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3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陶方宣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前言
新近发生的事儿虽然轰轰烈烈,却总不能引发我的兴趣,也许我是个孤独的人,最不喜欢热闹;也许它太靠近了,让我本能地反感。或者说我雾里看花,一时还看不清这些事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还需要用时间来沉淀与感悟。但如果是太遥远的历史,我知之甚少,因而无从说起——处于不远不近的民国年代,正好填补了我写作的空当。换句话说,民国那些事儿,就是我感兴趣的事儿,那也确实是一个新旧交替令人百感交集的时代。 从思想文化上来说,它一点也不输于开放的当下,甚至在某些层面上,它开放、包容的程度比当下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它确实也奇特,奇特之处在于,一方面八股文盛行不衰,另一方面新文化风云激荡:有先生乘坐飞机、欣赏电影,享受与欧美同步的现代文明;也有老爷四世同堂、妻妾成群,保持着千年不变的古老生活。走在马路上举目四望,常常是高跟鞋与三寸金莲同行,鸦片烟馆与威士忌酒吧同在;吃花酒的男人长袍马褂,梳爱司头的女郎旗袍摩登——生活表面的色彩缤纷源于社会内部的巨大蜕变,漫长的封建专制腐败没落却根深蒂固,中国人在这坛霉大酱中腌制了几千年,一个个从里到外都腌成了老酱瓜,如此黑漆漆霉烘烘的日子让人如临绝望的深渊。也就在这时候,鸦片战争来了,《南京条约》签订了,毫无疑问它是丧权辱国的。但是它推开了锈迹斑斑、霉气重重的封建国门,让太平洋上的季候风浩浩荡荡地吹了进来。在这股强劲的东南风的影响下,我们看到了引领风潮的现代文明,先进的中国人借此建立了民国,发动了令人目眩神迷的新文化运动,这是中国融人世界的第一次文化大碰撞,是吴刚遇到嫦娥,是天雷勾动地火—— 面对这样的时代,要写的实在太多,《西装与小脚》这本小书当然不可能包罗万象,我只是将笔对准那些领风气之先的人,对准那些留洋教授和他们的小脚太太,他们的婚配是民国奇事之一,也是我的好奇心所在:一个个都是满腹经纶、学贯中西的大教授,何以将目光越过那些志同道合、时髦摩登的女性而投向千万里之外那些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他们承受着怎样的心灵煎熬、又经历着怎样的人生抉择?无论是郁达夫的藿香或陈独秀的玫瑰,还是鲁迅家的古井或胡适头上的克星……这里不存在谁对谁错谁是谁非,有的只是大时代里个体生命的悲怆以及与生俱来的无望。所有与生命相关的有趣与无趣,都在这些情感故事里。 我将用一个系列来抒写民国那些事儿。历史,从来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一定要用我的眼光、我的审美,将她从头到脚全新装扮,让她焕发出另一种光彩一当然这不一定最美,但却一定是我的。
内容概要
民国是一个非常传奇的时代:旧思想与新文化,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小脚女人和新派女性……,新旧交替,相互激荡,色彩缤纷的市井生活孕育着整个社会的巨大蜕变。 在民国这段乱世岁月里,有着这么一群传奇的女人:她们或出身豪门,矜贵无比;她们或才情万千,傲然自立;她们或柴米油盐,平凡庸常。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24位女性的秘辛往事,120多幅老照片,24段传奇婚配,全方位展现了民国时期的市井百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让我们从历史的余温中,感受戏里戏外的繁华吧。
作者简介
陶方宣,笔名黑白,作家、剧作家。安徽省芜湖市人,现居上海。曾在《太原晚报》、《济南时报》、《青年报》等十多家报刊开设个人专栏,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多次收入各类选刊、选集、年鉴出版,创作有电视剧六十多集,均已拍摄播出。有个人专著《张爱玲美食》、《张爱玲霓裳》等。
书籍目录
民国那些事儿(序)上辑:海归文人和他的元配太太 孙荃:郁达夫身旁的藿香 高晓岚:陈独秀的白玫瑰 江冬秀:胡适头上的克星 廖翠凤:林语堂的芸娘 朱安:鲁迅家的古井 李惠仙:梁启超的“雨伞” 张幼仪:徐志摩脱下的布鞋 程季淑:梁实秋的“毛笔” 盛佩玉:邵洵美佩戴的关玉 淑姑:辜鸿铭的“茶杯” 王剑虹:瞿秋白心中的彩虹 徐文淑:张恨水吃剩的冷饭 张琼华:郭沫若称她为“猫” 黄靖贤:梁漱溟的“小山东”下辑:西装先生和他的小脚女人 婉容:溥仪家的金丝鸟 毛福梅:蒋介石脱下的旧衣裳 沈月英:杜月笙采下的水蜜桃 王明华:梅兰芳身后的“青衣” 罗彩云:叶浅予的素描 盛爱颐:宋子文的“糖果” 杨守玉:痴恋刘海粟的绣女 于凤至:张学良的大姐 刘侠贞:蔡锷身边的影子 李秀文:李宗仁的旧爱
章节摘录
风情万种与不解风情 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多年,心里却始终装着陈锦端,有时候不免也觉得廖翠凤过于世俗。有一次,他带着廖翠风到希腊雅典卫城参观,庄重肃穆的古城墙,滦蓝幽静的爱琴海,人类的巧夺天工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融为一体,看得林语堂目瞪口呆,他喃喃地说:“要是能居住在这里,与大自然对话,那该多么有诗意哦。”廖翠凤则捶着发酸的腿脚,不屑一顾地说:“你发什么神经,这个鬼不拉屎的地方哪里能住人?我才不会住在这里,买一块肥皂都要下山去,多不方便。”林语堂听了直皱眉头,心里埋怨她怎么就说出如此煞风景的话来?联想到她在家整日烧煮一些鸡鸭鱼肉,想到陈锦端的清丽脱俗和风情万种,就无端生出一股怨气,一连好几天不理睬她。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廖翠凤理也不理他,照样做她的家庭主妇,故意买来鸡鸭鱼肉,在厨房里砍得案板咚咚响。忙完了,就推着个吸尘器,像轰炸机似的,从厨房推到客厅,又从卧室推到书房。林语堂烦不胜烦,生气地说:“你明知我在写作,为何要干扰我?不能等到明天再吸尘吗?”廖翠凤蛮不讲理地说:“不行,脏成这个样子,你还有心气写东西么?”廖翠凤很多时候讨厌林语堂的小资情调,她反感一切邋遢的画家、长发诗人和大话连篇的作家,她一概认为他们都是神经病。林语堂多次动了离开她的念头,可是他确实又离不开她,他的烟斗、鞋子、皮包、眼镜乃至书,一眨眼就不知丢到了什么地方,他只得不停地喊:“风啊,凤,我的书呢?我的眼镜?我的眼镜哪儿去了?我的鞋子,我的系带皮鞋呢?”廖翠凤吃定他离不开她,一句话不说,变戏法似的将他要找的东西放到他面前。 林语堂和廖翠风在上海的时候,有一天廖翠凤接到一个电话,是陈锦端打来的,廖翠凤简单向她问好,就将话筒递给林语堂,转身就进了厨房。整个下午林语堂在家坐立不安,一会儿转到书房,胡乱翻一下书,一会儿又转到厨房。廖翠凤看着心烦,来到卧室取出擦得锃亮的皮鞋往林语堂面前一放:“不就是想见陈锦端吗?去吧,否则你今晚不得安生,我今晚也不得安生。”林语堂一时哭笑不得。廖翠凤手一挥:“去,在外吃饭还是带回家来吃饭随你,我不怕她抢了你,抢走我倒省心。”林语堂换上皮鞋打好领带就真的走了,快到约会地点时,他突然不想见了,家里这个老婆好得像传说中的芸娘一样,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好太太?他在外转了一圈,就同来了。廖翠凤见他回来,一愣,说:“人家一日不见还如隔三秋呢,你这多年不见,这么快就回来了?你对不起她也对不起我了。”林语堂坐下来,缓缓地说:“凤啊,我才不要什么才女做妻子,我就要你这样的贤妻良母。”廖翠凤说:“人家西装教授一窝蜂离了黄脸老妻娶新潮女生,你就不想赶这个时髦?”林语堂摇摇头:“离了你,我活不成呀。”廖翠凤说:“我倒想离,可我们的结婚证让你给烧了。” 林语堂对廖翠凤满怀感恩,两个人相濡以沫地在一起生活了60多年,林语堂后来对朋友说:“婚姻生活如度大海,风波是一定有的,婚姻是叫两个不同的人过同一种生活,女人的美不是在脸上,是在心灵上。等到你失败了,她还鼓励你,你遭诬陷了,她还相信你,那时,她是真正的美。你看她教养督促女儿,看到她的牺牲、温柔、谅解、操持、忍耐,那时,你要称她为安琪儿,是可以的。”1969年,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半个世纪’在林语堂的安排下,亲朋好友们举办了盛大的金婚纪念晚会林语堂送给廖翠凤一个手镯,上面刻着一首诗——《老情人》。 1976年,林语堂病逝于香港,廖翠凤将他的灵柩运回台湾,下葬于林家庭院后园,继续陪伴着他。 P46-49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故事体的民国史,是一部家庭版的民国史。 该书视角独特、鲜活耐读,西装先生、小脚太太,乱世悲欢,海派作家陶方宣倾情撰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传奇轶事。 通过本书,你可以读懂转型时期的中国和中国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