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鸣 页数:3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军人集团的裂变,一个少为人知的五四。
五四不仅是思想史上的标志事件,还是政治史中的一个巨大事件场域。学生运动只是五四的表面浪潮,其下汹涌的,是那个时代纷繁复杂的军阀政治——各个军阀和政坛派系都在捣鼓五四,而五四最终对于民国政治的走向,起着扳道工的作用。
以往的五四研究,跟五四关系密切的军阀和政客,比如直皖之争,官僚政客中的亲日派和亲英美派之争,全都为人忽视了,好像五四期间,这些政坛上的要角,全体失踪了一样。另外,五四运动作为一个政治事件,它的运作是怎么回事?怎么动员的,怎么宣传的?运动中的学生跟商民是怎样的关系,跟军警又是怎么回事?好像都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五四对于中国政治的走向,不仅在直皖之争上扳了道岔,在走向激进的大方向上,也推了一把。但是,中国最终走到今天,原因其实很多,五四绝非根本性的推动力。
本书特别附录48位北洋人物群像,武如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等,文如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施肇基、徐世昌、唐绍仪、梁士诒、林长民等,
均在五四历史脉络中纷纷亮相。这是从新视角切开的五四,用散文书?的现代中国政治史。
作者简介
张鸣,浙江上虞人,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窦文涛评道:一出生就是右派。年幼时最大的理想是做图书管理员,好每天有书看。及长,幻想当作家,变成文学青年。一辈子养过猪,做过兽医,大学学的是农业机械,最后误打误撞,成了大学教历史的老师,众人眼中的学者。一生坎坷无数,碰壁无数,头撞南墙不回头,不是墙破,就是我亡。由幼及长,从黑板报算起,写过的文字无数,黑板报都擦了,小说都烧了,所谓的学术文字和随笔评论,留下来的比较多,有些变成铅字,好像有十几本了,均遗憾多?。年过五十,没有长进,再活五十年也许能好些。
张鸣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ming1
其著作《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入选南方阅读盛典最受关注年度图书(非文学类)、新浪中国好书榜、中国国家图书馆重点推荐。又著有《辛亥:摇晃的中国》,写尽大变革中的复杂国民性,解读百年中国的激进之路。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我为什么会研究起五四来
第一幕:斑驳的武人背影
山东和青岛问题
二十一条
西原借款
日元背景里的两件大事
皖系“帝国”
武力统一:巅峰上的噩梦
第二幕:被遗忘的角落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迷失
外交疑云下的学生运动
学生与军警
文明中的暴力故事
悲情制造
抵货运动的是是非非
第三幕:五四运动好玩的零碎
花界里的爱国运动
洋人下毒的魔咒
租界里的镇压事件
两个人日记里的五四
三个卖国贼
在亲日与卖国之间
第四幕:被五四引爆的北洋裂变
五四运动里的军人声音
直皖之间:由裂痕到沟壑
中国的火药桶湖南
吴佩孚与湖南的“驱张”运动
吴佩孚和他幕僚的两种趋时
吴佩孚变脸:文戏与武戏
后记
写书始终是个令人遗憾的事
◎ 特别附录:北洋人物群像(48位)
第一部分(20位)
袁世凯 黎元洪 段祺瑞
冯国璋
曹 锟 吴佩孚
张作霖 冯玉祥
陆荣廷 唐继尧 蔡
锷 卢永祥
段芝贵 靳云鹏 赵恒惕
王承斌
柏文蔚 杨以德 齐燮元
张宗昌
第二部分(28位)
陆宗舆 顾维钧 曹汝霖
章宗祥
颜惠庆 施肇基 王宠惠
王正廷
徐世昌 唐绍仪 梁士诒
林长民
熊希龄 谭延闿 王揖唐
王克敏
盛宣怀 孙宝琦 张
勋 王士珍
蔡廷干 傅良佐 陈炯明
孙洪伊
汤芗铭 范源濂 罗文干
胡 适
章节摘录
二十一条,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从条文上看,的确名副其实。别的不讲,单就条款提出的口气,就好像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一样,用袁世凯的话说,就是“简直似以朝鲜视我”。要这个,要那个,都直截了当命令式的,似乎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也没有跟你商量的意思。最先看到二十一条的中国人,是袁世凯。这样一个要将中国一口吞下的最后通牒式的要求,在日本方面,仅仅把他们的公使召回国内,然后由返任的公使日置益晋见中国国家元首,直接把文件递给袁世凯,连个特使都不屑于派。这种违反外交常规之举,跟二十一条的条文口吻一样,体现了当时的日本对中国的极度轻蔑和蛮横霸道。拿到文件,一夜没有睡觉的袁世凯,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逐条批阅。兹事体大,第二天一早,找来当时的外交总长孙宝琦、次长曹汝霖和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等人,一起商议。一夜未眠的袁世凯,看来一点都不糊涂,他明白,这二十一条,是日本人想借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无暇东顾之机,一口吞掉中国。显然,面对这样赤裸裸的威胁,袁世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只是安排外务部跟日本周旋,并且特意交代,第五号万万不能答应,最好连谈都不要谈。这个“以朝鲜视我”的第五号,按曹汝霖回忆,当时日本方面就明确告知属于“希望条款”,意思是不一定非要坚持的。但据王芸生的研究,其实日本公使日置益在提出之际,并没有言明第五号的性质,整个的交涉过程中,“始终逼迫中国承认”。曹汝霖亲自拟定的二十一条交涉对策“说帖”上,仅仅提到第五号在文字形式上,与其他各条有异,并未指明这是所谓“希望条款”。直到当年的2月9日,在曹汝霖给驻日公使陆宗舆的电报里,才说到据俄国公使的密告,日本政府告知俄国,第五号实系“劝告性质”。可见,在交涉的当时,日本实际上是希望强逼中国政府将二十一条全部接受的,只是为了留有退路,才预留了字体形式上的一点不同。
后记
拖了4年,才把书写出来,对于当时约稿的香港中大出版社的编辑,还有后来等着我出书的大陆诸位出版界的朋友,都是一种遗憾。我知道,他们原本是期待我能赶上五四90周年的档期的。无论在哪里出书,赶上时机,对于书的销售大有好处。可惜,我写不出来。 我这个人写东西,向有快手之称。很多约稿,甚至约稿者说完了,回到家,我的稿子已经到了。因此,也有人批评我的东西粗。快,就难免粗,但是,如果能慢一点,我还是乐意慢的。磨得好一点,少一些不必要的瑕疵,谁不想呢?可是,我就是这个毛病,一般的情况下,写东西犯急,答应了就得马上写,能在一两个钟头写出来的,磨上一两个月,也那个样,好不了多少。但是,写得快,关键是要有心情。我是个干粗活出身的人,写字这个活计,跟干粗活最大的不同,就是干粗活没心情也能干,无论割豆子还是扛麻袋,反正机械地做就是。一般情况下,任凭连长、指导员怎样鼓动,也难以心情愉快,但任务却都能完成。可是,写字这活,没心情无论如何都千不了。别人怎样我不知道,如果让我硬干,肯定一塌糊涂。就跟我下围棋似的,高兴的时候可以杀败高手,没心情之际逮谁输谁。不幸的是,这4年,我心情好的时候不多,于是,活就这么拖下来了。拖到现在,严格地说,还是有些部分实际上没做完。也就只能这样交差了。非常感谢张彦丽和张广生夫妇,为我提供了有关日文材料。感谢田仲勋、张楠迪扬、任智勇、胡其柱、付金柱等同学,为我寻找资料。这本小书能够完成,没有他们的帮助,难以想象。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易中天:张鸣的文章是我一向喜欢的──有思想,有见地,有学问,无官腔,十分好读。 王学泰:张鸣的文章很好读,很好看,更重要的是他很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很有见地。张鸣很多很小的文章,但揭示的问题却很深刻。看他的书,可以使我开拓心胸,开拓眼界。 李零:读张鸣的文章既可以作轻松的享受,也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识,可以说是读史的捷径。 丁东:我觉得在大学里张鸣是比较稀有的教授,民国时像他这样的教授并不稀有,在当今大学里,却是太缺也太少了。 秦晖:张鸣用材料和逻辑把很多问题讲得很清楚,事实和逻辑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清楚很多问题,是很有说服力的。 陈丹青:我们能不能找到真的历史?现在有学者零零碎碎、点点滴滴在做这个事情,就是告诉你们,你们知道的这些事情在当时不是这样的。张鸣做的工作,就很重要。 吴思:看透枪杆子,了解锄把子,张鸣抓住了这两个要点,中国历史的真相就能说个八九不离十了。我对他的理解,有时候也经常是我对我自己的理解。 徐庆全:幸运的是总有一些历史书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告诉我们怎样认识?会,怎么从历史出发来认识现在的社会,张鸣的书也罢,吴思的书也罢,李零的书也罢,意义就在这。 解玺璋:我觉得张鸣老师很好打交道,我们很欢迎像张鸣老师这样的学者给我们报纸和杂志撰稿。我觉得学者应该和媒体有这样互动的关系。 梁文道:张鸣写史的方法像唐德刚,他的文笔是恣肆汪洋的、带评夹叙的,非常好。
编辑推荐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用散文书写的政治史,从新视角切开的五四。所谓北洋军阀,史家公认,是始创于袁世凯的一个军人集团。但凡一个集团,规模大了,都会在内部形成派系……袁世凯的垮台,不是因为讨袁军力量有多么强大,而是他在制度坚持和民族主义两方面都声名大损。五四之后,貌似强大的段祺瑞皖系集团,也在这个方面吃了亏。回到当时,五四运动在民族主义的大旗下面,弄臭了皖系,却给了直系一个机会,因此他们加入运动的合唱,最终导致你未唱罢我登场。北洋军阀分裂,直皖开战,皖系倒台。而五四新传统,在革命中和革命后的中国,其实荡然无存。吊诡的是,革命后的大陆,年年都纪念五四,把五四捧得很高,但五四精神其实根本就没有踪影。不仅德先生、赛先生不见了,连新文化新文学也没剩下什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