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品人录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存仁  页数:258  字数:1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记人纪事的书。作者在业医之余,兴趣广泛,交游广泛,藏书多,见识多,文笔勤,往往能将自己的游历和见识水乳交融地融为一篇通俗而又耐读的文章。这本书就是讲他的交游的,主要涉及中国现代史上文化界、实业界的几个重要人物:章太炎、刘半农、胡适、杜月笙、秦瘦鸥、陈光甫、董浩云、张宗昌。或综述一个人的一生,或重点记述某人的一些大事,更为珍贵的是,其中收录了章太炎先生被困北京时期的84封家书。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纵横开合,妙趣横生,人情、世故、学问、文采兼备,读之如饮醇酒。

作者简介

陈存仁,(1908—199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原名陈承沅,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家。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师从丁甘仁、丁仲英父子。
  1928年,创办国内第一份医药卫生常识方面的报刊《康健报》。
 1929年自设诊所,独立行医。
  192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太炎师婚事始末 章师自谓 纳妾在先 章师孤寂 登报征婚 佳人有意 章师懵然 章汤联婚 趣事多端 结婚匝月 即告分飞 国事为重 离家进京第二章 太炎师虎穴家书 师母序文 至情流露 章师家书 情文并茂 非章疯子 乃装疯子 羊吊与疯 绝不相同 并非疯子 狂放而已第三章 太炎师讨贼凯旋 续刊家书 凄凉更甚 枭雄登极 内忧外患 章师闻讯 撰文声讨 洪宪皇帝 不得善终 袁氏一死 章师荣归 畅游西湖 形同蜜月第四章 章师面折刘半农 师徒默契 笑论性史 刘复何人 贸然来访 天文地理 面折半农 怒叱北大 国骂送客第五章 胡适之书生从政 聚餐会上 初识胡适 怀念母校 访寻旧址 胡适欢宴 童年老师 同乡前辈 大发牢骚 再度会面 更加亲切 三度把晤 朝夕相见 国民大会 胡适逞能 孝顺父母 爱护妻儿 书生报国 鞠躬尽瘁第六章 杜月笙江湖义气 英雄见惯 亦觉平常 识字不多 而明事理 尊敬文入 礼贤下士 天大纠纷 闲话一句 三言两语 平患工潮 一片丹心 协助国税 恤孤怜贫 雨露遍施 门生遍及 全国各地 自始至终 支持抗战 祠堂落成 盛况空前 斥资兴建 正始中学 六十华诞 演剧志庆 一身井任 百余要职 一代豪侠 与世永别 六家要旨 儒侠并论第七章 秦瘦鸥文坛发迹 一表斯文 自称怪风 叨逼挫折 改名瘦鸥 御香缥缈 读者称妙 德龄其人 并非公主 闻名见面 判若两人 挂线诊脉 荒谬绝伦 瀛台一书 瘦鸥泣血 过主笔瘾 出报七天 一枝海棠 大露锋芒 廿多年前 一度来港 神经发作 不辞而别 清官戏剧 纷纷上演 始作俑者 余音不绝第八章 陈光甫乐天长寿 拜识经过 蔼然仁者 邀我到行 当众演讲 半岛茶叙 笑声不绝 贫寒出身 苦学成功 不畏强权 抗命去职 苦心经营 上海银行 严格训练 全行行员 不断扩充 自建大厦 行务开拓 屡现奇迹 事业成功 复享高龄第九章 陈光甫功成不居 创旅行社 兼办杂志 办旅行团 我亦参加 谣言骤起 有惊无险 沪战爆发 金融改制 抗战之前 改革币制 美国中立 袖手旁观 对美借款 复遭拒绝 邀陈光甫 谈定借款 功成不居 悄然引退第十章 董浩云船王风范 董氏仙逝 震惊世界 生平事业 中外钦敬 船王对人 执礼甚恭 事母至孝 俭德可风 为人节约 出入意表 聘请名厨 开设酒家 泰山重视 识人于微 事必躬亲 常易激怒 喜交艺人 传闻有误 巨船入戏 号称船王 如云号到 宾客满堂 中药研究 尽力赞助 庞大巨舰 被火焚毁 深感盛意 劝我经商 爱好艺术 谋摄电影 盛怒之下 心病复发 公祭董氏 忝为主祭 董氏殡礼 生荣死哀 王子到港 竟任扶灵第十一章 张宗昌刻书扬名 无意相遇 开筵坐花 粗鄙不文 笑话百出 租界逃难 人人自危 大胆明星 北上献身 苛捐杂税 民不聊生 百恶一善 刻书扬名第十二章 大人小事话名流  张大千 胡子雅谑 孟心史 吃炒圈子 刘半家 征求国骂 张竞生 性史内幕 神经六 辱华真相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太炎师婚事始末我从学章太炎老师,是章氏的后期门生,列入师门的时候,老师已与汤国梨女士结婚多年,我当然没有资格参加他们的结婚礼。但是章师生前教我用考证方法来做治学的工作,那么,我就搜集资料用考证方法,来探索章师与师母结婚的经过是怎样的。近时传记文学盛行,可惜章师的史事,写成专书甚少,我从前年起,从事考证他的一生事迹,陆续写成了超过二十万字的文稿,现在特地提出一段有关章师结婚经过的考证,先行发表,希先进同门及识者教正。章师自谓纳妾在先章师的自订年谱,由一岁记到五十五岁为止,对家务私事写得非常简略,特别关于他的婚事,最早只写出一行字:光绪十八年,二十五岁,纳妾王氏。遍查章师遗著,实在查不到其他记载,起初我的想法:一、他或许有原配某氏。二、或许他所写配偶,将“妻妾”两字通用。三、或许他在乡间由太师母作主,娶过一位夫人。因意见不合,不承认这个妻子,所以在他的笔下从未提及。后来我在《燕京学报》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所载章师传记,也查不出,最后有章氏老门生汪旭初所撰《余杭章太炎先生墓志铭》中提到他的最初婚事,有“先置篷室,生女子三人”,查“篷室”两字,《左传》“僖子”一条下,有注云:“篷,副悴也”,原注“俗称妾日篷室”。汪东对章师早期史事知道最多。他写的墓志铭当然不会错的。章师何以先纳妾呢?我又想起在民国元年前后的许许多多著名人物,如孙中山先生那么伟大的人物,以父母之命,十九岁时与卢氏夫人结婚,革命时期,觉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事,不是出于己愿,后来再行正式结婚。此风不仅是孙先生一人,几乎那个时代大小人物,十之八九都是如此。章师也可能是这样,奉母之命,先纳一妾以待将来自由结婚。这是我的一种推想,事实的可能性也很大。何以见得可能性极大呢?今将章师的自订年谱,查明在未与汤国梨师母结婚前的情形如下:一、光绪十六年(1890),二十三岁,先父浚(轮香)殁。二、光绪十八年(1892),二十五岁,纳妾王氏。三、光绪十九年(1893),生女,名(爻多爻)(存仁按:音丽)。四、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十八岁,先妣朱太夫人殁。五、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十岁,生女,名叕(存仁按:音辍)先兄年四十七无所出,抚此女为己女以归之。六、光绪二十五年(1899),三十二岁,女珏(存仁按:音展)生。七、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十六岁,妾王氏殁。以上七条,是从章师年谱摘出来的,足见王氏生过三女,而章师母汤国梨女士尚未来归,或许是章师在二十五岁时,尚未结婚,奉母命先纳妾王氏,而后娶妻。章师孤寂登报征婚登报征婚,在现时情况,虽常见到,并不稀奇。但是至今登报的人仍是隐名埋姓,转请他人接洽,或租一信箱收信,可见至今还没有人肯抛头露面地自认为征婚者。章师在王氏过世之时,为光绪二十九年,那时节是清朝末年,民国尚未成立,当时风气极不开通,哪里会有人公开登报征婚呢?因此,这事免不了被目作惊世骇俗,认为是一件旷世奇闻,而章师竟不顾一切,抱着革命精神,要开风气之先河,所以他就在北京《顺天时报》上登出一段广告,这段广告原文,我无法查到(按:我遍阅日本人影印的《顺天时报》的缩印本,有新闻而无广告)。但是日本人武田熙有过一篇文字,叫做“章炳麟的结婚”,又有一个日本人叫做高田淳写的《章炳麟传》中,曾同样提及章师征婚条件的详情,我现在将这两篇文字的原文,复印刊出。这两段文字,都是日文,我将原文意译出来,大致是说章师征婚广告,是有史以来登报征婚的滥觞,他的征婚条件有五:第一条:以湖北籍女子为限。第二条:要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第三条:要大家闺秀。第四条:要出身于学校,双方平等自由,互相尊敬,保持美德。第五条:反对缠足女子,丈夫死后,可以再嫁,夫妇不和,可以离婚。以上是我的意译,因为两段原文也有出入。章师这段广告登出之后,国内各地报纸,纷纷写成新闻,认为一时奇谈,所以他的广告虽只登《顺天时报》一家,而各地报纸改写新闻,成为义务广告,遍及全国。当然有许多迂腐的士大夫阶级,认为夫死之后,不令守节,可以再嫁,是一件极荒唐的事情。章师征婚广告刊出之后,当时是否有人应征?不得而知,但是章师在此后一段很长时期,并未得到一个合乎条件的配偶。推断起来,可能应征的女性,连一个都没有,而且那时章师奔走革命,已经名震全国,结婚与否,并不急于付诸实现。不过这次的广告,倒成为国人传诵一时的笑谈。佳人有意章师懵然据日本发行于昭和十一年(1936)八月的《中国文学日报》载云:吴淑卿女士,十九岁,志愿加入革命军,称为革命女志士,为‘-3时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彼愿作章炳麟伴侣,有意示爱。章氏懵然,未曾介意。黎元洪见此情形,愿意做媒。章氏以革命为重,结婚为次,未成事实。这段文字,在我看来,吴淑卿女士可能并非湖北人,但章师何以第一条条件提出以湖北女子为限,我也百思而不得其解。而且后来与汤国梨女士结婚,汤女士为浙江吴兴(乌镇)人,并不合他的征婚条例的第一条。总之,在那个时候,他志在革命,忙个不了,婚事也就搁置下来。看来吴淑卿女士对章师却属有意,或许还有些失恋的痛苦,一时激动,写了一篇《吴淑卿投军文》登载在《民立报》,时在辛亥九月十日(即阳历10月31日),也曾有日本文的记载,现意译如下:愚生虽学问浅薄,但对国事稍知一二,今不以男女有别为畏事,但愿我国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负起振兴中华大汉之人权,发扬黄帝后裔之光辉。这篇文章,出于吴女士手笔,原文当然极长,措词慷慨激昂,日文只译载其一二而已。这件事的经过,在日本书上一再表示吴淑卿女士爱慕有心,而章师可能毫无所知,这由于章师的个性有异于常人,对男女恋爱之事,是不大起劲的。这段佳话,在许多写述章师遗事的文章中,都未提及,被我考证出来,对本文充实不少。章汤联婚趣事多端我查到章师与汤国梨女士结婚的年月日和当时的情况,有四种记载,一节口述。一、《岑村笔记》上的一段记载该段记载,题为“章太炎婚事”,内云:“朴学大师章炳麟一九一三年六月六日,和汤国梨在上海爱俪园举行结婚礼,介绍人张伯纯,证婚人蔡孑民。章生平论文,盛推魏晋而薄唐宋,故其所作诗文,多古色古香。”据《艺文志》陈大络云:六月十五日章炳麟在上海爱俪园(哈同花园)与吴兴汤国梨女士结婚,时炳麟年四十六岁,汤女士二十八岁。那一天观礼的,有孙中山先生、黄兴、陈其美,介绍人是蔡元培。炳麟又不知从何处借得一顶其高无比的大礼帽。礼毕在一品香宴客时,即席赋一绝句:“吾生虽稊米,亦知天地宽;振衣陟高冈,招君云之端。”又谢媒一绝句:“龙蛇兴大陆,云雨致江河。极目龟山峻,于今有斧柯。”依据上文一九一三年是民国二年,足见汤氏是章师的续弦。《岑村笔记》的按语中说:章师在爱俪园结婚之前,大闹笑话,当然一位国学大师,不喜欢俗礼的束缚,他最不讲究这一套,时人就说他大闹笑话,其实这些笑话,根本微不足道,也可以说是读书人的常事。以上情况,有两点记载不同,一说介绍人是张伯纯,一说介绍人是蔡元培。但我在冯自由著的《革命逸史》中,查到介绍人是张继,还有一个介绍人是沈和甫。沈氏是汤女士的同乡,相知有素,所以由他推介给张继,因为汤女士认为章师学识渊博,已有许嫁之意。张继也看过汤女士的诗词,所以经过介绍之后,一拍即合。谁知到了结婚那天,张继因有要事不曾到场,而上海爱俪园举行婚礼,孙中山先生和黄兴、陈其美等都到场,门禁森严。沈和甫是吴兴文士,有些土头土脑,见到了爱俪园前门雄伟,已经畏怯非常,况且要求进园参观的人成百成千,司阍的许福,对他以为是陌生的参观者,拒不许人,沈和甫说的是软软糯糯的湖州话,许福一些也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章师的婚礼延耽了一些时间,两个介绍人都不来,在不得已情形之下,就临时拉人,权充介绍人,才完成了这个结婚大典。三、日本人的记载我又找到的资料,是日本人高田淳著的《(章炳麟传》。他写出章师结婚时,是在章师四十六岁,汤国梨是三十二岁,介绍人是张伯纯。章师放弃以湖北省女性为限的条件。汤国梨女士是上海务本女塾第三班师范毕业生,曾经在神州女学执教鞭,结婚那天,孙文、黄兴、胡瑛都穿礼服入席,陈其美则穿常服,来宾二百多人,男女双方介绍人为张伯纯及沈和甫二人,蔡元培(孑民)做证婚人,下午三时婚礼,哈同夫人罗迦陵在场照料一切,仪式进行中,章师与汤国梨女士交换金指环。由礼乐队奏乐,相对行三鞠躬礼。而且自撰结婚证书的文辞,请证婚人宣读。这些记载全是日文,我摘要意译,原文影印刊出如后。关于下列这段日本文字,年龄与前说不同,唯一揭出汤国梨女士是务本女塾毕业班高材生。查务本女塾是早年上海数一数二的朴素女学,创办人是吴怀玖,校址在南市小西门外黄家阙路,后来改名为“务本女子中学”,凡是上海世家的女孩子,很多到这间女学读书,我的太太也在这间女学毕业,所以我对务本女学相当熟悉。(按:汤国梨女士的年龄与前文不同,而沈和甫准时到场做介绍人,又与前文不同,姑录之,两说并存。)四、《民立报》记载还有一段资料,是《民立报》的记载,《民立报》与章师有密切关系,当然它的记载格外准确,可惜原文我没有,又是从一本日本书中找到日文的记载,我又摘要意译如下:《民立报》六月十六日登载,题目是“唱随新诗”。文前又以“名园微雨燕双飞”为次题,当时结婚宴会上新郎新娘即席赋诗,六月二十日北京《顺天时报》详细记载,题为“章太炎君结婚记盛”,述及当日六时之后在一品香大厅宴客情况,来宾一百数十人,座位排定左边为新娘及女宾席,右边为新郎及男宾席(按:足见那时还是男女分坐)。席上男女两方举行余兴,请新郎即席赋诗。否则罚酒十觥,章太炎在二十分钟内即席成诗四首,而且亲自朗诵。新娘只写了一首旧作《隐居》,新郎章太炎也抢来朗诵,可惜章氏是近视眼,看错了八个字,那八个字是“章童汤妇,国圆炳柄”,章太炎读时,他的门生某某对旁人作耳语说这八个字,章师看错了。女宾席上大起骚动,要章氏罚酒八觥,但是饮到一半,他的门生黄季刚(黄侃)和汪旭初抢着代饮。这个笑话闹出,令到笑声震天。有三人以上笑得过分,罚酒八觥;五人以上,举杯高歌。而太炎先生却面目严谨,毫无笑容,反而令到满场大笑,于是又闹罚酒,新娘表示踌躇,大家又轰动了。但为了尊重女权起见,男宾方面表示反对向新娘罚酒,新娘席上有四个女生唱歌助兴云云。我自知对日本文并无根底,能看不能读,也不会译。所以译出来的文字,不但不够信、达、雅,而且错误难免,所以将原文影印如下,请识者指正。五、许福的老实话我在民国二十年(1931)期间,曾为爱俪园女主人罗迦陵女士的长子罗友兰诊病,日久之后,成为他家的常客,所以对司阍的许福也熟得很,我每次到爱俪园时,常和他立谈片刻,我曾经问起过他,关于章师结婚是怎样的情形?洽借场地是否姬觉弥所介绍?他说那时姬觉弥尚未当权,是由一个叫做乌目山僧和园主洽商的。我对乌目山僧,初时不知其为何许人,只知道他是一个多才多艺民国开国时期的革命伟人(按:后来查出乌目山僧又称乌目山人,原名黄宗仰,一名中央)。民国成立之后,他不愿为官,改称山僧,云游四方,他和黎元洪总统熟得很,有一个时候黎元洪大总统的玉玺,就由他作主寄在爱俪园中。还有一个时期南北议和,借爱俪园“戬寿堂”为会场,也是乌目山僧说合的。章师在乌目山人故世后,作铭为传,其辞甚长,节录如下:余与邹容同下狱,禅师百方为营解,卒不得。又八岁,武昌倡议,余自日本归,舍吴淞都督李燮和所,禅师来,知其尝为燮和馈饷,顾时方重刻日本宏教书院佛藏,又综时事,兼关道俗,未尝得休舍。民国兴,佛藏就,诸与游者皆骤贵显,则禅师廓然归矣。民国三年,复充江天寺首座,明年,闭关遍览十二部经,凡三岁,出则登匡庐,陟黄山,还至摄山栖霞寺止焉。自禅师返金山,与诸闻人阔绝,尤厌新起持政柄者.顾尝一二过余舍,啜菽饮多年,终日言未尝及方内事,其肌体日肥,盖自是于世洒如云。栖霞寺推禅师住持其地,度材商功,模略始定而禅师灭矣,时民国十年七月也。禅师姓黄氏,常熟人也,年二十,于清凉寺出家,受具于江天寺显谛法师,字日宗仰,自署乌目山僧,灭时年五十七,僧腊三十八矣。又听得前辈的人说:爱俪园的园林设计,是乌目山僧绘的图样,而由大画家任伯年负责监督兴建。南市有名的“半淞园”,也是他们两人合作策划的。我又问许福,章太炎那次结婚到底闹些什么笑话?他说:新娘子不穿礼服,着的就是便装。而章太炎穿不知是哪里找来的一身怪衣(按:乃明代服装),戴的是一顶其高无比的大礼帽,走路时,两手乱甩不已,连孙大总统都笑到合不拢嘴来。司仪喊着三鞠躬,大礼帽落在地下二次,又引起哄堂大笑。许福说还有一件事,园主哈同先生,本来要用他的又高又大的汽车送章氏夫妇到。一品香”去摆喜筵,答谢亲友,章氏期期以为不可,跳上了不知哪一位朋友的一辆马车,直趋“一品香”,他根本不知道“一品香”有两个部门,一个是旅业部,一个是大餐厅,落车之后,四顾茫茫,不知从哪一个门走进去,幸亏“一品香”徐老板在门口等候,这才把他们夫妇俩接了进去,一个安排在新娘房,一个迎入餐厅中,当时那个马车夫,一个红封包都没有拿到,还是由姓徐的老板掏出腰包了事云云。这些话,由老老实实的许福说出,我相信都是事实。以上四段资料,笔者以考证为主,引用的都是各书原文,所以有些称章太炎,有些称章炳麟,我为了要保留原文,不能改称章师二字,以存其真。最后一段,则是许福的口述。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阅世品人录              来源 价值中国网 郑磊一个中医能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和阅历见识,大概说明中医作为一项职业确实在过去是很有社会地位的.陈存仁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于他的医道,只是从其书中得知,难以了解其真确,但是陈先生展示出的人文才华已经盖过了我对他医术水平的看法.陈先生的书是分大段的,看了他的四五本书,已经很习惯这种编排方式,读起来很轻松但又不散乱.读人阅世是门学问,而这又从经历中来.陈先生的这本书写到的人物各具特色而且多不是一类人物,比如章太炎、刘半农、胡适、杜月笙、秦瘦鸥、陈光甫、董浩云、张宗昌,有国学大师,有时兴的文人,有大企业家,也有张宗昌之流的流氓,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来,真实可信,虽然只是这些人的一些事迹,也很有参考价值.作者的真实在于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从平常人角度的观察,而不是刻意的贬抑或者拔高.我们眼中的"好"人如胡适辈,也非完美无暇,比如书中说到胡适的好色和一段时间混迹于青楼的逸事;我们眼中的"坏"人,如杜月笙,却行侠好义,乐善好施,扶弱锄强,维护穷人利益.忽然想到前两日看到新闻中对大连某殉职的区长的宣传,给人以共产党官员不是大恶巨贪,就是如该人这样的巨廉,家具居然还使用的是20年前的物事,以当前眼光看,简直就是家徒四壁了. 个人愚见,这种宣传就不正常了.共产党人首先就是平常人,正常人,怎么可能被"塑造"成这个样子呢? 了解了更多名人伟人的事迹后,知道大人物尚且如此地接近常人,怎么我们这些常人,反而要自我尾大不掉了呢? 不真实,这样很不好,即使是好心,也不能老是把老百姓当阿斗来忽悠. 我想,还是有不少成年人会看透这一点,使出吃奶的劲儿表演了半天,观众嘿然,还不如不演了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阅世品人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让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杜月笙我觉得很好!我们接受了多年的红色的教育,对于像杜月笙这样的人,都是脸谱化的,而陈先生的书让我认识了杜月笙的另一面!!
  •   这位著名老中医的回忆给人的震撼是巨大的,沉底颠覆了旧话语体系中某类人物的既定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没有对此段历史知识的积淀与理解,要想接受这类改观是很艰难的。比如对杜月笙的回忆等,感觉应该是非常可信的。
  •   史料很珍贵,文笔很生动,很耐读。
  •   作者很厉害,接交的都是大人物,杜月笙的故事写来不动声色,却于平淡处见惊雷。印象深的还有对银行家陈辉祖的描写。
  •   哈哈,喜欢陈存仁的作品就买了
  •   文笔优美,读来轻松愉快。真实,生动。所有对好书的评价,都可以放在这本书上。
  •   可以看看 有些处世的道理
  •   VeryGood.......................................................
  •   好书,再看一遍也愿意
  •   书名是以章太炎作卖点,但是最无趣的,就是章太炎部分。抄写家信而已。最精彩的,还是描写杜月笙部分,从另一个角度,还原了杜的一生。司马迁写《史记·游侠列传》,有一个很好的见解,说是“六家要旨,儒侠相并”,但是《游侠列传》中的人物,如朱家郭解,不过是排难解纷。季布季心,也不过是重诺守信,所以要是与杜氏来比较,那些游侠就差得太远了!至于历史上有名的富翁,如石崇、王恺,不过是自己生活豪奢,更不足与杜氏相提并论了。评价高伐?
  •   作品有老派文风。或许是给报刊写专栏的缘故,文章短小,很吸引人。读的时候感觉很轻松,很随意。看后也有自己的感受。想了解一些40年代历史或是一些掌故的不妨一阅。可买可借。
  •   作者是个有趣的人,书写得也有趣。但有的记述不能信史。
  •   关于杜月生的故事很新鲜,很值得一读!
  •   对以前人物有更清晰的了解.
  •   我总觉得写高人作者必须水平也要高,作者在评论章太炎等名人我觉得站的角度不够,书写的一般.但觉得他那本写津津有味谭写得不错,从中医生的角度介绍菜食的特色,值得一看.
  •   买给同学的,没有反应。
  •   未如预期的好
  •   作者为老上海的著名中医。师承章太炎和沪上名医丁甘仁父子,在医学上很有造诣外,在待人接物等方面也颇练达,使阅者获益匪浅。 上海戚广崇
  •   故事。里面的故事狠吸引人,尤其是关于章老软禁期间的故事,读来让人愤懑而又激动;其他人的故事,同样精彩,无法不让人感叹人生苦短;文字。书里的文字都是信手拈来,看似简单,其实功力非凡,极其精准。书法。里面章太炎的书法,着实珍贵,细细品来,让人回味无穷。
  •   书有些脏,不知怎么回事?有磨损。
  •   买了3本到了两本,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过于脏了,心里有些不舒服
  •   封面脏且有磨损,一看就是旧书。不过内容佳,也就不要求退换了。
  •   买了《银元时代生活史》非常好,接着买了这本,人物回忆,内容一般,主要是这本差错太多,比之前者差远了。
  •   陈先生的书,全收藏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