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戏剧讲演录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相武  页数:342  
Tag标签:无  

前言

  首先,我们不得不面对当前戏剧的最根本问题,即生存(tobeornottobe)问题。自从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尼采提出一个在当时振聋发聩的所谓“上帝死了”(Godisdead)的哲学命题之后,便引得许多国际和国内的后继者都在参照这个命题进行换词游戏,其基本目的除了文化贡献之外,根据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论,通过提出新的命题,还有可能获得同尼采一样的文化和思想地位。我们过去听得比较多的有“人死了”、“我死了”,最近听得比较多的就有“文学死了”、“小说死了”等等。一个“死了”的“恐怖”幽灵在当代文化和语言领域徘徊。我在讲授中国当代戏剧专题研究一课的时候,偶尔会有困惑袭上心来:为什么人家不把戏剧(Drama)置换进去呢?因为相比较而言,戏剧是“活”得最艰难的啊。换言之,“它”比其它的“它们”还要接近“死了”的状态的。假如戏剧都没有被宣判“死了”,那么所有其它的所谓“死了”就都更加不能成立啊。这一刻,我恍然大悟,恰恰因为戏剧最为受到冷落,因此,甚至它死不死都已经没有人表示临终关怀了。这更加凸显它的悲哀和境遇——连死都不被在乎。当然,实际上我是根本不相信“谁谁死了”这样的命题的。原因十分简单:否定一切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是不可取的。

内容概要

  《中国当代戏剧讲演录》是中国当代戏剧讲义,对中国当代戏剧现象、发展、成就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论述,材料翔实,对戏剧理论有所阐发。《中国当代戏剧讲演录》以时间为序列,考察了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样板戏”、80年代新时期及90年代的探索戏剧和先锋戏剧以及校园戏剧,从“史”的角度作了述写,另一方面从“样板戏”、小剧场戏剧、校园戏剧、先锋戏剧、舞台设计等戏剧类型和要素加以考察,描述了中国当代戏剧的成就和戏剧现象,经纬相连,思路清晰。

作者简介

  马相武,男,汉族,祖籍江苏,浙江出生。1982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并任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88、1991年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戏剧专业硕士学位和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1991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教研室主任、华人文化研究所所长、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港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太湖文化论坛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多种全国文学学会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多种全国评奖评委;讲授当代戏剧研究、当代文艺思潮研究、大众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研究、影视文化研究等课程;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作为评论家活跃于文坛,长期从事当代文化研究与文艺评论,出版《二十一世纪文化观察》、《旋转的第四堵墙》等著作多种,发表《论文艺原创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苏联的流变》、《荒诞派戏剧及其理论与探索》等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前言导言第一章 从《红旗歌》到“样板戏”雏形第一节 唱着《红旗歌》登台第二节 传统戏曲的革命第二章 “红色经典”与“红色政治美学”第一节 从现代戏到“样板戏”第二节 “红色经典”的意味:昨日今天第三章 戏剧实验及其背景和思维第一节 一个宏观描述第二节 新时期戏剧的艺术实验第三节 戏剧实验的思维方式第四节 在实验探索中走向未来第五节 戏剧理论的不安第六节 最后二十年备忘第四章 连接世纪的戏剧舞台第一节 乡村老儿女的生存缩影第二节 走进地域文化的围城第三节 生活质量与人生舞台第四节 都市鸽哨:乡土与现代第五节 文化思潮演变与戏剧思想跟进第五章 跨越世纪的戏剧舞台第一节 当年英豪再度亮相第二节 穿越“第四堵墙”的主旋律第三节 彼岸风景另类之美第四节 西方戏剧东方理解第五节 文化转型的中国戏剧第六章 小剧场戏剧与校园戏剧第一节 小剧场戏剧细说第二节 小剧场戏剧的导演探索第三节 校园戏剧与戏剧的生命力第七章 舞台艺术设计观象第一节 民族激情的造型艺术第二节 设计观念的渐进性与自足性第三节 搬演中的可比性与创造性附录 治学心得——国学与当代学术著作简介近年学术论文

章节摘录

  实验戏剧的演出,的确出现了以舞蹈动作、人体造型以及象征的画面,取代大量台词的倾向,但是还不能由此断定话剧艺术全然不要台词基本功,话剧艺术完全废弃台词了。话剧不会由“话”变“哑”。在《w.M(我们)》、《野人》、《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凯旋在子夜》和《黑骏马》等实验剧中,虽然每出戏程度不等地加进了舞蹈动作、人体造型、象征性画面,有的还加进了歌唱,但并没有使对话的成分与这些因素的比重倒过来。它们大量使用的,仍然是生活化的台词这一艺术手段。当然也偶有例外。如《和氏璧》,它确实是大量采用舞蹈动作、人体造型、象征性画面等艺术因素,其台词几乎全部运用舞蹈动作、人体造型、象征性画面等艺术因素,其台词几乎全部运用朗诵化手法,与生活化口语相去甚远,但这样处理是由剧作的诗剧性质所决定的,不如此便体现不出诗剧的韵味。因此,作为一个极为特殊的例子(《和氏璧》编剧为台湾女作家张晓风,问世于1974年。中央实验话剧院上演此剧,是该剧首次由专业剧团搬上舞台。文兴宇导演,薛殿杰舞美设计),它很难代表其它实验剧目。比起以生活的对话方式和形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的传统话剧来,这些实验剧目的台词成分是相对减弱了,但就台词与其它艺术手段在剧中各占的比重而言,尽管其它艺术手段有所增强,台词还是主要的。各种艺术手段参与能力的增强,只有在保持话剧基本属性之外,增加了一些新的特征。在传统话剧的表演中,有的优秀演员也讲究形体表现力;但就其表演的总体而言,由于受重写实、轻表现的美学法则的制约,尽力要在舞台上制造生活的幻觉,其形体动作夸张和变形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绝大多数剧目的演出、都严格要求以生活化的形体动作与口语化的台词相适应。这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在体验基础上的外部自然体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当代戏剧讲演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