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之美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蒋勋  页数:279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上”、“大”、“人”——最早最美的书写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内容概要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作者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超值推荐:柯林斯30分钟轻松绘画(原来画画这么简单有趣!万千读者五星好评)
★五星推荐点击:★轻松学画画,快速读理论,艺术好书超值抢★

作者简介

蒋勋,美学家、画家、作家。1947年生,福建长乐人。毕业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历史系和艺术研究所,后留学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台湾联合文学社社长。绘画作品以花卉、水景画为主。著作颇丰,艺术研究类有《中国美术史》

书籍目录

自序“上”,“大”、“人”——最早最美的书写
序篇 最初的汉字
汉字演变
 结绳
 绳结
 仓颉
 象形
 毛笔
 甲骨
 金文
 石鼓
 李斯
 由篆入隶
 秦隶
 简册
书法美学
 波磔与飞檐:汉隶水平线条
 即兴与自在:王羲之《兰亭序》
 厚重与飘逸:碑与帖
 平正与险绝:行草到狂草
 法度与庄严:唐楷
 意境与个性:宋代书法
 形式与表现:元明书法与文人画
 古朴与拙趣: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
感知教育
 卫夫人《笔阵图》
 第一课:“点”,高峰坠石
 第二课:“一”,千里阵云
 第三课:“竖”,万岁枯藤 
 第四课:“撇”,陆断犀象
 第五课“弋”,百钧弩发
 第六课:“力”,劲弩筋节
 第七课:“辶”,崩浪雷奔
汉字与现代
 建筑上的汉字
 墨:流动在光里的烟
 帖与生活
 书法云门:与身体对话
 回到信仰的原点
 回到九官格

章节摘录

  汉字演变结绳 据说,人类没有文字以前,最早记事是用打结的方法,也就是教科书上说的“结绳记事”。现代人很难想象“结绳”怎么能够“记事”。手上拿一根绳子,发生了一件事情,害怕日久忘记了,就打一个结,用来提醒自己,帮助记忆。我很多职场上的朋友,身上都有一个笔记本,随时记事。我瞄过一眼,发现有的人一天的记事,分成很多细格。每一格是半小时——半小时早餐会报,半小时见某位客户,半小时瑜伽课,半小时下午茶与行销专员拟新企划案,半小时如何如何——一天的行程记事,密密麻麻。手写的记事本这几年被PDA取代,或直接放在手机里,成为数码的记事。事件的分格也可以更细,细到十分钟、一刻钟一个分格。我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记事,忽然想到,在没有文字的年代,如果用上古人类结绳的方法,不知道一天大大小小的事要打多少个结,而那些密密麻麻的“结”,年月久了,又将怎样分辨事件繁复的内容?大学上古史的课,课余跟老师闲聊,聊到结绳记事,年纪已经很大的赵铁寒老师,搔着一头白发,仿佛很有感触地说:“人的一生,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大事好记,真要打‘结’,几个‘结’也就够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我不断回想起父亲握着我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蒋勋

编辑推荐

  《汉字书法之美》:花一下午,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汉字书法之美》繁体版荣登诚品、金石堂、博客来书店“艺术”销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字书法之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4条)

 
 

  •   花一下午,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繁体版荣登诚品、金石堂、博客来书店“艺术”销榜。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本书是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作者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我不断回想起父亲握着我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作者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   本书是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作者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   蒋勋说: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
  •   前些天去更换某证,东西向的狭长大厅还算宽敞。大厅的尽头却南北向横摆了一张大桌,两边各有四把连椅。这张大桌与南北向的柜台形成了一个很别扭的“丁”字。在这“丁”字的一横与一竖之间挤满了换证的人。没有人排队,人们拿着表格,在这个狭小的过道里,推搡着出来进去。
      
       就是这样一个逼仄的空间,却被一个趴在大桌顶端填写表格的人占去了大半。
      
       电脑无法联网,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柜台里的工作人员,换句话说,我从牙缝里挤出米粮供养的公仆们一脸的不耐,没有人解释要等到什么时候,也许是一个小时,也许是一个上午,也许是一整天。当然,也没有应对这种状况的相应措施。一边是焦急无奈的等待和抱怨,一边是冰冷的对峙与沉默。
      
       那个人还在蹶着屁股,填着表格。我实在忍不住,“那两边都是空椅子,你干嘛不坐着写,要趴在这儿呢?”他木然地看了我一眼。我没有说出的是,“你为什么一定要戳在一个会妨碍到所有人的地方呢?”
      
       是啊,为什么供人通行的过道里,总有人横亘在正中间旁若无人地说话?
      
       为什么那个大桌就不能也东西摆放,好给等待的人多一些些空间?
      
       为什么没有人选择便利的排队,而只是一味地极不舒服地拥挤在一起?
      
       工作人员不想一再解释的话,为什么不能打个通知给大家看呢?
      我们的证件难道不能好好地被递出来,而一定要用扔的吗?
      
       ……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只是每时每刻地被提醒着:没有尊严地活着;毫无顾忌地妨碍他人,也被他人妨碍着;毫无顾忌地伤害他人,也被他人伤害着!
      
       在如此拥挤的外在空间及心理空间里,跌跌撞撞地过着每一天。我们甚至忘了去想,传统中国人的懂礼仪,知退让,究竟在什么时候,被扔进了何等蒙昧不清的角落里。
      
       所以,当我手拿着这本《汉字书法之美》的时候,恍然间,仿佛被丢进了一个久远,空旷,清雅的世界中去。
      
       在那里,写字的人,手拿一管软笔。不会写字的人,则用敬畏的眼神,看着那一方方墨色的痕迹。他们视文字为神圣的东西,不可亵渎,不可辱没。即使是写有零乱字迹的纸,也不可轻易丢弃,而要用焚烧将它们送往神住的天国。
      
       他们如此珍爱这些文字,象捧着清明的灵魂一样,侍奉着它们。在他们的眼中,字与人一样,是有灵魂的。
      
       书写的人,将自己的灵魂托附在这些文字上。
      
       书写的字,则赋予书写的人更高尚的灵魂砺练。
      
       每个初拿笔的孩童,在划下稚嫩的一点一横的同时,都会被严肃的先生教导,一点一滴地教导:要先坐得端正,心才能端正。只有心放端正了,字才能写得端正。
      
       这即是柳公权答唐穆宗所说的:“心正则笔正”。
      
       老先生会用戒尺敲打着桌子,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纸上的规矩,什么是做人的方正。
      
       那里的孩子们,一遍遍地摹写颜楷,他们“不但学写字,也间接认同了颜体字传达的大气、宽阔、厚重和包容”,因为“颜字像平原上骑马,有一种开阔的壮观。学习颜体,似乎也在学习做人的大度与宽容”。
      
       他们学“藏锋”,学“棉中裹铁”,学“高峰坠石”,学“千里阵云”……,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了内敛的人,“外柔内刚”的人,充实而丰富的人……。
      
       在他们拿起笔的那一刻起,他们开始塑造属于自己个性的字;从那一刻起,他们也被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字无声地塑造着。
      
       所以,蒋勋说:书法美学已无法把“字”与“人”做完全的切割。“书品”也就是“人品”。
      
       所以,我们才说,即使是再懂得隐藏自我的人,也无法在他的书写中掩饰自己。他的刚硬,他的锋芒,他的世故,他的猥琐,他的率性直肠,他的曲意奉迎,都在以书示人的同时,被观者一览无余。
      
       因而,赵孟頫登上了书法的至尊之境,却终究在品格上输与了颜真卿;董其昌则在后人的顶礼膜拜与唾弃诋毁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百年。
      
       千百年来,被读书人奉为法典而遵循的,仍然是:“书”的品格,其最高境界还是“人”的品格。
      
       “九宫格”所诓定的,是做为一个读书人,做为一个人所不能逾越的界线。
      
       “永”字八法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原则是必须坚持的。
      
       正是因为书法的品性被赋予了人的品性,所以,书写才变成了更崇高,更神圣的事。
      
       然而这一切,终究还是发生了改变,而且是巨变。硬笔代替了软笔,庞中华代替了王羲之;接着,键盘又代替了硬笔,打印机里敲打出的是一个个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绝无生命力可言的宋体,隶书,楷体……
      
       毛笔连同那些久远的事,被我们一并抛诸脑后。我们可以说一口流利的牛津腔;我们也可以计算出卫星上天的公式;我们知道地球的另一端发生的每一件事……却再也没有人教我们该怎样面对一张静白的宣纸,运笔谋篇,再也没有人教我们从书写中领悟最元初的为人处事之道。
      
       丢掉了毛笔的同时,我们还丢掉了规矩,丢掉了方正。我们鄙视一切传统,蔑视一切规定,我们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是值得坚持的,还有什么是值得遵奉的。我们不尊重他人,也不被他人尊重,继而,我们失却的是做人的尊严。
      
       我们象一个不懂事的婴孩,义无反顾地剪断脐带,再回身将锋利的匕首刺进母亲的胸膛。母亲颓然倒下,再没有可以滋养我们的乳汁流出。于是,慌乱中,我们奔走呼号,认下各种各样的后娘,而当我们长大,一点点成熟起来,才猛然发现自己已变成了一群“狗娘养的”。
      
       我们曾如此迫不及待地批判血液中流动的一切东西,撕碎我们的每一寸肌肤,剔除骨骼上的每一片血肉,我们以为终于改头换面了,却不知自己只是一堆根本无法站立的森森白骨。
      
       在这个国度里,好象每一个别人都是无足轻重的人,每一个别人都是贱人,于是,没有人懂得去尊重别人,体谅别人。在唯我独尊,而视他人为粪土的大环境中,每个人都成了贱人。
      
       当我翻开蒋勋的这本《汉字书法之美》时,那些几乎已被忘却的东西倏然间扑面而来。那些古老的文字,几千年前的仓颉时代,让“天雨粟,鬼夜哭”的文字,被我们的祖先恭恭敬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字,原来是那么地美。
      
       于是,我买来了墨,买来了毛笔,对着颜真卿的《多宝塔》一笔一笔地写起来
  •   冲着蒋勋的名气而来,当初我所听说的是《蒋勋说红楼梦》,这次一口气买了好几本他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这本《汉字书法之美》。

    小时候我也练过一阵子书法,得益于当时打下的一点点基础,我的硬笔字还算写得挺好,反正在学生时代笔试的考试时卷面分是可以得高分的。字帖我也看了不少,家里也放了几本字帖,有时闲空还临过几笔。但是我的确不知道原来汉字书法可以这么美,蒋勋写得太好了,勾起我无数的回忆。

    我小时候上过书法课,不是学校排课的习字课,是自己去报名的特长班。当时其实当时我们那个教书法的覃老师已经算是教得好的了,人挺年青,非常和善,可惜时间太久我已经记不得具体他上课的时候讲了些什么内容了,只记得课后布置的习字作业他经常给我画红圈圈以示表扬,然后一期学习完毕覃老师要选几个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的作品贴出去展示,其中还有我的一幅隶书杜牧《山行》。当时展示的地方是在厂区大门口的展示厂务等等内容的玻璃橱窗里,那是人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因此爸爸妈妈上下班是可以看到他们女儿的作品挂在玻璃橱窗里,我心中为此颇为得意了很久。于是就算是特长班结束了,我还是自己习帖练字坚持了很长时间。

    所以现在看到蒋勋写“感知教育”那一章,讲卫夫人的《笔阵图》,真是我所能想像到最棒的教导孩子进入书法美学的“秘籍”!从九宫格开始讲起,把书法还原到最基本的机构,其实是非常好有趣的视觉的练习。平衡、对称、互动、虚实,种种审美基本功的练习都在书法里了。还有,第一课,讲“点”,高峰坠石,配的那幅照片,太震撼了。最后来一个关于“点”的传说,有趣有趣。然后接下去用每一课讲一个笔画,讲横,也就是“一”,千里阵云;讲“竖”,万岁枯藤……走字底,是崩浪雷奔。哎,真是讲得太美了,配的那些美丽的照片,如此生动如此形象,我都能想象如果一个小孩子听到那么棒的书法课,怎能不喜欢上练字呢?

    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这本书,担得起如此美誉。
  •   这书写得太好了,特别对于喜欢书法的人来说。基本上就是一本书法史,如果对照着他另外一本书《中国美术史》来看,更有收获。

    小时候,蒋勋在父亲严格的督责之下开始习字。每天日课包括大字三篇,小字一篇;常为免于一顿痛打,总在父亲下班之前,挑几个笔画简单的字,如,“上”、“大”、“人”、“己”等来蒙混过关。但在饱食母亲的丰盛晚餐后,又是一次晚课,重新铺纸研磨,小手被爸爸强壮结实的手掌,听着爸爸运笔时的呼吸,虽然父子如此贴近,写书法却还是童年的苦差事。二十几年后,蒋勋才真正贴近书法,觉得其中的顿挫点 奈,是生命的一种实践。经由颜真卿的气势宏浑转向笔法苍劲的魏碑。也曾在研究所时期向王壮为老师学习书法艺术,这样的改变,到了法国,竟也成解乡愁的万灵丹,从此书法已成蒋勋生命的一种信仰,自认是对前一阶段生命浮躁嚣张的惭愧之情。

    小学时期的蒋勋喜欢在数学簿上画连环图,一本本的杰作是爱画的开始。初中以后,至民众服 蒋勋务站的绘画班旁听,教山水的老师是溥心畲弟子萧一苇老师,却只教教他悬腕写字、背古文。反倒是教花卉课的陈瑞康老师鼓励他放手挥洒,画个富贵的牡丹、雄赳赳的大公鸡。后因车祸骨折而中断国画的练习,只能随姊姊画明星已自遣。考大学时,因家人反对放弃美术系,但求替美术生背画架过过干瘾,直到研究所才又回到领域。受到庄严老师的生活艺术的熏陶──在外双溪的宅院写字、喝酒、看书画;与李霖灿老师共同陶醉在中国美术史、以及和晓云法师走在华冈上听溪水潺湲,领悟佛教艺术。追随那志良、谭旦冏老师在超级教室──故宫,学玉器、铜器、陶器等。第二次习画是随好友奚淞拜师于张谷年先生,只记得一个端正严谨的老人,很费力地在纸上示范“横平竖直”。

      为了研究中国绘画史,曾向老先生请益,虽然老先生不固执于故国山水,选择台湾秀丽美景入画,但还是会用《芥子园画谱》的笔法,,用了很多斧劈来皴阿里山的山石,但经蒋勋的细腻观察,阿里山的的林木,是包含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层次多变山林,所以除亲身经历、学理验证之外,再加上实地演练,发现阿里山的山林有的像赵孟俯用的“解索皴”,有的地方像王蒙用的“牛毛皴”,可是还要湿润芜蔓一点。从此回到故宫看画不在枯燥无味 ,因为每一幅山水都能看出它的不同风貌,展现独特的风情,也诉说着历史的风采。这是蒋勋对绘画自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看法。引地指出,蒋勋的审美趣味是走在读者之前,直到有一天我们社会反璞归真,他的作品就会受到重视。他的《今宵酒醒何处》、《萍水相逢》、《大度山》等都是以自己的水墨小品作封面,从简单的线条,不难看出其雅、拙兼具的特质。
  •   自己的字写得不好,对书法就没有什么很深刻的理解。但是好在对字的态度却很端正,知道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美感的文字,因此特别羡慕写一手好字的人,总觉得那种端庄与秀美令人赏心悦目。
    近日,受领导之托,代买了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周末反正没事,就本着开卷有益的原则,认真读了,也算多少补了一下书法历史课和欣赏课。
    作为畅销书,作者文笔流畅,不用多说;对书法每多个人独特感触,也在意料之中。最打动人心的,是作者发自心底的对汉字书法的尊重与热爱,使他可以从每个字中品出书写者的喜怒哀乐、品出家国离丧和世态炎凉。
    作者相信书法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诗帖)都是草稿,虽然零乱有涂改,却不能被复制,就算书者本人,过了那情绪充盈的一刹那,也不能再写。特别是对祭侄文稿的解读,对照着书中所附的书法原作,真可以看出凝重而零乱的笔划之中,是痛彻心扉而后发之于外的血泪与郁结,比印刷出的整齐文字更具令人无言的力量。徐渭的《草书诗轴》“一篙春水半溪烟,抱月怀中枕斗眠。说与傍人浑不识,英雄回首即神仙。”诗是很神仙的,总觉得看到书法的淋淋漓漓,才知道这神仙当得如此颠倒,如此不甘心。想起徐渭一生,才是个明明不甘心、却不得不甘心的笑话——宁愿颠倒了人生,不愿颠倒了心灵向人生苟且的异数。
    作者对书法的历史有另一番解读——类似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书法也一样,过于端正了,终会走向挥洒,过于挥洒了,也总会回归端正;过于单纯了,终会走向繁复,过于繁复了,也总会回归单纯。所谓物极必返吧,无论什么都逃不出这四个字,命运循环、不可揣测,但最终的顶点始终还是返璞归真,历经繁华后才能真正回到平静,心无一累就是大彻大悟。就象书的最后提到弘一法师临终时的“悲欣交集”,作者理解和传说中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一样的体验,古往今来,起点终点,其感一也。
    深刻的解读来自于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熟悉,我这种门外汉却只能看些表面文章。赵孟頫的诗书画三绝,就算是仅仅看图案,也觉得漂亮之至,不知道是作品本身就是美呢,还是对这种意境的感觉早已经浸润在血脉之中了。卫夫人的笔阵图是第一次听说,并不需要作者过多的解释,看那几个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天人合一,无时无处不在文化的各个角落里体现着这四字真谛。\
    作者对汉字有着发自内心的爱慕,他谈起最初的汉字“旦”,说是仓颉用四只眼睛遥望远空,刻下了文字最初的曙光。我刚刚在莒县的博物馆里看到陶器上刻着的这个字,当时充满了怀疑:何以证明这个图案是一个字呢?看来,是丢失了能够发现美的心境吧,更或许,是丢失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想想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在外面走着,时值初夜,抬头忽见一勾纤月、两点亮星,挂在蓝黑澄清的空中,下半衬着暗红的夕阳的余蕴,两边是楼的巨大黑影,真是清明好景。再匆匆的脚步,也不得不停住了看看。


  •   去年下半年(大约)看了《台北故宫》的纪录片——有关中国文化、文物、中国人精神、有关故宫的非常棒的纪录片,中国书法、绘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在中国书法部分有个台湾的美学家蒋勋做过点评。

    前些天在当当网上无意间看见了一本蒋勋的著作《汉字书法之美》,于是就买下来看了看。也算是弥补一下上学期间没有接受过正规美术、音乐教学与训练的缺憾(教学条件所限、对应试教育的痴迷)吧。

    昨天晚上(4月24日,周日)看到书中其中一部分内容,有大惊喜,因为刚好解答了之前在北京车展奔驰展馆的一个疑问。


    当时在奔驰展馆内看到这些看不懂的英文“汉字”。LCB同学看出了其中的E、L、A等等,究竟为何意不知?当时我只是觉得这应该是国际大牌对“中国风”元素的应用,在这些方面甚至于比我们中国人更“中国人”。
    这边好像不能发图片,详细可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109e40100inul.html

    《汉字书法之美》刚好有如下一段内容:

    徐冰对汉字的颠覆,表现在80年代的《析世鉴》(又称为《天书》)作品中,徐冰一共刻了四千多个能懂的汉字,在大张的连续宣纸上印满他所创造的新字,并以垂挂方式铺满天花板和四面墙壁,另有一套四册的传统线装书,用宋版印刷的风格,印满这些无人能懂的字。《天书》的第一次展出,是在1989年的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4年,徐冰又创造了“方块英文书法”,他将英文26个字母改造成类似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然后把英文单字合成类似中国的方块字,并用毛笔以颜体楷书书写出来。
    与《天书》看似可读而实际不可读正相反,方块英文字是看似不可读但实际上可使用的文字,对懂得英文的人来说,方块英文的阅读、书写都极具游戏性。
    看得懂是什么字吗?试着把笔画拆解成英文单字,就是travelers between cul***es——文化间的旅者。



    这次奔驰展馆用的是不是徐冰创作的,还不能确定(从落款的字样轮廓看很不像徐冰二字)?经此,至少知道了那些与奔驰星辉交相辉映的方块英文字的来源、立意了。也许奔驰想说的就是——travelers between cul***es——文化间的旅者。


    PS:在《汉字书法之美》中看到很多千古书法名贴其实就是当时书者日常生活中信手写来的便条、信件——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短信。不过我们今天的短信估计不太可能保留百年、千年吧?
  •   因为喜欢,所以连着看了两遍。自己也曾练过一段时间书法,略知一二,也算上一名书法爱好者吧,对于书中关于《汉字演变》和《感知教育》部分相对较为熟悉,感觉最精彩的还是《书法美学》部分,这也是全书的精华,作者用简洁、轻快、优雅的文笔,将汉字书法之美诠释得充满诗意。从汉隶的“波磔”这一汉代视觉美学上独特的时代标志,到以二王为主的魏晋文人的行草书风,再到唐楷的法度与庄严,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元明书法与文人画的形式与表现,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的古朴与拙趣,如数家珍,书法大家与他们的传世之作令人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汉字书写的历史,是一种美的传承。汉字的演变,书写载体的更迭,书写工具的演进,书风的转换,书法家的继承与创新,都在不断丰富与扩展汉字书法美的内涵与外延,汉字书法之美,是形式美、内容美、人性美、文化美与历史美的结合,是中国人为世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美。
    在感叹云门将舞蹈来表现书法的创意绝妙的同时,也不得不对汉字书法的未来表示一份担忧。书写工具的变化使古老的汉字焕发出青春与活力,当汉字书写简便到轻敲几下键盘就可以搞定的时候,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等都似乎成了辅助书写工具了,更何况是笔、墨、纸、砚,汉字书法最多就是学生们可学可不学的一门课。如何“回到九宫格”?重新提起毛笔认真写下自己的名字,作者在书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空格,是在让我们回味汉字书法的美,也是给我们留下一个的空间,去思索汉字书法的未来。
  •   认识蒋勋先生,是在凤凰卫视的一期栏目,是关于富春山居图的讲座。
    我第一次听到,能有这样一个人,能够用这样一种语言,娓娓道来,把一幅画讲的如此活泼和生动。像我这样一个艺术的门外汉,都听得如痴如醉,恨不得投入艺术的殿堂而不能自拔。
    随后我就立即订购了先生的几本书,而《汉字书法之美》正是其中一本。这本书主要从古代开始,纵览了中国汉字书写历史,并把其中佳作一一点评。我最欣赏最后一部分,就是对于王羲之书法的点划的描述,不同于其他,先生主要从艺术的角度,进行了点评,我觉得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有助于书法境界的提升。
    最后客观谈点问题,先生并不是纯搞书法的,所以对于书法的认识角度,可能与一般书法家的书籍,还是有所不同。在艺术鉴赏角度,先生提了一些观点,也算非常切题,但是我总以为,这里面要对书法有个基本的构架和比较,行楷草各种文体也要讲些承继和比较,才能更加深入。此外从头讲起,也是有些重点不突出,易于流于形式。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汉字书法美学的启蒙书籍,这本书对于我们普罗大众来说,还是值得一读的。
  •   中国书法是数千年文化积淀形成的特有艺术,与西方拼音字母的“书法”,一如天上地下无法对比。作者依据选择的代表性资料,对中国书法艺术所作的特征性叙述,能给读者一个整体、清晰的印象,其“艺普”的性质犹如作者的另一谈美著作《美的沉思》。
    此书精华集中于“书法美学”部分。它以时间为序,介绍我国书法艺术的起始、传承、过渡、演变和发展,以及真、草、隶、篆历代的代表性流派、人物和作品。作者强调笔随心行,即根据法帖中的笔划墨迹、章法形态剖析书家写作时之情感心态;或者根据特定历史情况下的创作心态,剖析情、理在书法艺术中的展现,从而得知书法家的书品和人品。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半醉中的王羲之在自由自在的即兴心态下借汉字线条的飞扬顿挫表达心情中的飞扬顿挫,将视觉形态转换成音乐、舞蹈的听觉语言和肢体节奏。再如写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颜真卿,将胸中的悲愤化成书法中的沉郁和飞动。在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的《寒食帖》中,笔势的倾侧跌宕透露出隐藏在潇洒豁达、自适无为下的屈辱悲苦、愤怒和伤痛。这种因字释情或依情说字,写者当时也许未必然,而今天读者似乎可以想当然,以此来认识、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未始不失为一条捷径。
  •   刚拿到蒋勋的这本著作,一口气读完.如同他的<中国美术史>一样,文笔潇洒流丽,解说平易亲切.更象是在读优美的散文而不是理论著作.大陆的书法美学多缺少此种对书法感性之美的阐述,我们的书法教育,或把书法当成工具,或把书法当成艺术,都缺乏一种对书法与汉字最初的图像感知与快乐体验,因而书法在儿童启蒙那里,总是枯燥与干瘪的.在精美素洁的书册里,我竟有一种澄澈晶莹的感受,那浓重漫长的历史遗产,竟有着一种轻舞飞扬的青春之美,纯净、朴素而自我。青春的心,总会体悟到这线条笔画背后的灿烂书心。
  •   偶然的一次机会,朋友推荐这本《汉字书法之美》,听朋友盛大的推荐,于是迫不及待的买来。收到书以后,我急忙打开,看完书中的自序,让我顿时爱不释手,和作者小时候书写的经历一样,当遇到笔画多的字时,总是会写得超出格子,于是小时候只喜欢书写笔画少的汉字。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才发现原来笔画少的字才是最难写的,比如作者提到的“上”、“大”,这两个字我觉得至今写得都不太好。另外,我的父母和作者的父母一样,从小教育我,书写汉字时要横平竖直,鼓励我写唐楷,不要去写行书、行楷什么的,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的往事。
    总之,这是一本好书,建议你细细品读,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最美的东西,传承千年更加熠熠生辉!当你读完此书时,建议你把自己的感悟提炼出来,写在书最后几页的九宫格里,抒发下自己的情怀。
  •   第一次看蒋勋先生的书 是关于 苏轼的寒食帖。
    所以看见当当网上有蒋先生的汉字书法之美,详细浏览了目录。便拍下来了。

    在办公室便迫不及待的打开,
    蒋先生的书还是一如既往的做工精细,封面古典而雅致。

    因为有一定的书法基础理论知识和历史知识。所以直接从“书法的美学”章节开始看起。
    一看便不能罢手。
    蒋先生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大气的视角,诠释着从古至今以来每个朝代文字的美和这种美的传承及发扬。
    之后关于书法的基本笔画,以卫夫人的笔阵图做引,带领读者从最自然,最古朴的地方去寻找中国文字美学的根底。

    个人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家里有刚刚学习书法的小朋友,大人和小朋友可以一起看。一起领悟。
    另外,想要学会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寻找其灵动之处,这本书也可作一个参考学习。

  •   记得小时候,学校上书法课,米字格纸上,一笔一划的书写,老师常对我们说横平竖直,那是我对书法最初的印象。印象中,只是写了一两年而已,就不再习字。一转眼就考上了北大,大三的时候,选修了一门叫做中国书法艺术的课,课上,老师用幻灯片的形式,为我们讲解各朝各代有名的碑帖,每每沉浸在魏碑中不能自拔,想着以后自己也写这么一笔挺拔秀逸的小字,该有多好。不过始终只是想想。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师当初教的横平竖直仍旧记得,只是字经常写得龙飞凤舞,朋友收到我的信,都戏称你的草书越来越难认了。于是去年的某日,我突然下定决心,重新开始练毛笔字,练了半年多,听有个朋友说起这本书很好,于是买来一读,再加上平时写字的感悟,时时令我有击节叫好之感。

    之前读过几本蒋勋的书了,这一本的内容编排,有点像《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也是从书法的开端介绍起,以及对当时特别有名的一些作品的介绍,让人对整个书法史有一个非常深入浅出的理解,却不同于那些很正经的书法史,而是带着作者自己的体味,带着一些独特的视角,让人可以从一个有趣的角度,切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地方。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无论是隶书的平实,楷书的规整,还是行草的不拘一格,都有着各自无法比拟的美。而当一个人写字的时候,一切尘嚣繁杂都渐渐远去,只剩下你和你前面的那张纸,你要书写的那个字。

    我很喜欢这种物我两忘的感觉,也喜欢这种虔诚书写的感觉,更喜欢蒋勋笔下讲述的历史。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纷繁,我们始终都可以凭借书写,为自己找到一片静谧的天地。
  •   蒋勋老师不愧是大美学家,这本书果然非同凡响!
    阅读本书可以有以下三方面的收获:
    1、汉子书法简史的回顾,汉字书法名篇的介绍与欣赏门径;
    2、跨越书法、绘画、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的美学鉴赏,近乎哲学高度的总结自然万物与人文之美在书法中的凝结;
    3、蒋勋老师灵动而深刻的思维带来的深深触动和美妙文字的强烈美感熏陶!
    真心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祝大家阅读愉快!
  •   书很美 包装精致 内容是作者从中国汉字的美学角度 从甲骨到现今的文字的演变旅程 让读者有了全新的认识 唤醒了每个人的书写记忆与书写认识
  •   蒋先生在审美的角度讲汉字的演变过程,深入浅出。刚好是我目前需要的资料,完全同意先生的观点,作为过来人,愿意把我们最好的画,书法,电影,等美好的东西和孩子们分享,美的体验,打开心胸的利器。在文字演变的过程中,将汉字的书写布白,灵动融合在自然间的体验,经验中。审美无时不刻,“天地有大美”。
  •   刚看了蒋先生的自序就感动得热泪盈眶,忍不住上来写点什么。先生的文字温暖平和,却总能抚触到内心最敏感的地方。先生说,汉字书写的过程“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或许找到了与自己相处的方式就是找到了信仰,从此无畏无惧。——阮
  •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蒋老师的书里,我看到关乎汉字的各种美的体验与感悟,也知道了很多关于汉字的故事。概述(摘抄):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到了这时,需要文字记载的东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显得太繁琐了。于是人们就简化了一些象形字,并把一些象形字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字,让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这样又创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汉字的一个新类型——会意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诸侯国,而这些诸侯国的文字又有所区别,于是出现了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的情况,这给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困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在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文字——小篆。这种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简化了许多,但仍有些繁琐,于是民间逐步兴起了一种应急的俗体——隶书。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又创造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美观的文字——楷书。从此以后,汉字就确立了它的方块形态,开始有了间架结构。以后人们又陆续创造了草书、行书等各种各样的字体,也涌现出了像“钟、王”、“颜、柳”、“苏、黄、米、蔡”这些举世闻名的书法家。汉字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而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的个数也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便于人们查找汉字的工具,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只是我所生的时代,已经在使用简化汉字了,有时在父母们留存的泛黄的书信中看到竖排的繁体字感觉真是亲切,简化的汉字就像是我们的内心,慢慢减弱,只有自己,只有现在能读,只有今没有古,像是没有根的树,没有花的果,悲凉之情如泉涌!
  •   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   拿到书,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书中梳理了汉字的演变,书法的历史,带着我们品读了书法精典作品,也展示了蒋先生的博学。
    小时候被逼着写字的种种历历在目,各种记忆被唤起。羞愧于现今的匆匆,字越写越浮,越写越轻。希望能唤醒“心正则笔正”的淡然。
  •   我认为本书是蒋勋先生的经典之作,文字之美,书法之美,随着优美的文字与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让人有一种想重新认真学习汉字,学习书法的强烈愿望。
  •   书法不仅仅是汉字的书写,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蕴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动静、虚实、快慢等辩证思想,尤其讲到“有”“无”老子“道法自然”的关系更是绝妙。是书法境界提高的一种途径。
  •   最近开始练字,从网上找到这本书,看过,作者从美学的角度讲解汉字书法,不同于其他书法著作,给人另一种感觉,平时练字、写字时也从书中得到另一种体会,原来写字不光是写字那么简单。。。
  •   是蒋勋的唐诗和宋词,让我真正领略到诗词之美,文字之美,人性之美。而蒋勋的中国艺术史,是第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说史之书,不讲大道理,不卖弄学识。所以,这本汉字书法之美,是我的第四本蒋勋了,同样深刻却浅显,十分感谢蒋勋。
  •   蒋勋老师的文笔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读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就拿此书来说,装帧精美,全书处处流淌着老师身体力行的书法体验,老师融数十年的体验于书法,向我们娓娓道来汉字书法之美,令人读来既亲切又生动。感谢蒋勋老师让我们重拾对母语的记忆与热爱!!!!!!!
  •   书中许多珍贵的名家书法作品,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去体会汉字的演变和她的博大精深,作者蒋勋以独到的视角,把汉字的美与舞蹈的美有机的统一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很值得收藏的一本好书。
  •   我们每天写字,但从不懂得发现我们文字的美。蒋勋老师带我们发现汉字书法之美!极力推荐!
  •   定价不低,但绝对值得回来书价。国人越来越不注重书写,其实汉字书法真是至臻至善美绝妙绝。
  •   汉字书法,怎一个美字了得!蒋勋老师把汉字书法的美,通过这部书展示给读者。
  •   这是我看的第二本关于书法的书。第一本傅山的世界,就好比象万历十五年样,以傅山作为一个时代标本,象一个断面一样,管窥当时的文化和书法艺术。这一本就象是书法的一个编年史,从结绳记事开始一直讲到现代的书法艺术。蒋勋老师的学养丰富,言语平实直率又娓娓道来。除了书法本身外,还讲了书法和画、舞蹈等艺术的交汇。看完这本书后,除了了解了书法的历史、欣赏了书法的美之外,还认识到书法中国传统为人处世的准则里的和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如今的网络、IT世界里,让人想马上开始学习练习书法的好书。
  •   很好看,一直想找本写汉字美学的书,而不是书法,这本很好
  •   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汉字书法艺术的历史和各个朝代的代表人物和书风,并介绍了书法艺术灵魂之美。受益匪浅。文风优美朴实,从未看过这么吸引人的介绍汉字的书。收藏了。(我是从事视觉设计的)。
  •   看了一半,已经不能抑制推荐的言辞
    此书图文并茂,讲述了记事的“结”到文字,文字是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的变迁
    告诉和引导我们发现汉字书法之美
    不仅是对文字的解读,也是文化的传承
    适合各类人群,各种职业的人来研读
  •   内容不错,古汉字的发展演变,晋代后的书法美学发展,有条理,容易看懂。

    书字小行间距大,排版不好看,每页的空白好多。
    每页都那么少字了,就不能把字弄大点儿,或者缩减到200页,价格减到20元。
  •   一直很喜欢写字,全世界也只有汉字是一种艺术,写汉字是一种心灵的享受,看蒋勋讲汉字之美,更加理解汉字,是一种美的享受。
  •   很喜欢的蒋勋的书,对中国汉字历史进程和代表作、代表人物作了一个串讲,对书法入门者了解书法的演变有很好的帮助,好书!
  •   原从不觉得甲骨文美,但却从此书中感受到了甲骨文的美,也许并不是字形,而是时间的美,历史的美。
    作者文字很简练,而且甄选的也是各年代中最有代表性的字、画,各流派最有代表性的人,非常经典,易懂,不失为一本欣赏美、写美的书。
    中国的书法、绘画何其美啊,无以言喻。
  •   这本书写出了汉字的传统美,书法美,中国书法之所以魅力长盛不衰,源于汉字之美。
  •   感受汉字之美,书法之美,艺术之美。
  •   这是一本较全面介绍书法演变的书,而且通过作者自己的成长及感受来表达,让人读来亲切。这些年国学日益复兴,正需大力普及,全面认识汉字也是炎黄子孙的必修课。统读下来,唯有个别印刷问题,如153页“哪知是寒食”,实属不应该。
  •   这不是一本论述汉字之美的学术集,也不是毛笔书法教科书,封面颜色有些奇怪,好似深秋挂在枝头的柿子,并非想象中的那般水墨素雅。随意翻书页,心中有喜悦,普蓝色的字偏安于一侧,另一边配图、配帖,大多时候只是空着,这样的“留白”显得妥妥当当,让人有“随心不逾规”的安宁。
  •   帮助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好书。
  •   蒋勋的文字非常美,将中国汉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推荐父母自己看或给孩子看都很好!
  •   中国文化源源流畅,汉字之美是每个中国人应该知道的.这本书教会我们欣赏和体会,我很喜欢.适合收藏.给孩子作课外读物也很好.
  •   汉字书法之美经典好书。
  •   你肯定不知道原来汉字书法是如此之美,看过才知道!
  •   无论哪种文字都有其美,然而惟有汉字图文并茂,望文生义,书写汉字犹如作画。
  •   作者像谈心似的把汉字书法之美讲得很透彻,很喜欢。
  •   整整花了半年多看啦蒋勋,得出一句“真性情”。

    配合 永恒的线条之美 蒋勋的课程就好。

    也是,正如他所讲得,这一代真的无法出新一代书法家,画家吗

    国画也好,书法也好。。。现在都是很多活在尘世里道貌岸然地画竹的做做之辈。。。

    还是需要真性情。。。

    需要报复,如拉斐尔画雅典学派时把文艺复兴时的人物画进去的报复而不是挂着祖先的牌子任凭自己的做做。。。
  •   正在学习书法,看此书可以了解书法之美、汉字之美,很有帮助。
  •   单看封面就是喜欢。从中学习汉字书法之美。慢慢阅读中 。。。
  •   非常好,纸张印刷很高档,里面的汉字书法真是美啊
  •   汉字书法之美,多看,熏陶
  •   发现汉字书法之美
  •   有助于对中国汉字书法的历史发展、文化变迁有更深切的学习和理解。
  •   以前学书法的时候还觉得挺烦,但看了这本书又有了对书法最初的的爱,,,
    汉字是华夏人民的传承,是必不可少的纽带。。
  •   这本书挺好的,还没看深入地看完全,所以我不好在此时妄加评论。只是觉得有一点我想说,至少我总是从书架上拿下这本书想去翻,只是没有适当无干扰的环境让我看进去,这不赖书赖我。不下十遍地取下、翻开这本书,足以说明这本书的吸引力,不管是书的装帧还是内容本身的普蓝色字体颜色还是拓印的汉字书法真迹,都让人感动和享受。如果有机会,我真的想躲在一个角落。放一杯清茶,慢慢地享受着读它。
  •   蒋大师十分谦虚地作了序,并引领读者深入了解了各种汉字的演变和进化,分析得十分到位,很是喜欢的一本书,对于爱好练习书法的人而言,是及时并有益的补充。
  •   从图画到文字,汉字的象形有其特有的美学艺术蕴含其中,为了能够以后教孩子认字,我自己先买来了解。
  •   喜欢汉字、书法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   看了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动,中国汉字书法博大精深~~
  •   很喜欢蒋勋娓娓道来的感觉,帮助我们理解了汉字美学的一点门道。
  •     在蒋勋的文字里,我们读到汉字千年的美丽,以及民族的文化传承,特别的图片的采用,读后令人陶醉其中。
  •   蒋勋以美学家的眼光把汉字之美作了独到的诠释!
  •   作者是艺术研究出身的,对美术,对文字,对美学都有深刻的领悟,所以融会贯通的东西自然有魅力有深度,喜欢,给孩子和书法爱好者都是本好书。
  •   蒋老师是个做学问的人,但他能把学问做到有趣就不易,看过他写红楼写美,再读这本汉字之美的书,能觉察到发自心底的对文化的热爱,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   穿越了时空的文字,霎时间仿佛千年的时空呈现在眼前,让人觉得可以认识汉字真好,又自愧不能写出那样流淌的文字,看书时总还会手痒痒的。
  •   印刷精美, 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汉字笔画的美学内涵,看了之后不禁对我国的文字起敬畏之心。对大人和孩子都是很好的中国文化的教育。
  •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了解我们的汉字。
  •   蒋勋对汉字的诗意般的 讲述是区别于其他美学家的,实实在在有引人入胜,没有华丽只有历史沉淀中的点点滴滴和自我升华。很不错的一本书,简约的讲述汉字的故事
  •   蒋勋的书是觉得应该信任的。对于汉字的修习大有好处。书中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碑帖图片。感觉就象在文字的长河中游览,更况有这样的一位导游呢。喜欢中国文化的,一定要来一本。
  •   书中的既有介绍汉字的历史也有汉字的书写技巧
  •   蒋勋先生的叙述总是这么简单,简单到如大海本来就在那里,波浪晃动的线条本身就是一种书写。中国的文字从来就是那么优雅,哪怕最初是用刀深深镌刻。
  •   走进了汉字的时间光廊,受益非浅,很好的一本书。
  •   能够对东方书写充满如此敬意,深情描述浸淫其中的愉悦感,作者一定是一个拥有美好情怀的人。呵呵,我看果如是。
  •   因为《孤独六讲》才知道的蒋勋老师
    写的真是不错 建议大家都来看看 对于中国的书法 描述的很有个性 值得艺术爱好者收藏
  •   看完这本书,对每天都会接触的看似简单的汉字有了极其深刻的体会...汉字的生命力如此之强是有原因的。汉字的美是无以复加而且让人感觉神奇的...现代的社会这么浮躁,如果真能静下心来练练毛笔字。生活肯定会不一样,至少会平静好多...拿起毛笔吧 大家...
  •   蒋先生不愧为一代大师。他是把汉字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来领悟和把握的,并把这种感悟以优美的文字和插图表达出来,引人深思,受益匪浅。读过一遍,有再细读的强烈冲动。好书。遗憾的是,书中还有少量错误。比如:第32页最后一行“汉字却直到今天还被广大使用”中的“广大”似应为“广泛”;第35页“蒙恬造笔传说”文字中倒数第二行“左图”似应为“右图”。此外,该书的插图囿于纸张的限制,效果欠佳,当然此中有成本问题。总体而言,该书是很好的。
  •   作者作为台湾人,他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更加纯粹,少了内地学者的浮躁和功利,这本书从我们习以为常的汉字演变来温习我们民族的历史。
  •   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清晰的表达了抽象的书法艺术之美,值得一读!
  •   做为一个书法爱好者,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蒋勋的文字,有种温柔的美。
  •   文字除线条之美、气蕴的流动外,更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的传承,具体地讲,或许是记忆的传承和对美的追求,比较赞同作者所言,练习书法的过程,是一种内心对话的过程。
  •   草草翻翻旧让我有想写写书法的冲动,推荐给每一个中国人,汉子书法作为一种国学常识了解。
    书从排版到纸张都很好,正文字是深蓝色的,全彩。
    插画选的的很好,很漂亮,适合放在床头,放松心情慢慢的读。
  •   感谢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对书法美学的解读,让我知道了这篇书法秘籍看看卫夫人的学说多么形象生动一[横]如千里阵云、如高峰坠石丿[撇]陆断犀象乙[折]百钧弩发∣[竖]万岁枯籐近[捺即走车]崩浪雷奔习[即横折钩]劲弩筋节去看原文吧
  •   这本书文笔很美,看完子后对汉字的完整历史都能有所了解,但又不像史书那样枯燥晦涩。纸张和印刷都很好,美中不足是有些贵,书的文字设计有些留白,向往能在便宜些。
  •   拿到手的时候才注意到居然是蒋勋老师的书。本来是作为学书法的基础知识的一个补充,翻翻书本觉得文字界面的都很漂亮的,蒋老师的文笔就不用说了,是本普及知识也愉悦身心的好书。
  •   书很好,内容、翻译、纸张、做工,都很棒!尤其里面还有大师的书法还原,蒋勋老师的书从美学到人生哲学,受益颇多!
  •   此书让人徜徉在汉字的海洋中,欣赏汉字的美
  •   收到书后迫不及待地打开,看到精美的图片和历代的名帖、名画,作者用清新的文笔将中国汉字的演变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娓娓道来,开拓了视野,丰富知识,却无半点枯燥。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   汉字很美,文字也很美。
  •   到底是美学家出身,能把书法写成这样美得,真不容易
  •   (蒋勋著)一书,不仅针对书法爱好者,只要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蒋勋先生的文化底蕴令人叹服!
  •   是书法专著、又是唯美随笔、也是一部美学著作。
  •   一直喜欢蒋勋的书。这本书的文字很有画面感,对于学习过书法的人来说特别有共鸣。
  •   我买书都经过精挑细选,每本我都评价不错。但这本我要加上非常非常好几个字。看此书方了解汉字之美,装帧设计也不错,所以非常喜欢。喜欢汉字的朋友,买这本绝对不会错。
  •   从小练字,临碑帖,写的字还行,但没系统看过讲书法艺术的书,这本非常好,正好扫盲。
  •   很好的书,作者是台湾学者,和内地同类书的角度有些差别,喜欢汉字的人值得拥有。
  •   读此书给人已重新认识汉字的寓意,原来汉字还有如此的意境。作者文笔美妙,意境深远,读来韵味无穷,非常享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