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琐记(修订版)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丹青  页数:383  
Tag标签:无  

前言

  有几位相熟的读者批评说,近年我所出的三五本“书”,还算《纽约琐记》尚可读。我知道,同一作品,作者与读者的意见常有歧异的,我愿相信读者。这本书不越界、没脾气,聊聊纽约、谈谈艺术,自然显得雅,而久在域外,所谓“生活积累”比较厚,要论写作的闲静与专注,也确是这本书。人但凡新做一件事,多少总有点郑重而憨傻,十年前受命开写,是我头一回被告知将要印成书。小时候,大人使唤买瓶酱油带几根葱,不在话下,快快然,待给吩咐去粮店背个几十斤米,便即腰背挺起来……这书的头几篇照例是手写,反复抄,后来给刘索拉又是喝令又开导,买了电脑,是阿城坐我身边一步一步教会了,从此离不开键盘,弄得像是钢琴家,又不久戴上老花镜,永别了好视力,如今是连五号字也嫌小,改用四号了。  这本书算是我纽约生涯的结账,初事写作的开端,此后越写越多,总好比副业、杂务、应景事,不复当初的憨傻而郑重了。但我并不怎样看重它,近日校读,竞想不起何以絮叨这些自设的题目。那五十多项回顾展的回顾,还真费了心思,言及两位美国画友,也动了感情的——国中与纽约确是太两样,我已卷入过多于事无助而于己无益的空谈,近年弄出昕谓《退步集》之类,活该得一“愤青”的诨号,其实是骂名,从居心风雅的读者看来,《纽约琐记》就仿佛可取了。唯我的脾气还是老脾气,意思仍旧那点小意思,不过早先下笔稍微客气,又对此问的情形三分无知罢了。  然而还有更雅的读者看出书里的不安分,诚恳劝道:你是艺术家呀,何必呢?  是在1982年元月6日,严寒,阴霾。我从北京远赴纽约。上海转机一小时,隔窗遥望前来送行的父母和孩子,热泪长流。机身缓缓转弯趋向跑道,螺旋桨启动的剧风刮得机坪草丛成片倒伏,庞大机翼掠过一群正在列队操练的士兵,军衣阵营在风中抖动翻飞,望之壮观而萧条……2000年2月9日,严寒,大晴。我从肯尼迪机场起程回国。飞机轰然升空后,我临窗下看,与纽约默默告别。我真的在这座城市居停这许多年么?但见纽约五岛逶迤展开,徐徐移动、缩小、模糊,渐与天际融汇一片,著名的世贸中心双子座高出群厦,在正午的阳光下灿然一闪,翌年,灰飞烟灭了。事后想来,那是我最后展望无损的曼哈顿。当从电视屏幕目击这世纪巨祸时,我正在法兰克福转机回京,随即奔走机场电话亭,所有纽约线路均告中断。翌日到京接通,周围洋溢着快意之谈,我无从哀怒,忽然发现心里远未能忘情于这座伟大的城市。  此后每年回纽约探亲,照例听海关关员顺口说旬“欢迎回来”,电视打开,北京消息顿时成了异国的新闻,而城里借用哪家熟悉书店的小厕所,幽暗角落涂鸦满壁,也熟悉得简直从未离开。某日,地铁站口迎面遭遇书中写到的穷画家奥尔,他大叫:“啊,你走了,我在这里再没朋友!”我们彼此拥抱、打量,之后他就如当年那般将刚画成的油画搁在马路上给我看。另一位老友马克·坦希,家里客厅正对着世贸中心,良夜倾谈,他平静地描述那天怎样猛听得周围楼面窗玻璃砰然震落的巨响,同时目击擎天大厦节节倾倒。此后下城区店家逐渐恢复营业,影视老前辈罗伯特·德·尼罗之流便时常呼朋引类,到各家餐馆送生意。  大都会美术馆门首的旗幡,年年换,我不在时,错过多少好展览。“9·11”惨剧第二年,那里推出庞大而精美的伊斯兰古典文物展,我适巧在,最记得一座元代西域小王子的石棺,雕工委婉,有汉风。惠特尼双年展则四届不曾看,听说有位女艺术家的录像作品是请到演员,扮成17世纪西班牙宫廷人物,模拟委拉斯贵支描绘《宫娥》的原初场面,拍出来,使宫女与侏儒走动玩耍,窗外有乌鸣……那是我无上迷恋的画,转成影像,另是一种不辨古今的好,可惜没亲见。  但如今我也不很看重这些。见到又怎样。我久已变得事事无所谓,弄得很犬儒——虽不知这心态是否便是算犬儒——真实的缘故,或许是北京与纽约种种无从分享的经验成功地将我分裂,其间连接,是每岁穿越太平洋的长途飞行,进出国门,似有所感,又其实平静得全无心肝,只顾拖着行李走——绘画与书写也是难以分享的经验,我的生活因这本书从此转向,出现新地带。二十多年前我蓬头垢面去纽约,自信为了艺术,是《纽约琐记》通知我,假如内心的经验欲以言说,可以试着写写。  但我也分不清这是得益于书写本身,还是受惠于纽约。  诸位未必能在这书中寻获纽约——我并不假设自己有资格谈论这座深邃的城市,包括其中无所不在的文化和艺术。初版分为两册,下册多是访谈、杂稿与中国话题,本次修订全部删除,同时大量增添图片,彩色印制,封面重新设计过。此刻尚未见书,我已先有点欢喜的意思了——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在博物馆凑近名画合影留念的青年,回国数年,也和那位《纽约琐记》的作者日渐疏远;写作使我从只顾画画的痴态中醒来,醒在自己不同的书中,暗暗惊讶域外和家国怎样深刻地改变并重塑一个人。此刻呆坐北京画室,读自己描述曼哈顿小画室如何失去,眼前浮现那段往事,一如在纽约的画室兀自画着,同时想念中国。  多年后我会写一册《北京杂谈》,构建私人的双城记么?恐怕不会,道理也简单:倘若我不离开纽约,我想,大概不会有这本书。  2007年8月25日写在北京

内容概要

几位相熟的读者批评说,近年我所出的三五本“书”,还算《纽约琐记》尚可读。这本书是我纽约生涯的结账,初事写作的开端……我的生活因这本书从此转向,出现新地带。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在博物馆凑近名画合影留念的青年,回国数年,也和那位《纽约琐记》的作者日渐疏远:写作使我从只顾画画的痴态中醒来,醒在自己不同的书中,暗暗惊讶域外和家国怎样深刻地改变并重塑一个人。初版分为两册,下册多是访谈、杂稿与中国话题,本次修订全部删除,同时大量增添图片,彩色印制,封面重新设计过。此刻尚未见书,我已先有点欢喜的意思了。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力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

作者简介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力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

书籍目录

修订版序原序美术馆画廊艺术教育艺术评论艺术家肖像——奥尔艺术家肖像——坦希我的画室绘画的观众回顾展的回顾艺术与自由艺术与艺术家艺术与良心桑兰与莱奥纳多拙劣的比喻新“世说新语”后记

章节摘录

  美术馆  美术馆应该算是领会形式、评判形式的最后场所吗?  ——杜尚    孩子喜欢打量穿制服的人。我也喜欢。在这儿,警察的黑制服和一身披挂当然最醒目:帽徽、肩章、警衔、枪、子弹带、手铐、警棍、步话机,外加一本记事皮夹。有一回我在地铁站点烟,才吸半口,两位警察笑嘻嘻走拢来,老朋友似的打过招呼,接着飞快填妥罚款单,撕下来,递给我。    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到处都是警卫,一色青灰制服,但行头简单,只是徒手,每座小馆至少派定一位。当你拐进暗幽幽的中世纪告解室、古印度庙廊偏房或埃及经卷馆,正好没有观众时,必定先瞧见一位警卫呆在那里。文艺复兴馆、印象派馆,设在顶层的苏州亭院,男女警卫可就多了,聊天,使眼色,来回闲步。在千万件珍藏瑰宝中,他们是仅有的活人,会打哈欠,只因身穿制服,相貌不易辨识。人总有片刻的同情心吧(也许是好奇心),当我瞥见哪位百无聊赖的警卫仰面端详名画,就会闪过一念:三百六十五天,您还没看够么?    警卫长不穿制服,西装笔挺,巡逡各馆,手里永远提着步话机——闭馆了。忽然,青灰色的警卫们不知何时已在各馆出口排列成阵,缓缓移动,就像街战时警民对峙那样,将观众一步步逼出展厅。这时,将要下班的警卫个个容光焕发。    大门口还有一道警卫线。当我在馆内临画完毕,手提摹本通过时,警卫必须仔细查证内框边缘和画布反面事先加盖的馆方专章(但从不瞧一眼我的画艺),确认无诈,这才拍拍我的肩背,放我出馆,就像小说《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探完监,挤过门口时被狱卒在背上拍那么一记。    只有那位肥胖的老警卫每次都留住我,偏头审视摹本:“哈!艾尔?格列柯,不可思议。你保管发财——等一等,这绝对就是那张原作,你可骗不了我!”    老头子名叫乔万尼,意大利移民。如果不当值,这位来自文艺复兴国的老警卫可以教我全本欧洲美术史呢。    1982年元月,我踏雪造访大都会美术馆,平生第一次在看也看不过来的原作之间梦游似的乱走,直走得腰腿滞重、口干舌燥。我哪里晓得逛美术馆这等辛苦,又不肯停下歇息。眼睛只是睁着,也不知看在眼里没有。脑子……        修订版序    封面总要重新弄过的,适可将前两册书样子缩小了,印在封底上,算是此书前身的如实交代;图片则大可添换——书中写到邱岳峰,结果邱公子辗转寻到我,赠我邱先生早岁与晚年的照片;有一篇说及早夭的钢琴才女顾圣婴,也给我获得她生前的丽影;又有学者徐宗懋送我从未面世的蔡元培林语堂等民国前辈老照片,都是难得觅见的影像史料,补入书中,正合适:末尾有几篇涉及民国的教授与教师,当时下笔,哪想到自己翌年会有受聘教书的机缘,近时重读,颇惊讶怎在七八年前即已留心国内的教育和大学……文字内容,则补进两篇遗漏稿,太过短促而油滑者,删除二三,其余照旧:倘若读者不嫌弃,当然很感激,但我是作者,赠书到手,好意思送人么?我知道,若是诚心巴结旧雨新知,莫如多写新篇幅,无奈我不再如那些年有闲空。即便零零星星写起来,新书起个什么题目呢?眼下,只能预先谢谢再次破费的读者,并请对这本书的修订与再版,多多包涵。|        ——《多余的素材》修订版序

编辑推荐

  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在博物馆凑近名画合影留念的青年,回国数年,也和那位《纽约琐记》的作者日渐疏远:写作使我从只顾画画的痴态中醒来,醒在自己不同的书中,暗暗惊讶域外和家国怎样深刻地改变并重塑一个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纽约琐记(修订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0条)

 
 

  •   看陈丹青的书,让我感到很爽,觉得与作者面对面真诚相待。没有矫饰,没有说教。在19期《在北大听讲座》中,有一篇正好是陈丹青关于《纽约琐记》的琐忆,作者说:“当你在写你在其中生活过很长时间的城市时,有一点要克制,就是不要多谈你自己。”这本书做到了。作者不是更多的直接谈纽约生活,而把更多的笔墨留给纽约的艺术印象,通过这些印象及人物带出纽约的生活来。这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方式,也是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我以为。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作者称之为“见到的纽约生态”。我觉得更像是作为一个画家的“画家生态。”作者在北大讲座谈到这本书时还说:“我们印象中的纽约常常是一种很浪漫的形象,都是从电视电影中建构出来的。可是一个真正的纽约跟我们今天的社会一样,跟你们将来毕业面临的问题一样,也就是谋生、安身立命,此外才是哲学、历史和艺术。”是的,我们总是把艺术家看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其实艺术也是建构在日常生活之中。作为画家的生态,同样是生活面对的各种困境和现实的诸多因素的总和。从当当拿到书还没有看完,就忍不住说了这些琐碎的想法。书印得很好,其中新添加了300多幅图片,等于作者在以前初版的基础上用图片重新写了一遍。
  •   从《退步集》、《退步集续编》到《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再到这本书,陈先生的大作拜读完毕。《纽约琐记》是画家说画,再怎么深入浅出让我们看来还是专业人士谈专业,仿佛看到了世事的潜公平,之前陈先生跨界地把教育、时尚、社会、历史、音乐说得风生水起、引人入胜,强过界内认识许多。——如今在自家界内受困于钻得深、懂得多。不过对陈先生的敬意已经定型!日后我若有机会对画界有认知提高,再看这本书就会更好!
  •   《纽约琐记》的好,我想是对一个个画家的个性,一幅幅画作的气质进行对照的罗列与陈列,让我明了美的概念里有着美学概念之下实在而生活的一面。陈丹青写画家们的平常日子,比如他写他的画家朋友奥尔,如何一边给人油漆广告牌忙生计一边自顾画着卖不出的崇古画。他也会写画家的逸事,比如他写德加画画的斤斤计较,会将许久之前送给朋友的画拿回来重新修改。他甚至单单描述画家的样貌。他也提出自己的观点,乐意颠覆往常的看法,比如他说毕加索的画人物肖像其实没有夸张,也没有变形,只是以儿童的视角,企图在画布上画出它所见的全部,所以将立体的面画成一个平面而已;比如他说夏加尔到晚期的画是假天真,天使飞得太久了。陈丹青的文字,好,不乱抒情,读来轻松不轻巧。
  •   曾经向老师借了很久也没借来的书,还是让我买到了,不过还没看,在看《多余的素材》。很多人都评价《纽约琐记》是陈丹青发行最好的书,因为这本厚些,还是先看《多》吧
  •   在看陈丹青的《纽约琐记》,真如他自己所说,&;ldquo;这本书不越界、没脾气、聊聊纽约、谈谈艺术,自然显得雅&;hellip;&;hellip;&;quot;我非常喜欢陈丹青,虽然不是为他的作品所折服,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从一些采访的内容中能感受到,他和那些附庸风雅的所谓艺术家不同,他有一个艺术家对社会想要付出自己责任的使命,但现实却无奈,只能在只言片语间,尽可能的说些有用的话,但现实只能越发愤怒,希望他不要妥协,做个有尊严的艺术家!
  •   与《退步集》等相比,《纽约琐记》更值得学美术的人看。当然,开卷有益,有心的人,一样有收获。
  •   这本书丹青写得很早,若没记错,应该是丹青第一本正式的书集吧?(或者是《陈丹青音乐笔记》?)所以,书中写的那些职业画人们现在肯定也已经中年了。那他们现在生活得怎样?他们的梦想实现了么?看到书里的那些画人们,我跟丹青第一次看到他们时一样,感到激动,感到无法言说的喜悦。他们有朝气,有理想,有自己的观念,还有着青年人该有的冲劲儿。所以,他们后来应该会生活得好才对吧?其实,这本书中,丹青有意无意地揭露了艺术世界里的固执与封建,以及“潮流”的力量。正式这股力量,让这些青年画人们被抛了出去。我不懂西画,但我能够理解丹青的那种情绪。而在《纽约锁记》中,丹青还采用画画一样的方式记录了一些街景,印象最深刻的是《拙劣的比喻》,读完有一种拍案叫绝的冲动。而且在这篇文章中,丹青对马匹的肌肉的描写,让你犹如在目睹一幅在毛发上都精雕细琢的画。我真不懂西画,但这篇文章能让我明白西画的基础训练中为什么要画人体肌肉图。这复杂的道理,竟然只是一篇随笔就给我说明白了。
  •   这书是跟别的书一起买的,送来的挺干净的。陈丹青的所有书中,最想看的是这一本,原因其实没什么高深的,因为在媒体上总听那些人说这本最值得一看。我买来后怀着对陈丹青的花痴劲儿开始看这书,然后的确得到了享受。这本书其实是挺严肃的书,陈丹青写了自己在纽约逛美术馆的经历,他在美国的几个朋友,最长的一篇就是写了各种美术展的回顾。陈丹青写字很感性,既严肃又感性,写的很认真,他用词用字又很有生气,是活着的,甚至让人有触摸感,读起来性感的很。我不是学艺术的,对美术史和画画的人一无所知,但是依然津津有味地把这书读完,感觉好像一画盲跟着他去逛美术馆一样,他也给你留出一个人的空间在身边,他好像一边看看画,一边看看你,再给你讲一讲,他的字里行间就是有这样的平等和认真。你读者他的书甚至还觉得他会在美术馆看守不在的时候,偷偷让你伸手摸摸那些画上的颜料,他的文字很有触摸感,所以也就有了说不出的性感劲儿。我读完这书后自己觉得是读懂了他每一句,也理解了他要讲的意思,但是合上书我又说不出几个画画的人的名字,只记得一点点片段,就跟一个外行去逛美术馆的收获一模一样,但是因为有了他的讲解,你会觉得这是一次很愉快的逛馆经历。
    陈丹青是一个自持又极有求索精神的人,他毫不掩饰地讲自己的欣喜、迷惑、失落、沮丧,如果你是一个在求索中的人,无论是什么领域,相信都能对这种求索精神跟他有功名,而且由这么个有点社会声誉的人毫无架子地讲出来,多少会让你得到一些正面鼓励,反正我觉得自己是得到了鼓励的。
    在这书的后记里,陈丹青说他是用图片将这书又写了一遍,这事儿让他自己欣喜,于是我也替他讲讲这在他看来值得一提的事,算是读他的书得到了预约后对他的回报:他选的图片我一无所知,大概因为我对美术和美术人物一无所知,但若你是多少知道点的人,一定会觉得欣喜,因为一无所知如我的小白,也不时从那些图片里看出一点欣喜来。
  •   陈丹青是我一直很欣赏的艺术家,退步集两部都很喜欢,一直想买这本琐记,只是书店的价格偏贵,于是决定来当当网,拿到书很高兴,正版图书,价格也比原价合理,现在的好书很少,浮华拼凑的居多,能认认真真的坐下来写东西的作家越来越少,所以如果有,那就更是值得珍惜,陈丹青的书,很好!是值得买来好好看的书。
  •   先后看了《退步集》、《多余的素材》等书,这才购买了《纽约锁记》。感觉纸张很好,印刷质量上佳,值得推荐。其中对美术史的介绍,对美术的热爱和向往令人钦佩。
  •   发货快,还不要运费,有点遗憾,自己把书买错啦,想买的是《纽约琐记》的原版,不是修订版
  •   陈丹青先生这几年活跃在众人的视线里,原因简单明了!因为他走出画室,走出美院的壁垒,走进大众视线!如果仅仅因为绘画,恐怕至今出去绘画界,少有人知晓这位丹青子,何许人也?正是他的随笔将我们带入画师的世界,也是他回国后离经叛道的做法,震撼了我们!走出象牙塔,拒绝成为被包养的艺术家,这是值得称赞的!在我看来艺术家该是老虎,离群索居,独据险地,尽量的远离世俗干扰,干他们该干的事!而不是成为统治者的帮闲,打手,文棍!艺术家要靠自己的双手,而非领导的赏识,提拔过活!狗才群体行动,共同狩猎!我理解的狗自然包含作协的同志们!真正的艺术家该是独行侠,甚至夜魔侠,要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这叫天赋才情!是一般人有限具备的,当然,艺术及不代表无限具备,只是更**更突出而已!纽约是多数国人无法到达的地方,尽管有很多方法可以领略纽约的人文地理!通过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方式听人讲述纽约歌颂纽约!可是跟随一个艺术家游览纽约的文艺地带肯定是完全不一样!众所周知,开放后去美国的都是祖国的精英,代代菁华!无论是王小波林达还是陈丹青!都是佼佼者!也许一千人去纽约会有一千种感受1好吧想知道跟随画匠去纽约到底与文学家去纽约有何本质区别??阅读陈丹青你就会有直观的感受!
  •   纽约琐记(修订版) 值得
  •   纽约琐记 好些年没买到,(修订版)出了肯定拿下。
  •   放在办公室桌上,想翻就翻。因为去过纽约,也因为觉得时间太紧没好好在大都会里面看,就想抽个时间再去呀!看到这书,很多相同的感觉……纽约琐记,让我重温纽约,想念……
  •   从退步集到纽约锁记,还是觉得我现在的状况适合看纽约锁记这书真是写得诚恳,我特别爱。
  •   我收齐了,陈丹青的文字读物,这本书是单纯聊聊纽约,谈谈艺术。修订版加了不少图片,很是喜欢,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   不错,很喜欢陈丹青,他的画和文字都是一个调调~~讲他在纽约的一些见闻和生活体验~挺好的!!!就是修订版的,比起原版少了下半部分,那个部分我也想看的呀,不知道去哪儿找老版的。。。
  •   到底是陈丹青,出手即不凡。打开一看,立马就被吸引,不管你是外行还是内行。他独特的优美、幽默渗透在字里行间,他的艺术修为和文学造诣相得益彰,使得他的文字自成体系——干净深邃,他画的成名和书的畅销是完全有理由的。书中配的图片新颖别致,角度奇特,仿佛打开了天窗,让你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回顾展的回顾》占了全书一多半的内容,回顾了作者看的多次回顾展,他的写作技法很像我的读书笔记,当然是比我强多了,但那种随心所欲的构想,信马由缰的思路,懂你的人会会心一笑,不懂的人似乎感到有点跳跃,有点断层的感觉,让我看起来特别亲切。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你的人不相信解释。我们要跟懂你的人知心交往,要读懂你的书。这样那种心灵的默契会穿越时空,达到共鸣,哪怕永不见面,永不相识,我们已成至交,我们已经没有白活一回了。
  •   向往陈丹青笔下的纽约。
  •   字里行间都是陈丹青先生的风格和魅力,对纽约和纽约的艺术圈介绍得很详细。
  •   作者纽约生涯的描述,初事写作的开端。
  •   周末去书店,满坑满谷的书让人呼吸紧促,暗暗怀疑活着是否需要这么多书,陈丹青老去美术馆老看回顾展,时而摩拳擦掌时而万念俱灰,“在世纪末,我发现自己宁可不是个艺术家,庞大如火车站的艺术博览会几乎要摧毁我对艺术的最后信念。我梦想是个敦煌洞中的奴隶兼画工,如今谁都尊称他们是艺术家;我也宁可如少年时在山沟里为新嫁娘的木箱木床画上龙凤呈祥,为死者的骨灰盒上画上松柏常青,然后在红白喜事的宴会上分得一付碗筷,听乡亲口口声声喊我是大画家。”呵呵,写字和画画都是真难又真容易。
  •   琐记最见文笔功力~
  •   陈丹青的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有了怀疑精神,让我更自信,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他的书很有趣!常有独到的见解,总吸引我一读再读。这本书对没学过美术的人可能有很多不明白,体会也不深,但我还是觉得不管学没学过美术,他的书都是有价值的!这本书写的很用力,充分体现了陈丹青的睿智与写作才华。
  •   我觉得这是一本很适合在床头看的书,很难用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描述,很喜欢随着作者的文字在纽约的美术馆里徜徉,幻想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去到美国看看,感受一下那自由和文艺的气氛。
  •   在陈丹青所有的书里,我个人最偏好这一本。这已经是第二本了,当然是不同的版本,上一本让我弄丢了。。。写的很真实,从一个在外国的中国人这个角度去看外面的世界,可以很清晰的了解作者的一些想法。尤其是里面关于丹尼尔的那篇让人动容。所以我愿意把它当做陈丹青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软皮,比较厚,推荐!
  •   看陈丹青的书这是第一本,比较喜欢他的文笔风格,有种要你揣测作者的真实想法的感觉,读一本书像是在跟这个写的人谈天玩游戏。书的插图也很不错,看完后觉得自己的艺术修养蹭蹭地上了好几个台阶呢,算是补了补美术的入门知识吧,这是一个艺术门外汉额外的收获。中意,可读。
  •   看过了陈先生的作品,也不觉受到了感染。这不,就在前几天,到亚运村办完事,一头扎进了炎黄艺术馆。周六的下午,身处闹市却门可罗雀。看来陈先生99年的让孩子们走进美术馆的呼吁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响应啊!这是平生第三次参观美术展,前两次是看达利和米罗(大学时陪女朋友装大尾巴灰太狼),基本上没看懂。画家黄胄的个人画展,这次算是看明白画什么了。其中有一小幅年轻母亲的素描,我在画前驻足良久,真的喜欢,说不出为什么,就是感动,有点眼泪要夺眶而出的意思。我认识一个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念大三的学生,到现在不知道本雅明是谁。这就是我们的艺术教育。最后补充一句,我30岁,平均10年去一次美术馆。我的女儿2岁,我计划带她1年去10次美术馆。她可能成不了画家或评论家,但没有关系。最后,谢谢陈老师对我和我女儿的启蒙。也许,她们的时代才是真正的骚动之秋。
  •   这书半年前借读过,再买一本来收藏,没经过孤独的历练不足以语人生,纽约是寻梦者难忘的记忆。
  •   我不懂什么谁说的话对谁说的话错,对错都只在个人,我从不去看所谓的文化人之间的孰是孰非,
    看过他的一个访谈觉得他说的话有些有道理,他说话蛮有思想性和逻辑性的,再者想要看看一个艺术家在纽约会是什么样的,于是就买了。不错
  •   在已买到的陈丹青作品中最喜欢的一部,闲谈美术,对此感兴趣的人值得一读。
  •   这是我认为陈丹青写得最专业的一本书。他的书写得不错,总是有点幽默。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很有才的一个人。消闲时看看非常好,也很长见识。我买了他所有的书
  •   狂崇鲁迅先生,看到《笑谈大先生》,认识到丹青,在网上搜了些资料,才知道我初中时包书皮的《西藏组画》是其所作,大感惊诧和窃喜,大有失之交臂之憾。 对其言行及影响,也及感兴趣。购得此书,一气看了80多页,很有趣。一会接着看。
  •   就书外表而言:印刷精美! 就书内在而言:当代没几个人与陈丹青的文字媲美了!我有时在想,如果他不画画,专职做作家,中国文坛不至于现在这个样子。。。
  •   值得一读的作品里面有很多美术方面的知识对于外行人来说有些陌生但也有很多感受感悟读陈丹青的文字总会很多收获
  •   一如既往的支持陈丹青的书,很有内涵有思想 强烈推荐!
  •   非常好的书,非常喜欢陈丹青先生。

    书的质量也不错,当当价购买很超值!
  •   虽然描写的是上个世纪的纽约,但还是获益匪浅,让我好像触摸到了大洋彼岸的另一个世界。
  •   修订版有图片很好,陈丹青的书一定要收藏,嘎嘎
  •   这是第三本陈丹青的书了,画画的写书,似乎不务正业,但真的是有话要说,说给国人听
  •   看今天的陈丹青,真有点看当年鲁迅的感觉,目前有陈丹青这样讲实话、讲真话,而且文字可喜的人.庆幸,庆幸。不过,如果只能在画作达到千万/每幅的卖价才能如此,还是有点羡慕民国时代,鲁迅那时怎么那么有底气?
  •   主要介绍作者在纽约遇到的人和精力的事情
  •   书里配有大量的精美图片,加之陈丹青对艺术的深入分析,开拓了国内学艺术的人视野。
  •   虽然是散文,但是句句透露着文化气息,对纽约生活的描写字字生动,太喜欢了
  •   陈丹青常说,他评价一本书的好坏,就是看书拿起来后能不能读下去.我想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出发点,他的书平实写来不卖弄读着轻松,然后读读,想想,想想,再读读.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   陈丹青系列都有三联的范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看来不错
  •   娓娓道来纽约的各种人文
  •   能够从丹青老师的角度并用纯正的语言审视一下纽约这个城市和它的氛围
  •   可能是陈丹青为数不多和艺术有点关系的书了
  •   买这本书主要对陈丹青其人的好奇,记得非诚勿扰有一期谈到陈丹青,居然孟非、乐嘉和黄菡都非常推崇他,我心想,必定是这人有非同寻常的地方,所以买书一探究竟,书读到一半,非同寻常的地方还有待挖掘,细细品味吧!
  •   陈丹青的这几本书向往已久,曾经穷苦无所事事时,常常在书店消磨时间,翻看得较多,现在终于买了,激动依然,是否书是人非,不得而知了,然而人又年长了好几岁了。
  •   很喜欢陈丹青,喜欢有性格的人,视频看的多,书还未曾读过。
  •   很有意思的一位艺术家,我很早就知道了他,这几年在国内,文字已经代替了他的绘画激情,了解他有助于更直观的了解国内与国外的艺术之别,回国九年后他已经慢慢成熟,在国内的地位不可或缺,刘小东便是受益与他而成名。书收到后感觉质感很好,谢谢了
  •   我喜欢陈丹青的文字,也很喜欢他的态度,对任何事都保持疑问,不会随便评价一个人一幅画
  •   改版后比以前的结构更加合理了,去点了之前的一些访谈,增加了一些图像说明,内容上充实多了。我认为这是陈丹青写得最好的一本书。
  •   喜欢陈丹青的书,读了几本都没觉得厌烦,每次都有所启发
  •   书的质量没的说,陈丹青的文笔也很好,总之是本好书!
  •   读陈丹青讲艺术的乐趣不在于艺术话题本身,而在于他沉着而跳脱的思绪、随意而敏锐的感性,在于他从不说教从不做知道分子的真切,还有那种把无法言说的复杂或者矛盾情境活脱脱端到你面前的精准语句。
  •   陈丹青老师人好、画好、书好
  •   崇拜陈丹青,买齐全集
  •   陈丹青的书,都很好。很有范。拿着就舒服。
  •   不错,好评,陈丹青的书一直有看
  •   挺喜欢的书 觉得陈丹青写的书其实并不愤青
  •   刚买来时大致翻了一下,好像在其他陈丹青的书里面,也有部分收录了,看完感觉不错。文人,艺术家...
  •   支持陈丹青的书
  •   书挺好的。陈丹青写的当然更棒!
  •   陈丹青的书还是看看吧,为数不多的又良心的学者!
  •   陈丹青的书一直都是不错的。很有深度。值得一看。
  •   第一次看陈丹青先生的书,非常喜欢,让我有另一种心境
  •   因为陈丹青,所以买他的书看
  •   书里有很多陈丹青在美国的见闻,很好看,喜欢
  •   陈丹青的书,力挺
  •   陈丹青的书,赞。
  •   很喜欢陈丹青的文笔和犀利的观点,他的书基本都有了
  •   以前对陈丹青没太多定义,只觉得应该和所有那些会包装自己的艺术家一样,只是比较幸运罢了。 看来错了,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书还没仔细看完,但喜欢!!
  •   非常好,就像陈丹青其他的书,那不是书,是和文化的一次促膝交谈,很舒服
  •   一个搞艺术的人应该有独特的体验和三观,陈丹青很值得学习
  •   陈丹青是一个有才有趣的人
  •   看了很多陈丹青的视频,他说话不顾及现在社会上的种种约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大爱这样的人
  •   陈丹青在国外时的一些见闻,看过的展览,对艺术家以及其艺术的评价。对于未曾出过国未曾大范围参观过展览的人来讲,是值得看的。
  •   喜欢艺术家坦希,第一次看到他的大作就是这这本书上。陈丹青这些年好象艺术细胞减少了不少。上帝说给你开开一门,就会关上一门。
  •   陈丹青老师的作品一直都很喜欢,主要是对艺术的思考,这本书值得一看
  •   该书是陈丹青先生留美18年后所写的一本总结性和感悟性结合在一起的一本艺术随笔,文笔很好,充分展现了陈丹青先生对艺术理解很有个人的独到之处,也充分展现了陈先生艺术家的风姿和气魄。
  •   陈丹青介绍了很多的东西,给我了一个开阔视野
  •   陈丹青是真正的中国文人,才华横溢,本人对他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书写得快比他的画还要好了.
  •   好书,陈丹青几本书我都有,但最喜欢的是这本
  •   陈丹青的文字有鲁迅遗风,对当下的中国社会现实不是很客气。难得的是其视角有烟火气,在西风东渐的冷峻中隐隐看出点未来的希望。
  •   我喜欢这本书,也因为喜欢陈丹青这个人。
  •   喜欢陈丹青老师,大体翻了一下此书,很好,接下来我要好好读一下
  •   很喜欢陈丹青的文章,他是个很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读完之后真是大开眼界。
  •   帮朋友买的,她让我帮她把所有没看过的陈丹青作品都买来了!看来作品很好哦!
  •   陈丹青自认最好的作品当然其它的也一样文笔斐然一针见血
  •   正在读的一本书,非常精炼、精彩,不禁对他的画都喜欢了起来。当然书中的各时代执着的画家都有了感情,他们的情感、笔触都很鲜活。陈活的很真实,在当下,冲这点,就值得敬佩。很有思想的人物,值得推荐。
  •   陈丹青的文字总能让人感动
  •   这本书是陈丹青在美国的所见所闻的。
  •   很喜欢陈丹青,就买了这本书,不错~
  •   如果喜欢陈丹青,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
  •   陈丹青的文字很实,也很有力度,这本书收录了他对艺术现状的一些看法,虽为旧文,对我等门外汉仍富含营养。
  •   这是陈丹青老师最好的一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