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扉 页数:304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那天在中心书城这个书架前泡到了天黑,在心底暗暗地作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写本跟所有已出的有关《老子》的书都不一样的解老的书吧,你可以做到的。我给自己定了6个字的标准:准确,生动,有趣。绝不沾“二虚”的毛病:避实就虚,玩弄玄虚。 我的好友、凤凰卫视台北主持人陈淑琬,听说我最近在写一本有关《老子》的书,很是惊奇。一是感慨一个“名记”居然可以静下心来,为国学的传承做点事。二是为我担心,《老子》那么玄奥,现代人在阅读心理上会不会比较抗拒?于是,她给我支招,从读者的角度,让我先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读《老子》(Why)?这个讲《老子》的人是谁(Who)?他讲得怎么样(How)?她说,你能就这三个“W”说动我,那我就觉得你做这个事,能成。 我说,这不难。但这三问太大,说来话长,我就择要地来回答你吧。现代人为什么要读《老子》(Why)?古人对它有个四个字的评价:“万经之王。”《老子》里有东方的大智慧,可以修身,可以治家,可以治企,可以治国。我在书中编了一句俏皮话:不读《老子》,你可能就只能当孙子。这个讲《老子》的人是谁(Who)?既然逼我当众吆喝,那我就表扬和自我表扬一下。从湘西一个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走出来的年轻人,先后供职于香港凤凰卫视凤凰周刊、香港大公报等媒体。在深圳、北京工作多年,在媒体圈内被喻为“文章妙手”。自幼随父研习国学,读经数十载,嗜学不怠,人称“国学才子”。他讲得怎么样(How)?台湾作家陈念萱称许其功力,开坛不让钱文忠;其文字风格,为她所见过的“最时尚、最好懂”的解经笔法。是谓“老子不玄,王扉很炫”。 最后我要说的是,各位看官,是将市面上流传的那些似通非通的《老子》读本的解释,从你的脑海里清理出去的时候了。请与我一起,用心来破解这些所谓的老子玄句,来好好地开始一段“解老”之旅。你会发现老子真的一点都不玄,读懂了《老子》的你真的很炫。 请与我一起,用心来破解这些所谓的老子玄句,来好好地开始一段“解老”之旅。你会发现老子真的一点都不玄,读懂了《老子》的你真的很炫。
内容概要
国内第一本以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老子》抄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为底本,经作者精心勘误、校订,并加以评析、讲解的《老子》读本。国内第一本对鲜为人知的《德道经》进行全译、通解的著作,全面颠覆世人认为《老子》就是《道德经》的错误观念,恢复长期被误解、被误读的《老子》的本来面目。
作者简介
王扉,别号砚池堂主人,华语传媒圈的“国学才子”,中国青年报《青年参考》特约主笔、时事评论员,经理人黄埔商学院研究员,清华EMBA媒体班首期学员。 “思考像老学究,外表像大男孩,听起来像社会贤(闲)达,看上去像自由作(坐)家”——一个不可思议的传奇宅男
书籍目录
前言:破玄解码,从风月无边讲起
解经闲谭
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
老子是龙,孔子是凤
道家之仙骨PK儒家之风骨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老子》
德经心解
砚池堂本《老子》德经原文
第一章 上德不德
【砚池堂夜话】德胜门、百家姓和万世名
第二章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砚池堂夜话】晚年蒋介石对专制秦皇的反思
第三章 大音希声
【砚池堂夜话】海南渔民曾这样“欢迎”国际友人“墨女”
第四章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砚池堂夜话】“老子化胡”与江湖传说的《四十二章经》
第五章 三生万物
【砚池堂夜话】“孔子观周”:老子是儒家的教父?
第六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砚池堂夜话】水的王则与无间道的故事
第七章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砚池堂夜话】三个老头、三只老鼠和一对老夫妇
第八章 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砚池堂夜话】美前国务卿基辛格藏拙答记者
第九章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砚池堂夜话】林志玲《赤壁》会错意表错情
第十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砚池堂夜话】松下幸之助、斯大林“用众”的智慧
第十一章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砚池堂夜话】奥巴马故宫不耻问匾
第十二章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砚池堂夜话】亚历山大大帝如何破解神秘之结?
第十三章 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
【砚池堂夜话】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朋友
第十四章 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砚池堂夜话】林肯“三民主义”暗契老子“三不”?
第十五章 天下有始,可以为天下母
【砚池堂夜话】箕子谏纣王与勾践侍夫差的启示
第十六章 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砚池堂夜话】《百家讲坛》两位坛主被“蛇”咬
第十七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砚池堂夜话】《我的团长我的团》及“散打”各大银行广告语
第十八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砚池堂夜话】商王盘庚:决策绝不向特权阶层妥协
第十九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砚池堂夜话】白居易绝句误读老子
第二十章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
【砚池堂夜话】周太王以“无事”得民心
第二十一章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砚池堂夜话】“光而不耀”成了“低调的奢华”?
第二十二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砚池堂夜话】北京连续七年“唯穑”的一号文件
第二十三章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砚池堂夜话】鬼神崇拜传统与高官风水迷信
第二十四章 大邦者下,流也
【砚池堂夜话】一封写给吕后的“情书”
第二十五章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砚池堂夜话】张学良“狗英文”与《蜗居》“阳痿”
第二十六章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砚池堂夜话】从官员雷人语录看“言塞湖”的后果
第二十七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砚池堂夜话】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与恶搞的“梨花体”
第二十八章 以知知邦,邦之贼也
【砚池堂夜话】张献忠屠四川,清廷“炮制”的谎言?
第二十九章 天下莫能与之争
【砚池堂夜话】2004年台湾“总统”大选的一段花絮
第三十章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砚池堂夜话】“埋锅造饭”与“一饼三绳”
第三十一章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砚池堂夜话】世说新语之“嫖有限,赌无限”?
第三十二章 我有三宝,抱而持之
【砚池堂夜话】新领导力与“老子三宝”
第三十三章 善为士者不武
【砚池堂夜话】《凡人歌》与余秋雨入选华语文盲
第三十四章 祸莫大于无适
【砚池堂夜话】爱情是一颗洋葱头……
第三十五章 圣人被褐而怀玉
【砚池堂夜话】蔺相如完璧归赵
第三十六章 不知不知,病矣
【砚池堂夜话】齐相的车夫,乡间的船夫
第三十七章 大畏将至
【砚池堂夜话】聪聪与明明,童言贵无忌
第三十八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砚池堂夜话】勇敢惹杀身,亡国怨庙祝
第三十九章 希不伤其手
【砚池堂夜话】婉拒国王的大法官
第四十章 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砚池堂夜话】草莽之雄朱元璋的“大生产运动”
第四十一章 坚强者,死之徒
【砚池堂夜话】二桃三士:史上最强借刀杀人
第四十二章 损有余而益不足
【砚池堂夜话】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
第四十三章 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
【砚池堂夜话】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狗演说”
第四十四章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砚池堂夜话】乾隆帝妙诗劝臣和,毛泽东巧语定人心
主要参考书目
读经杂拌
《老子》何其多,真经殊难得
一书一图,破译“道/德”密码
帛书《老子》“德经”原文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对老子的记载
砚池堂修复的“足本”《金人铭》
后记:在这里读懂老子,在老子里读懂中国
章节摘录
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 (难道从汉代起,两千余年来的中国人读到的《老子》都是错的,都是文本颠倒了的《老子》?) 说到《老子》,一般的人耳熟能详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且一讲《老子》就习惯说《道德经》,就要从“道可道……”开始。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老子》,却是另一副模样,它一开篇不是“道可道”,而是“上德不德”,完全颠覆了今天看到的通行本《老子》“先道后德”的次序。 马王堆的帛书本《老子》,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老子》抄本。它和今天大家读到的通行本《老子》,最大的不同就是:“先德后道”——德经44章在前,道经37章在后。而不是“先道后德”——道经37章在前,德经44章在后。 这就有一个疑问了:难道从汉代起,两千余年来的中国人读到的《老子》都是错的,都是文本颠倒了的《老子》? 先道后德,是为《道德经》。但在汉以前,以及在西汉时老子书都是直呼《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直到司马迁始在《史记》里称“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应该与司马迁当年读到的《老子》,差不多是同一个文本,即后人所谓的《道德经》。 直到帛书本《老子》的出现,我们才知道世上原来还有《德道经》。它很可能才是真正的《老子》原本。 笔者在偶然接触到《德道经》之前,也曾研读过多年《道德经》。最直接的感受是“玄之又玄,其辞难识”。再就是语义散漫,逻辑不清。特别是全书收在“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总让我觉得老子话未说完,怎么就没了? 而在帛书本《老子》,也就是《德道经》中,“信言”一章并不是德经的最后一章。德经是结在通行本的第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给德经画上了一个有力的句号,同时也呼应了下篇道经的展开。而整部《德道经》收在原通行本的第三十七章:“……天地将自正。”收得圆满、大气。 道家之仙骨PK儒家之风骨 (儒家之风骨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道家之仙骨是“无为而无不为”。一个悲壮,一个洒脱。) 其实《论语》里也有以凤来比孔子的逸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第十八》)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身边说:“凤凰啊凤凰,为什么德行会这么衰落?过去的不能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算啦算啦,现在搞政治的实在是危险得很咧。”为什么危险得很呢?因为“滔滔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这是《论语?微子第十八》里另一章孔子的高徒子路,在问过河的渡口时,遇到的一位叫桀溺的隐者对他说的话。大意是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的坏东西,谁能使它改变呢?完全是道家的一副热心肠,想了法子要点醒、留住他们眼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这又扯出了另一个有趣的话题来了。我们可以在《论语》里看到,有多处提到一些当时有名的隐者。孔子对这些道家人物也颇为尊重,全然没有“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意思,可能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好汉惜好汉,英雄识英雄。这种儒道领袖之间的相通相容的情怀,让人感慨、感动。 不过,道家爱讲“无为”,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让万物自由长成,和谐共生,无为而无不为,不要不可为而为之。但儒家刚好与之相反,提倡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第十四》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有一次夜宿在一个叫石门的地方。早上守城门的人问他:“你从哪里来?”子路回答说:“从孔子那里来。”守门人接下来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在后世成了千古名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是那个知道不可为还是去做的人吗?)” 我们在上文已经说过,在先秦时期,道家和儒家是关系比较特别的两个学派。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儒道两家的学说也颇有相通相容之处。孔子也讲“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大意是什么也不做,就能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干了什么呢?自己恭敬地坐在那个位子上就是了。后人也因此将帝王的统御术,称为“君人南面之术”。孔子还曾经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第十七》)这几乎和老子的口吻如出一辙。 但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明儒道的不同,似乎可以如是总结:儒家之风骨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道家之仙骨是“无为而无不为”。一个悲壮,一个洒脱。 轻松一下,讲个网上恶搞孔子见老子的段子。话说孔子见完老子回家后,半天不吭气。子路于是问他,老大,今天你怎么回事啊?孔子说,我今天去见老子了,老子真是深不可测呀。那是龙。看着垂头丧气的孔子,子路很不忿地在心底骂了一句:我的老大,我跟你混这么多年,我今天才知道你算个鸟喔。——呵呵。子路说得没错。老子是龙,孔子是鸟。凤凰也是鸟嘛。 卞和献玉与逆淘汰的官场传统 (“卞和献玉”两次的不成功经历,其实是遭遇了两次“逆淘汰”,即“精英淘汰”。) 楚王、玉匠与卞和的三角关系转换成政治学语汇,就是统治者、官僚与精英。“卞和献玉”两次的不成功经历,其实是遭遇了两次“逆淘汰”,即“精英淘汰”。产生“逆淘汰”的原因,在于楚国的官僚组织社会,出于集权需要的“利出一孔”。楚王决定朝廷玉匠,朝廷玉匠决定卞和献玉。由于这种权力分配的极端不平等,就决定了当某些人居于支配他人的地位时,就会“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和氏璧不出,你岂奈我何? 真专家卞和一再败在掌握资源的伪专家玉匠之手,这样的故事其实是一则寓言。说真话的人往往要败在说假话的人手里。受教育程度高的往往要败在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手里。人格高尚的人往往要败在人格低下的人手里。这样的事情在人类社会多不胜数。不懂学术的往往管学术,不懂教育的往往管教育,不懂宣传的往往管宣传……最后的结果就是“庸常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逆向淘汰”、精英淘汰大行其道。这样的“逆淘汰”传统,或许就是今日社会厚黑学盛行的原因吧。 “老子化胡”与江湖传说的《四十二章经》 (道教和佛教的复杂关系,历史长河中分分合合的恩怨情仇……) 我们在前面谈到过道家和儒家其实并不对立,而是和谐相处,相互影响,分工合作(儒外道内),一同致力于古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在这一章解经之前,我们先来讲的是道教和佛教的复杂关系,历史长河中分分合合的恩怨情仇。 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时间大约在两汉之际。当时社会上最具影响力和流行力,占据“准执政”地位的是道教。两汉魏晋南北朝,那是中国道家思想“革新开放、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道教创意飞扬、做大做强的一个大时代。直到唐朝,这种长期执社会思想之牛耳的道教“奇迹”,达到了辉煌的顶点:道教正式升格为国教,取得了在儒、佛之上的法定地位。“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从客礼。令老先、次孔、末后释。”(《先老后释诏》)但正如道教的祖师爷老子所云:“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就是在唐朝,道教遇到了来自佛教的强有力的挑战,作为当时占据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道教,竟动用了国家权力来对付正在兴起的佛教。结果,还是搞不定佛教。其“国教”地位被佛教事实“轮替”掉了。 一个弱小的外来宗教在与强大的本土宗教的对决中,居然以弱胜强。道家“四大天王”之一的列子的名言“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居然应验在了自家后人身上,岂非命哉? 要说清楚佛道为什么会在唐朝出现对决,得从佛教初入中土时所采取的一种特定的“打市场”的营销战略说起。我们前面说到两汉时期,在大中华地区,雄踞市场份额第一的那是道教,总店、分店、直营店、连锁店、加盟店等等,可以说是各种业态应有尽有、大中华境内无缝隙覆盖。佛教如果要抢滩进入这个已被道教高度开发过的市场,遭到的排斥与困难可想而知。于是,佛教在“打市场”初期,采取了一种为大中华市场定制的营销战略:将佛教包装成道教最新推出的一种加盟产品、合资产品,即“老子化胡”的产物,最新一代的神仙道术。当时的佛教人士在中国社会到处以这样的话术进行市场营销:“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老子西出关,过西域,至天竺教胡,及浮屠弟子合二十有九。”就是说佛教是“老子化胡”而来的,是出口转内销产品,有的甚至讲老子即佛陀。为了拿下市场,那是什么都敢诌。就这样,佛教披上了道教的外衣渐渐在中国落地生根,传播开来。 《老子》何其多,真经殊难得 王蒙在推介他的新书《老子十八讲》时有个说法:“老子的《道德经》在世界上有上千种译本,是中华典籍中翻译得最多的。可两千多年前他用的语言咱们不熟悉,现在看起来也比较绕,有时一上来就把人绕糊涂了。我要做的就是努力与老子起一个互证的作用:用我们今人的经历、经验、思想、知识、观念来证明一下老子的哪些观点是特别有帮助的;哪些是仅供参考的;还有哪些是需要有所调整的。”当笔者看到这段文字时有两个感想:其一,与其将精力花在错误的地图上绕圈,何不去研究正确的地图呢?其二,经验主义也会出事。有个段子说,巴西国足有次出国比赛,休息时间他们去街上闲逛。忽然一个婴儿从十楼上掉了下来,守门员本能地一个跳跃扑了出去,接住了孩子。街上的人纷纷赞扬。只见守门员笑了笑,习惯性地拍了孩子两下,一个大脚开了出去……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年头,愿说老子、敢说老子,已经是少数民族,能说得好说得巧,更是稀有动物了。但王扉就是这样的一个稀有动物。王扉引经据典地解老子,相当用功,很少见这样博学又认真的人。从文学、史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个角度去说老子,其实有相当的难度,我看了数月下来,有时紧张得捏把冷汗。这本书出版了,肯定能增长见闻。百家讲坛应该让钱文忠退位,请王扉开坛。” ——陈念萱(台湾知名作家、学者,著有《寻找上师》《不丹深呼吸》等。) “老子不玄,王扉很炫。时尚解老,才情四溢。” ——陈淑琬 (凤凰卫视《台湾一周重点》主持人,台湾世新大学传播系博士) “王扉的文字或针砭时弊、或情思邈然,真如其自评:‘一手评风云,一手写风月。’” ——赵曼丽(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现游学纽约) “王扉,雅人兼趣人也!赞!” ——藏策(学者、作家,出版社学术选题策划编辑,著有《超隐喻与话语流变》等) “要知道古人的意思,必然要回归古人的情形和生活,考古和考据大都是如此。以古考古,才得真解,这同以古论今也是不冲突的。王扉的解老,很好地将以古考古与以古论今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秦国昕(腾讯网责任编辑) “同样是解读老子,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世人误解老子的太多了。王扉的解读,读完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郑挺颖(中国青年报《青年参考》主编助理) “以通脱之心谈论今古,以简约之笔破解玄机。王扉的文字充满魅力让人激赏,王扉的才学让人欣喜又感羞愧。” ——祁连(《读者》杂志社责任编辑)
编辑推荐
“让玄秘的《老子》不再费解。十五分钟,让你爱上《老子》……”《破玄:老子的密码》和市面上汗牛充栋的解老书籍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迷信旧注与权威,在占有大量最新的考古材料的基础上,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为底本,对《老子》一书中存在的大量争论不清、玄之又玄的谜团,进行了全新的有信服力的破解和阐释。作者以古考古,以古论今,全面考察和认识《老子(德道经)》思想价值,阐发了大量耀眼的真知灼见。同时,作者在传道解惑中特别注重贴近大众,视野开阔,笔法灵活多变,使讲解清晰好懂。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灵动时尚的解经笔法,使得该著作既是严谨的学术著作,又有较强的可读性,可以作为专家学者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普通读者了解中国上古思想的通俗读物。让阅读《老子》成为一趟中国上古思想探秘、解码的趣味旅程。 《破玄:老子的密码(德经卷)》卖点 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告诉我们:长久以来历代学者对《老子》的认识是错误百出的。《老子》一书不是《道德经》,而是《德道经》。拿《道德经》讲老子,就好比拿一张拼错的地图给人指路,结果就是把人给绕糊涂了。 现在的人,兜兜转转、大造名相之后,才明白返璞归真、大道至简的重要性,甚至致命性。比如,晓得了听山歌要听原生态的;买蔬果还是有机的好;做菜呢,能清蒸就别油炸;健身,能在自然环境中就别在室内……王扉的《破玄:老子的密码》,正是从原生态、有机的、清蒸的老子《德道经》入手,不摆pose,不避实就虚,不故弄玄虚,故能带读者走进“入德之门”,体悟大道真义。 本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