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12 出版社: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作者:孙克勤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要求,满足旅游高等教育的需要,我们根据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在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的主持下,集合国内旅游高等院校的众多专家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出版了系列旅游高等院校教材。该教材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院校师生和业界的普遍好评,至今仍是众多院校的首选教材,一版再版。 本书注意了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的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使整套教材更适合学科教学和行业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本版教材强调了教材的研究含量,旨在倡导教材编写的严肃性、高等教育的研究性,避免教材编写中存在的简单雷同现象,体现了国家骨干教材应有的规范性与原创性。可以说,本版教材更加贴近了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实际,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设计安排教材内容,使高等教育教材的先进性与研究性得到充分保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世界遗产概述 第二节 世界遗产和世界遗产学的定义 第三节 世界遗产标志和委员会历次会议 第四节 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 第五节 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定 第六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第二章 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世界遗产的管理 第二节 世界遗产的保护 第三节 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章 世界文化遗产 第一节 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标准和分类 第二节 世界文化遗产分述第四章 世界自然遗产 第一节 自然遗产的定义、标准和分类 第二节 世界自然遗产分述第五章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第一节 亚洲 第二节 欧洲 第三节 非洲 第四节 美洲 第五节 大洋洲第六章 文化景观遗产 第一节 文化景观的定义 第二节 文化景观遗产概述第七章 濒危遗产 第一节 产生濒危遗产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 濒危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恢复 第三节 目前的濒危世界遗产第八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定义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附录1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附录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附录3 世界遗产名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九寨沟还建立了智能化监控系统,在重要景点、道路险要路段、防火高危区等共90多个点位进行实时监控;监管信息系统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景区内的土地利用、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和景区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特别是核心景区开发建设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九寨沟是在保护中实施适度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有效保护。 《福建省武夷山景区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武夷山景区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管理应当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武夷山成立世界遗产保护委员会,聘请国内著名世界遗产专家为顾问,设立世界遗产监测中心,使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更趋制度化。武夷山景区在核心景点天游峰和九曲溪等处建立了自动气象观测站、大气质量观测站、自动水文监测站,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图,对遗产地范围内的动态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 2006年2月,武夷山成立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开始对遗产地的大气、水质、生物、噪声、古迹等进行监测,并把遗产地的各种技术数据发布在网络上,使游人可随时了解武夷山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文化遗存、旅游指南、法律法规、管理服务、遗产监测、遗产动态,为保护武夷山“双遗产”筑起一道科学平台。 我国的世界遗产地的管理模式仍按传统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多层次,缺乏统一归回管理和科学决策,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吴必虎等(2002)从人口压力、遗产地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潜在市场需求和世界遗产地保护的资金需求方面论述了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的关系。陈耀华和赵星烁(2003)对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进行了论述一杨锐(2003)提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管理的四项战略。罗佳明(2004)提出,我国在管理体制上并没有针对世界遗产的特征形成专门性组织体系,基本上是沿用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和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模式。李文华(2006)指出,遗产地管理是遗产研究的重要内容,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对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现时的遗产管理模式需要规范化(徐嵩龄,2006)。黄德林(2007)认为,现有的自然遗产管理体系存在诸多弊端,根源在于自然遗产的产权归属不明确。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规划教材:世界遗产学(第2版)》更加贴近了我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实际,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设计安排教材内容,使高等教育教材的先进性与研究性得到充分保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