世界,就是要能够为我们的地球村培养优秀的居民。所以作者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成为地球村中有影响力的公民。 本书汇集了作者2000年以来所组织的13次课堂讨论与训练,这些课堂实录全部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过。这些讨论得益于作者的《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中所总结出来并在后来加以扩展的教学模型。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心理学课堂讨论集锦 第一课 让我们回到幼儿园!——社会心理学课讨论之一 讨论一 我们在幼儿园学过哪些规则? 讨论二 幼儿园规则在成人社会是否够用? 讨论三 为什么要守小规则? 讨论四 为什么要突破大观念? 讨论五 小规则与大观念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讨论六 守小规则难不难? 第二课 生活不相信理由,成长取决于此时此地的努力——社会心理学课讨论之二 讨论一 怎样解决“喜欢上大学,但不喜欢自己的大学”这一矛盾? 讨论二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同学不好好学习? 讨论三 生活是否相信理由? 讨论四 自己与名校同学的差别究竟在哪? 讨论五 和北大、清华学生的差别是否是难以弥补的? 讨论六 我们能否对当前的处境重作资源取向的解释? 讨论七 我们如何让自已从现在起进入良性循环? 第三课 教养的本质是关怀——社会心理学课讨论之三 讨论一 大家喜欢与有教养的人相处吗,为什么? 讨论二 我们的教养能带给我们什么? 讨论三 究竟什么是教养? 讨论四 教养的核心是什么? 讨论五 做有教养的人难不难? 讨论六 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四课 让我们播种德行——社会心理学课讨论之四 讨论一 大学生该遵守哪些行为准则?大家自评实际做到多少? 讨论二 知道,为什么做不到? 讨论三 德行只对别人有益吗? 讨论四 怎样解决“德行好,但坚守德行累”这样的认知不协调? 讨论五 怎样把坚守德行中的“累”降到最低? 讨论六 一个行为变成习惯,究竟会有多难? 讨论七 我们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第五课 诚信源于自重和自信——社会心理学课讨论之五 ……第二编 心理学课堂训练集锦 第一课 自我接纳一小步,走向自信一大步——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之一 第二课 让我们在承担责任中实现个人的成长——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之二 第三课 假如死亡明天来临——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之三 第四课 让我们学习仰望星空——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之四 第五课 上进,从规范、净化自己的语言开始——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之五 第六课 共情是一粒和谐的种子——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之六 第七课 现在,让我们开始感恩——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之七 第八课 学会慎独:从自律走向自由——核心人格特质训练之八第三编 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探讨 第一课 教育理念 第二课 教育方法:心理教育教学模型的探索与阐述 第三课 学生自己所感受到的个人成长与收获 第四课 系列心理教育课程产生作用的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练习一我们的墓志铭和最后三个月要做的事在看第一部片子《我身后的日子》之前,我请学生先做了两个练习:一、请为自己写一个墓志铭可能这个要求太奇特,不少同学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我给学生做了一个例题,以我自己为例,第一句用的是一个朋友对我的评价:“她是城市森林中的自由战士。世界给予她很多,她也一直尽全力回报着这个世界。”学生们沉默一会儿后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墓志铭。有个女同学为自己写道:“她一直努力让周围的人快乐,她做到了。”一位男同学为自己写道:“你完成了可以完成的一切,可以安心地走了!”
后记
这本课堂讨论与训练集终于就要面世了,我的心里充满喜悦。这《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探讨生活》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产物。我在农村插过队,我喜欢用一种最朴素的方式来表达我对自己教学与研究成果的评价:我所研究的问题都是土里长出来的,不是我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我所解决的问题也都是我在教学一线反复思考和探索并借鉴西方心理学理论和教学法的结果。从1985年开始向学生讲授《人格心理学》课程至今,23年了,通过一次次试错排错,一次次模仿学习,一次次阅读、思考、观察和实践;还有无数次穿行于弗洛伊德、荣格、罗杰斯、阿德勒、弗兰克以及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无数次聆听、观摩西方人带来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有了今天这《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探讨生活》。 这是一本本土化的原创著作。
编辑推荐
《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探讨生活》汇集了作者2000年以来所组织的13次课堂讨论与训练,这些课堂实录全部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过。这些讨论得益于作者的《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中所总结出来并在后来加以扩展的教学模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