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贤治 页数:29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作者近三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 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全书通过对多位西方著名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特别强调自由批判的精神。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作者简介
林贤治,当代著名学者,著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思想性作品《平民的信使》、《胡风集团案:二十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自制的海图》、《五四之魂》、《时代与文学的肖像》、《午夜的幽光》、《一个人的爱与死》,自选集《娜拉:出走或归来》,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漂泊者萧红》,主编《二十世纪世界文化名人书库》、《曼陀罗译丛》、《流亡者译丛》、《流亡者丛书》、《散文与人》、《记忆》、《人文随笔》、《文学中国》(合作)等。
书籍目录
题 记卢森堡:“嗜血的‘红色罗莎’” 阿伦特:沉思与反抗 自由、祖国、十字架 一个女人和一个时代 写在《希特勒万岁,猪死了!》的前面 奥威尔:从政治中来,到政治中去 《1984》的一个新译本 法国知识社会中的一场战争 索尔仁尼琴和他的阴影 苏联知识分子的命运 夜读抄:《论小丑》 国民性批判问题的札记 《中国作家的精神还乡史》导言 鲁迅:四城记 鲁迅:“带着枷锁的跳舞” 《鲁迅语录新编》前言 萧红和她的弱势文学 怀念耿庸先生 诗人的工作 重印《中国文字狱》序 黄河遗文编后记 从低泣到嚎叫 《我是农民的儿子》序 《我是农民的儿子》再序 《满天星文丛》 序 《人文中国》前言 《烙印》序 知识分子与自由 一代知识分子的苦难人生 经典的言说 关于“思想者文学” 关于“底层文学” 关于“介入文学”
章节摘录
插图:卢森堡的政治思想,在论战中显得特别活跃和鲜明。其中,关于革命与暴力问题、政党问题、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带有很大的原创性。在苏联、东欧剧变十多年以后,回头再看卢森堡的相关论述,判断的深入和准确是惊人的。在卢森堡看来,革命,不是任何组织或个人“制造”出来的,不是根据哪一个政党的决议产生的,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自动地”爆发的。不是组织先于行动,而是行动先于组织,而这“行动的迫切压力”总是来自社会下层。她指出:首先应当具备“革命形势”这一必要的条件,必须认真考虑大众的情绪。在组织问题上,她从不信任有一种绝大多数人在其中都没有位置、也没有声音的所谓的革命的“胜利”,不信任那种不择手段、不惜代价夺取权力的行为,以致她“担心革命受到扭曲更甚于担心革命的失败”。正由于当时德国的客观形势与俄国不同,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都没有作过以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但是,卢森堡并没有因此否定暴力,相反对于那些把暴力等同于革命,从而加以反对的“机会主义的学理主义者”予以严厉的批判。暴力是有阶级性的,她特别指出,必须警惕来自反动政府的合法性暴力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她认为,无条件地否定革命暴力,把议会政治、宪政政治看作被压迫阶级得救的唯一出路是空想的、反动的,这也正如把总罢工或街垒看作唯一的出路一样。在她看来,并不存在一种预设的绝对合理的方式,任何方式的采用都是随机变化的、可选择的。人民群众唯有拥有潜在的暴力,并足以作为自卫的武器或攻击武器,来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在阶级力量的对比中,最大程度上改变政治斗争的条件,其中包括议会条件。
编辑推荐
《纸上的声音》编辑推荐:“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这个观点来自知识分子这个词语的发源地: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批判,他就像是医生,他的任务就是指出肺病患者那片受损害的肺的病状,而不是去歌唱那片没有受损害的肺是多么的完好。唱颂歌绝对不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林贤治就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在他的写作中,文学和思想批评类的文章最有影响。《纸上的声音》正是这样的作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