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诗亚 著 页数:432
前言
2007年金秋之际,我们在重庆北碚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召开了题为“多元对话:和谐教育构建”的博士生论坛大会。此会开得有意义,开得好。现将与会论文择其精华结集出版,既是对会议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肯定。 所谓对话,有话则对。只有在对话中才能有交流,才能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有不同观点的讨论,继而才能生成新的思想。这自然引发了一个我思考已久的问题,即博士培养问题,对博士生的指导教育是件大事。博士生写一篇论文,拿到学位就算毕业了吗?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这是对博士生培养的误解。比如关于学制就存在不同意见,有的将博士三年学制同硕士阶段的三年结合起来看,认为总共六年已足够;有的认为硕士阶段三年时间偏长,应压缩为两年,而博士阶段三年短了,应为四年或三到五年、三到六年,甚至更长。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即博士教育阶段到底应该让博士具备什么能力,达到什么水平。这个目标倘若没有确定,那么整个教育、整个培养便是想当然的。因此,讨论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是不是按现有培养目标,让博士生通过论文撰写来实现一定意义上的创新。倘若此,那么博士论文研究的问题要么是新问题,要么是用新的视野去研究旧问题,要么是用新的方法研究老问题,要么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推翻、修订或增加。
内容概要
2007年题为“多元对话:和谐教育构建”的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的论文集。这些论文是该论坛中的精华内容,大致分三部分,包括: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教育与心理、技术与教育发展、教育与人类社会发展。 2007年金秋之际,我们在重庆北碚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召开了题为“多元对话:和谐教育构建”的博士生论坛大会。此会开得有意义,开得好。现将与会论文择其精华结集出版,既是对会议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肯定。 所谓对话,有话则对。只有在对话中才能有交流,才能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有不同观点的讨论,继而才能生成新的思想。这自然引发了一个我思考已久的问题,即博士培养问题,对博士生的指导教育是件大事。博士生写一篇论文,拿到学位就算毕业了吗?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这是对博士生培养的误解。比如关于学制就存在不同意见,有的将博士三年学制同硕士阶段的三年结合起来看,认为总共六年已足够;有的认为硕士阶段三年时间偏长,应压缩为两年,而博士阶段三年短了,应为四年或三到五年、三到六年,甚至更长。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即博士教育阶段到底应该让博士具备什么能力,达到什么水平。这个目标倘若没有确定,那么整个教育、整个培养便是想当然的。因此,讨论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是不是按现有培养目标,让博士生通过论文撰写来实现一定意义上的创新。倘若此,那么博士论文研究的问题要么是新问题,要么是用新的视野去研究旧问题,要么是用新的方法研究卷问题,要么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推翻、修订或增加。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教育与心理院校研究: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模式演进的“欠发达经验”——以新疆个案为例侗族歌班的社会人类学分析——以从江县小黄侗寨为个案论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发展向度与现实价值民族教育研究的女性主义质性研究视角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 张从藏戏“且索”的变迁看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理路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考察与思考独立生成与相互融合——民族文化融会中巴蜀蚕桑文化符号构成探悉少数民族个体在民族认同过程中的双重性Laotian,the Religions—Belief and Culture藏族锅庄舞的教育人类学分析怒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为例西南少数民族和谐社区结构的教育人类学分析——以云南贡山丙中洛乡为例论多元文化背景中教育法律的价值取向对语文教育中民族教育缺失的思考——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例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多元文化关照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的现况与发展全球化对中国人认同的教化价值分析人的早产与教育起源——兼评理查德·利基《人类的起源》一书的教育价值第二部分 教育与人类社会发展“读经”运动:是“文化自觉”还是“文化自尊”——兼与蒋庆先生商榷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和谐校园建设“格物”新释及其教育学启示“科学教育学”是否是一门学科再谈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校“再生产理论”本土化的几个问题乡镇作为教育场域的意义及其发掘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如何建设健康型学校人道、教育之道与教育法之道的终极追求浅论文化漠视碰撞与超越:教育法律观念的现代转换——以法律文化的视角侗族传统道德面临的危机与新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体系——兼谈怎样克服素质教育实施的误区美术教育思想和实践过程中的视觉思考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论汉字教育与越南语文建设德育功利性的泛化和德育美学观的树立从博弈论的视角看和谐社会中的合作道德教育第三部分 技术与教育发展“面向生活”的教育研究成果评价问题分析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论当前大学公共危机的发育机制明清时期民间识字教材——杂字评价标准多元化:少数民族自身的教育需求人性·行为·理性——浅议学校制度设计的诸种假设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网络教育的教育社会学批判现代性的后果及其教育反思现阶段远程教育的交互设计分析学生主体观在高校学生组织建设中的实现影视阅读:从感觉层面规划的美育途径试论微格教学中指导教师的作用——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个案芬兰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措施及挑战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教育与心理 院校研究: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模式演进的“欠发达经验”——以新疆个案为例 (二)新疆大学的民族高等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成功实践 “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为了改变社会条件,需要相应的社会制度。”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深刻说明了教育发展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自1952年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施以来,同时在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民族高等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动力。新疆大学依据国家发展的统一教育政策、制度和发展原则,形成了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具有共同特点的办学体制和办学内容。1960年新疆大学创建,奠定了新疆大学发展至今的学科结构的综合性特征。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大学依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民族教育规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逐步形成了立足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民族特色和自身特色,在自治区高等学校中处于先进水平,具有引领作用的民族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成为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作为自治区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新疆大学民族高等教育在自治区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成就。自2000年以来,新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在西部地区都居于中上水平,每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位于全国前列,已经和全国大部分省份同步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