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广西师大 作者:西渡|主编:钱理群//洪子诚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前言
奉献给读者的这套《诗歌读本》,共分六卷:《天籁之声——学前(0-6岁)卷》,《成长之歌——小学(7一12岁)卷》,《生命幻想曲——初中(13-15岁)卷》,《心中的诗——高中(16一18岁)卷》,《诗道寻踪——大学(19-22岁)卷》(此卷读者可含大学毕业以后的青年人、中年人),《憩息诗乡——老人(60岁以后)儿童(7-12岁)合卷》。读者不难看出我们的“雄心”:《诗歌读本》的对象涵盖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我们的编辑理念是:“让诗歌伴随一生。”读者自然要问:你们为什么要编这样一套书?你们如何编这套书?我们的编辑灵感,来自中国的“诗教”传统。其实,不仅是中国,世界许多民族,特别是希腊、印度这样的古老民族,都有一个诗教传统。所谓“诗教”,按我们的理解,它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大的方面说,也是更接近本义的,就是要以诗来管理、教化社会,以诗治国。这就是《诗大序》所说:“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莫近于诗。”这里有一个核心的治国理念,即对人心、民心、民情的重视。观人心、民心、民情的最好途径,就是听其声,所以又有“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之说。这就是所谓“诗可以观”的功能。按儒家的理念,诗的最大功能还是对人的精神的引导、教化,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也就是要通过诗歌的吟诵,发泄不满和悲苦,使情绪得以平复(“诗可以怨”),然后,通过诗的移情兴发、潜移默化的作用,涵养人的中和之性情(“诗可以兴”),由个人心灵的净化、性情的温柔敦厚,进而发展为人与人关系的融合,弥漫于家庭、社会以至国家,就可以达到天下的长治久安与和谐(“诗可以群”)。对这样的儒家的以诗治国观,历来是有不同看法的,也有尖锐的批评,这里不作讨论。我们注重的是其中的一个合理因素,即对人的心性、内在精神世界以及人伦关系的重视,强调诗歌对提升、净化人的心灵的作用,移风易俗的作用。由此,我们想起了人们已经熟知的“人诗意地栖居”的理念,这样的联想大概是有道理的。一位中学老师对这一理念作了这样的阐述:“人生活在两个世界里。首先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生活在一个世俗化的世界里,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丑陋和污浊的世界里。但这绝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每一个人还拥有另外一个世界,那是一个意义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这位老师说,“为了一种诗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阅读诗歌的“第一条理由”(马小平:《走近诗歌》)。这自然是有感而发:今天的中国,人的情感的沙化,趣味的粗鄙.精神的沉沦,心灵的扭曲,人伦的丧失,人际关系的冷漠,都已十分严重,构成了真正的民族精神危机、社会危机。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作为普通的教师、学者,普通百姓,总体上会有无能为力之感;但我们还可以“救出我自己”,这就是我经常说的,我们至少可以在自己和周围的小圈子里,创造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诗意的生活”。这绝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恰恰是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精神失落的现实的补救。而要创造有意义的诗意的生活,最重要也是最简捷的途径,就是阅读诗歌。
内容概要
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感觉最敏锐,情感最丰富,想象最活跃,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适应这样的成长特点,我们将本卷的诗歌定位为“生命幻想曲”,以生命母题组织单元,展现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他人、社会,以及历史的关系,这都是少年期最基本的生命命题。所选的诗歌,大都充满浪漫主义的激情和丰盛.无羁的想象。并且充溢着生命的亮色,这是为孩子一生的精神成长垫底的。 少年也是诗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期。为此,我们特地组织了诗的要素单元,对每首诗都作了详尽的导读,引导学生鉴赏诗歌。并撰写了介绍诗歌基本知识的专题,引导孩子自己朗读诗、写诗。
书籍目录
总序:让诗歌伴随你一生(钱理群)写给本卷读者的话一、大地的诗歌永不消亡 (一)四季之光 五月之歌(歌德) 夏天的躯体(埃利蒂斯) 我沿着初雪漫步(叶赛宁) 仲春遘时雨(陶渊明) 江村(杜甫) 秋怀(其二)(孟郊)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韦应物) 诗歌知识专题一:诗的语言 (二)我不再认识黑夜 太阳礼赞(古埃及《亡灵书》) 致太阳(多多) 日出(海子) 对月吟(歌德) “月下……”(纳博科夫) 舟中望月(庾信) 把酒问月(李白)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辛弃疾)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西川) 献给黄昏的星(戈麦) 银河(普吕多姆) 我不再认识黑夜(埃利蒂斯) 诗歌知识专题二:诗的想象 (三)致大海 海韵(徐志摩) 海的形状(蒋浩) 海水谣(洛尔迦)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 (四)我们整天在田野行走 大地(印度《梨俱吠陀》) 我们整天在田野行走(埃利蒂斯) 玉米的颂歌(聂鲁达) 雨水(徐永) 到一棵树中去(池凌云) 为美而想(骆一禾) 渭川田家(王维) 杏殇(孟郊) (五)我爱那如此温柔的驴子 我爱那如此温柔的驴子(耶麦) 老虎(布莱克) 蝈蝈和蟋蟀(济慈) 细长的家伙(狄金森) 燕(臧棣) 蝉(李商隐)二、生命幻想曲三、坛子的轶事附录
章节摘录
阅读提示中国的土地曾是一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就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统治者的残暴,外族的凌侮,榨干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血汗。然而,中华儿女对这片土地的赤诚的爱永远不会改变;因为这片土地所经受的苦难,我们对它的爱才更炽热,我们为着它沸腾的血才更热、更烫。我们是含着眼泪来爱这土地的……艾青这首诗写于抗战全面爆发的第二年,南京失守的前夕。当时,中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铁蹄下呻吟,中华民族正在经受着血与火的空前的考验。正是在这个时刻,艾青用这首诗表明中华民族是不屈的——在苦难中仍然能爱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首诗很短,但是表达上却相当曲折。从开头到第六行是一层意思,它从“假如我是一只鸟”这个假设引出对土地的深情歌唱。以三个“这”打头的名词短语,以隐喻的方式突显了这片土地现时的状态,它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它的河流是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它的无止息地吹刮着的风是满含愤怒的;它们同时也强有力地传达了诗人悲伤、愤怒的内心情绪。紧接着是另一个以“和”打头的名词短语,“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个短语的性质和前面几个完全不同。在这行诗里,诗人的情绪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从愤怒转向了“无比温柔”。这行诗淋漓尽致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柔情,这也是对诗人所深爱的土地无保留的赞美。艾青诗歌的动人之处就在这里,他所表达的情感从来不是平面的、单向度的,而是立体的、复杂的。
编辑推荐
《诗歌读本:初中卷》:体悟世间最美的吟唱,为了一种诗意的生活,让诗歌伴随我们一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