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翼 编 页数:134 字数:131000
前言
近几十年来,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迅速发展,已形成有一定完整性的学科知识体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专家、学者开始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目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临床应用普及到全国县级以上中西医院,许多地方甚至普及到乡、镇医院。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器不断更新,促进科研和临床应用水平逐步提高。血液流变学已成为当今发展最迅速,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医学新兴边缘学科之一,为人类的医疗、预防和卫生保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适应全国各地血液流变学科研和临床应用广泛普及和不断发展的需要,许多医学院校为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学生开设血液流变学课程,培养大量具有系统血液流变学理论的专业人才。当前呈现出血液流变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应用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本书结合各编者的教学经验、科研实践、临床应用以及收集到的大量最新资料编著而成。全书既介绍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知识、检测仪器、检测指标和方法,还介绍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诊断及其治疗药物和方法等。微循环流变学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也编入这部分内容,以满足临床应用和科研的需要。
内容概要
《实用血液流变学》结合各编者的教学经验、科研实践、临床应用以及收集到的大量最新资料编著而成。全书既介绍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知识、检测仪器、检测指标和方法,还介绍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诊断及其治疗药物和方法等。微循环流变学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血液流变学》也编入这部分内容,以满足临床应用和科研的需要。
书籍目录
绪论 一、血液流变学的发展概况 二、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三、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第一章 血液流变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应力与应变 一、应力 二、应变 三、剪应变与剪变率 第二节 牛顿黏滞定律 一、剪变率与速度梯度 二、牛顿黏滞定律 第三节 圆管内的泊肃叶流动 一、层流 二、流速分布 三、泊肃叶定律 四、斯托克斯公式 第四节 非牛顿流体的流变性 一、非牛顿流体的特点 二、表观黏度 三、本构方程 第五节 血液黏度 一、黏度 二、几种黏度的定义第二章 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器 第一节 毛细管黏度计 直立毛细管黏度计的原理 第二节 旋转黏度计 一、旋转圆筒黏度计 二、锥一板黏度计第三章 血液的流变性 第一节 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 红细胞的流变性 一、红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红细胞的变形性 三、红细胞的聚集性 第三节 白细胞的流变性 一、白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特点 二、白细胞的趋边流动 三、白细胞的黏附性 四、白细胞的聚集性 五、白细胞的变形性 第四节 血小板的流变性 一、血小板的形态结构 二、血小板的聚集性 三、血小板的黏附性 第五节 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 一、剪变率 二、红细胞压积 三、红细胞的聚集性 四、红细胞的变形性 五、血浆黏度第四章 微循环的流变性 第一节 微循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影响微循环的因素 三、微循环血流的特点 第二节 微循环的流变性 一、红细胞的向轴集中和血浆层 二、法氏效应 三、法-林效应及其逆转 第三节 微循环的流态 一、微循环的流态 二、微循环的病理改变 三、休克时微循环流态的变化第五章 临床常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检测 第一节 血液黏度的测定 一、测量血液黏度的血样 二、测量血液黏度的方法 三、测量血液黏度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红细胞压积的测定 一、测量红细胞压积的方法 二、测量红细胞压积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红细胞变形性指标的测定 一、测量红细胞刚性指数IR和TK值 二、测量红细胞滤速EFR、红细胞变形指数DI 三、测量红细胞滤过指数IF 四、测量红细胞变形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 红细胞聚集性指标的测定 一、测量红细胞聚集指数 二、测量血沉方程K值 三、测量红细胞聚集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 一、克劳斯测定法 二、测量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第六节 血小板黏附率的测定 一、血小板黏附率的定义 二、玻珠柱法测量血小板黏附率 三、测量血小板黏附率的临床意义 第七节 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 一、比浊法测量血小板聚集率 二、测量血小板聚集率的临床意义 第八节 体外形成血栓指标的测定 一、测量方法 二、测量体外形成血栓指标、药物溶栓率的临床意义第六章 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第七章 血液流变学疗法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2)高血压与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变形程度的大小显著影响全血黏度、微循环灌注以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有研究证实,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与高血压病程相一致。高血压病人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与红细胞本身的能量代谢障碍和膜结构破坏有关。(3)糖尿病与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因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曾有人报道,NIDDM患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降低,可影响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膜微黏性,引起红细胞变形性改变,最终导致红细胞变形性降低。(4)其他疾病有研究发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血液中,硬化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耐剪切顺应性及红细胞膜的稳定性明显降低,这些改变与机体长期处于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及内毒素增加等环境有密切关系,并可导致和加重微循环障碍。第四节 红细胞聚集性指标的测定临床常用的红细胞聚集性指标有:红细胞聚集指数ηrηre和血沉方程K值。前两者用黏度法测量,后者用血沉法测量。一、测量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是反映红细胞聚集程度的一个指标,在低剪变率下,血液表观黏度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聚集性,血液表观黏度升高程度与红细胞聚集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因此,采用血液相对黏度法测定低剪切率下血液表观黏度,可以评价红细胞聚集性,其衡量指标是低剪变率下血液的相对黏度ηr,称为红细胞聚集指数ηr(Arbe)。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