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激荡的一生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弗朗西斯,(法)贡蒂埃  页数:390  译者:唐恬恬  
Tag标签:无  

前言

1983年,我们在俄亥俄州研究19世纪在美洲定居的法国空想主义者时,有幸偶然发现了两蒙娜·德·波伏娃于1947到1964年间写给她的美国情人尼尔森·艾格林的信。当时俄亥俄州立大学刚得到这些信件,同时还得到了这位已于1981年去世的作家(指艾格林)的手稿、其他信件和一些私人文件,一看到这些,我们就对其中强烈的感情感到惊讶,它改变了波伏娃给大众留下的干巴巴的知识分子形象。我们一到巴黎就立刻告诉波伏娃我们的这一发现。得知艾格林没有毁掉她的信时,她惊讶万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因为她对爱情有主次之分而愤愤不平,其中有些信就留有他狂怒的痕迹:他把这些信揉碎丫又抚平,再细心地黏合起来。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在接受采访时还因波伏娃而大发雷霆,他指责她把他们的爱情变成了一次国际性的文学艳遇。“情书始终应该是私人的东西,”他说,“我逛过世界各地的窑子,就连那些妓女都是永远要关着房门的但是这个女人却将”户大开,还邀请公众和媒体进去。”因此,他对记者说,他已经决定拍卖他保存于一个饼干盒内的波伏娃的信件。第二天,人们发现他凶心脏病突发死亡。

内容概要

西蒙娜·德·波伏娃于1986年4月14日逝世。二十多年之后,虽然她的作品和她的个人生活始终备受争议,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是20世纪法国作家中的大师级人物。她的显赫声名,缘于作为一位文学家和一名存在主义学者在文学界与思想界所拥有的卓著成就,而且,她又是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  本书是一部全面的波伏娃传记作品,记录了波伏娃一生生活、感情、思想、创作等方面的种种历程,再现了她叛逆和传奇的一生。她和萨特“奇特的爱情”也是故事的重要主题之一。在二人的关系中,不断地有他或她的情人加入进来,在充满嫉妒、怨恨、厌倦的混乱状态中凸显了波伏娃-萨特组合的实质——思想高于爱情,对这些事情的讲述也揭示了波伏娃作为女性所具有的多情、细腻、敏感、脆弱的一面。  这部作品也是波伏娃生前唯一认可的传记,资料分别来自传主的作品、与传主的访谈对话录,尤其是晚近发现的多达一千六百多页的与美国情人艾格林的通信。“在涉及具体的事实时,激动不是理由。”波伏娃对作者作如是说。由此,就内容的真实性和材料的新鲜感而言,本书有独特的优势,生动细微,真实可信。

作者简介

克洛德·弗朗西斯已经去世了,她和弗朗德·贡蒂埃都曾是美国文学教授。除了曾于1985年获得Elle杂志读者奖的《波伏娃:激荡的一生》,她们还出版了科莱特和莫尔尼侯爵夫人的传记,这些传记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弗朗德·贡蒂埃在佩林出版社出版了小说《奥努瓦伯爵夫人的故事》、论著《男人还是女人——性别的混淆》。

书籍目录

前言伊瑟的行为第一章 孩童和他人 凡尔登银行家的破产 贝特朗·德·波伏娃家 丑闻 舞台的檐幕 蒙帕纳斯的葡萄树 1914—1918 炼金者的梦想第二章 雷恩街七十一号 “最凄凉的日子” 在梅里尼亚克的日子 伊丽莎白·L. “父亲抛弃了我” 1925 “绝不虚度光阴” 雅克·尚皮涅尔和超现实主义第三章 友谊的时期 右翼大学生 左翼大学生 受骗者的夜晚 酒吧 危险的生活 靳特发 海狸 爱情与死亡第四章 让-保罗·萨特 让-保罗·萨特 萨特家和施威泽尔家 卡鲁塞尔誓言 另一个西蒙娜 一个我们并不是两个你第五章 教师们 哲学教师 鲁昂 “西纳拉,我用自己的方式忠诚于你” 查理·迪兰 安德烈·马尔罗的一次艳遇 俄国小姑娘 勒阿弗尔的小结 小绵羊饭店 迷乱的心灵 1936年的巴黎第六章 偶然爱情 论爱情 美好的生活 恐怖降临 波兰小姑娘 “文学上的真实性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第七章 战争 世界末日到来之初 永恒的时间 奇怪战争 1940 《他人的血》 聚会  维奥莱特·勒迪克第八章 存在主义 “我们必须开辟未来的道路” 达尼埃尔·塞克雷坦 文学与形而上学 存在主义的进攻 “人们将称之为:存在主义的时代” 第九章 美国情人 美国!美国! 尼尔森·艾格林 “我亲爱的高卢姑娘” 情书第十章 光荣的道路 “我们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变成的” 《达官贵人》 “我已经过了恋爱的季节了吗” 龚古尔奖第十一章 行动的时代 中国之行 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世界进程 “示威运动” 碧姬·芭泽和洛丽塔情结 “我的朋友们都变成什么样了” 古巴 “还我恋爱的时光” 巴西之行 不可被控告的被告人 苏联 《安详之死》 爱情是什么 人权 “我再也不会去莫斯科” 日本 埃及 以色列第十二章 坚固的堡垒 罗素法庭 《疲惫的女人》 1968年5月 “把老年人从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解救出来” 新闻自由 关于女人第十三章 词语的力量 《归根结底》 西尔维 “前所未有的介入” 告别的仪式 《寄言海狸:给西蒙娜·德·波伏娃及几个好友的信》后记参考书目资料译名对照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萨特回来后便和米歇尔·维安去了意大利,波伏娃和朗兹曼去了西班牙。萨特身体状况总是不大好。波伏娃决定带他去阿尔萨斯、德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斯特拉斯堡的第一个晚上,她非常担心他:他坐在那里,两眼发呆,忧郁地宣布:“文学是狗屎!”她拉着他散步,禁止他喝太多酒,试图让他恢复健康。他觉得身体状况稍有好转,便又开始写作。萨特坐火车回到巴黎,朗兹曼赶到维也纳和他们碰了头,然后朗兹曼和波伏娃去了意大利。返回途中,在格勒诺布尔的旅馆里,波伏娃在《巴黎快报》上看到了一篇赞扬《达官贵人》的文章,她非常惊讶,她原以为《达官贵人》会受到和《第二性》一样尖酸恶毒的批评。回巴黎后,萨特告诉她《法兰西文学》上已经刊登了一篇极好的评论。《达官贵人》受到了右派报纸杂志的欢迎,他们发现这本小说“散发出反共的味道”,同样也受到了共产主义者的欢迎,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波伏娃对他们的同情。不到一个月,四万册《达官贵人》便销售一空。伽利玛出版社立刻告知波伏娃,她有可能会获得龚古尔奖。她对这本书倾注了太多心血,以至于这个巨大成功的传闻使她心神不定:“有时候,我一想到一些冷漠的或是满怀敌意的人会来看我的书,我的面颊就开始发烫。”她把自己的回忆和感受赋予了《达官贵人》中的精神病医生安娜。作家亨利则体现了波伏娃自由和富有创造性的一面。她给了他“存在的快乐、行动的愉悦、写作的乐趣”。当有评论说“亨利,他就是加缪”时,她十分惊讶。她在《达官贵人》里描写了她的“家庭”、《现代》的团队、杂志的变化以及她和阿尔蒂尔·科斯勒、斯科利亚希尼的失败经历。迪布勒伊的放纵和荣耀让人想起萨特;他和萨特一样狂热地投身于政治和文学。

后记

波伏娃是20世纪法国举足轻重的作家,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之一。她的小说《达官贵人》曾获得法国文学最高奖项龚古尔奖,而其作品《第二性》更是被誉为“女权主义的《圣经》”,被全世界的女权主义者当作经典来引证。但在当今中国,许多人对于波伏娃的第一印象仍然是“萨特的伴侣”。那么,波伏娃是否仅仅只是萨特“背后”的女人呢?事实上,萨特有关存在主义的大部分哲学理论著作无一不是经波伏娃悉心整理后发表的;另一方面,波伏娃通过自己文学作品中各种鲜明的艺术形象诠释了存在主义思想。和萨特相比。她对西方思想和习俗的影响更大,也更为直接。她反对资产阶级伦理,反对战争、核武器、酷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她倡导新闻自由,关注老年问题,号召妇女解放,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她的作品多次被教廷列入禁书书单,却又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多个国家长期占据畅销书榜单。本书作者克洛德·弗朗西斯和弗朗德·贡蒂埃都是研究波伏娃的专家,和波伏娃有过多次面对面的访谈,她们搜集的资料十分全面。作者将波伏娃人生各个时期的经历、心理状态与时代脉动紧密相连,波伏娃饱满的个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发现了波伏娃于l947到1964年间写给她的美国情人尼尔森·艾格林的信件,这也确保了本书的真实性。

编辑推荐

《波伏娃·激荡的一生》:波伏娃,20世纪举足轻重的作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人物,世界女权主义运动的肇始者。她说:“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她创造自己的规则,发明自己的行为方式。她把生活看作一场幸福的冒险。她在心里建起了一座堡垒。把所有妨碍她幸福的东西都拒之门外。她说:“我们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变成的。”她要求给予女人与男人一样的自由和支配自己身体的相同的权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波伏娃:激荡的一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1条)

 
 

  •   很多人一听到波伏娃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就是,啊,她是萨特的“情人”。撇开她和萨特的感情不谈,波伏娃作为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在文坛的造诣和对社会的贡献上及时没有萨特这个名字也足够独放异彩。尤其是她的文风和萨特其实很不一样,相比萨特的理论作品和剧本,小说等,波伏娃在她的作品中更展现出了女性视觉的细腻和独到。此书对波伏娃一生的描写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她。
    想起前几日看电影《花神咖啡馆里的情人们》,关于波伏娃和萨特的,电影中波伏娃对萨特的深爱与纠结还是让人难忘的,但是相比电影,此书更客观
  •   对于波伏娃和萨特,我一直充满好奇。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我对伏娃的佩服,敬意,当然还有所不能接受的一些理念。那种爱情观,“偶然爱情”并非是人人都向往的。既使读完整本书,我也不能接受那样的感情生活。当然,她也有恐慌,有嫉妒,有小女人的时候,也有对与爱人分离时候的不舍,有眼泪,有悲伤,所以她活的真实,活的可爱,而且活的有激情。在法国,她是最遭人憎恨又最被人爱戴的女人。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女人。一个值得人们欣赏的女人。
  •   波伏娃,一直让我受益匪浅的一个人,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旧时代的女性,为了女权主义而一直奋斗着,她的精神给我莫大的鼓舞,一直想看的一本书,很久很久之前就计划着要买,书的质量不错,内容很好。
  •   好喜欢的波伏娃 和萨特的恋情很让我好奇和着迷 这次终于买到手啦!
  •   很好看的人物传记,波伏娃的精彩人生!
  •   我们可以不做女权主义者,但是我们要了解波伏娃。正是因为千姿百态,才是女人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奉献。
  •   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彻头彻尾的了解了波伏娃的成长和一生,你才能深刻体会人生的丰富多姿,以及大家的诞生和存在,以及它给人类历史的贡献和影响不是没有道理的!
  •   喜欢波伏娃的作品,怎能不读呢
  •   自己的硕士论文曾研究波伏娃的“他者”概念,因此一直关注波伏娃的相关文献。值得收藏。
  •   从书中,可以窥见波伏娃是如何去思考、生活的。
  •   朋友说不错 她喜欢波伏娃 喜欢的可以看看
  •   第一次给五星。与其说是喜欢这本书,不如说是太喜欢波伏娃了
  •   还没看 但是很期待 很喜欢波伏娃
  •     这个存在主义,女权主义的先驱,
      在那个年代特立独立的思想让人震惊。
      一个人在清楚明白自已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时,
      这个人就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她的思想,她的行为,她对于自已的自控能力,
      让人兴叹。
      是如何做到与萨特保持心灵上的距离,却又亲密到无话不谈呢?
      是如何做到对人生的取舍,对情感的取舍呢?
      这种豁达和成熟,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或许就像她说的那样,天空属于会飞的人,
      大海属于会游泳和航海的人。
      
      她在她的思想里遨游,引领出一片天地。
  •   一个星期就读完了,第一次对人的传记很感兴趣
  •   这书肯定不错,女性作家,社会分析家写的,但是郁闷啊,那本第二性,一年那么长了,居然还是缺货。不知道网站里的某些工作人员干嘛去了
  •   女性主义文学读本
  •   激荡的文字
  •   强烈推荐女人和读书人看这本书,了解自己,了解法国,人生更有方向和质量!
  •   敢于直面人生的作家,是另类的是特例独行的是不一般的是足够胆识的,更是文字幽默犀利具有黑色幽默一味的,能把自己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的展现给众人面前,这个作家必然使被众人瞩目的,很喜欢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   看了此书,在看《第二性》,相信会收获更大,感触更深。
  •   时代的弄潮儿,为当代及后世的女人们树立的标杆!
  •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也可能是作者本人比较擅长写散文,反正我硬是没有看下去。
  •   想要读懂一本书,要先读懂作者。
  •   内容还没看,但是印刷和纸张很棒,我很喜欢!以前买买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这本看起来还挺不错的,以后可以继续关注。
  •   女性必读之经典。
  •   这是第二次在当当买书,下单之后两天就收到了,挺快的。书的质量很好,应该就是正版了,真心满意。
  •   先占地,等看完再写
  •   如题····
  •   随手翻阅了一下,感觉很不错
  •   还没看,放好久了
  •   一代大家,也是性情中人
  •   好,推荐购买,翻译的很流畅,纸张洁白,手感不错,书可沉
  •   “以前我是女人,现在我是男人。以前我是女人因为我只能是女人,现在我是男人,因为我必须是男人。”这是我的一篇小说里的最后一段话。因为有时候,生活不管你是男人或者是女人,赠给你的人生礼物是不分男女的。身为女人要刚强,骨子里要有男人的气质,才能站于生活的风浪中。有朋友刚刚读过《波伏娃.激荡的一生》,于是在相互讨论时,由这个话题引发了如下话题:

    波伏娃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既成就了自己,也不给自己所爱的男人找麻烦。这不仅是因为爱的坚固,更是自己的一种人生取向。正如她19 岁时发表的一项个人 "独立宣言 ",宣称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但女人中的男人,要活出自己也痛苦,否则波伏娃不会在她的书中,最终杀死了《女客》中与男主人公产生爱情的养女。这就暴露了她的潜意识:女人终究是女人,内心是期待所爱男人来专爱独宠的。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故事是这样的:冰岛女王是个很了不起的女王,她把自己的王国治理得很好,深受人民爱戴,不仅铲除了周边敌人,还打败了一直以来做恶扰民的怪兽,但她和自己所爱的王子结婚后,被王子身边的其他女人搞晕了头脑,搅乱了自己的世界,嫉妒成性,变成与平常女子无二的妒妇,完全丧失了一个女王的风度以及尊严,最终被王子抛弃。冰岛女王与波伏娃结局不同,但都是天性使然,人生取向的不同造成命运轨道的不可更改。

    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被誉为 "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 ",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 "圣经"。 波伏娃与萨特间的超凡之爱最终经历了时间与各种经历的考验,是恋人与朋友之爱的相加叠合,他们相互激励,相互敬慕,彼此像呼吸一样的重要,却不需要时刻提醒。他们在真爱的道路上共同走过了五十个年华。波伏娃去世后,和萨特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   波伏娃和萨特的相处之道一直是我为之崇敬的,是朋友?伴侣?导师?父亲?无法定义为某种特定的关系。 不被一张婚约所束缚,但却比婚姻来得更为真实。
    给对方最大的自由,应该就是对对方最大的束缚吧。。。。。

    一度陷入波伏娃的极度崇拜中,相信爱情是精神的,而欲望却是肉体的,两者可以完全分开。他们有各自的情人,却又是终身伴侣。也许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做不到这点。
    波伏娃还是波伏娃,可以理解她和萨特的爱情,但是无法效仿。

    1980年4月15日,萨特离开了。。。
    1986年4月14日,波伏娃离开了。。。
  •   波伏娃的一生为女性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书的内容整体上不错,就是对人物的描写不够传神,后面有些看不下去了。
  •   这本书比较清楚地展示了波伏娃个性化的一生中的重要事件。
  •   和乔治•桑一样,波伏娃是她那个时代少见的特立独行的智慧女性
  •   以前对波伏娃不了解,此书开启了一扇视窗。推荐给女性朋友。
  •   这样的开本尺寸本人比较喜欢,加上印刷的字体大小刚合适,读起来很舒服。
    至于内容,喜欢波伏娃的读者应该都是很喜欢的。
  •   帮朋友买的啦, 她很喜欢.一直推荐给我也看~~
    有信仰、有作为的女强人的故事啦~
  •   还没看呢,不过挺喜欢的,全新书,纸面干净整洁,不粗糙,字看着也舒服,看完了再另外写读书心得O(∩_∩)O~
  •   不管怎样...我们希望一个客观现实的她....我是带着八卦的心去看的....囧...不过广西师大很少让人失望的.
  •   挺喜欢这本书的,结果没有塑料薄膜包装呀,书封面弄得脏脏的,感觉就像旧的一样,心疼。
  •   此书读的极快, 很好东西都来不及思考,或者是本书并未给读者一个深层的提示和导引,只是记述了波伏娃多样的一生,这是一般传记的要求,但尚未对人造成深刻的启蒙。 不是读过一本书,就一定要说它好,这是一定的。波伏娃的一生自由、开放,与其说喜欢她的男人很多,不如说喜欢她的女人更多,爱情和爱慕这是一个最容易打动人的环节,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章节。波伏娃的美国情人很可悲,在波伏娃强大的与萨特牢不可破的盟约之下,如果波伏娃仅仅将自己定义成一个女人,她可能经历的人生是多情的人生,但恰恰她没把自己定义成任何一个性别,她借此收获了全部的人生,丰满、多样、离奇、破碎的人生,但象极了一个人生的定义。其实很多人在追求,也更是在回避,回避到一个温暖、浪漫、轻柔的人生,其实,只有你有信心去经历更多,你才能经历更美的人生。
    波伏娃从小就有这个潜质,去涤荡人生的洗练。所以,她站在了女人的最前列,站在萨特的身旁。
  •   我是由于喜欢这位女性而卖的这本书。我有一次去逛商场,有一家店里就有她的这本书,翻了一下觉得不错,就在网上买了。但收到后,这书的品相太让我失望了,明显的是重新装订的,右边的纸张边缘都不平整。
  •   可以,还是比较不错的,不知道是不是正版的 ,看看再说吧
  •   如果世上还有像波伏娃和萨特那样的爱情故事,也是个奇迹了.很难想像他们这种关系的维系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平衡心,才能处理的这么好.佩服!
  •   这本书看得很辛苦,很多有关波伏娃和萨特的思想和理论都看得一知半解,但他们的人格魅力却吸引着我。 提到波伏娃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她和萨特的关系,而不是她自己的存在,这是不公平的。他们的“契约爱情”是独特的、无法复制的。他们之间建立在感情、生活、精神、思想各个方面的情投意合的关系,互相的透明和坦诚很难真正实现,他们却做到了。虽然初衷是为了双方的生活体验、写作事业和思想理论的双重感悟,但从他们的一生来看,正因为此才达到了完全的相互理解、信任、自信、钦慕和思想的共同进步。各自的独立和生活圈子也让他们相互扩大了一个人的有限的生活体验。 在经历20世纪各种社会动荡和变革中,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更积极地走进了社会,紧密联系着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以极大地热情和勇气介入各类社会、政治活动中,以他们所认为的作为一个作家所应该介入的方式行动在其中,从而对整个社会及其思想、道德、伦理产生了诸多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是这个社会的荣幸,也是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 对生活,无论年龄大小,永远都不能失去激情和好奇心;对爱人,只有感情和精神的双重交流并取得一致步伐才能更好地相互理解和体验共同的幸福;对社会,只有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投身其中,才能在离开时有所满足。
  •   波伏娃的第二性是经典,她的人生历程更值得阅读。刚拿到书,大致翻了一下,觉得不错,就是字小了点。
  •   这样的人生不是每个人都能过的,但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渴望的.
  •   不错,在阅读。朋友推荐的,值得购买。
  •   发货及时,包装严实。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   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波伏娃。
  •   书角有磨损,但纸张还不错
  •   不失为一本了解波伏娃的书
  •   内容不错,对她感兴趣的可以一读
  •   质量不错,就是封面的纸质不太好,很容易弄皱了,当总体上非常好。
  •   波伏娃•激荡的一生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非常不好,印刷字的油墨透过了反面的纸页,看的时候很费力,能否给重新换一本新的印刷质量好的
  •   波伏娃真是很牛啊!!书的质量也不错,yeah!!
  •   很生动,有很多细节描写,或许有些东西并不是真的(因为太过细节),但是的确和国内的波伏娃传记很不同,有血有肉。
  •   非常到位的描写 很值得女生好好去阅读
  •     第一:喜欢她的才华;
      第二:喜欢她有男人的胸怀,女人的敏感,再加上对理想的追求,让他写出那么有生命力的作品;
      第三:喜欢她不管世俗非议,按自己的路走;
      喜欢她的一句话:“不是我不想结婚,只是我的职责不允许”。
  •     觉得这本书不错,还是我在翻读anyview时发现的,说是女性必读的书籍 之一,之后就从当当网买来了。这本书是描写法国作家波伏娃的,我们也知道,外国人起的名字都是很长的。很难记得清楚,书还没有看完,里面的人物多的记不清,只能把主角 记下来,波伏娃和萨特,这对情人,我想说,他们的关系与爱情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甜蜜和轰轰烈烈,这是我在看前几章看出来的。他们互相欣赏,但又很向往自由,他们没有明确说过在一起了,但是在外人看来,他们胜似恋人。但是在此期间,萨特是和其他女人谈恋爱的,而且其中有个女人让他很投,真以为当时萨特会娶她,这一度引起了波伏娃的嫉妒,波伏娃起初也会和其他男人约会的,但是在不自不觉中,她早已爱上了萨特,所以当萨特和另一个酷似自己的女人相爱时,她是很嫉妒的憎恨的。因为她发现她比自己更有魅力。她承认了自己不如她,她在她面前自卑了。最后那个女的没能和萨特在一起,貌似死掉了。最后的结果不想而知,讲波伏娃,这爱情是引人注目的。
       其次,我很想讲一下波伏娃的父亲乔治。年轻时候的他很爱看书,很有才华,在外人眼是个可塑之才,但是这些都归功于他的母亲,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好像是去了主心骨,变得开始纵容,因为没有人在管他,他是一落千丈的,我们感到很是可惜。结婚后的乔治,变得很是极端吧,比如他认为贵族就是不应该干活的,靠着存款的利息就可以过得很舒服,工作让他觉得低人一等,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但是却根深蒂固的存在他的心中,他剩下的唯一让人觉得就是他身上还剩下一点对戏剧的兴趣,他很爱戏剧,小时候的波伏娃受父亲的影响,也会经常去登台表演,这让她认识了很多出色的人,而且乔治还有一个喜欢爱看书的好习惯,这深刻影响了波伏娃,培养了她的兴趣。
  •     “以前我是女人,现在我是男人。以前我是女人因为我只能是女人,现在我是男人,因为我必须是男人。”这是我的一篇小说——《老棋盘》里的最后一段话。因为有时候,生活不管你是男人或者是女人,赠给你的人生礼物是不分男女的。身为女人要刚强,骨子里要有男人的气质,才能站于生活的风浪中。有朋友刚刚读过《波伏娃.激荡的一生》,于是在相互讨论时,由这个话题引发了如下话题:
      
      波伏娃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既成就了自己,也不给自己所爱的男人找麻烦。这不仅是因为爱的坚固,更是自己的一种人生取向。正如她19 岁时发表的一项个人 "独立宣言 ",宣称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但女人中的男人,要活出自己也痛苦,否则波伏娃不会在她的书中,最终杀死了《女客》中与男主人公产生爱情的养女。这就暴露了她的潜意识:女人终究是女人,内心是期待所爱男人来专爱独宠的。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故事是这样的:冰岛女王是个很了不起的女王,她把自己的王国治理得很好,深受人民爱戴,不仅铲除了周边敌人,还打败了一直以来做恶扰民的怪兽,但她和自己所爱的王子结婚后,被王子身边的其他女人搞晕了头脑,搅乱了自己的世界,嫉妒成性,变成与平常女子无二的妒妇,完全丧失了一个女王的风度以及尊严,最终被王子抛弃。冰岛女王与波伏娃结局不同,但都是天性使然,人生取向的不同造成命运轨道的不可更改。
      
      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被誉为 "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 ",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 "圣经"。 波伏娃与萨特间的超凡之爱最终经历了时间与各种经历的考验,是恋人与朋友之爱的相加叠合,他们相互激励,相互敬慕,彼此像呼吸一样的重要,却不需要时刻提醒。他们在真爱的道路上共同走过了五十个年华。波伏娃去世后,和萨特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     版本一:西蒙娜·若利韦
      
      关键词:迷恋尼采哲学、大胆、疯狂、孩子气、穿着怪异、戏剧狂、撒娇、野心
      
      身份:戏剧界名媛 萨特一度对她着迷不已
      
      
      
      版本二:西蒙娜·德·波伏娃
      
      关键词:蔑视规则、冷静、注重实证、高贵、敏感、脆弱、内心澎湃、温柔、优雅、强势
      
      身份:存在主义作家 萨特的精神伴侣
      
      
      
      同样崇尚自由,同样是笔杆圈子的人物。早在波伏娃还是默默无闻的女青年时候,若利韦已经是时尚的社交达人。
      如果说波伏娃是高贵的天使为当时需要哲学的人们指明路途,那么若利韦就是洞穴里迷人的小妖精。
      
      试图给出哲学意义上世界的通解,质问人作为存在的意义何在,波伏娃的反叛世俗带有思维上的方向感。而若利韦的反叛仅仅是对这个世界撒了一个娇。
      
      
      
      若利韦让我着迷,让我欣赏。
      而波伏娃,是我深藏心底的一个梦想。
  •      她说过,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而是后天形成的。
       她认为,爱情是一种相互间的对抗,是彼此的解放,是一种报复行为,也是为满足一种暧昧、模糊甚至是无穷尽的欲望而进行的征服。这是一种力量、一种喜悦、一种自我解剖。
       爱情,这个词对于不同性别的人来说根本就不是同一种含义,爱情在男人的生活中只不过是一种消遣,但对于女人而言,爱情就是生活本身。
       波伏娃,显然不是普通的女人,她并不甘于成为男人的附属品,爱情也并不是她的生活本身,她有主要爱情——与萨特的爱情,也有偶然爱情。在我看来,她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享受胜过于感官享受。
       她的与众不同,她的特立独行,她的勤奋创作,她的不断探索,等等,这一切成就了她。
       她是女权主义者中颇有影响力的人,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乐观向上的,受到全世界推崇者的爱戴。当然,也受到相当多的人的仇恨。
       我很好奇,为什么一个人会如此怀疑周遭一切,似乎一切对她来说,都不是定数。她让我觉得女人并不是天生就应该扮演女人的角色,我们可以有自我实现,我们也应该拥有像男人那样平等的待遇,我们不是附属品,我们应该有自由选择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权利。
  •     我在看西蒙·波伏娃,有关自由意志
      
      到底是什么牵绊了自由意志,这个问题真是特别深奥。我只知道有一天萨特也离开,精神支柱还不是照样倒塌。
      
      讨论到感情,人生,婚姻生活,你就会发现许多事情必得去正视,因为那不是空中楼阁。当你疑问存在中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你就会觉得原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而不可取代的。我一直相信独立思考带给人的个性和才华,但不容忽视的是精神的程度有多大,随之而来的孤独也就会有多大。与其说感情上是一个独立的人,不如说是被强烈自由意志所吸引而不断奔赴信仰的人,尽管大多数时候连自己也不知道信仰的到底是什么。
      
      我会永远记得那个女孩,在夜归的路上给我讲述神迹,她说,我们相信神的存在,你可能不相信神,但其实灵魂是什么不重要,信不信神不重要。因为神就在你身边,你理解为气场也好其他什么也好,冥冥中有的东西一早注定。
      
      对感情的相信程度不会多过对信仰的相信程度,也不会多过对冥冥中有的东西的相信程度,虽然根本就不知道这冥冥中有的东西是什么。所以,自由意志这种独立性才会一直存在,它其实跟感情的独立性无关。
      
      如果你迷波伏娃是因为她那被人称颂的爱情,那么你算根本不知道她。
      
      西蒙·波伏娃和萨特在书中最后一个对话是“死亡和上帝”。萨特说,我们一起生活根本没有注意神妙上帝的问题,而我们仍然在一起生活。我们仍能感受到在自己的世界中生活的意义,仍能体会和理解这个世界。
      
      1986年4月14日,西蒙·波伏娃去世。
      
      我以为,能感受到在自己的世界中生活的意义,并且仍能体会和理解这个世界,实在已经足够。
      
      我还以为,如果拥有哪怕百分之八十那不算完整与自我相关的自由意志,精神支柱又怎么会倒塌。
      
  •     就像完全不知道多米尼克.奥利是谁,但是看到《多米尼克》立刻被吸引一样,之前完全不知道波伏娃是谁,只看了开头几页,就被吸引。她的人生很像多米尼克。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更有着火热的爱情。不被传统所束缚,一生追寻着爱...
  •   萨特听了窃喜
  •   很高兴你这样一个小女子关注我,看到你和我有很多的共同爱好,尤其是对于波伏娃的,工作了这么长时间,灵魂早就赶不上我的身躯,身躯也许快要容不下当初灵动的灵魂,今天看到你的这篇文章,虽然只是浅尝辄止,但是谢谢你让我想起了我的灵魂向导~~~挖哈哈,这样说波伏娃有点肉麻的味道,不过我真的属于第二个版本的文艺女青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