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弱水 页数:29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探索唐代妇女世界,兼及隋朝和五代,试图勾画当时妇女生活的各种风貌。由于妇女的活动场域大都限于家庭,本书对于唐代的家庭样态也颇有揭示。 除了重构妇女生活的实态,书中还设法深入妇女的心灵,揭露女性生活的意义层面。唐代的妇女文化并不完全潜藏于家庭之中,唐代前期女性介入政治极深,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存在不少深具文化意涵的政治行动,本书也有考论。 唐代的妇女生活是什么样貌,有的在当时人尽皆知,有的则锁于家庭的重幕,时人也讳莫如深。本书广搜资料,运用精巧的研究技术,揭露隐藏在模糊抽象的女性史文献背后的一些光景,让被遗忘的得以唤回,也让从未被知被记忆的得以现身。
作者简介
陈弱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并长期任职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聘研究员。专长为隋唐五代史、中国思想史。著有Liu Tsung-yu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中国文化史》(合著)、《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以及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自序基本史料简目及征引凡例隋唐五代年代简表卷上 隋唐五代的妇女与本家卷下 初唐政治中的女性意识 从《唐晅》看唐代士族生活与心态的几个方面 唐代的一夫多妻合葬与夫妻关系 ——从景云二年《杨府君夫人韦氏墓志铭》谈起 崔玄籍夫妻关系考 ——试谈唐代的以妾为妻与礼法问题附录 台湾学界唐宋妇女史研究的课题与取向课题索引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卷上 隋唐五代的妇女与本家 第一节 导言 直截地说,本文的主题为讨论隋唐五代妇女与娘家的关系。本文所谓的“本家”,与今天一般所说的“娘家”范围差不多,是指出嫁女子的本生家庭及其兄弟所组成的家庭。出嫁女子的已婚姊妹因已人其他家族,只作附带性的考察。另外要说明,本文包含的时代以隋唐五代为断,但因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唐代,唐代资料无论在质或量上也远超过隋与五代,本文内容将以唐为主。行文之间,有时径称唐代或唐人,不见得一定说“隋唐五代”,亦请读者留意。 “娘家”一词不知起于何时,中国中古(汉末至唐末五代)史料里没有这个说法,也看不到任何用以专指妇女之本生家庭的词语。中古文献中,就已婚女子的立场而言,与“娘家”义近者有以下数词:本宗、本族、本家、本亲、父母家。这些词语之中,“父母家”未能包含妇女之兄弟,语义上有缺憾。“本宗”和“本族”的字面意义稍微过广。“本亲”的内涵与本文所要探讨的“娘家”范围很接近,可指已婚女子本来的、由自然关系而产生的亲属。然而,由于此词的意涵不若“本家”一目了然,加以在礼律议论中又有其他含义(如称过继予人为子者之亲生父母为此人之本亲),因而不予采用。本文既以“本家”来指称“娘家”,兹举数例以证明唐代有此用法。顾况(7277——8167)《弃妇词》: 古人虽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薛渔思(或作薛涣思,文宗大和年间[827——835]前后在世)《河东记·申屠澄》有云: (屠澄与妻)复至妻本家,草舍依然。但不复有人矣。又,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唐前卫尉卿赐紫金鱼袋张公夫人太原郡君郭氏墓志铭并序》赞扬郭氏能同时照顾娘家与夫家,文日:本家不阙,夫口无亏,共称贤妻,亦传孝女。 顺宗永贞元年(805)《唐蔡州司法参军翟口晋亡妻萧氏墓志》: 萧氏十九娘……以无子息……归葬于偃师县石桥店东北本家大茔之侧,礼也。 现在,我想说明一下个人研究此题的目的,希望能借此揭示本文对中国中古史与妇女史研究所可能有之贡献。首先,妇女与本家的关系是妇女生活中重要的一环,探讨这个问题,应能增进我们对唐代妇女经验的认识。在传统中国社会,妇女与本家的关系不但重要,而且特殊。依儒家礼法和一般习俗,妇女结婚之后,即脱离本家,成为夫家的一员,所以女子出嫁叫做“归”。女子婚后与本家的关系究当如何,不是礼教措意的重点,社会上对此似乎缺乏权威性的整体规范。但另一方面,妇女在婚后,无论出于个人行动或透过姻亲来往,与本家仍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层关系因非士人思虑之所重,在一般史料中身影甚为模糊。我们若能爬梳遗文,将此关系整理出眉目,应能对了解古代妇女的生活与心灵大有帮助。 这里想对妇女与本家的关系在中古妇女生活中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说明。研究传统中国妇女的路径很多,但最关键者还是在了解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的状况,因为在近代以前,家庭是绝大多数妇女唯一可能有深度参与的生活领域。关于唐代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新唐书?列女传》的前言中有明确的呈现:女子之行,于亲也孝,妇也节,母也义而慈,止矣。这段话的性质是价值判断,但清楚了点出了“女儿”(唐人通称)“女”)、“妇”、“母”是女性在其生命中要扮演的三个基本角色。这段话虽然是北宋人(应是宋祁)写的,观点则与前代略无二致。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大唐故唐州慈丘县令李君墓志铭并序》之“铭”如此赞颂志主夫人博陵崔氏: 显显夫人,天骨之绪;妇德远立,母训遐举;恭比鸿妻,孝侔曹女。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唐故冀州枣强县令赠随州刺史裴公墓志铭并序》描绘裴夫人段氏日: 夫人今淑天资,敏懿家范,始乃亲于织纤,用就厥功,女则昭矣;次乃务于浣濯,施诸条枚,妇道成矣;终乃勤于训立,皆以忠信,母仪备矣。 白居易(772—846)也屡次在文章中表明妇女生命过程中的三大角色是“女”、“妇”、“母”。兹举一例以为证。乐天《唐河南元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并序》有云: 噫!昔漆室、缇萦之徒,烈女也;及为妇,则无闻。伯宗、梁鸿之妻,哲妇也:及为母,则无闻。文伯、孟氏之亲,贤母也;为女为妇时,亦无闻。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还有,文宗大和九年(835)《嫔吴氏墓志铭并序》有言:夫人少为淑女,长为孝妇,终为严母,全之也。 现传隋唐五代墓志大都来自华北官宦或士族之家,上引墓志则出于今浙江乌程,吴氏之夫(姓安)似乎是处士。这份文献的社会背景虽然与一般墓志差距很远,其中透露的妇女角色观却完全相同。 “女”、“妇”、“母”在用词上为三,就实际角色而言,则为四。“妇”(或“新妇”),既指妻子,又指媳妇。以上段引文为例,“哲妇”代表前者,“孝妇”则属后者,这是两个不甚相同的角色。要了解唐代妇女生活的基本面貌,理想上应对所有的这些角色及其相互关系都作系统的研究。这个艰巨的工程显然不是几篇论文甚至几本书能够完成的,但本文探讨妇女与本家的关系,直接触及了妇女角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女”与“妇”之间的关系。就这个观点看来,本文的主题应属中国妇女生活史的核心部分。 本文的第二项目的,在于尝试透过妇女与本家关系的视角,对隋唐五代的妇女与家庭生活进行广泛的考察。这一取径的一个有利之处是,妇女与本家的关系不是正统规范系统之所重,妇女与本家的联系不在“女德”的主要范围,一般而言,撰作文字的人没有动机要特别书写或夸大这项联系。因此,有关妇女与本家关系的记载很可能比其他许多方面的叙述更接近实录,可以作为探索妇女生活的可靠基础。个人希望,本文能像一幅长轴画卷,或疏或密、或浓或淡地逐步展现出中国中古后期女性世界的一些重要姿貌。 此外,中国历史上妇女地位的问题,也是本文另一个可能有贡献的所在。当代妇女研究的兴起,直接导因于男女平等与女性解放的思潮。妇女的地位和权利不但是西方妇女史家念兹在兹的课题,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妇女史研究的中心关怀。过去对于中国史上妇女地位的探讨,主要反映在守贞和再嫁问题的研究上。这个趋向背后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中国古代和中古对妇女的礼教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宋代理学兴起,宋学强调个人道德实践,以贞节为主轴的妇德遂益受社会重视,终至造成妇女束缚增多,地位下降。许多学者因而试图从再嫁问题上观察宋代以后妇女地位的实况及其演变。另外,研究唐代妇女的诸多著作,也从种种角度论证当时妇女的地位甚高。支持这个看法的主要理由有:唐代婚姻关系宽松,贞节观念较淡薄,离婚改嫁颇容易;夫妻关系相当平等,妒妇多,惧内之风盛;妇女常有户外活动、社交生活(153。这些虽然只是断代性质的研究,不涉及其他时期,但一般隐含的看法是,宋代或元明以下,妇女地位降低了很多。 关于传统中国的妇女地位,尽管学者考述已多,仍颇有待商之论、待发之覆。探讨古代妇女地位并非易事,其中一个关键在于如何衡量妇女的地位。依个人之见,要对这个问题有准确的掌握,我们还需要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因为对妇女地位的评估必须立足于对其生活的全面了解。如果我们以现代女权主义兴起后的价值为标准,不但会和过去的历史环境脱节,更无法对妇女地位变化的情状作精细的观察——按照现代的标准,无论宋代前后,妇女地位都可以用“男尊女卑”、“主中馈”之类的话一言以蔽之。因此,要对传统妇女的地位得出比较实际的认识,必须立足于原始的历史情境。我们可以在古代生活中找出较能反映妇女地位的部分,对此部分在不同时代、地域、阶层中的表现进行实证研究,再以这些研究为基础,追寻通盘的理解。除了守贞与再嫁,有些其他课题,譬如妇女的财产权以及本文的主题,都可能帮助我们观察妇女地位的演变。 为什么研究妇女与本家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妇女的地位?我的想法是,传统妇女生活的一个主要困境是,妇女必须离开本生的家,一个在正常情况下有自然之爱的家,到另一个家庭度过她生命的绝大部分——如果她不早死的话。换句话说,为了当“妇”的义务,女子时常必须放弃“女”的角色与情感。在妇女的现实生活上“女”与“妇”的角色不一定有重大的冲突,但冲突存在的可能性并不低,特别是在婚姻初期。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陈弱水教授研究唐史已超过二十年。他从思想史出发,然后逐步延伸至社会史、文化史和政治史,功力之深,至堪钦佩。本书是他多年来精治唐代妇女史的一大集结:上卷论妇女与本家的关系,上起隋世,下迄扛代,是一篇宏观的通论,为有唐一代的妇女生活勾画出一幅生动的历史图像:下卷收专论四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微观的考察。合成一体,唐代的妇女世界及其流变已展现无遗。著者不但伞面掌握了唐代各种类型的原始史料,而且方法的运用也极尽严密之能事,故能取精用弘,创获极富。他的庸史论著早已取得西方与日本学界的高度评价,本书则别开生面,更扩大了唐史研究的领域。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退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 余英时 作者基于对唐代上人和妇女所处的时代的通盘一解,剖析当代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是研究唐代habitus的博雅佳作。 ——台湾中研院院士 张广达 本书是作者多年探索唐代妇女生活与心灵的结晶。作者阐幽抉微,探察了女性世界中行动与文化的交错情态,于众人忽略之处,揭示出一派“隐蔽的光景”。这“光景”由舒缓展开的长卷与精细透视的写真构成,疏密浓淡各成意境,给予读者亲切而逼近的历史临场感。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邓小南 妇女史的研究,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的为占代女性的“平反”之后,进入到沉潜而心平气和的研究进程。陈弱水先生以他的隋庸史、思想史等多方面的深邃知识作底蕴,运用细腻的笔法,把隋唐五代女性心理、家庭生活、夫妻关系、与本家关系等方面的多彩景象,都呈现在读者眼前,其贡献已经越出妇女史的范围,而具有多重的学术意义。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荣新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