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柱 页数:1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论述先秦诸子学说,以司马谈所论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法家、墨家六家为限。整理各家流派之起源、基本观念,详述各家代表人物的学说内容,并分析其在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陈柱(1890-1944),字柱尊,号守玄,广西北流人。著名史学家,国学家,师从唐文治。曾任教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分部。陈柱勤于国学,博闻强记,根基厚实,精于子学,一生著作等身,五十余年著述九十余种,议论遍及经史子集四部,实不多见。著述中以《守玄阁文字学》《小学考据》《公羊家哲学》《墨子间诂补正》《三书堂丛书》《文心雕龙校注》《墨子十论》《诸子概论》《中国散文史》等最为精辟。深受学界前辈和师友的推崇赞赏。国学大师唐文治评价他说:“横空而来,足使千古学人才人一起俯首。”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儒家 第一章 儒家总论 第二章 晏子 第三章 孟子 第四章 荀子第二编 道家 第一章 道家总论 第二章 老子 第三章 庄子第三编 阴阳家 第一章 阴阳家总论第四编 法家 第一章 法家总论 第二章 韩非子第五编 名家 第一章 名家总论 第二章 公孙龙子 第三章 惠子第六编 墨家 第一章 墨家总论 第二章 墨子
章节摘录
此八派之书,多已不传。惟孟、苟二家,实为孔门之两大宗派。而曾子、子夏、子游皆不在八派之内者,胡适谓此诸人都是孔门正传,言必称师,故不别立宗派,(参考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一二四页。)只有子张和漆雕开与曾子一班人不合,故别成学派,理或然也。第四节 评议《汉书·艺文志》云: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际,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世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寝衰,此辟儒之患。此论儒家之长,及其末流之失,良为甚允。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云: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日: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不能易也。 此以博为儒者之短,盖自孔子以博文约礼为教,孔子死后学派之流别益纷,中经秦火,汉儒整理丛残,尤多牵传,故《汉志》云: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六艺略》)此可见秦汉以后儒学之失。 第五节 家数 《汉书·艺文志》所志周、秦儒家如下:《晏子》八篇。(名婴,字平仲,相齐景公,善与人交,有《列传》。)师古日:有《列传》者,谓《太史公书》。存。详后。 《子思子》二十三篇。(名仅,孔子孙,为鲁缪公师。) 残。《史记·孔子世家》云:“子思作《中庸》。”《隋书·音乐志》云:《礼记·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今存《礼记》中四篇,亦多后人所加。清黄以周有《子思子》辑本。 《曾子》十八篇。(名参,孔子弟子。) 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隋志》,《曾子》二卷,目一卷。《唐志》,《曾子》二卷,今此书亦二卷,凡十篇,盖唐本也。视汉亡八篇,视隋亡一篇。考其书已见于《大戴礼》。其书盖门人所记。”清阮元有《曾子注释》。 《漆雕子》十三篇。(孔子弟子,漆雕启后。) 亡。马国翰《玉函山房丛书》有辑本。 《宓子》十六篇。(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师古日:宓读与伏同。 亡。王充《论衡·本性》篇云:“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马国翰有辑本。 《景子》三篇。(说宓子语,似其弟子。) 亡。沈钦韩云:“《孟子》书有《景子》。”马国翰有辑本。 《世子》二十一篇。(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 亡。王充《论衡·本性》篇云:“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不善,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书》一篇。”马国翰有辑本。《魏文侯》六篇。亡。顾实云:“文侯受经于子夏。”马国翰有辑本。 《李克》七篇。(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亡。马国翰有辑本。 《公孙尼子》二十八篇。(七十子之弟子。) 亡。《隋书·音乐志》,沈约云:“《礼记·乐记》取公孙尼子。”马国翰有辑本。 《孟子》十一篇。(名轲,邹人,子思弟子,有《列传》。) 师古日:《圣证论》云轲字子车,而此志无字,未详其所得。 存。详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