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裂变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鸣  页数:3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军人集团的裂变,一个少为人知的五四。
五四不仅是思想史上的标志事件,还是政治史中的一个巨大事件场域。学生运动只是五四的表面浪潮,其下汹涌的,是那个时代纷繁复杂的军阀政治——各个军阀和政坛派系都在捣鼓五四,而五四最终对于民国政治的走向,起着扳道工的作用。
以往的五四研究,跟五四关系密切的军阀和政客,比如直皖之争,官僚政客中的亲日派和亲英美派之争,全都为人忽视了,好像五四期间,这些政坛上的要角,全体失踪了一样。另外,五四运动作为一个政治事件,它的运作是怎么回事?怎么动员的,怎么宣传的?运动中的学生跟商民是怎样的关系,跟军警又是怎么回事?好像都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五四对于中国政治的走向,不仅在直皖之争上扳了道岔,在走向激进的大方向上,也推了一把。但是,中国最终走到今天,原因其实很多,五四绝非根本性的推动力。
本书特别附录48位北洋人物群像,武如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等,文如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施肇基、徐世昌、唐绍仪、梁士诒、林长民等,
均在五四历史脉络中纷纷亮相。这是从新视角切开的五四,用散文书?的现代中国政治史。

作者简介

张鸣,浙江上虞人,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窦文涛评道:一出生就是右派。年幼时最大的理想是做图书管理员,好每天有书看。及长,幻想当作家,变成文学青年。一辈子养过猪,做过兽医,大学学的是农业机械,最后误打误撞,成了大学教历史的老师,众人眼中的学者。一生坎坷无数,碰壁无数,头撞南墙不回头,不是墙破,就是我亡。由幼及长,从黑板报算起,写过的文字无数,黑板报都擦了,小说都烧了,所谓的学术文字和随笔评论,留下来的比较多,有些变成铅字,好像有十几本了,均遗憾多?。年过五十,没有长进,再活五十年也许能好些。
张鸣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ming1
其著作《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入选南方阅读盛典最受关注年度图书(非文学类)、新浪中国好书榜、中国国家图书馆重点推荐。又著有《辛亥:摇晃的中国》,写尽大变革中的复杂国民性,解读百年中国的激进之路。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我为什么会研究起五四来
第一幕:斑驳的武人背影
山东和青岛问题
二十一条
西原借款
日元背景里的两件大事
皖系“帝国”
武力统一:巅峰上的噩梦
第二幕:被遗忘的角落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迷失
外交疑云下的学生运动
学生与军警
文明中的暴力故事
悲情制造
抵货运动的是是非非
第三幕:五四运动好玩的零碎
花界里的爱国运动
洋人下毒的魔咒
租界里的镇压事件
两个人日记里的五四
三个卖国贼
在亲日与卖国之间
第四幕:被五四引爆的北洋裂变
五四运动里的军人声音
直皖之间:由裂痕到沟壑
中国的火药桶湖南
吴佩孚与湖南的“驱张”运动
吴佩孚和他幕僚的两种趋时
吴佩孚变脸:文戏与武戏
后记
写书始终是个令人遗憾的事
◎ 特别附录:北洋人物群像(48位)
第一部分(20位)
袁世凯 黎元洪 段祺瑞
冯国璋
曹 锟 吴佩孚
张作霖 冯玉祥
陆荣廷 唐继尧 蔡
锷 卢永祥
段芝贵 靳云鹏 赵恒惕
王承斌
柏文蔚 杨以德 齐燮元
张宗昌
第二部分(28位)
陆宗舆 顾维钧 曹汝霖
章宗祥
颜惠庆 施肇基 王宠惠
王正廷
徐世昌 唐绍仪 梁士诒
林长民
熊希龄 谭延闿 王揖唐
王克敏
盛宣怀 孙宝琦 张
勋 王士珍
蔡廷干 傅良佐 陈炯明
孙洪伊
汤芗铭 范源濂 罗文干
胡 适

章节摘录

二十一条,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从条文上看,的确名副其实。别的不讲,单就条款提出的口气,就好像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一样,用袁世凯的话说,就是“简直似以朝鲜视我”。要这个,要那个,都直截了当命令式的,似乎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也没有跟你商量的意思。最先看到二十一条的中国人,是袁世凯。这样一个要将中国一口吞下的最后通牒式的要求,在日本方面,仅仅把他们的公使召回国内,然后由返任的公使日置益晋见中国国家元首,直接把文件递给袁世凯,连个特使都不屑于派。这种违反外交常规之举,跟二十一条的条文口吻一样,体现了当时的日本对中国的极度轻蔑和蛮横霸道。拿到文件,一夜没有睡觉的袁世凯,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逐条批阅。兹事体大,第二天一早,找来当时的外交总长孙宝琦、次长曹汝霖和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等人,一起商议。一夜未眠的袁世凯,看来一点都不糊涂,他明白,这二十一条,是日本人想借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无暇东顾之机,一口吞掉中国。显然,面对这样赤裸裸的威胁,袁世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只是安排外务部跟日本周旋,并且特意交代,第五号万万不能答应,最好连谈都不要谈。这个“以朝鲜视我”的第五号,按曹汝霖回忆,当时日本方面就明确告知属于“希望条款”,意思是不一定非要坚持的。但据王芸生的研究,其实日本公使日置益在提出之际,并没有言明第五号的性质,整个的交涉过程中,“始终逼迫中国承认”。曹汝霖亲自拟定的二十一条交涉对策“说帖”上,仅仅提到第五号在文字形式上,与其他各条有异,并未指明这是所谓“希望条款”。直到当年的2月9日,在曹汝霖给驻日公使陆宗舆的电报里,才说到据俄国公使的密告,日本政府告知俄国,第五号实系“劝告性质”。可见,在交涉的当时,日本实际上是希望强逼中国政府将二十一条全部接受的,只是为了留有退路,才预留了字体形式上的一点不同。

后记

拖了4年,才把书写出来,对于当时约稿的香港中大出版社的编辑,还有后来等着我出书的大陆诸位出版界的朋友,都是一种遗憾。我知道,他们原本是期待我能赶上五四90周年的档期的。无论在哪里出书,赶上时机,对于书的销售大有好处。可惜,我写不出来。  我这个人写东西,向有快手之称。很多约稿,甚至约稿者说完了,回到家,我的稿子已经到了。因此,也有人批评我的东西粗。快,就难免粗,但是,如果能慢一点,我还是乐意慢的。磨得好一点,少一些不必要的瑕疵,谁不想呢?可是,我就是这个毛病,一般的情况下,写东西犯急,答应了就得马上写,能在一两个钟头写出来的,磨上一两个月,也那个样,好不了多少。但是,写得快,关键是要有心情。我是个干粗活出身的人,写字这个活计,跟干粗活最大的不同,就是干粗活没心情也能干,无论割豆子还是扛麻袋,反正机械地做就是。一般情况下,任凭连长、指导员怎样鼓动,也难以心情愉快,但任务却都能完成。可是,写字这活,没心情无论如何都千不了。别人怎样我不知道,如果让我硬干,肯定一塌糊涂。就跟我下围棋似的,高兴的时候可以杀败高手,没心情之际逮谁输谁。不幸的是,这4年,我心情好的时候不多,于是,活就这么拖下来了。拖到现在,严格地说,还是有些部分实际上没做完。也就只能这样交差了。非常感谢张彦丽和张广生夫妇,为我提供了有关日文材料。感谢田仲勋、张楠迪扬、任智勇、胡其柱、付金柱等同学,为我寻找资料。这本小书能够完成,没有他们的帮助,难以想象。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易中天:张鸣的文章是我一向喜欢的──有思想,有见地,有学问,无官腔,十分好读。 王学泰:张鸣的文章很好读,很好看,更重要的是他很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很有见地。张鸣很多很小的文章,但揭示的问题却很深刻。看他的书,可以使我开拓心胸,开拓眼界。 李零:读张鸣的文章既可以作轻松的享受,也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识,可以说是读史的捷径。 丁东:我觉得在大学里张鸣是比较稀有的教授,民国时像他这样的教授并不稀有,在当今大学里,却是太缺也太少了。 秦晖:张鸣用材料和逻辑把很多问题讲得很清楚,事实和逻辑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清楚很多问题,是很有说服力的。 陈丹青:我们能不能找到真的历史?现在有学者零零碎碎、点点滴滴在做这个事情,就是告诉你们,你们知道的这些事情在当时不是这样的。张鸣做的工作,就很重要。 吴思:看透枪杆子,了解锄把子,张鸣抓住了这两个要点,中国历史的真相就能说个八九不离十了。我对他的理解,有时候也经常是我对我自己的理解。 徐庆全:幸运的是总有一些历史书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告诉我们怎样认识?会,怎么从历史出发来认识现在的社会,张鸣的书也罢,吴思的书也罢,李零的书也罢,意义就在这。 解玺璋:我觉得张鸣老师很好打交道,我们很欢迎像张鸣老师这样的学者给我们报纸和杂志撰稿。我觉得学者应该和媒体有这样互动的关系。 梁文道:张鸣写史的方法像唐德刚,他的文笔是恣肆汪洋的、带评夹叙的,非常好。

编辑推荐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用散文书写的政治史,从新视角切开的五四。所谓北洋军阀,史家公认,是始创于袁世凯的一个军人集团。但凡一个集团,规模大了,都会在内部形成派系……袁世凯的垮台,不是因为讨袁军力量有多么强大,而是他在制度坚持和民族主义两方面都声名大损。五四之后,貌似强大的段祺瑞皖系集团,也在这个方面吃了亏。回到当时,五四运动在民族主义的大旗下面,弄臭了皖系,却给了直系一个机会,因此他们加入运动的合唱,最终导致你未唱罢我登场。北洋军阀分裂,直皖开战,皖系倒台。而五四新传统,在革命中和革命后的中国,其实荡然无存。吊诡的是,革命后的大陆,年年都纪念五四,把五四捧得很高,但五四精神其实根本就没有踪影。不仅德先生、赛先生不见了,连新文化新文学也没剩下什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洋裂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4条)

 
 

  •   一个军人集团的裂变,一个少为人知的五四。
    五四不仅是思想史上的标志事件,还是政治史中的一个巨大事件场域。学生运动只是五四的表面浪潮,其下汹涌的,是那个时代纷繁复杂的军阀政治——各个军阀和政坛派系都在捣鼓五四,而五四最终对于民国政治的走向,起着扳道工的作用。
    以往的五四研究,跟五四关系密切的军阀和政客,比如直皖之争,官僚政客中的亲日派和亲英美派之争,全都为人忽视了,好像五四期间,这些政坛上的要角,全体失踪了一样。另外,五四运动作为一个政治事件,它的运作是怎么回事?怎么动员的,怎么宣传的?运动中的学生跟商民是怎样的关系,跟军警又是怎么回事?好像都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五四对于中国政治的走向,不仅在直皖之争上扳了道岔,在走向激进的大方向上,也推了一把。但是,中国最终走到今天,原因其实很多,五四绝非根本性的推动力。
    本书特别附录48位北洋人物群像,武如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等,文如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施肇基、徐世昌、唐绍仪、梁士诒、林长民等, 均在五四历史脉络中纷纷亮相。这是从新视角切开的五四,用散文书?的现代中国政治史。
  •   张鸣先生观点一直是比较犀利,经常能说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在《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一书里他又有一些我之前并不知道的观点,这也可能是我并不经常关注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吧,有点孤陋寡闻导致的。不过张先生在前言里不住的说自己的写不出什么新东西了,这在我看来不准确事实上他写出的东西已经很新了,而且在这段历史的研究上他并非初次涉入而是有了一定功底和看法的,从《辛亥:摇晃的中国》、《历史的空白处》等等著作就可见一二了。
    我是对历史相当感兴趣的,但晚清近代史却也不算内行,很多材料还没有读到、看到,很多看法也只是片面的没有宏观的考虑。因此,看到张鸣先生的这本著作毫不犹豫的买了,我很清楚他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系教授,那么这本书或许有很多理论的、学术的东西,然而并不是这样。可以说整部书里没有归纳好的系统理论,只有很多注解算是学术性的表现吧,这使整部书变的简明轻快看这么一本书没有累的感觉却只有酣畅淋漓的体会。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就是一本谈论北洋军阀、五四运动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书,北洋军阀中很多历史人物历来不被人所重视,可能因为那时国家太弱政治人物形象太坏导致的。不过读完这本书,我对以前的这种通例式的看法有了新的见解,并认为从比较真实的历史材料里才能找到真相,单单从一些大众化的介绍读物里不一定能得到真相。北洋军阀里的军人并非全部腐败透顶,很多形象可能是意识形态的所用所破坏的,例如袁世凯并不想做“二十一条”的罪人,但弱国无外交的事实让那时的一些政客难以抉择;黎元洪并不是单单只为英美利益着想,很大程度上他也有自己对国家前途的考虑,从而做出自己的决策;段祺瑞并非从卖国角度出发开始的对日政策,他其实有一个“武力统一”的梦想等等。吴佩孚可以说是本书北洋军阀中着墨较多的一个,他的形象在我心中被张先生彻底颠覆了,不,只能说被一些史实所颠覆了,因为张鸣用的就是史实来论述、评论他的。一直以来,吴佩孚就是革命刽子手的代名词,随着一些史实的逐渐凸显,吴佩孚的形象也逐渐被修正,张鸣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吴佩孚在北洋时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号称“孚威将军”、“儒将”甚至“常胜将军”,要想在当时军阀林立的中国有这样的称谓没有能力是不可能的。书中对他的分析更是入木三分,吴佩孚是秀才出身本身就为文人,这一点在其失败隐退后写出很多学术性的东西就能表现出来,在五四期间他基本上是支持学生的态度,尽管这与其功利主义指导思想相切合,但客观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国外甚至认为他能够统一中国这也是他为什么能上《时代》封面的原因吧。此外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一贯以来的卖国名声在张鸣先生的分析论证下也被证伪,“亲日”不等同于“媚日”,这三人在一些关乎国家利益的问题上虽然起点是失败的,但在维护具体权益上尽了自己一定的努力。这些史料性论证让我得出一个结论即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并非那么腐败,依然有很多曾经腐败名声日盛的人坚持清廉、坚守底线,尽自己力量做着一些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事情。
    五四运动及其带来的五四精神一直以来就是光辉无比的形象,很纯洁、很高尚。《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告诉我了一个另一种五四,五四运动原本是有组织的打着所谓“和平”的运动结果却是夹杂着暴力的运动,其中章宗祥这个所谓的“卖国贼”被打的一时间竟然丧失了意识。五四里的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为了什么,现在所谓的定论“五四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更是无稽之谈,那时占据学生思想的主要是民族主义带来的爱国主义,并非马克思主义很多人并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甚至那些北京大学的教授。五四运动中学生看似很委屈,但在张鸣罗列的种种史料里来看并非那样,相反欺压学生的事情倒很少学生打砸抢的事情却频发。我认为运动里值得赞许的一点就是学生的执着,为了当时反对日本抵制日货的行动在当时的中国影响很大,这一行动也真正起到了一些作用。同时也看到学生运动的茫然,有时就是愤青行为的集中表现,可以说这场运动没有真正让先进势力真正走上历史舞台,相反在短时间内让某些军阀得利、利用,成为自己登上统治舞台的有效工具。我无意,我想张鸣也不想把五四运动的光辉形象变成一团乱象,只是可以说还五四运动一个本来面貌或者说把它拉下祭祀台才是目的吧。
    这本书不仅告诉了我们一些北洋军阀、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真相,当然这一点是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更重要的是它告诉了我们历史最重要的还是史料,如果缺少真实的史料那么历史可能是伪造的,其中真实也被隐藏起来。北洋军阀政府不那么腐败、五四运动不那么纯洁。
  •   一个尾大不掉的中国军人集团!所谓北洋军阀,史家公认,是始创于袁世凯的一个军人集团。但凡一个集团,规模大了,都会在内部形成派系。北洋三杰龙、虎、狗,王士珍早早退出竞争舞台,《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重点关注冯国璋、段祺瑞直皖之争,以及北洋第三代吴佩孚势力崛起,太阳底下上演大戏。
  •   “五四”连同新文化运动可能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至今,至未来,检视中国发展历程中要反复关照认识的历史结点。由于它一贯以来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为人所重视,对这段历史,诚如张先生所说:“大小鱼”可能都已经捞完了,然而,最终居然还是让张先生捞到了一条不错的鱼。能有这样的收获当然和先生在实证方面的狠下功夫有关。所以,此书的内容读来通俗易懂,不温不火,也言之有据,确实是一本让人开眼界的好书。
    此书也显示出张先生切入解剖历史的新角度,他注意到了“北洋军阀”。作为新文化和五四运动时期的当政势力,理应是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值得研究和探讨。曾经有学者提出在我们眼里一贯是“卖国”的负面的北洋政府的统治时期,言论和新闻自由其实远远超过20世纪的后半期;也有学者研究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注意到了吴佩孚曾经一度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能改变中国命运的政治家。当然,对五四运动的研究,更多的重点是放在以学生为代表的民众运动,以及对未来中国政治、文化层面影响上。对此,李泽厚先生就曾经提出五四“救亡压倒启蒙”说,至今,学者们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然而,后者对历史事件的研究,起点莫过于尽可能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所有得出的结论都应该是建立在这个基本点之上的。张先生围绕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来关注北洋军阀的当政,并进一步检视中国与日本、英美西方国家的外在关系;中国内在各阶层:民族资本、学生、市民、工人的关系以及在运动中的表现和作用。就以下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山东问题、21条、国家危急,政府卖国的逻辑链条的由来;学生和市民的民族运动为何没有爆发在1915年签订21条的严重时刻,反而发生在1919巴黎和会时期;袁世凯、段祺瑞政府何以因为处理与“东洋刀”的外交关系而逐渐丧失政权的合法性最终导致垮台;以冯国璋为代表的直系何以在五四运动前后成为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学生运动、抵抗日货的运动何以能发展、扩大;段祺瑞以军人当政,为何对直接反对他的运动不痛下手镇压......应该说,此书的论证和结论对之前其他人的论点进行了间接的印证和背书,同时,对当时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对仔细的梳理,以实证的精神整理出了一个比较真实的“五四运动”。
    买书之时,已经是2010年出版以来的第三次印刷,值得看的书总是有生命力的。
  •   上学学历史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背历史事件的意义,尤其是近代史,发生的事太多,需要背诵的段落更多,还有事件发生的日期、主要人物等等,反正后来啥也没记住,后来对历史发生兴趣纯是个人爱好,和学校的教育无关。
    “五四”是近代史中重要的事件之一,当然,要不是有个“五四”青年节,估计记得的人不会太多,即便这样,俺对“五四”运动了解的也不是太多,只知道是反抗列强压迫的学生爱国运动,有很多后来赫赫有名的人物侧身其中,例如傅斯年、张国焘等等,这点知识还是来自于刚看完张鸣的《北洋裂变》,该书的副标题是五四运动中的军阀,张鸣对民国时期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按照他的说法就是专找历史的边角料,这种边角料其实往往更能显示出历史的真实,也更有趣。
    一如既往,张鸣找到了研究“五四”运动的盲点,也就是他在前言中说的,找到了别人研究后剩下的小鱼,也就是“五四运动”时的军阀政治,离开这个大的背景,研究“五四”运动其实有点纸上谈兵、凌空蹈虚的意思。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可能凭空而来,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里面,也都有时代的背景,把背景割裂开单纯研究事件就如同物理课上在真空管中做试验一样,是理想化的状态而不是真实的存在。
    既然是“五四运动”中的军阀,点明了本书的研究重点不是“五四运动”,而是军阀政治,不是军阀政治对“五四”怎样,反而是“五四”对北洋军阀造成了怎么样的影响,按照张明的理解就是“五四”造成了作为整体的以北洋军阀为主的统治阶层分裂,随后爆发的是长达几年的军阀混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化大王旗的局面,大总统如同走马灯似的上台下台,幻想中的共和制度就像漂在水面上的油,和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毫无关系,不过是手上多那个文明棍,衣服上多别一个桃子罢了(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人物)。
    书中引用的材料都有广泛详实,也说明了作者对这部作品的重视,毕竟研究近代史,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军阀政治也是张鸣的兴趣所在,没有看过其他的有关“五四”的研究书籍,所以对于本书的正确与否不好评价,不过,就俺的感觉书写的有趣,阅读上不感困难,既有“五四运动”产生的背景,也有运动中各界的反映,以及参加运动的学生的回忆,还有运动对后来的时局造成的影响,都有独到的眼光和精辟的见解。
  •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有意无意受了很多蒙蔽,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没受过蒙蔽,那是因为他(她)没有机会或者兴趣接触那些说比较真话的书。尽管“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不二名言,但是总有相对而言比较接近历史真相的,这其中如袁伟时的文章、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等等,都可以算是,当然这些人的观点也有很多比较偏激的,但总比胡说要好一些吧。我是偶尔先购买并看了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感觉除了比较客观地描述史实外,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因此一下子买了他的6本书,准备推荐给学生看或者茶余饭后自己看看的。这些书有的是比较严肃的历史学著作,如《辛亥:摇晃的中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有的则是历史随笔或者散文。除了书商的包装策略外,从史学价值来看,书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但是既然你喜欢看,那么从中得到一些会心微笑或者痛快淋漓的感觉,那就全都是你自己的事了——只要喜欢就好,至少他是说真话的。建议大家都看看。
  •   说实在话以前没听说过张鸣这个作者,但是我从《辛亥:摇晃的中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这两本书中看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力图用通俗的语言去解读晚晴、民国这段历史。特别是民国,我看到了以前在历史课本中没有的东西。让一个个历史人物活生生的站了出来,没有去刻意的贬低谁,一切让历史说话。在中国写民国的不多,金满楼算一个,那只能算叙事,但是没张鸣写的深刻,夹叙夹议,耐人寻味。我正在追看张鸣。恐怕今年我要以张鸣的书为主了。
  •   张鸣教授的书,写的好!他的几本著作如《历史的空白处》〈重说中国近代史〉等等都很好。这本书延续了张教授的一贯风格,我最喜欢就是他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受外来干扰,以中国良心来治学学史,堪称学术良心。把北洋时期的军阀和五四运动写的透彻,观点鲜明,非常有说服力,突破了以往我们的教条主义,读来令人振奋。好书,了解了那段历史好多真像,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   回到当时,五四运动在民族主义的大旗下面,弄臭了皖系,却给了直系一个机会,因此他们加入运动的合唱,最终导致你未唱罢我登场。北洋军阀分裂,直皖开战,皖系倒台。而五四新传统,在革命中和革命后的中国,其实荡然无存。吊诡的是,革命后的大陆,年年都纪念五四,把五四捧得很高,但五四精神其实根本就没有踪影。不仅德先生、赛先生不见了,连新文化新文学也没剩下什么。
  •   曾最痛恨这段历史,人多,事杂,记不清,理还乱。考试拉了不少分。年过不惑,突然有了要探究真相的兴趣,读过《辛亥年》、《文武北洋》等书,才知历史真实离课本很远。魏明伦说,庆三八勿忘五四;俺说,探真相再读军阀。。。。。
  •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建议读者首先界定下自己的需要。

    张鸣教授的这本书更类似于休闲的历史性读物,不是十分严肃,因而趣味性很浓,但学术气息有所冲淡。这一段历史知识不是很熟悉的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作大致了解,熟悉的读者仅是为了了解张鸣教授关于皖系独裁导致北洋裂变成为五四的推动力这一观点(本人粗略概括)专程去读这么一本书,倒显得不是很值当。
  •   张鸣的书还可以,有他独到的观点,但是可能为了挣稿费,很多文章是重复的。要注意。本来想收集齐他的书的,后来放弃了。
    但是这部书很不错,建议大家对历史感兴趣的话一定要买回去看看。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五四,真实的军阀。鲜活的历史人物,避免了以前的历史书脸谱化的描述,非黑即白。也可以让我们反省一下今天我们对于现在的社会问题的思想是否太过于偏颇。历史即使是在往下行线走,也有积极的一面。建议将张鸣的书与唐德刚、黄仁宇的书结合起来看,应该对中国未来的走向有个清晰的认识。
  •   北洋是中国近代史上闪过的一瞬,从1912年到1928年短短的16年间,北洋出现了不少人物,在近代历史的教科书中对北洋一般都是持有贬低的论调,其实,细细品味北洋,你会看到一些被人们忽略的历史细节,这段历史需要人们重新审视,这短短的16年其实孕育了很多近现代历史的伟人,这正是因为北洋时期给予民众一种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短暂时期,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等等早就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很多近现代的历史事件对于以后中国的走向是起着很大作用的,北洋时期的人物也是需要重新审视和评判的。想了解这段历史,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值得推荐和阅读
  •   给了一个不同的视角看北洋军阀,看五四。推荐
  •   很不错,一个新的视角看待五四。北洋军阀其实没有我们多年来所说的那么糟糕
  •   把当时的军阀斗争,北洋外交以及五四运动的关系以及五四运动在社会运动方面的表现说得比较到位,还不错
  •   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视角看北洋军阀,看五四运动。既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启发。
  •   不同的视角看北洋军阀和五四运动,深刻,另类,非主流,从新审视很有帮助。
  •   此书实乃半部军阀史,但是读过才发现,原来五四是这么一回事?很偶然看陈丹青先生访谈,推荐的张鸣先生的书。很受启发。从中思考了很多。希望大家都能看看。
  •   我很喜欢吴思的书,吴思认真读过张鸣的这本书之后,做了认真的评价,引用他的一段话吧。“话说回来,什么是历史?有一个著名的年鉴学派的大家布罗代尔,他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历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带着今天的问题去向历史请教,然后得出一个答卷。张鸣就是今天的历史学家,带着今天的问题,今天的问题之一就是,比如我们都习惯了,觉得北洋军阀不开枪是正常的,北洋军阀不镇压学生是正常的。我们一直觉得怎么会镇压学生呢?为什么军阀不开枪,他们枪杆子掌握的很多,就在手里呀!这个问题就出现了,这就是带着今天的问题去请教历史。同时,还得出了非常精彩的答案,表明了学生方面、军阀方面是怎么计算和考虑的,而这一切计算,我们知道只要中国社会的核心结构、深层结构不变,这些计算就会一次一次出现,这些模式会一遍一遍上演。所以我觉得像张鸣说的,除非中国进入真正的民主体制,要不然这个逻辑不会改。大家看看,可能也会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也加深对于今天和未来的把握。”
  •   买这本书的原因是看到作者是张鸣,就是那个写了《辛亥:晃动的中国》的人。从没有想过,历史可以这样来阅读。虽然其中不乏野史笔记资料,但是作者以出色的文笔和独特的思路把这些都连缀到一起,向人们展示了即使是亲历者也无法感受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猎奇者可以从这里获得严肃的正史中看不到的生动故事,历史研究者可以从中发现不同的解读历史的角度,文学爱好者也可以从作者的优美的文辞中获得极大的享受。作者似乎把文学和历史,他者视角和有限视角掰开揉碎了,重塑了一段“张氏历史”。书中对五四运动的冷静的剖析,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   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军阀与五四对历史的影响,好书
  •   五四到底是怎么回事?军阀混战时期我国到底是怎样一个状态?此书很系统地给出了答案
  •   一直想了解下民国,五四,军阀,这本书告诉了我,我想知道的一切
  •   换一个角度看五四,也换一个视角看北洋!
  •   张鸣的书从来不会让人失望,通过此书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当时五四前后中国发生的事情,而且,会让大家有一个新的认知,民国从来就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混乱不堪,总有一些东西会让我们为之折服,即使是如今这个社会,那些事情依旧如此触动人心。
  •   五四运动,“远因则社会经济变化,近因则新文化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段祺瑞政府主导亲日政策以来,国人一系列的深刻忧虑,在巴黎和会诱发下的一种总的爆发”。“五四的大游行,仅仅是这些质疑一个积蓄很久的爆发”。以古鉴今,政府应开诚布公,公开清明。不能愚弄人民,否则政府的公信力会丧失,人民不会相信政府的所做所言。
  •   等这本书已经等了很久了。书一来,我就迫不急待地看了前几章,很不错,喜欢张鸣老师写的历史,通俗易懂,不带有政治色彩,就是把历史还原出来,让我们读者自己分析。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一样的“五四”!
  •   之前就没弄明白北洋军阀是怎么回事,那段混乱的历史在这本书里终于清晰了。
  •   对于从事研究的人来说,作者的这个经验尤其宝贵。“只是,写完这本书之后,我得到了一个教训。或者说经验,千万不要认为什么领域已经被人研究完了,晚近的历史更是如此。我们赶上这个时代,即使是学者,大家都喜欢做前人做过的事情,在前人的目光下,添加一点东西。因此,留下的大块空地,在那个事件上都很多。只要有水,大鱼没有小鱼还是会有的。下功夫捞,总能捞到点什么。
    而对于五四的内容,我认为,随着宣传的统一口径,很多真实都模糊了,历史可怕的不是被遗忘,而是刻意的被遗忘。
  •   上学时,对五四运动仅限于教材里的介绍。看了此书,才知道另一个不同于教材里的五四,似乎更加真实,贴近历史的真相。感谢作者查阅了大量史料,感谢出版社。
  •   张鸣一直是我所尊敬和佩服的,因为他的书很耐看,有新思想有观点。这本书有利于我们了解那个特殊的时代,了解五四和那个时代。
  •   政治的五四,不如历史的五四好看了。以前看多了教科书观点,现在该看看这些书才好。好读。
  •   早就想买了,后来没货,所以买的新版。书给我们展现一个与历史课所讲的不同的五四,我一口气读完的,很棒。现在市场上的书很杂,恨不得想写就写一本书,但这本书的确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   已粗粗读完,很受教益。在刻板的教科书之外,告诉了我们一个斑斓的五四,一个活生生的五四。
  •   作者用另一种角度观察五四运动,给人另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更深入的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张鸣老师写得很用力,广征博引,颠覆了大多对五四描述的文字,很喜欢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读读,再想想什么是五四。
  •   刚收到书,迫不及待的先看了《写在前面的话》,眼睛为之一亮,这是一本与其它书不一样的写五四的书。开始喜欢张鸣了!
  •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看民国、五四运动,与其他书不同。感觉很不错。很早以前就想看看有关民国的书,这本不错。
  •   以前只知道五四是多么革命,多么正义,多么英雄,其实也有另一面。这本书揭示的五四,给人的感觉比较真实,也比较符合那个时代,好多事情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美好,也并非如正面宣传的那么雄壮。给历史以真实面貌才好。
  •   从读历史,读懂五四
  •   虽然每篇文章内容有交叉,但是更能从错综的关系中理清楚五四前后的大事件
  •   如作者所说
    有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
    再搞五四研究风险比较大
    作者通过此书得了一个经验
    千万不要认为什么领域已经被人研究过了
    没有研究价值
    我看了书也有一个经验
    写东西还得厚积薄发
    多读书
    多联想
    多积累
  •   从另外的视角剖析五四爱国运动。让人思考
  •   先生对当下五四面目的研究为何不全似乎不解,不知是真不解还是假不解?其实大可不必。历史就像头大肥猪,,统治者就像是大厨,按着菜谱来割取自己所需的部位进行烹制。很少有人会把整头猪给您端上桌。喜欢看先生的书。
  •   有深度,从一个很少人了解的角度全新阐述一个五四
  •   五四是很重要的历史,但是恰恰是被故意忽略甚至扭曲的历史,错误的知识进入人的大脑,可以误导人的判断。张先生的书,为我们展开不一样的五四画卷,也为我们去除存在于记忆中的有毒知识。
  •   读罢此书,我对五四运动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   重新认识“五四”,直得一读。
  •   能将军阀混战与五四运动结合起来分析,观点新颖.文字流畅.思路清晰.读来受益匪浅.
  •   书写的很好,和教科书与印象不同的五四。
  •   五四运动我们从初中就开始学,几乎人人都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此书仅为一家之谈,还需读者明鉴!
  •   从另外一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五四的外部环境
  •   读后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前后和过程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   一直不太了解近代的军阀,终于可以近距离观察一下,恨有意思,特别是吴佩孚。
  •   我真次看到了真实的;五四。好书!
  •   对五四有了新的认识,前因后果有了新的了解
  •   不一样的视角看五四,有深度!
  •   真实的五四和军阀
  •   了解五四和军阀
  •   从新的角度看五四,其实是大家都知道的,只是从来没有人意识到,分析得这样全
  •   五四
  •   五四另一面
  •   重新认识五四
  •   对民国史的很好描述,对五四的“另类”解读。可读性极强。
  •   其实,北洋那段历史,一直以来都是英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
    而我们从小学的历史,总是那么爱憎分明,谁谁划入卖国贼,谁谁是反动派等等。这样的历史课本除了枯燥无味以外,也让我们对那段激情四射的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
    而本书对整个北洋系有一个总的说明和描述,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成长等,都有比较细的梳理,这对了解那一段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唯一不足的就是,对北洋的来历和老袁的描述,稍微有点少
  •   在这个时代,应该说在中国的各个时期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怀念过去某个时期。现在我们怀念民国,思念那个政治混乱,军阀混战的时代。
  •   张鸣老师的一贯风格,散文化的文风,读来非常轻松,但并不表明没有深刻的思考。张教授的书都颇有微言大义在其中,碍于原因,不能明白阐释,读者自然意会。张鸣教授很擅长描述历史的真实,至少让读者感受到一点:历史进化论并不成立,古人、前人并不比今人愚笨,他们的政治、社会和生活并不像历史书上那样简单、明确。社会生活一直是、而且永远是那么复杂,只有面对这样复杂的局势,政治智慧才格外可贵,而不像弱智化教育出来的简单粗暴。推荐先读此书,再读张鸣教授的另一本著作《辛亥:摇晃的中国》再读本书,因为两书历史时段是相接的。
  •   北洋政府是一个非常弱势的政府,这个政权所能作的恶也是极其有限的。试想一下,抗议示威此起彼伏,政府却束手无策;政府首脑如走马灯似的不停变换;官至总理,仍被无头苍蝇般的民众群殴的景象,所以可以说,北洋政权时期,是中华几千年来官权压缩,民权扩张最盛的时期,也是最接近自由与民主的时期。在那个拥抱世界的关键时刻,缺少智慧的民众与统治者一起,破坏了中华前进的车轮,使中华慢慢退回到官有奴隶制社会。可叹在人类演进的历史中,每一次我们都选择了逆向行驶。黑格尔说过,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没有思辨的成分,再说透彻点,我们没有哲学,没有逻辑学,甚至没有美学,没有现代科学体系的一切,可为什么还不能像日本那样真心拥抱世界,拥抱文明呢?
  •   此书给我了另一个角度看军阀,这才象真实的人,真实的历史。所展示的资料可能盖过了本身对语言文学方面的要求,看过很久之后的现在,我记得我时时有大悟的表情,但不大记得让我有荡气回肠的感叹的一幕。
  •   从一个个角度娓娓道来,对军阀的评价也很中肯,甚至还有花界的爱国行为。(不过我们现在的娱乐圈也是花界,嘿嘿,可惜还没有涌现出柳如是这样的人物,期待两个冰冰呀!)非常值得一读,绝不是政治读物。
  •   书写的不错,写的段祺瑞、袁世凯,吴佩孚,先生说不错
  •   张鸣北洋系列的都不错
  •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打倒军阀。又到了重新认识军阀和革命的历史时期。怪不得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   很不错,如果想多了解北洋时代历史和人物可以看看
  •   北洋乱世十六载,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却也是英雄、枭雄、奸雄辈出的时代。从政权斗争的角度分析当时之事,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好书。
  •   从一个较少切入的侧面展示了北洋时期的社会,值得一读!
  •   北洋军真正使中国的军事实现了近代化,英雄辈出,值得一读!
  •   其实看完这书我才发现民国尤其是北洋时代,不像宣传的那样坏,知识有它的局限性而已!
  •   北洋是中国近代史不能绕开的话题,在本书中看到了渐渐被遗忘的北洋往事
  •   这些材料或许都见过,但以这样的形式汇聚在一块,还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或许正如作者所言,我们需要对军阀进行重新评估,他们不惟代表着残暴,人文情怀也是有些军阀的内在。重新历史,重新看待世界,作者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呀!
  •   和我们平时了解的军阀有好多不同,军阀也有其价值、推动历史发展的一面
  •   看日前,那段日子,可以通过这本书,看到军阀之间的你争我夺,暗无天日的历史。
  •   客观真实的评价,还原一个真实的北洋!
  •   军阀时期的历史
  •   观点很犀利,书中附带北洋人物48人的照片,很棒的
  •   之前读过张鸣的另一本书《辛亥,摇晃的中国》,改变了我对于民国历史认知,和中学课本里学到的不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不喜欢描写清晚期、民国的书:小说、历史。。。在张鸣的博客读到了《摇晃》的节选,被吸引住。这本书还未来得及品读,想必不会让我失望。
  •   北洋的历史一直是扑朔迷离,人们都不知所云。当你翻开历史的书页,进入其中时,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没有军阀的表演,也就没有学生呢个的表演!
  •   关心军阀轶事者,不妨从此书开始读起。
  •   军阀虽大多一介武夫,可都是光明磊落,起码对待人民不会有坏心思,而如今的官员都是嘴上说的太好听了。好听的可怕
  •   北洋时代,看到让人倍感心酸。
  •   喜欢北洋时代的人可以看看
  •   那时的军阀可有意思多了
  •   这本关于北洋的书籍,我觉得是最好的
  •   好书!推荐!看后你会学到许多真的历史知识!我们以前学到的所谓历史都是狗屎。不知道张鸣教授,真是孤陋寡闻,此系列书我买了七本,又为朋友买了六本。希望读者相互宣传一下!
  •   历史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不是以时间为轴事件的罗列,不是为了说教带有黑白分明的想当然,张教授的风格就是客观,从人的角度出发,从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出发,教科书应该借鉴。

    可中国的历史教材都带有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具有政治任务(里面需要坏蛋素材进行批判,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可能不会改革的。需要培养会独立思考的人,这才是教育的目标。
  •   第三本张鸣的书,都是从当当买的。从第一本《历史的空白处》开始,了解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历史。每次阅读,都会有一些新的感受,一些不错的启发。
  •   每一次读完张教授的书总能够感受他的书带来的冲击。历史本来有他自己的面目,但是造势者总是一次次将历史按照政治的需求而进行“文学修饰”。
    历史教科书早已不能读,却不知很多著作也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只有张鸣教授这样的独立知识分子,才会查阅大量文献,还原一段段被抹杀的近代风云。
  •   从《辛亥》一书中知道张鸣老师,这部作品同样精彩!从不一样的角度观看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