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国国际通讯照片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秦风老照片馆  页数:172  
Tag标签:无  

前言

  一百多年前,随着摄影术和照片的诞生,世界记录历史的方法起了划时代的变化。特别是到了20世纪初,中国人也开始普遍接受了“照相”这一行为,于是,在中国发生的事更多地被摄影术记录了下来,成为历史的瞬间。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到今天中国留下的历史照片真是太少,而且很多照片都是几经翻拍,反复拷贝的,原来照片上的真实感、信息量和美学价值都不复存在了。

内容概要

2007年春,秦风老照片馆从荷兰文物收藏家蓝柏先生处收购了一批抗战原版照片。它们是国民政府中央宣传机构于抗战时期,向欧美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照片,目的是报道中国军民抗战的消息,宣扬中国人保家卫国的精神,以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每张照片都附有一张薄纸的英文说明。稍微遗憾的是,当年新闻照片的习惯只注明发布单位,却没有写上摄影者。整体来说,时间大致是从1938年国民政府在武汉指挥战局,一直到迁至重庆的最初几年。值得重视的,这批照片的其中一大部分反映了武汉和重庆的救亡活动,以及大后方生产报国的情况。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抗战史实的重要部分,文字的叙述已经很多,可是影像的呈现却很少,这批照片可谓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些空白。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结集成册的抗战时期中国国际通讯照片,所有图片说明均由原来英文图说中译而来,以期保留图文的原始风貌。这本书代表了我们不断耕耘抗战影像的努力,也期待通过点点滴滴的累积,以逐步铺陈全民抗战的完整记忆。

作者简介

秦风,原名徐宗懋,1958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自幼喜爱历史和美术,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约二十年。1995年起收集历史照片,2000年成立文史工作室,倾心投入历史影像的发掘与应用。他为《三联生活周刊》《老照片》等媒体提供了众多历史事件的老照片,被称为“海峡两岸老照片收藏第一人”。(秦风搜狐博客http://xuzongmao.blog.sohu.com)

书籍目录

永恒的瞬间(杨克林)抗战影像的不断耕耘(秦风)台儿庄与徐州的硝烟长江南岸的激战黄河决堤的悲剧武汉抗战的精神烽火陪都重庆大后方的生产活动

编辑推荐

  《抗战中国国际通讯照片》中现有的抗战照片,比起全民抗战的规模还是很有限的,尤其是中国人自己拍的,把这些珍贵的影像材料发掘出来,正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抗战中国国际通讯照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6条)

 
 

  •   秦风老照相馆的照片,都很珍贵,而且很不错。
  •   所谓历史,从来都是为政治服务,也就无所谓真假了。相比较而言,照片也许比文字更具有包容性和真实性。这些老照片,无论是哪种意识形态下的作品,都是那个年代最好的注释之一。
  •   珍贵的历史照片。
  •   书中记录了好多民国的影像,民国政坛人物也有几张,还有黄河决堤后的情景,喜欢民国史的朋友可以收藏一下
  •   对往事,我们以前都是通过书本,书本上是怎么说的?现在通过这些珍贵的图片,可以两相对照一下,好好思索一下,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   军民一致。敬礼。
  •   历史的缩影,值得珍藏
  •   那些国难当头的国人们,不屈不畏精神永存。
  •   很不错的书,很有参考价值
  •   非常喜欢真是的记录
  •   国民政府及国军正面抗战的史料浩如烟海,本书是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给读者。遗憾的是选材相对局限,且局限于当时国民政府对外宣传的目的,照片拍摄大多四平八稳,视觉冲击力不够,极个别照片有摆拍之嫌。部分照片的文字说明不够严谨。
  •   有的照片明显是歌颂当时的国民政府的,有拍摄从大街上捡回来的孤儿,为他们设立了孤儿院,孤儿们工作和生活场景的照片,但是需要帮助的孤儿,难民非常多。照片中的人们属于少数的幸运的孤儿。大多数的照片给人的冲击感并不是很强烈。就像是黑暗中微弱的光芒,但是也从另一个视角记录了抗战中人们的生存状态。
  •   所选的黑白照片让今天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那个伟大的年代,感受到了当时的气息.这是文字替代不了的.虽部分照片是摆拍的,但毕竟是当时照的,还是有历史价值的.伟大的抗战是全民族的,应该全面的去对待.不应抹杀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功绩.
  •   网上购书常常内里有损坏。这本书外表看起来很好,那天买了很多书,等送书人走后,一本一本拆开塑封时才发现环衬和内页都有很深的折痕,真可惜。
  •   书挺好的 就是其中一本的封面撕开了点
  •   有塑封保护,非常干净!
  •   书的好坏就不多说了,我是在书店看过后再来当当买的。我真的对当当网的包裹打包非常有意见!这几个月从当当买过几次书了,没有一次不是想退货,不能什么都往物流上面推吧?你说你每次都弄个破塑料袋往上一套就完事,想过经过一路上的颠覆再由快递送达到读者手上这些书结果会怎样吗?再说你起码得将书按大小码整齐再套上塑料袋吧?这本书这么宽你码在另几本书的中间一并袋了发过来,那塑料袋能不破裂书能不折得变形磨烂吗?多不多少不少,几十元的书只能看看扔掉了事。最后想说:你们这样不爱惜顾客的书也会失去爱书的顾客!
  •     经过朋友的推荐,仔细的看了这本书,整部书印象深刻的是“武僧暂时把佛袍和念珠放置一旁,投身中国军民的救助工作”,学习包扎技术。还有女兵赴沙场,不过比较特别的是女兵穿的是裙子。蒋夫人也去田间地头宣传抗战,慰问农民。还有“重庆的轰炸”,特别是焚毁的耶稣像。还有由三四人组成的拉板车的,货物有千斤重,每天走三十公里,全程一千英里。战争流浪儿扛着锄头学习成为专业农户。生产肥皂&蜡烛的合作社……最后一张是日本战俘穿着中国政府提供的简易制服。
  •   呃,这书好贵
  •   推荐的人买的^_^
  •   原来。。。咳咳
  •   看完给我看看
  •   很多都是战地记者照的,可惜多半都没留什么名。我买的那本封面好象不太一样?!
  •   这个系列有很多本,而且实际的本书的颜色不是这个颜色的!
  •   对的,我在书店看到了好几本,不过这本最喜欢!
  •   为毛有人上传了这个颜色的封面……加了个绿色滤镜一样……
    里面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参加童子军国际会议的女孩~似乎是姓杨?
    她的表情超自信超闪光~被这张照片shock到然后买了这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