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主编 页数:554 字数:1158000
内容概要
《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会议论文集》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负责召集的“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会议”论文集,内容涉及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的改革与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特色专业建设、专业认证研究、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改革、质量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会议论文集》适合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教师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专业评估认证研究与特色专业建设
电工电子实践教育评估的研究
以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专业认证与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
论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如何应对当今市场挑战
“气电结合,以电为主”特色的雷电防护工程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新西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调查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些体会
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特征研究
爱尔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调查报告
大信息背景下“电气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电子信息工程校级特色专业建设
具有民航特色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
网络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第二部分 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亚琛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观察与启示
图形化程序设计语言双语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创新性实践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数字信号处理器及其应用”课程教学方案的探讨
结合我校优势打造移动通信精品课程的思考
《交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差分设置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研究性教学研究
顺应国际教改潮流探索研究性课程建设
《语音信号处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教师的主体意识与大学课堂教学管理
……
第三部分 实验、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第四部分 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第五部分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改革及其他
章节摘录
2.人才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分析 根据市场调查,人才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宽口径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应当适应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这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继续拓展专业口径,培养的人才应是既懂技术,又会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创新能力要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这就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具有敏感的市场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实现能力。这一点恰是现在教育所缺乏的。 (3)综合电子信息化系统研究和设计、开发能力要求:由于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由简单电子信息系统发展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有系统研究和开发、设计能力。 (4)全面的自学能力及较高的外语水平要求:由于电子信息理论、元件、技术及系统发展迅速,这就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有全面自学的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因为大多数最新资料都是外文的),很快学会新知识、获取新的信息和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 3.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如何适应当今市场的需要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国家级或省级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做为特色专业,首先必须是市场需要的专业,笔者认为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 学制改革 从前述人才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可以看到,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要求是很高的,但市场的要求也是多样的,如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有些职位对人才的要求可能要求很高,而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有些职位的要求、中小企业的要求都会有所变化,这些人才都应该量身定做,而要达到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有学制的保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制创新,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多规格培养模式:根据市场要求,本科学制3-7年,一般本科要求3-6年,本硕连读6-7年。这是市场要求较高的医科大学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在学制上应当坚决反对学生交四年学费,读三年半的书的做法,美其名日提前就业的搞法,其实是学校不顾毕业生质量以破坏自身声誉为代价谋取暴利的手段。 ②弹性学制:推行学分制。以四年制本科为例,其实际修学年限可放宽至3-6年,学生在修业期间,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前毕业,就业或攻读研究生,或是中途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校修完学业,这样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另外,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也可让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顺利完成学业,这在美国等经济发达、学费水平高的国家已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 3.2 课程体系创新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及是否满足市场要求。课程体系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课程、专业课程(含职业课程)及跨学科课程上,应加大跨学科课程(通识课程)比例,以适应宽口径的要求。同时职业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可开设多个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群,以适应市场需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会议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