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9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日] 桐野夏生 页数:236 译者:王倩
Tag标签:无
前言
矢萩先生近来一切安好!这是我第一次写信给您,请原谅我的冒昧。我是生方淳朗,也就是作家小海鸣海(生方景子)的丈夫。平素我妻承蒙您的多方照顾,不胜感激! 很抱歉在此时给矢萩先生写了这样一封信,但愿我的信不至令先生受惊。 妻已失踪两周了。她的失踪很突然,就像平时外出散步一般,而且至今音信全无。对于此事要说我毫不担心,那是假的,但妻的性情素来变化无常,我不太能把握。我想她或许什么时候会回来吧?于是打算耐心等她了。妻出走前好像推掉了为杂志写小说的约稿,所以妻的失踪没有给各方带来更多麻烦,这一点令我深感欣慰。 随信寄去一部书稿《残虐记》,妻将之列印出来放在书桌上。标题旁贴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请寄文潮社矢荻先生”。我想这或许是您约的书稿,于是便寄予您。这张纸条是妻留下的唯一字迹,我不知道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想必与这部书稿里的内容有些关联吧。 坦率地说,我曾经很犹豫是否该把书稿寄给您,理由有三。第一,我不知道把书稿交给您是否是妻真正的想法;第二,我有点担心,害怕妻失踪之事就此泄露出去。我知道,抱有这种想法对矢荻先生十分失礼;第三,我还担心出版界无人知晓的某些事实,将会因此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该书所写的内容,无一例外全是真实的,我在前面所写的“但愿我的信不至令先生受惊”一句,也是缘出于此。 妻原名北村景子,十岁时曾被一名男子绑架,还被该男子囚禁家中长达一年多。案件最终得以侦破,男子被捕,妻平安回到家中,事件算是告了一个段落。妻在升上国中时转学到外地,因此周围没有人知道作家小海鸣海曾是绑架事件的受害者。据我所知,妻对该事件也是绝口不提,充其量在其处女作《犹如泥泞》一书中有所涉及。我记得这部小说一问世就有人写评论说“该小说让人想起了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件儿童绑架案”,但我认为,《犹如泥泞》主要还是取材于妻被绑架前发生的一件杀人弃尸案。另外,我还记得妻曾对我说过,她说编辑矢荻先生曾十分认真地问过她一句话:“还是一名高中生,却有着成人般的沧桑,你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呢?”那以后又过了十七年,矢萩先生负责妻的小说编辑工作,您与妻之间到底敞开胸襟聊到何种程度,我不得而知,但我想关于该事件,妻大概不会有丝毫的触及吧。 但是,妻的沉默仅仅因为一封信就被打破了。那次事件以来,漫长的二十二年过去了,已出狱的绑架案犯人似乎为了赎罪,寄了封信给妻。我禁不住悲哀地认为,就是那封信让妻打开了已封存多年的记忆闸门,让那事件又活生生地浮现在妻的脑海里。我方才也读完了《残虐记》,仍不明白到底男子信中的哪一句话触动了妻,那句话怎么就能突然让妻回想起那次事件,并因此而离家出走呢?面对妻的无助,身为丈夫的我深感无力,只能等待妻的出现了。 男子的来信附在《残虐记》的首页,我想这也是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吧,所以就贸然一并寄出。后面的事是我不愿去想的,但万一妻有什么不测的话,请跟我协商解决该书稿的事宜。总之先将书稿寄给您,以后我们再电话联系。 书不尽言,就此搁笔。 生方淳朗
内容概要
25年前的少女绑架案犯人的一封来信,使得已是著名作家的女主人公离家出走。女主人公留下了一部留下题为《残虐记》文稿,详细讲述了在她在一年多的被囚禁生活经历。在被救后,她意外地发现还有人始终在偷窥她的密室生活,以及周围的人对她的异样猜度,使她决心把事实的真相深埋心底。 在囚禁生活中,一个带着“太田美智子”字样的红色书包和一个始终偷窥她与绑架犯生活的男人,也给她的心灵增添了层层阴霾。女主人公就在这样的精神重压下,凭着想象和谎言建成的堡垒而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并以此为灵感源泉创作了不少作品。后来,她又意外地遇到了那个偷窥男…… 但女主人公的丈夫却指出,这部文稿也有不少杜撰的地方。女主人公究竟与绑架犯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她与父母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恩怨?院子里的藏尸究竟是谁?……她到底隐藏了多少事情的真相?
作者简介
桐野夏生,1951年生于日本石川县金泽市。日本推理小说界最受推崇的女性作家,有“日本写实小说女王”之称。其作品风格犀利、冷硬,极具社会批判色彩,着重于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揭示。 桐野夏生曾凭代表作《OUT》获得国际推理小说界最具盛名的“爱伦·坡奖”最佳小说部门提名,虽未获奖,但已创下日本推理作家的新纪录,国际声誉扶摇直上。 主要获奖记录:1993年凭《濡湿面颊的雨》获得第39届江户川乱步奖。 1998年凭《OUT》获得第51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1999年凭《柔嫩的脸颊》获得第121届直木奖。 2003年凭《异常》获得第31届泉镜花文学奖。 2004年凭《残虐记》获得第17届柴田炼三郎。
书籍目录
残酷的事件催生了想象的梦境,想象的梦境结出了残酷的果实。
比1年的肉体监禁更可怕的是,自己和他人25年织成的心灵牢笼。
章节摘录
健治的信混在三封读者来信中,经由出版社转了过来。所有的读者来信在转给我之前,都要由编辑事先拆封,检查里面是否装有恐吓信或刮胡刀之类的东西。但健治的信却完好无损,显然是逃过了“审查”。这与其说是编辑的怠慢,还不如说是健治一心要与我取得联系的意志给了这封信特殊的能力,使其能躲避他人的干预;要不然,就是因为我原本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作家,所以编辑无须费力检查我的读者来信。 信封上收件人的地址是出版社,信封背面寄件人的地址,写的是靠近日本海一个小城市的一所医院名,寄件人为“熊谷健”。信封上的笔迹很明显是出自女性之手,由此可以看出那是由信中出现过的一个叫“熊谷”的好心女人代劳的,而且她还把自己的姓也借给了健治。信纸是任何一个超市都可以买到,极其普通的那一种,用的笔也是廉价的蓝色原子笔。健治的笔触显得不太流畅,却是极其用力地写成的。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仿佛表达出那个男人肉体的狂乱,面对这封信,我竟有一阵子的茫然。 给我带来巨大冲击的,不只是犯人所写的那句“您不原谅我也没关系。我想,我也不会原谅老师的”,而且还有时隔二十五年后又重新复苏了的“受害者”的记忆。那是一种始终感觉近旁有“他人”存在的压力感,而这个“他人”,是强行侵入我的生活的来历不明的东西。我最初被侵犯的不是意识,而是生活,是活生生的肉体。原本我的每一天都是宁静的,睡觉、吃饭一切正常。但这样平凡的日子在某一天突然被打破了、被剥夺了,更要命的是,我还为之强行改变自己,在这过程中我感到了无尽的蛮横与恐惧。意识总是在生活的突然改变之后才漫不经心地出现,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整理思路。只有经历过人生的恐惧以后才能理解这一切,所以就算说出来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我选择了沉默。 我选择写小说为职业也许是一种必然,因为我不想让其他人踏入自己的生活。创作小说时,作者可以毫不顾忌地削尖自己,并以此作为武器,深深地钻入所写的对象中去,所以作家恰好可以实现我所期待的生活方式。 可是,健治为什么要说“您不原谅我也没关系。我想,我也不会原谅老师的”呢?是因为我成了一名编造谎言的作家吗?我反复阅读健治的信,然后将它放在书桌的一角,陷入了沉思。因为那封信,书桌上的景致全然改变了。电脑、墙上的画、桌上的花都仿佛变得不真实而黯然失色。那封信是一件非凡之物。我竞弄不清健治到底是什么人了,同时也包括我自己。 正如信上所写,我是一名作家,笔名小海鸣海,时年三十五岁。在十六岁高一快结束的那年夏天,我正式登上了文坛。我的处女作《犹如泥泞》被称之为“可以载入文学史册的惊人之作”,人们感慨一名高中女生竟然能把年轻男子充满暴力的性表现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世人皆津津乐道地谈论作者与作品内容间的巨大反差。 我以一部《犹如泥泞》获得了著名的文学新人奖,此后又连续发表了几部给文坛带来冲击的作品,还刷新了诸多文学奖项的最年轻得奖者的纪录。我被称之为“早熟的大师”,同时又被誉为“奇异的天才”,就这样在一片令人肉麻的赞扬声中,我度过了登上文坛后的前十年。 一出道即光彩夺目,这既扰乱了世间,也扰乱了我自己的生活,于是,我开始了一味的躲避。也许是经历过那次事件的缘故吧,我特别擅长隐姓埋名。经过一段时间的东躲西藏后,人们似乎得出结论说我不喜欢抛头露面,终于把眼光从我身上移开,放了我一马。 我没有上过大学,没有亲密的朋友也没有恋人,平日几乎足不出户。我与健治一样,生活在孤独的牢狱里。与生俱来喜好孤独的性格,至今不曾改变。我没有结婚生子,也不养猫养狗喂鸟,现在独自一人住在崎玉县附近的一所都立公寓里。 但是,现在的我是丧失了一切美誉的一个平凡作家。在鼎盛时期,我的收入可以购买好几栋独门独院的房子,但是我现在的收入,与弓着背匆匆赶往车站的上班族没有什么两样。这并不是因为我懒于工作,也不是因为成年后产生了对生存的厌倦。我成了一个大名鼎鼎却又只能处于文坛边缘的作家。因为我不再为文学杂志写稿,只是偶尔写一些随笔之类的小文,投给妇女杂志或通信购物杂志来糊口。当着我的面,谁也没有说什么,但背后大家一定在交头接耳,议论说我的文思已经枯竭。健治曾抨击说作家干的是编造谎言的勾当,但我这个作家,却再也写不出小说来了。 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况,反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紧张。但是,就在这时健治出狱了,他还寄信给我,这件事给了我沉重的打击。原以为已经埋藏了的过去如今改头换面,而且还在悄悄地呼吸。那是发生在二十五年前的事啊,我为什么要隐瞒其中的真相呢?不,我还有更大的疑问,那就是我是为什么开始写小说的?另外,健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知道无论我怎么绞尽脑汁去思去想,也不会有任何答案。因为今天的想法不是昨天结论的继续,也不可能为了明天的结论去挖掘今天的思考。我拥有的只是翩翩万千的思绪,它们绞成螺旋状在我的体内盘旋,就像每天不同的风,刮起地上的尘土送归某处一般。突然间我想起了健治工作过的铁工厂,那里的地上落满了螺旋状的铁屑。漫长的二十五年过去了,也许健治的来信在提醒我:已到了该把那些思绪与记忆记录下来的时候了。因为这可能是我不能再编写故事后,所写的最后一部物语了。 我事先声明这不是小说,二十五年前在我身上曾发生过一件事,这部作品是在验证我对那次事件的记忆,以及事件之后对自身的一次考察。健治在思考他所引发的那次事件,我也将思考一下被健治拖进该事件中的自身命运。当记忆的闸门打开后,无尽的思绪如同豌豆的藤蔓一般,蜿蜒着向天空延伸开去,让我无法阻挡。 毫无疑问,那是一次重大的犯罪案件。简单明了地说吧,我十岁时被一个名叫安倍川健治的二十五岁工人诱拐绑架,而且被囚禁在他家长达一年之久。由于还牵涉其他案件,健治在经过精神鉴定后被判了无期徒刑。我不知道服刑中的健治为何被释放,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健治还活着,尽管他在日本的某个地方受到软禁或是什么,但他确实还活着! 我现在写的内容还局限在当年媒体所报道的范围内,但没有人能知道事件最真实、最本质的部分。无论是对警察、父母还是精神科医生,我都没有说出事件的真相。如果说那时还是孩子的我,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撒谎的人才没有说出真相的话,那么被健治指责为“编造谎言”的作家的我,又在做什么呢? 我打算把事件的真相写出来。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即便我死去,这篇文章也可以永远保留在电脑里,即便没有人能读到它。 回忆起自己的孩童时代,竟发现没有多少让我感到幸福的时光。也许有人会一针见血地指出,说是那次事件扭曲了这孩子的心灵。可是我倒认为人们的童年大都笼罩在灰暗的阴影中,因为孩子总是承续着大人们的阴影。另外,我周围的大人们也没有让我获得幸福。 我生长在M市,那里距Z县的县府所在地Z市,搭乘电车大约需要三十分钟的时间。M市坐落在以形态俊美而闻名的Y山山麓,人口约十五万。因为火山灰,那里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但城市旁边有水量丰富的T川流过,所以自古以来这里的制丝业就十分发达,长期以生丝的产地、集散地而闻名全国。可以说这样的历史,造就了当地一大批精明能干的商人。为什么呢?当养蚕业不再时兴而逐渐衰落时,该地区的人们积极地投入到招商引资的活动中,成功地引进了化纤、电机、食品等企业,形成了新的工业区,使该地区的经济得以生存下来。 工厂的迁入带来了大量的移民。对传统的制丝业者即祖祖辈辈居住在这座城市并陪伴其经历了荣枯盛衰的人们而言,新居民终究只是外人,他们总有一天会离开这里,而且他们的流入有可能带来更多的犯罪,使城市堕落。旧居民中抱有这种戒备心理的人为数不少,所以,城市明显地分为两边,一边是旧居民,一边是新居民。从表面上看来,M市已演变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但剥下其外衣,它还是一座充满了传统保守色彩的古镇。这就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而我家正是属于新流入的工厂工人,即外来户。 ……
编辑推荐
日本直木奖获奖作家,桐野夏生力作,残酷的事件催生了,想象的梦境,想象的梦境结出了,残酷的果实,比1年的肉体监禁更可怕的是,自己和他人25年织成的心灵牢笼,第17届柴田炼三郎,获奖作品,日本纪伊国屋书店销排行榜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