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乾朗 页数:414
Tag标签:无
前言
建筑本身拥有一个真实的舞台空间,其具体的形象会透露各种文化、历史、科技、美学、艺术等信息,建筑史研究的魅力,正如司马迁《史记》所述,可达“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一个地方的建筑史正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我的故乡淡水有清代的寺庙与古宅,也有17世纪西班牙人与荷兰人所建的红毛城,在这些古建筑中来回穿梭,予人走入时光隧道之感,毕竟,建筑本身蕴藏许多故事,也因见证时代更迭,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资产。1968年,我就读台北阳明山中国文化大学建筑系,受到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卢毓骏教授启蒙,引发我对古建筑之兴趣。当时所能阅读的中国古建筑资料极为有限,1930年代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是首批重要史料,读了梁思成、刘敦桢及刘致平等学者的调查研究论文,获益匪浅,尤其是字里行间对中国古文化的热爱,令人感动。其后我在日本又陆续购得伊东忠太等学者的书籍。这些书成为我神游与认识中国古建筑的主要门径。为了教学与研究,1988年我首次前往福州、泉州、潮州、广州及苏州等地,走访书中所载的古建筑。1990年后,我经常参加华南理工大学陆元鼎教授举办的民居学术研讨会,行脚各地考察形形色色的民居。民居为芸芸众生所居,它表现的文化面不下于宫殿寺庙,也深深地吸引着我。在古建筑的研究道路上,曾有人批评梁思成只重殿堂,不重民居,还封给他“大屋顶”的外号,其实纯属似是而非的论调。吾人应知,研究寺庙或教堂,与宗教信仰无关。研究宫殿或民居,也与意识形态无关。何况民居当中也有三教九流之分,何能划地自限?一般而言,宗教建筑或宫殿因投下大量物力与时间,所累积的文化、技术及艺术成分较丰富,较能成为我们深入研究的对象。199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陈增弼教授陪我到苏州考察园林及家具,经其引介,在北京见到了刘致平先生。承他赠我《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一书,我才知道中国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学者投下心血进行调查研究。近年,中国建筑史研究又达到一个高峰。2003年,由刘叙杰、傅熹年、郭黛姮、潘谷西与孙大章等学者主编的五卷《中国古代建筑史》,集结了当代实力最强的学者投入编写,内容丰富扎实,我深感钦佩,并从中获益良多。笔者的祖先在三百年前从福建移民到台湾淡水,同时福建与广东的建筑也陆续被引进台湾。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热衷古建筑之研究,不断将调查笔记及拍摄的幻灯片整理成各种文图稿用于教学及出版,1979年我写了《台湾建筑史》,即是完成初步为建筑代言的梦想。回顾近二十年多次到大陆考察古建筑,虽然舟车劳顿,旅途极为辛苦,经费皆自筹,但仍乐此不疲。这些年来几乎走遍大江南北,目睹曾经神游且心向往之的唐宋古建筑。最大的动力,应该是古建筑蕴含丰富的智慧所散发的魅力吧!
内容概要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为作者二十年来中国古建筑考察的心得总结。涵盖神灵殿堂、帝王国度、众生居所三个主要面向、十六大类建筑,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经典个案。时间由秦汉以迄明清,空间遍布中华大地。无论是尺度宏大的宫殿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著名园林,还有体现藏传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唤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显各个古建筑特色的剖视彩图,加上实景摄影图像与特色导览,引领读者进入时光隧道,甚至穿墙破壁,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体验每一座古建筑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在经典个案之后,另有同类型其他实例的介绍与比较;而“延伸议题”则以简练的文字、精细的手绘线图与大量的摄影图片,归纳整理中国古建筑之基本欣赏知识。最后并附中国古建筑常见术语词解。
作者简介
李乾朗,台湾台北淡水人,1949年生于北市大稻埕,1972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学系,历任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师、建筑师杂志主编及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文化资产维护学会理事。197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门民居建筑》,此后陆续出版《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十九世纪台湾建筑》、《二十世纪台湾建筑》、《古迹入门》、《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台湾寺庙建筑大师——陈应彬传》及《溪底派大师——王益顺传》等书。近年以著述、教学及文化资产咨询、审查工作为主,并推动两岸建筑交流及担任新加坡古迹修护顾问。现任教于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文化大学建筑及都市设计系;主授台湾建筑史、中国建筑史、传统营造技术等课程。出版著作六十余种,研究报告五十余种,建筑相关论述一百六十余篇。著作曾获:巫永福文学评论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鼎奖等。
书籍目录
序导论神灵的殿堂南禅寺大殿 五台山 佛寺延伸议题 栋架佛光寺东大殿 五台山 佛寺延伸议题 脊梁支撑材的演变殿堂造与厅堂造华林寺大殿 福州 佛寺延伸议题 斗拱独乐寺观音阁 蓟县 佛寺延伸议题 楼阁隆兴寺摩尼殿 正定 佛寺延伸实例 转轮藏阁延伸议题 屋顶延庆寺大殿 五台山 佛寺开元寺 泉州 佛寺延伸议题 柱础显通寺无梁殿 五台山 佛寺延伸议题 无梁殿嵩岳寺塔 嵩山 佛塔延伸实例 安阳天宁寺文峰塔延伸议题 中国佛塔的发展与形式慈恩寺大雁塔 西安 佛塔延伸实例 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崇圣寺千寻塔 大理 佛塔佛宫寺释迦塔 应县 佛塔延伸议题 楼阁式塔妙应寺白塔 北京 佛塔延伸实例 北京北海白塔塔院寺大自塔 五台山 佛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北京 佛塔云冈石窟 大同 石窟延伸实例 洛阳龙门石窟河南巩县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莫高窟 敦煌 石窟延伸议题 石窟寺的形制瞿昙寺 青海 喇嘛寺塔尔寺密宗学院 青海 喇嘛寺延伸议题 藏式寺庙特色雍和宫万福阁 北京 喇嘛寺普宁寺大乘阁 承德 喇嘛寺普陀宗乘庙 承德 喇嘛寺延伸实例 承德外八庙北海小西天 北京 喇嘛寺晋祠圣母殴 太原 道观南岩宫 武当山 道观延伸实例 武当山紫霄宫开封延庆观玉皇阁阿帕克和卓麻札 喀什 清真寺延伸实例 库车加满清真寺延伸议题 穹窿苏公塔礼拜寺 吐鲁番 清真寺延伸实例 西安华觉巷清真寺帝王的国度长城嘉峪关 甘肃 城郭延伸实例 八达岭长城敌台南京城聚宝门 江苏 城郭延伸议题 城墙与城门紫禁城三大殿 北京 宫殿延伸议题 台基与抱鼓石脊饰避暑山庄金山岛 承德 皇家苑囿颐和园 北京 皇家苑囿延伸议题 建筑彩画观星台 登封 礼制建筑延伸实例 韩国庆州瞻星台天坛祈年殿 北京 礼制建筑延伸议题 藻井牌坊孔庙奎文阁 曲阜 礼制建筑延伸议题 蟠龙柱国子监辟雍 北京 礼制建筑长陵棱恩殿 北京 陵墓延伸实例 北京定陵地宫显陵 湖北 陵墓延伸实例 河北裕陵地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延伸议题 石象生众生的居所苏州城盘门 江苏 城市延伸实例 云南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市楼 山西 城市皖南民居 安徽 民居延伸议题 山墙汉代民居之缩影——陶楼北京四合院 北京 民居米脂姜氏庄园 陕北 民居延伸实例 陕北韩城党家村窑洞民居 山西 民居延伸实例 山西砖造合院民居维吾尔族民居二宜楼 华安 民居延伸议题 土楼高陂大夫第 永定 民居延伸实例 永定福裕楼安贞堡 永安 民居延伸实例 赣南土围子闽东民居 福建 民居延伸议题 中国南方民居陈氏书院 广州 书院拙政园 苏州 私家园林延伸议题 中国园林云龙桥 闽西 桥梁延伸实例 余庆桥与会清桥延伸议题 桥梁构造中国建筑术语词解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延伸议题藏式寺庙特色除了西藏地区之外,随着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势力的拓展,青海、甘肃、内蒙、四川甚至北京、承德等地均可见到带有浓厚藏风的寺庙。藏式佛寺同时具备礼佛、教育及行政功能.因此塔尔寺格局包括佛殿、学院[藏语称“扎仑”]、辩经场、喇嘛塔及活佛僧房等。拉萨的布达拉宫是格鲁派重镇.也是达赖喇嘛居住与行政之所。其建筑主要以白宫与红宫结合而成,远观时清楚可见顶部为红墙,四周围以较低的白墙建筑。无论是白宫或红宫.外部皆为明显斜收的厚墙,墙面有许多整齐的窗子,其中有些为装饰性的假窗;内部则为木构造的殿堂。这种外石内木的混合构造,与藏族民居的碉房实为异曲同工。寺庙多依山而建,所以平面较自由,常采用不对称的配置,塔尔寺的布局即具有这样的特色,而承德的普陀宗乘庙与须弥福寿庙亦为典型案例。其次,佛殿常用所谓“都纲式”平面,以“回”字形平面为基础,中央为主殿,四周围绕二楼或三楼之回廊。藏式建筑引人入胜之处,不仅在于封闭式空间幽暗的神秘感.还有包裹织毯的木柱.常用合数柱为一柱的并合式,外表呈多角状,颇像佛教之坛城图形。柱头有斗,斗上置巨大托木,古称“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形如弓,称为“弓木”,下层形如元宝,称“元宝木”,以支撑楼板密肋梁,用色艳丽。藏式建筑匠师以手指、手掌、手肘之长度作为度量尺,颇符合“人体工学”。走道内墙布满壁画,内容包括佛经故事、历史人物及民间传说。而中央主殿的屋顶最高,常用镏金顶,在阳光下更显得金碧辉煌。
后记
建筑史的整理,是建筑文化发展的首要工程,我写此书是想将观察中国古建筑的方法,提供给喜爱建筑又非建筑专业的朋友。因为建筑确是很难理解的一门学问,单看那一大串奇怪的术语,即足以让人却步。以剖视图与鸟瞰图来表现古建筑是本书最主要的精神。关于走访古建筑的因缘际会以及透视图如何绘制、书稿如何整编,值得向读者报告背后的故事。如何勘查一座古建筑?我常觉得古建筑就好像是住在远方的长辈,若想获得第一手资料与现场亲身的体验,就非得下功夫专程登门拜访不可。当我不远千里前去拜会时,总是“相谈”甚欢,那种灵犀相通之感,全然如同“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形容一般,真是人生一大乐事。苏州城盘门是我1988年初访大陆所见,看到一座城门竟有两个拱洞,分别供车马与舟船出入,当时兴奋的心情迄今难忘。应县木塔、显通寺与晋祠圣母殿,是以1993年到山西所摄照片为蓝本所绘,当时北京王世仁先生介绍成大生先生陪-我们往访,自木塔登上顶楼,经过暗层见到纵横交叉的木梁,眼花撩乱,只能拍下一些照片,彩图系依据陈明达《应县木塔》专书测绘图而画成。显通寺巨大的外观与内部拱洞之结合,令我着迷,我在里面爬至最高拱圈,踩着木板藻井平顶,佛像就在脚下,心里颇觉歉疚,为了画图我冒犯了神明。山西平遥市楼的木梯极窄,登楼经过暗层,只容一人通过,到达平坐时有柳暗花明之感。山西有些古寺仍保存原塑佛像,神态古朴,极具宗教感染力,但也有不少“神去楼空”,只剩建筑躯壳。我们去看延庆寺时,屋顶长草,远看如一戴笠老农,进入殿内,则空荡无一物,恍若有隔世之感。说到佛像,这是中国艺术史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佛像不仅是佛,同时也表现出时代的容颜,让我们了解各朝代的审美观。大同云冈、天龙山、麦积山与龙门石窟的众多佛像,令我动容。龙门奉先寺大佛,据载为武则天捐建,具女像之韵味。云冈的双窟,光线较充足,雕刻细节肉眼可见,且其外室雕出北魏时期木造建物之屋顶及斗拱形式,特别引起我的兴趣,乃取样画剖视图。为了解应县木塔各层菩萨之配置意涵,我特别向香港志莲净苑的宏勋法师请益,她竟亲自来电半小时为我讲解其中奥妙,令我感激之至!南禅寺、佛光寺、棱恩殿、奎文阁与太和殿的室内光线幽暗,现场无法速写,遂参考营造学社20世纪30年代汇刊中的测绘图画成剖视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乾朗不仅受过深入的建筑学专业训练,近二十年来更走遍了大江南北,对中国古建筑有了亲身的领会和体验,因而他才有可能将中国古建筑中最经典的作品挑选出来介绍给读者。本书又不同于一般的读物,乾朗每调查一处古建筑时都是用全身心去体察的,书中的数十幅图画即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因此他可让读者用眼睛走进古建筑,而这正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林洙,《大匠的困惑:建筑师梁思成》作者本书视点上的最大特色是,巧妙地将外观与内部的透视图呈现在同一画面上。借由这个手法,把从外观无法推测、惊异未知的内部景象描绘出来,仿佛是精密的人体解剖图的透视方式,让读者得以正确了解。这是一部古建筑巡礼不可欠缺、重要而珍贵的著作。 ——杉浦康平,国际知名设计大师这可能是中国古建筑著作中,表达最清楚、内容最精准、图面最悦目的一部书。 ——汉宝德,建筑师、学者《穿墙透壁》是一部中国古建筑解密人手之好书。 ——李祖原,建筑师乾朗兄好像有透视眼,能看穿房子,理出结构。《穿墙透壁》是他二十年研究中国经典古建筑的总成果,尤其书中数十幅彩色透视大图与线图最为精彩。 ——黄永松,《汉声》杂志社发行人我非常羡慕乾朗的一双似X光的眼睛及计算机一般的巧手 ——他的双手一如传统建筑师,总能精确地传达双眼所见及脑中所想的形体,画出来的图让人一看就懂,能深入浅出地带领着神往者拨开迷雾,进而触及中国建筑的精髓。 ——黄永洪,建筑设计师如果真相信众生皆有轮回转世的话,乾朗兄一定是那千年木作老匠师!他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的守护神灵。 ——登琨艳,建筑设计工作者
编辑推荐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由林洙、杉浦康平、汉宝德、李祖原、黄永松、蒋勋、黄永洪、登琨艳共同推荐。书中有神灵殿堂:佛寺·佛塔·石窟·喇嘛寺·道观·清真寺;帝王国度:城郭·宫殿·皇家苑囿·礼制建筑·陵墓;众生居所:城市·民居·书院·私家园林·桥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