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作者:狄克逊·韦克特 页数:272 译者:何严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里这样描述他眼中的那个年代。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大萧条》所展示的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 《大萧条》作为“美国生活史丛书”的最后一卷,由于作者韦克特教授亲历过他所描写的那个时期,所以,他得以能够从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的角度。以白描的方式,冷静、客观地向人们展现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为读者临摹了一个充斥着种种矛盾的时代,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凝重与悲怆,忧伤和希望。不论是真实的事例,还是精确的数据,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韦克特的谨慎与务实。 它除了揭示经济萧条的影响之外,还涉及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百姓生活。富翁与贫民,经理人与失业者,老人与小孩,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甚至还有城乡的变革。可以说,这本书是了解那个时代真实生活的一部小百科全书。
内容概要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所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疯狂和恐惧。这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受到了它的影响。之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大萧条。 1932年的美国,200万人四处流浪,其中有一无所有的佃农;有丧失抵押权的农场主人;有刚从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青年;还有因失业而愁眉不展的中年人,他们到处奔波,居无定所。 曾经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此刻也蜷缩在领取救济食物的长长队伍里。很多人无家可归,睡在马路边上,或是临时的帐篷里。饥饿、贫穷、无所事事充斥着他们的生活,痛苦、哀伤、绝望是人们脸上凝固了的表情。 千百万人只能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这是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民生活的真实缩影。 本书以宏大而细腻的笔调,向读者展现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给今天陷入全球性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的人们以深刻的反思和无限的启迪!
作者简介
狄觅逊•韦克特(DIXON WECTER,1906—1950):美国亨利•亨廷顿图书馆著名的社会历史学家,同时也是美国文学研究的佼佼者。他在高度提炼宏大复杂的历史主题方面独具匠心,有“历史手艺人”的美称。
书籍目录
第1章 惊天之变第2章 新生活蓝图第3章 新总统上任第4章 罗斯福新政第5章 公民与政府第6章 工会在行动第7章 城乡变革第8章 老地区与新区域第9章 求变的年轻人第10章 社会保障第11章 新有闲阶级第12章 阅读、写作与革新第13章 消费与科学第14章 命运之约
章节摘录
这边,围绕着NRA的争论愈演愈烈,另一边,关于是“计划经济”与“粗犷的个人主义”的争论已悄然地扩大到全国。这场争论反反复复地贯穿着整个新政时期。新闻媒体纷纷把批评的矛头对准罗斯福的政策,这种敌意要追溯到关于新闻出版行业法规的那次激烈争论。NRA官员要禁止雇佣卖报的童工,媒体业主对此强烈不满。尽管沃登·刘易斯·E.劳斯论证说,纽约州星星监狱的每10个囚犯中就有7个人童年卖过报纸,但有些出版商依旧不厌其烦地解释,“赤脚报童”是自立自强的神圣标志。另外,NRA在雇工的工时、工资和公平竞争的提议,也让美国报纸出版商协会大为恼火。1933年末,这个协会提交了一部既没有规定行业最低工资,也没有减少工时的法规,并声称,如果迫于压力接受更为严苛的法规,只会妨碍出版自由和公民履行义务。最后,在1934年2月,各方签署了一部所有人都不满意的妥协协议。 蓝鹰下劳资双方集体谈判的另一个衍生物——“美国报业协会”,是在1932年12月组成的,成员是一群对1929~1933年年间薪水锐减和失业大潮记忆犹新的新闻记者。这是同类协会中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具有煽动力的、好战的专栏作家海伍德·布朗的领导才能,不到10年的时间,这个组织就吸纳了2万多的成员。虽然它成功地帮助新闻记者提高了原本微薄的薪水,并没有让记者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契约保障。与此同时,出版商则在旁边哀叹“出版业中自立自强精神的缺失,传统而浪漫的个人主义的衰落”,把这一切归为新政的多管闲事。 除了这些争论点外,将大型报业公司等于于其他形式的企业,往往使社论更偏于保守主义,早在NRA成立前就出现了这种倾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你看到你的邻居失业时,那说明正处于经济衰退;当你自己开始丢掉工作时,那就是处于经济大萧条了。 ——美国第33任总统 杜鲁门 我们已经彻底穷困潦倒,我所能看到的唯一好事就是我们的处境不可能更糟了。 ——一位大萧条时期的失业者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美国第32任总统 罗斯福 即使一切都做得正确且及时,我们仍将会有两年的严重U型衰退,一直延续到2010年。复苏后1%左右脆弱的成长将会使人们仍然觉得像衰退一样,尽管技术上我们已经走出衰退。 ——炎闻纽约人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鲁里埃尔·鲁比尼
编辑推荐
历史总是得复自己。经济周期也会不请自来经济衰退,企业倒闭、贫穷、饥饿、失业、无家可归…… 80年前的大萧条,80年后的今天是否会再次上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