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页数:305  字数:138000  译者:T. M. 罗宾森,楚荷  
Tag标签:无  

前言

此书主要是为那些对希腊哲学怀有哲学兴趣的人而写。它包括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的希腊文本,残篇的英译文以及迪尔斯-克兰茨(Diels-Kranz)(《前苏格拉底残篇》,第6版,1951)所印行的《文献记录》(Testimonia),删去了其中的3b(D-K没有提供其希腊文)、14a(其相关性不甚清楚)和2。残篇的译文是新作,文献记录部分的新译在于以前从未出现但在其他方面不同于已经出版的翻译(通常是洛布丛书系列)的地方(只在显得必要之时)。我也尝试着为残篇写了评注(但除个别之处我并未对文献记录作评注,这项工作单独即可成书),在评注时摒弃了像其他人那样探讨有关语言学、历史以及文化兴趣的诸多细节的诱惑,仅仅在它们明显地与理解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核心观念密切相关时才会论及。这意味着在此前对赫拉克利特的诠注中占很大篇幅的一些论题——如他在气象学方面的相互对立的细节——只是一笔带过。其他方面我当然受益于许多杰出的赫拉克利特学者的著作,他们不只包括迪尔斯(Diels)、莱因哈特(Reinhardt)、弗兰克尔(Frankel)、斯奈尔(Snell)、吉贡(Gigon)、科尔克(Kirk)、马科维奇(Mareovich),还有最近的卡恩(C.H.Kahn)。专家们会注意到,我自己的评注尤其受惠于科尔克和卡恩,特别有两个主要的新观点——赫拉克利特相信四元素而不是三元素,以及他有关宇宙的周期性大火(ecpyrosis)的学说——是得自于卡恩细致而富于启发性的研究,对此我心怀感激。一个走得更远一些的新观点,即赫拉克利特没有关于逻各斯(logos)的“学说”,是得自于韦斯特(West)。经过反复考虑,我还是决定不再采用另外的残篇编排顺序,以免迷惑读者。本书所用的编排顺序,正是D—K版的顺序(按字母顺序);读者如有兴趣于发现我对残篇的一些自然意群如何划分,可以参看我对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重构(见267—278页的《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综述》),这一重构当然不表明任何关于赫拉克利特原著篇章顺序的知识,也并不建立在任何特别的顺序之上。D-K版中的一些残篇(尤其是来自马可•奥勒留)看起来很明显是某一作者自己对赫拉克利特之言的大致概括或者回忆,和绝大部分评注者一样,我删去了这些残篇(13a,68—71,73,81b和122)。其他一些从形式上来讲归于赫拉克利特尚存疑问、而我认为捕捉到了赫拉克利特哲学精神的,我用“[]”标出。还有一些残篇,包括著名的一两句,在我看来根本不属于赫拉克利特,但却经常被归于他的名下,这些残篇前我标了问号。我所依据的希腊文本基本上是M.马科维奇的版本——《赫拉克利特:希腊文本附简评))(Merida,1967),不过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如残篇51)我用了其他版本。然而在这一方面令我受益最多的仍然是马科维奇,他的文本和文献记录的集子对于所有学习赫拉克利特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价的资料。我特别要感谢出版者和洛布经典文库允许我转引R.D.Hicks所译的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的赫拉克利特生平(《著名哲学家传记》第二卷,剑桥,马萨诸塞,哈佛大学出版社,1959),并作了些许改动;以及转引R.G.Bury所译《六个经验主义者》(《反对数学家》,7.126—34,同前,1935)。对以下这些允许我转引并略行改动原由他们出版的资料的人和出版社,我也同时要表示感谢:《加拿大哲学杂志》的编辑有关C.H.卡恩的《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和艺术》的短评(1983年13期,607——621页);学者出版社的《赫拉克利特:一些探研》,出自《希腊的诗和哲学:为纪念Leonard Woodbury而做的研究》,Douglas E.Gerber编(1984),229—240页;以及《一元论者》的编辑所编的《赫拉克利特论灵魂》一文(1986年69期,305—314页)。说到本书的成书,我要特别感谢“凤凰丛书”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为印制残篇希腊文本所做的准备,还要感谢我的编辑,多伦多大学出版社的琼•布尔格,她就风格和内容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另外还要谢谢克里斯蒂娜·透纳,她以持续的善意和不懈的努力打印几度易稿的手稿,直至它成为现在的这个版本。最后,我想在许多要感谢的人之中,特别对C.H.卡恩和我的同事大卫.盖洛普(David Gallop)表达谢意,他们两人都阅读了我最初的译文和评注,并提出了有助益的意见。同时还要感谢意大利的几位同事,尤其是Livio Rossetti(佩鲁贾)、Antonio Battegazzore(热那亚)、Renato Laurenti(那不勒斯)。对他们所有人的帮助我都致以真诚的谢意,当然他们对于本书中的任何瑕疵都无咎责。

内容概要

本书收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中文、英文、古希腊文三种文字对照),和加大拿大多伦多大学的T.M.罗宾森教授对每条残篇的评注,并附有相关古典文献的详细介绍,为阅读和研究赫拉克利特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文本。

作者简介

作者:(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书籍目录

序导言残篇评注古代文献记录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综述资料来源和权威典籍参考文献说明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译后记

章节摘录

一  赫拉克利特的生平关于赫拉克利特的生平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不过可以有些把握的是,他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这一段时间。在第欧根尼•拉尔修那里所发现的有关他生平细节的记述,是后来的传闻性的东西,不大可靠;其中有很多似乎都只是从保留下来的残篇资料中作出的支离破碎的推测。我们所知道的确定的一点是,他生长于小亚细亚最富庶最辉煌的城市之一——以弗所,其时它正在波斯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不过赫拉克利特似乎游离于该城市的政治之外,并且的确很不喜欢左右着该城财政的那些人物。他本人几乎毫无疑问地属于贵族阶层,对他所称的“群众”显示出很大的偏见,尽管(我在评注中提到)他有时能够克服这种偏见。作为一个思想家,他无疑从他的米利都前辈,尤其是阿那克西曼德和色诺芬尼(Xenophanes)的著作中继承了宇宙论和天体演化论的思想,但是在很多重要的方面,是他自己对事物的完全独特的看法将他从其他前苏格拉底思想家中分离出来,而同样是这一点也许解释了以下事实,即他的著作的影响是在他离世一段时间之后才在希腊哲学中显现出来的。二  著作赫拉克利特是否写作了一篇独立成篇的论文,以及他如果写了,是否名之为《论自然》(第欧根尼•拉尔修9.5),是尚存争议的问题。“残篇1”读起来当然像一篇相当正式的论文的导言,与此相反,正如D-K所言,单独的残篇则暗示了一种箴言式的——未说是圣谕式的——风格,与论文的形式相去甚远。一种显而易见的可能性是,他死后著称于世的他的“著作”(第欧根尼·拉尔修9.6),是他最富洞见的言论的汇集,以其中某句读起来很像导言的话作为引子,由他本人,或者由他的某个或某些崇拜者汇编而成。当然残篇中没有任何根据显示出赫拉克利特的著作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宇宙论、政治学、神学,第欧根尼·拉尔修9.5),这种划分几乎毫无疑问地反映出后来哲学的编排倾向。即使在古代,该著作的风格也以其巨大的含混性而著称。其大部分至今仍难以阐释,尽管有些部分,比起那些让评注者一再绞尽脑汁的篇章,要更为明白一些。我自己感到满意的是,无论此书是否以论文形式写就,赫拉克利特本人的一些主要的哲学观点是可以解读的;我将这些解读的尝试纳入一篇文章之中(见《综述》一文,267—278页),并在评注中以更为具体的方式加以阐明。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的构成,是从带有他本人爱奥尼亚口音的直接引用,到一些对其学说的模糊回忆,这些回忆有时在我们实际已有的一些引语中得到更准确的证实(如残篇72、75、82、83)。这种情况的结果是,赫拉克利特的读者面对着一个直接的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在比如柏拉图的读者那里是不会遇到的),即对赫拉克利特的真实言论的重构有别于我们的古典资料有时所引用的。我试图在我的评注的注释部分中,为读者提供有关任何残篇的真实性或者部分真实性问题的基本资料。这类问题的深度可以从比评注本身还要长的注释的篇幅看出。很快就变得清楚的情况是,赫拉克利特的读者,最著名的是斯多葛派,经常倾向于以他们自己的形象和写照来看待他,当代赫拉克利特研究将很多精力投入这样的问题:斯多葛派在何种程度上(如果存在任何程度的话),在他们寻找其先行者的过程中,误读了他们的英雄,并且在几个意义重大的问题上误导了后代(如被假定存在的有关逻各斯的观点)。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仍然充满矛盾;我自己的看法是,在一些问题上(如赫拉克利特的物理学理论)比在另一些问题(如他被假定存在的有关逻各斯的观点)更赞成斯多葛派,这类意见应当以在这一领域的任何主张所应得的怀疑眼光去看待。对于最终决定其真实性的残篇作出阐释,和尝试确立其真实性的问题一样充满挑战性。有些残篇可能永远也无法破解,但是内在的迹象暗示了许多残篇并不是超出我们的基本理解之外。例如,在赫拉克利特鼓励我们依靠观察来认识世界(55,35)的同时,他也很强烈地表示,对于他本人所作出的描述(logos)——与另一由“智慧者”(或者由宇宙的理性层面)所说出的描述(logos)相应的、由人类语言作出的描述——进行仔细辨析,也同样可以达到对真实的关键洞识(50)。一句话,赫拉克利特所使用的语言(language)以及他使用语言的方式至关重要,因为在语言的复杂性和内在关联性上,我们看到了与具有复杂内在关联的宇宙相应的语言的部分。在这一方面,卡恩很有助益地谈到赫拉克利特著作的“语言密度”,“多重想法由一个字或词语来表达的一种现象”(89页),以及它的“回音”,即“各残篇之间的一种关系,通过这种关系,一个单独的主题或意象在一段和另一段残篇之间回响,从而当它们被合起来理解的时候,每一段的意义都得到了丰富”(同上)。如果卡恩是正确的——我想他是正确的,那么将目光投向那些赫拉克利特显然醉心其中的双关语、歧义以及一般的文字游戏,就会收获良多。(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残篇1中副词“永远”的不确定位置——无疑是有意为之;残篇28中词根dok(“似乎”)所具有的双关义,或者残篇48中“弓”和“生命”的双关义;以及他对logos与homologein(50),或者xynos与xyn nooi(113,114)等词的近似义的利用。这些无疑都是微妙之处,很可能被不留心的读者错过。但是如果对赫拉克利特语言运用的基本观察是正确的,那么语言,也正如自然一样,具有隐藏自身的倾向(123),必须剖析直至深处,才会显露其秘密。赫拉克利特也许会认为,正如在自然中一样,在语言中,一种隐含的关联会比明显的关联更具凝固力(54)。如果确实如此,我们就有更大的责任去研究他的表达的微妙之处,这种研究无疑颇费心力,但却经常产生金子般的收获,无论这金子是多么微乎其微。

后记

自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以来,对赫拉克利特的研究在西方一直备受关注,至今已积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解经传统。在众多的版本中,之所以决定采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M。罗宾森教授的这个评注本(初版为1987年),一是机缘促使,二是这个版本有着它自身的优长之处。针对目前国内尚无其他评注本的译本,赫拉克利特研究尚未受到足够重视,西学学者多侧重于思想而非古典语言文字学的研究这些情况来说,罗宾森版本的优长之处大致有三:第一,它的出发和侧重是哲学;第二,它对之前有代表性的评注进行了比较和选择性的吸收;第三,它严谨的风格可以代表这一学术领域的普遍标准。这本篇幅不大的书耗去译者一年的工余时间,如果按千字稿费来计,真是一项极不划算的工作。但极少有思想家如赫拉克利特,一旦相遇即难以忘怀,朝夕相处也并不觉乏味。以赫拉克利特的句式来说就是,这收入甚微的工作却也同时收益无穷。本书残篇的翻译绝大部分是基于罗宾森的英译,只在个别词语的翻译上遵照了希腊文。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特将三种文字的残篇排列在一起,以兹对照。翻译的过程中一直得到英译者罗宾森教授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译者没有足够的古希腊语言知识和古典哲学研究的学术准备,本不应担此重任,但感于全面译介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迫切,只好以勤补拙,在自己享受学习之辛苦与快乐的同时,希望这学习的成果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此专题的兴趣。2007年春分

编辑推荐

《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著名哲学家,以其谜语般的哲学箴言而著称于世,他的思想和风格对后来的西方哲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此书主要是为那些对希腊哲学怀有哲学兴趣的人而写。它包括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的希腊文本,残篇的英译文以及迪尔斯-克兰茨(Diels-Kranz)(《前苏格拉底残篇》,第6版,1951)所印行的《文献记录》(Testimonia),删去了其中的3b(D-K没有提供其希腊文)、14a(其相关性不甚清楚)和2。残篇的译文是新作,文献记录部分的新译在于以前从未出现但在其他方面不同于已经出版的翻译(通常是洛布丛书系列)的地方(只在显得必要之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4条)

 
 

  •   残篇所以内容少,纸张质量和印刷可以用“精美”,注释很好,便以学习
  •   非常喜欢作者残篇
  •   书和上课发的讲义一样,不过内容更全些,对希腊哲学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想要学习古希腊语的话,看这本书还不行,建议刘小枫的“凯若斯”。
  •   很多的对话都缺了几字缺了几句,很难悟懂是什么意思。
    而且由于是中文翻译,即使有英文和希腊文对照,还是存在理解困难。。
    印刷和书籍装祯很好。
  •   这个版本很不错,装订精美,虽然希腊文完全看不懂,但给人一种沉淀古老的沧桑感。赫氏的只言片语,正如书中引述的,之所以显得晦涩,是因为他的逻各斯已进入澄明之境。虽然难以企及至高的逻各斯,但得其残渣,我辈亦可明心见性矣。
  •   中英希腊文对照,大量的留白,可以方便做笔记,另外,咱们一页理解一句,作为枕边书,也不觉得有什么压力。
  •   原文、希腊文、英文都有。还有译者自己的理解。书中有大量空白的地方,你可以自己写写心得欧
  •   对于学古希腊语的同学来说,太好了
  •   古希腊哲人深邃的思考令现代人受益终生。
  •   哲学必看
  •   翻译较商务版严谨很多,不过语言质感略差。值得收藏。
  •   一位非常知名的学者推荐这本书,所以我产生了兴趣
  •   我不知道能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我一次也未踏进过。他伟大的让我们无所适从.如神一般。
  •   书的质感很棒,纸质也很好,内容就不用说了,有点深奥,需要研究
  •   一本书可以向读者展示原典和译注,不可多得。
  •   支持购买这本书
  •   活动价很便宜。封页是牛皮纸风格,很喜欢。
  •   价廉物美,极为经典!
  •   好书难寻,是“当当”圆了我的梦想。
  •   对我来说,这是一本有用的好书。印刷精美。
  •   《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的专业性很强,印刷质量也不错,对古希腊历史、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很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   我没学过古希腊文。。。
    但此书logos希腊文写法与我看到的其它书里写法有不同~~~
    不知道是错误还是什么变体吗?~~

    不过总体来说是本不错的书~
  •   内容很好,不过,对一个问题很是不明白:中间的残片正文使用中、英、希腊语三语组成,为什么排版要排成三句话分的特别开,每一页内容就一句话,中间的空也空的太大了吧。这样很浪费纸张吧...不够环保...
  •   排版上让人有些疑惑,留白也太大了.但是对于喜爱思考,对古希腊语感兴趣的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三国语吖,希腊语完全不懂!内容不是太多。
  •   版本选择好,中外文对照!
  •   了解西方之源,反观东方。哲思是为文明之精粹。
  •   虽然没有附光盘,但是好像有网址可以上去找资料,而且语音方面都有国际音标啦,感觉比较适合自学,物美价廉的一本书
  •   因为是送人的,朋友很喜欢,印刷质量也不错
  •   好 引经据典
  •   还可以,没有原文的话书会更薄些。
  •   hehe hen hao a
  •   适合哲学家看
  •   中英希三语配合阅读,效果不错
  •   喜欢西方文学的读者可能不会觉得闷。
  •   软精本,喜欢那质感,方便阅读和收藏。
  •   应该注释放在正文的下面,还得往后翻。。。。
  •   语言学习的参考读物,挺不错的
  •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伊奥尼亚学派的重要思想家,他的鼎盛年约在第69届奥林比亚竞技会(即公元前504-501年)①。赫拉克利特的思想非常独特也非常伟大,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极具争议性,后人对他的思想有各种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评价。特别是针对他的思想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是理性主义的,还是神秘主义的;他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学者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上,那就是赫拉克利特的宗教观。清楚把握了赫拉克利特的宗教观,他思想中的许多疑点就可以迎刃而解。本文拟对赫拉克利特思想中体现出来的宗教观念做一个梳理,以便对赫拉克利特的思想能够有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
      
      赫拉克利特时期的宗教背景
      赫拉克利特主要的哲学活动,大约是在公元前六世纪末到公元前480年之间,地点为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也就是后来新约提到的以弗所。赫拉克利特在他的残篇中提到了宙斯、狄奥尼索斯、哈得斯和爱林妮神,这些都是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残篇32、15、102)。前两位是奥林帕斯教中十二天神中的神,其中宙斯是希腊人尊奉的最高天神,是众神和万民之父,他具有“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以及永生的特性,他的名字宙斯在诗人、哲学家那里经常与神等同,赫拉克利特的残篇也体现了这一点(如残篇32)。奥林帕斯教于公元前8世纪流行于希腊地区②,崇拜的是以宙斯为首的天神,是当时的正统宗教,是城邦公民的共同信仰。按照当时城邦的规定,崇拜天神被视为公民的义务和职责,亵渎天神被当作违反城邦法律③。后两位是希腊诸神中后来出现的与天神相对的冥神,一位是地狱之王,一位是正义之神。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一种新的宗教奥菲斯教传入赫拉克利特生活的伊奥尼亚地区,它以幻想的方式猜测宇宙的起源,宣扬灵魂转世和净化说,这些都对赫拉克利特产生了影响④。但是从公元前六世纪起,希腊诸神信仰被过度地拟人化,充满了人间的实用思想和道德沦丧的行为,引起了人们对神灵的质疑,出现了对诸神崇拜的一些大胆的批判,赫拉克利特和早于他的塞诺芬尼被认为是最初对传统宗教提出批判的两个人。他们两人的批判侧重点不同,塞诺芬尼批判的是拟人化的神,赫拉克利特则批判传统的宗教祭神仪式。可见,赫拉克利特生活的时代,诸神崇拜仍是城邦生活的主要信仰,但是这个信仰的崇高地位在面临崩溃,新的神的观念需要重新确立。
      
      赫拉克利特的宗教观
      
      1、神等同于宇宙、火、逻各斯、对立统一
      
      赫拉克利特与伊奥尼亚派的其他自然哲学家不同的是,他说宇宙是一团永恒的燃烧的火,而不是水、气或其他,“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残篇30)。伊奥尼亚的自然哲学家提出的万物的始基,不论是水或气,都是一种具体的物质性的元素,而赫拉克利特提出的火有了根本的不同,他所说的火,与其说是物质的火,还不如说是他从燃烧的火中观察到宇宙正是处在这样一种生生不息的对立的状态中,这个火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物质的意义,而更多的是强调火的运动和生灭的特性。这个火近似于一个抽象的火,它是万物构成的法则, “(他把火称为)不足和多余”(残篇65),火燃烧的过程体现出一种不足和多余相互补偿的过程,它构成这个世界存在的永恒规律。同时,它又是万物的主宰,“雷霆驾驭万物”(残篇64),它有如神一样,决定着万物的存在,“火在升腾中判决和处罚万物”(残篇66)。这些方面构成了赫拉克利特的火,它的提出,是人类理性思辩的一大进步。
      
      真正的智慧(逻各斯)就是认识万物的主宰,也就是火。“智慧就是一件事情:取得真的认识,即万物何以通过万物而被主宰”(残篇132),“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逻各斯,就会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残篇50)。
      
      在这个基础上,赫拉克利特指出,产生万物又驾驭万物的逻各斯(对立统一)才是真正的神,“唯有智慧是一,它既不愿意又愿意被人称之为宙斯”(残篇128),“对于神来说,万物都是美的、善的和公正的,而人们却认为有些东西不公正,有些东西公正”(残篇102),因为只有神才能掌握一,人只能看到事物相对的一面。
      
      赫拉克利特在这里改革了神的观念,神等同于火、万物(宇宙)、一、逻各斯、对立统一,摆脱了希腊诸神中拟人化的神,进入了一个理性思辩的空间。但是,赫拉克利特的理性思辩是否意味着他对宗教的全盘否定呢?“这个神是昼也是夜,是冬也是夏,是战也是和,是饱也是饥。它象火一样变化着,按照所混合香料发生的气味而有着各自的名称”(残篇67), “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 (残篇30),很多人据此认为赫拉克利特是无神论者(嵩440),认为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神是宇宙,不是宗教中的创世主,赫拉克利特的神是“一种泛神论,是哲学而不是宗教” ⑤。那么,赫拉克利特的神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泛存于万物之中的客观规律吗?这个神只是一个哲学上的自然-理性的神,而不是一个宗教意义上的神吗?我以为,这种理解是不完全的,它片面地理解赫拉克利特的神,而忽略了赫拉克利特强调的人与神的关系。在其他的残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神不是与世无关、与人无关的,而是人要去认识和信仰的,如果说它只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神,恐怕有失偏颇。
      
      2、人与神的关系
      
      单从残篇30 “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我们不能断言赫拉克利特是无神论者。赫拉克利特的神确实不再是希腊诸神中的神,它去掉了那些拟人化的东西,却保留了神至高、至善的特性。与其说他在否定神创论,不如说他强调宇宙就是神,神就是宇宙,它不是被造的,而是如同耶和华一样是“自有永有”的。这是赫拉克利特对神的观念的根本改革。同时,神对于人来说是一位超越者,是高于人的。“人类的本性没有智慧,只有神的本性才有”(残篇78),“人的风尚没有确定不移的论断,而神的风尚却有”( 残篇78)。所以人要向神寻找智慧,必须按着神的智慧去生活,因为它是宇宙共同的真理,是最高的智慧,而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认识这个至高的真理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必须遵守这个共同的东西,尽管逻各斯是共同的,但许多人却以自己的智虑生活着似的”(残篇2)。人应当离弃自己的私意,而去寻求共同的、至高的逻各斯。处于同一个文化带、比赫拉克利特早100多年的犹太先知以赛亚也这样说过:“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因为“我(耶和华)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 ⑥。赫拉克利特认为,不仅人应当如此,人类社会的所有法律也都应当如此,“所有人的法律都因那唯一而又神圣的法律哺育生存,因为它拥有任何可能的权力,不仅能满足一切,而且还有余”,这里的“唯一而又神圣的法律”就是逻各斯-神。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神不只是宇宙逻各斯,它还具有道德意义,这更是赫拉克利特超出前人的地方。赫拉克利特关于神的描述与旧约《创世纪》有惊人的相似,神看一切都是好的,神代表着公义和最高的善,“对于神来说,万物都是美的、善的和公正的,而人们却认为有些东西不公正,有些东西公正”(残篇102),因为神是完全的,神是一,这个一是最高的智慧。人却是不完全的,这也是为什么人要寻求神的智慧去生活。赫拉克利特将那些不认识神的人视作“牲畜”,“最高贵的人只选取其一而舍弃其他的一切,即有死者永存的荣耀;但是,多数人却只是狼吞虎咽地吃饱肚子,如同牲畜”(残篇29)。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残篇66: “火在升腾中判决和处罚万物”,这里虽然谈论的是自然,但用的却是“判决”、“处罚”的宗教概念,作者的用意似乎是在警戒人们,唤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人是万物的一部分,“人怎能躲逃永无止息的东西呢?”(残篇16),在这些残篇中,作者以先知般的热肠呼吁并晓谕人们必须来认识和顺服神。
      
      更值得关注的是,赫拉克利特与伊奥尼亚学派其他哲学家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强调人与神的关系,尤其是将人的灵魂看作是宇宙之火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人的灵魂和神血脉相通,并且是永恒的。旧约《创世纪》描写上帝创造人,“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人的灵魂来自于神的气息,并且因此具有上帝的形象。有趣的是,赫拉克利特也用这样的方式强调人的灵魂与神的关系,“由于吸进了这个神圣的‘逻各斯’,我们就变得有聪明才智”,这里的灵魂也是一种气息,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说,“赫拉克利特也说:本原-热的呼气,照他的说法,万物都是由它组成的——就是灵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灵魂——psyche,是热的呼气,是干燥的火。因此,他认为“一个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的,也是最高贵的”,分有逻各斯-神的特性的灵魂是优秀的。并且,人是通过灵魂来认识神,赫拉克利特在这里还发展了伊奥尼亚学派其他哲学家没有提出的认识论思想。
      
      人的灵魂与神的关系,还可以从赫拉克利特的灵魂循环说中得到说明。“火生于土之死,气生于火之死,水生于气之死,土生于水之死”(残篇76),这是宇宙的循环。灵魂是火,是与宇宙同质的,并且是宇宙的一部分,它也在宇宙中做同样的循环,“灵魂死就生成水,水死就生成土;水从土中生成,灵魂从水中生成”(残篇36),它也像宇宙的逻各斯一样深不可测,“你不可能找到灵魂的尽头,即使走遍了每一条道路,因为它的逻各斯是很渊深的”(残篇45)。
      
      由此,赫拉克利特以他独特的方式,确立了人与神的关系,确立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这种方式,或许是受到了奥菲斯教灵魂观的影响,但却是赫拉克利特思想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西方学者耶格尔认为,早期自然哲学家没有摆正宗教的位置,将宇宙看成是失去人性的“存在”,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宗教精神的复兴”,他将公元前六世纪的宇宙学和宗教统一了起来,在他的身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更崇高的宗教”⑦。确实,我们从赫拉克利特的许多残篇中,都感受到了赫拉克利特的宗教情怀,他用晦涩的、神喻的文体在向人们发出呼吁,要寻求这位真正的神,归向这位神!
      
      3、赫拉克利特对异教的批判
      
      赫拉克利特猛烈抨击了希腊时代宗教祭神仪式。他批判人们虽然举行很多的祭神活动,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神的不敬,有敬虔的外表却失去了敬虔的心,“他们想用自己沾染血污的办法来清洗自己的流血之罪是徒劳的,这有如一个跌进泥坑的人想用污泥来洗净自己一样”(残篇5),人们想通过祭神来洗净自己的罪孽,以躲避神的惩罚,正如先知以赛亚谴责以色列人“虽守节献祭仍行作恶”,“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你们的手都满了杀人的血。”(以赛亚书)甚至人们敬拜神竟是为了娱乐自己,这是最无耻的,是赫拉克利特所痛恨的,“如果不是为了酒神狄奥尼索斯,他们举行赛会和歌唱阳具颂歌,就是最无耻的行为。地狱之神哈得斯和狄奥尼索斯是一样的,可是人们却只为了狄奥尼索斯而如醉如狂地举行祭赛。”(残篇15)
      
      赫拉克利特反对那些女巫术士,那些以妖术蛊惑人心者,“(爱菲索的赫拉克利特向谁作预言?)夜游者、术士、酒神祭司、女祭司、秘密传教者。(他威吓这些人死后要受罚,预言他们要遭受火焚。)因为人们的神秘的传教仪式是不虔诚的”(残篇14)。但这并不意味着:赫拉克利特完全否定宗教仪式,他批判的是人们的不敬虔。
      
      赫拉克利特反对偶像崇拜,“他们对着那些泥塑的神像祈祷,就仿佛是对着房屋讲话一般”(残篇5),“他们(希腊人)向神的塑像祈祷,好像它们能听见似的,其实它们听不见,也不能给予回报,正像不能提出要求一样”。赫拉克利特认为拜偶像是愚昧的,实际上也是反对宗教的拟人说,人们把神塑成人的样式,并且以人的方式来崇拜,其实是对神的无知:“如果他们是神,你们为什么哀悼他们?如果你们哀悼他们,你就是不再将他们看作神”。
      
      4、赫拉克利特的宗教观对后世的影响
      正如圣经上所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的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了。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⑧,希腊民族没有像犹太民族那样得到上帝的启示,但他们像其他民族一样运用上帝所赐给他们的智慧去寻找这位上帝,他们也确信这位上帝是可知的,“智慧就是一件事情:取得真的认识,即万物何以通过万物而被主宰”(残篇132)。希腊哲学家们用他们的智慧来认识这位神,逐步摈弃了那些虚假的、拟人的、混乱的多神观念,走向那位唯一的超越者,发展出单一的理神论,最后与基督教融合,产生了影响全人类的基督教文明。
      
      赫拉克利特和他同时代的哲学家,挣脱了神人同形同性观念的束缚,提出了一神论。塞诺芬尼提出了神是唯一、至高的、不变的本原,“只有一个神,他在诸神和人类中间是最伟大的;他无论在形体或思想上都不像凡人”,“神是全视、全知、全闻的”,“神永远保持在一个同一个地方,根本不动,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在那里动来动去对他是不相宜的”。赫拉克利特的神,是逻各斯,也是唯一的,“所有人的法律都因那唯一而又神圣的法律哺育生存”(残篇114)。赫拉克利特在提到“这个逻各斯”或“这个神”时,用的都是单数(残篇50、102等)。有的人认为:赫拉克利特是泛神论者,这是不对的。他虽然说逻各斯存在于万物之中,“一出于万物,万物出于一”(残篇10),但他更强调神是一,“唯有智慧是一,它既不愿意又愿意被人称之为宙斯”(残篇32),“智慧就是一件事情:取得真的认识,即万物何以通过万物而被主宰”(残篇132)。这个一,是宇宙的最高原则和主宰,它是高于万物的,所以,人要寻求这个一,“最高贵的人们只选取其一而舍弃其他的一切,即有死者永存的荣耀;但是,多数人却只是在狼吞虎咽地吃饱肚子,如同牲畜”(残篇29)。古代希腊人从多神崇拜,到单一神的崇拜,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最早提出:逻各斯的概念,以及逻各斯是贯穿宇宙的秩序、人的灵魂也是它的一部分的思想。以后的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延续和发展了他的思想,逐步摈弃了逻各斯的物质的意义,而抽象为绝对的精神。这个绝对的精神就是上帝。
      注:
      1、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一卷402页,人民出版社,1988。
      2、 王晓朝:《希腊宗教概论》,第18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王晓朝:《希腊宗教概论》,第18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一卷71页,人民出版社,1988。
      5、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一卷505页,人民出版社,1988。
      6、 《新约•以赛亚书》第55章第9节。
      7、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一卷499页,人民出版社,1988。
      8、 《新约•罗马书》第1章第20节。
      
      
  •     起先, 在网上下载到了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139篇,有希腊原文、法文和英文三种语言对照的,当然,法文和英文的与我们看到的这本中译本一样,不是所有的139篇都有译文的。
      后来得到这个中译文,于是拿来对照着看,原以为会有所助益。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天哪!我的法文和英文水平是远远的无法跟我的作为母语的中文水平相比的,但是跟我能看得懂的法文译文和英文译文所对应的中文译文,我竟然几乎看不懂!为什么要把这本书译得如此的艰涩难懂?
      
      是不是有些地方有故意这么去做的嫌疑?
      
      我们就最最简单地说第一篇的第一句话吧,且不说这么明晰的一句话被翻译的有多么绕口,就说这里的一个词吧,希腊原文用词λόγου,就是logos, 中译本中的逻各斯,我所看到的法文版和英文版都简简单单地按照那个时代它在希腊语中的原意翻译成“话”。多么简单易懂的问题,λόγου成为一个术语, 是在赫拉克利特之后,却不是在他之前。所以,他要讲给他那个时代的人听的时候,他说的意思,一定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能听懂的意思,就是“话”。如果不是这样,他一定会先定义这个术语才去讲出来的,否则谁能听懂呢?为什么要故作玄虚呢?在残篇第一篇就这样颠倒时空呢?是不是这样翻译,会显得特别有学问?
  •     
       早先的哲学家们试图描述我们周围世界的构成要素。而赫拉克利特则把注意力转向一个新的问题,即变化的问题。他的主要思想是“一切都处于流变之中”,“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河流不断变化着,因为“新的水流不断地涌到你身上”。他认为,这种流变的思想不仅适用于河流,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包括人类的灵魂。河流与人展示出一种令人迷惑的事实,它们变得既不同于以往却又依然保持原样。虽然新的河水不断流入,我们踏进的却还是“同一条”河流。一个人成年时和他小时候依然是同一个人。事物变化着,因此,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在整个流变的过程中它们依然具有某些始终相同的东西。赫拉克利特指出,在这许多形式和那单一的持存元素之间,在多和一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基本的统一性。他的说理方式富有想象力,因此他的许多说法在后来柏拉图和斯多噶派的哲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近几个世纪里,他则深为黑格尔与尼采所激赏。
       流变与火 为了把变化描述为多样性中的统一,赫拉克利特认定必定存在着某种在变化的东西,他说这个东西就是火。但是他并不只是简单地用火这个元素取代泰勒斯的水或者阿纳克西米尼的气。他之所以认定火是万物的基本元素,是因为火的活动方式提示出了变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或在同一时刻既是一种不足,又是一种过剩:它必须不停地加入燃料,他也不停地释放出某些东西——热、烟或在灰烬。或是一个转化的过程,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添加进火里去的东西转化成其他的东西。对于赫拉克利特来说,仅仅说某种基本元素——例如水——是实在的基本本质,这是不够的;他没有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基本的物质是如何转化成不同的形式的?因此,当他将火认定为基本的实在时,他不但确定了变化的东西是什么,而且还以为自己发现了变化自身的原则。对赫拉克利特而言,说一切事物都处在流变之中就意味着世界就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他“燃烧和熄灭的分寸”使它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些“分寸”的意思是在火的燃烧和熄灭之间的一种平衡。他用货币交易的术语来描述这个平衡,“一切转化为火,火又转化为一切,就像黄金转化为货物,货物转化为黄金”。基于对交换的这种解释,赫拉克利特主张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真的消失了。于此类似,虽然所有事物在形态上都不断地相互转化,但它们也都继续存在。由于变化或者流变过程是有序的和平衡的,所以宇宙中有一种稳定性。产生和消失有同一个“分寸”,如同实在是一团吸入和呼出都一样多的大火一样,所以世界的总量是不变的。
       作为普遍规律的理性 变化的过程不是杂乱无章的运动,而是神的普遍理性(逻各斯,Logos)的产物。理性的观念来源于赫拉克利特的宗教信仰,他相信最实在的东西是灵魂,而灵魂最独特最重要的属性是智慧或思想。对于所有有思想的人们存在着一个可以达到的共同的宇宙,所有人都分享了神的普遍理性或普遍规律。在以后的世纪中,这个观念为斯多噶派世界主义的思想——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世界公民,因为他们都分有了一,分有了神的理性——提供了基础。在斯多噶派看来,我们所有人在自身中都含有火的一部分,这火是神的火。这个概念为自然法的经典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自然法从赫拉克利特传到斯多噶学派,再传到中世纪的神学家们那里,最终推动了美国革命——其间经历了一系列的修改。直到今天自然法也是法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立面的冲突 虽然人类可以认识那支配万物的永恒智慧,我们对此智慧却未尝留意。所以我们其实并不理解事物何以如此发生。无谓的混乱让我们沮丧不已,善恶的纷出让我们穷于应付,我们渴望安宁,那意味着冲突的结束。但在这点上赫拉克利特可不能给我们什么安慰,因为在他看来,斗争正是变化的本质。我们在世界中看到的对立面的冲突不是一场灾难,而恰恰永远都是一切事物的条件。根据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如果我们能够展示变化的整个过程,我们会看到,“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所有事物都是借着斗争和必然性产生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他说:“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东西造成最美的和谐。”甚至连死亡也不再是一桩祸事,因为“在死后有超乎人们意料和设想的东西等着他们”。在对斗争和无序问题的处理中,自始至终,赫拉克利特一再地强调,“多”可以在“一”中找到自己的统一性。所以他说,人们“不知道变化的东西是如何与自身相一致的。这就是对立面冲突的调和,就像琴弓和七弦琴。”火自身就展示了对立面的这种冲突,事实上它也依赖于此。火就是对立面的冲突。多在一中出现统一。在一中“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健康和疾病是一个东西”,“在我们身上生和死、醒和睡、年轻和年老时同一个东西”。对立面冲突的解决依赖于赫拉克利特如下的主要假设:没有什么东西会永远消失,它只是改变了自己的形态。永恒的火遵循着理性,以一定的分寸运动着,所有的变化都要求对立的和多样的事物。然而,“对于神来说,一切都是公正的,善的,正确的,但是人们则认为有些东西是错的,有些东西是正确的。”赫拉克利特得出上述结论,并非是因为他相信有个人格化的神断定了万物都是善的。其实赫拉克利特乃是认为,“同意一切是一,这是明智的”,一是在多种形式之中定形而显现出来的。
      
      
       节选自《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修订第8版)
      【美】S.E.斯通普夫(S.E.Stumpf) J.菲泽(J.Fieser)著 匡宏 邓晓芒 等译
      
  •       自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以来,对赫拉克利特的研究在西方一直备受关注,至今已积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解经传统。在众多的版本中,之所以决定采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M.罗宾森教授的这个评注本(初版为1987年),一是机缘促使,二是这个版本有着它自身的优长之处。针对目前国内尚无其他评注本的译本,赫拉克利特研究尚未受到足够重视,西学学者多侧重于思想而非古典语言文字学的研究这些情况来说,罗宾森版本的优长之处大致有三:第一,它的出发和侧重是哲学;第二,它对之前有代表性的评注进行了比较和选择性的吸收;第三,它严谨的风格可以代表这一学术领域的普遍标准。
        这本篇幅不大的书耗去译者一年的工余时间,如果按千字稿费来计,真是一项极不划算的工作。但极少有思想家如赫拉克利特,一旦相遇即难以忘怀,朝夕相处也并不觉乏味。以赫拉克利特的句式来说就是,这收入甚微的工作却也同时收益无穷。
        本书残篇的翻译绝大部分是基于罗宾森的英译,只在个别词语的翻译上遵照了希腊文。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特将三种文字的残篇排列在一起,以兹对照。
        翻译的过程中一直得到英译者罗宾森教授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没有足够的古希腊语言知识和古典哲学研究的学术准备,本不应担此重任,但感于全面译介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迫切,只好以勤补拙,在自己享受学习之辛苦与快乐的同时,希望这学习的成果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此专题的兴趣。
          楚 荷
  •       自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以来,对赫拉克利特的研究在西方一直备受关注,至今已积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解经传统。在众多的版本中,之所以决定采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M.罗宾森教授的这个评注本(初版为1987年),一是机缘促使,二是这个版本有着它自身的优长之处。针对目前国内尚无其他评注本的译本,赫拉克利特研究尚未受到足够重视,西学学者多侧重于思想而非古典语言文字学的研究这些情况来说,罗宾森版本的优长之处大致有三:第一,它的出发和侧重是哲学;第二,它对之前有代表性的评注进行了比较和选择性的吸收;第三,它严谨的风格可以代表这一学术领域的普遍标准。
        这本篇幅不大的书耗去译者一年的工余时间,如果按千字稿费来计,真是一项极不划算的工作。但极少有思想家如赫拉克利特,一旦相遇即难以忘怀,朝夕相处也并不觉乏味。以赫拉克利特的句式来说就是,这收入甚微的工作却也同时收益无穷。
        本书残篇的翻译绝大部分是基于罗宾森的英译,只在个别词语的翻译上遵照了希腊文。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特将三种文字的残篇排列在一起,以兹对照。
        翻译的过程中一直得到英译者罗宾森教授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没有足够的古希腊语言知识和古典哲学研究的学术准备,本不应担此重任,但感于全面译介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迫切,只好以勤补拙,在自己享受学习之辛苦与快乐的同时,希望这学习的成果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此专题的兴趣。
          楚 荷
      
  •       此书主要是为那些对希腊哲学怀有哲学兴趣的人而写。它包括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的希腊文本,残篇的英译文以及迪尔斯-克兰茨(Diels-Kranz)( 《前苏格拉底残篇》,第6版,1951)所印行的《文献记录》(Testimonia),删去了其中的3b(D-K没有提供其希腊文)、14a(其相关性不甚清楚)和2。残篇的译文是新作,文献记录部分的新译在于以前从未出现但在其他方面不同于已经出版的翻译(通常是洛布丛书系列)的地方(只在显得必要之时)。我也尝试着为残篇写了评注(但除个别之处我并未对文献记录作评注,这项工作单独即可成书),在评注时摒弃了像其他人那样探讨有关语言学、历史以及文化兴趣的诸多细节的诱惑,仅仅在它们明显地与理解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核心观念密切相关时才会论及。这意味着在此前对赫拉克利特的诠注中占很大篇幅的一些论题——如他在气象学方面的相互对立的细节——只是一笔带过。其他方面我当然受益于许多杰出的赫拉克利特学者的著作,他们不只包括迪尔斯(Diels)、莱因哈特(Reinhardt)、弗兰克尔(Frankel)、斯奈尔 (Snell)、吉贡(Gigon)、科尔克(Kirk)、马科维奇(Mareovich),还有最近的卡恩(C.H.Kahn)。专家们会注意到,我自己的评注尤其受惠于科尔克和卡恩,特别有两个主要的新观点——赫拉克利特相信四元素而不是三元素,以及他有关宇宙的周期性大火(ecpyrosis)的学说——是得自于卡恩细致而富于启发性的研究,对此我心怀感激。一个走得更远一些的新观点,即赫拉克利特没有关于逻各斯(logos)的“学说”,是得自于韦斯特(West)。
        经过反复考虑,我还是决定不再采用另外的残篇编排顺序,以免迷惑读者。本书所用的编排顺序,正是D—K版的顺序(按字母顺序);读者如有兴趣于发现我对残篇的一些自然意群如何划分,可以参看我对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重构(见267—278页的《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尝试性综述》),这一重构当然不表明任何关于赫拉克利特原著篇章顺序的知识,也并不建立在任何特别的顺序之上。
        D-K版中的一些残篇(尤其是来自马可·奥勒留)看起来很明显是某一作者自己对赫拉克利特之言的大致概括或者回忆,和绝大部分评注者一样,我删去了这些残篇(13a,68—71,73,81b和122)。其他一些从形式上来讲归于赫拉克利特尚存疑问、而我认为捕捉到了赫拉克利特哲学精神的,我用“ []”标出。还有一些残篇,包括著名的一两句,在我看来根本不属于赫拉克利特,但却经常被归于他的名下,这些残篇前我标了问号。
        我所依据的希腊文本基本上是M.马科维奇的版本——《赫拉克利特:希腊文本附简评))(Merida,1967),不过在一些重要的地方(如残篇51)我用了其他版本。然而在这一方面令我受益最多的仍然是马科维奇,他的文本和文献记录的集子对于所有学习赫拉克利特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价的资料。
        我特别要感谢出版者和洛布经典文库允许我转引R.D.Hicks所译的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的赫拉克利特生平(《著名哲学家传记》第二卷,剑桥,马萨诸塞,哈佛大学出版社,1959),并作了些许改动;以及转引R.G.Bury所译《六个经验主义者》(《反对数学家》,7.126—34,同前,1935)。对以下这些允许我转引并略行改动原由他们出版的资料的人和出版社,我也同时要表示感谢:《加拿大哲学杂志》的编辑有关C.H.卡恩的《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和艺术》的短评(1983年13期,607--621页);学者出版社的《赫拉克利特:一些探研》,出自《希腊的诗和哲学:为纪念 LeonardWoodbury而做的研究》,Douglas E.Gerber编(1984),229—240页;以及《一元论者》的编辑所编的《赫拉克利特论灵魂》一文(1986年69期,305—314页)。
        说到本书的成书,我要特别感谢“凤凰丛书”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为印制残篇希腊文本所做的准备,还要感谢我的编辑,多伦多大学出版社的琼·布尔格,她就风格和内容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另外还要谢谢克里斯蒂娜·透纳,她以持续的善意和不懈的努力打印几度易稿的手稿,直至它成为现在的这个版本。
      最后,我想在许多要感谢的人之中,特别对C.H.卡恩和我的同事大卫. 盖洛普(David Gallop)表达谢意,他们两人都阅读了我最初的译文和评注,并提出了有助益的意见。同时还要感谢意大利的几位同事,尤其是Livio Rossetti(佩鲁贾)、Antonio Battegazzore(热那亚)、Renato Laurenti(那不勒斯)。对他们所有人的帮助我都致以真诚的谢意,当然他们对于本书中的任何瑕疵都无咎责。
          T. M. 罗宾森
      
  •     赫拉克利特所面对的宇宙是一个未经测量也未经多少人解释的宇宙。他拥有比我们广阔得多的想象空间。他的宇宙观带有一种特殊的隐喻性和诗意。这种观察和判断可以说非传统意义的哲学,也非自然科学,是古典时代的人运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大胆的想象和判断。赫拉克利特运用了一种隐喻的象征手法,以谜语的方式来描述他所以为自己所领悟到的宇宙的logos。世界在他的描述下更富诗意,在这些提示和象征一下。任何有待探索的领域都未受到某种武断认知的限制。如果赫拉克利特看到后来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一定会觉得他很无趣。认为他像毕达哥拉斯那样,是个骗子。事实证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确实封闭了很多想象的空间,而且产生了误导,因为在许多事情上,他都像赫拉克利特预言的那样,把表象当作了真理。
  •     
      
      
      (一)割裂的时间,连续的事件
      
      “我们踏入又并非踏入同样的河流,我们是亦不是。”“当他们踏入同一条河流,不同的水接着不同的谁从其足上流过。”宇宙,在大限之内,由飞速运动的时间碎片构成,形成时间流,从而使得其中发生的事件前后相关联。碎片组成的世界,点组成的生命与时间。万物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存在。每一个新的时间单位都不会因为上一个时间单位而发生转变,时间本身与时间割裂并单独存在进而产生意义,永不停息。时间凌驾于事件之上,无力可当。
      宇宙是一个“一”,世界是一个“一”。“弓的名字是‘生命’,但职能却是死."此乃生死为一。Heraclitus嘲笑Hesiod,也是因为他没有发现“日与夜乃同一体".“对灵魂而言,变成水就是死亡,而水之死是变成土。水从土而生,灵魂从水而生。”宇宙从未静止,“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Heraclitus看来,静止就是死亡。而在这用不停歇的运动中,首尾相连,首即尾,即永恒不息,始终依循火,有比例地燃烧、毁灭、重生。无所谓头,无所谓尾。
      
      (二)教育的无用,哲学的枉然
      
      第欧根尼-拉尔修说“他(Heraclitus)在孤高傲世方面超过了所有其他人”。在Heraclitus眼里,Homer不过是个天文学家,Pythagoras是头号骗子,Hesiod也愧为希腊人的老师这样的称号。Heraclitus不否认上述哲人知识渊博,但是“博学并不能教会一个人拥有智识”。博学有时反而能更好地掩盖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受表象(通常的海量的表象)的蒙蔽,以博学之名,成为谎言的正式发言人与传播者。“最有名望者断定,并且坚持,那些似乎如此的声音。”在Heraclitus看来,他们只不过是利用自己名望而招摇撞骗的人,是认为表象即是世界无法思考宇宙本质的愚昧的人。而让Heraclitus感到可悲的是,无数民众(同样愚钝的民众)跟随轻信,只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有名望者,是所谓的权威。“他们有什么洞察力和智力呢?他们听信那些通俗的游吟诗人,为他们的老师而云集,没有意识到多数人是低劣的,只有少数优秀。”人类的智力是否真正可以通过教育而得到改善?难道不只是不断地听从阐释(Interpretation),以自己有限的悟性来学习别人理解中的宇宙?也许优秀的真的太少,而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了对自己过高的评价中,认为学习他人的智慧便能够提升成为真正的智者。而在这一过程中,却无法避免暴露自身的劣性。Heraclitus对“阐释”表示不屑,并痛心因为随意的猜测而导致的可怕后果——无数人把很多概念都理所当然地当成了真理与宇宙的规律。比如,“在一个圆周哪里,开始和结束没有差别。”到底是谁定义了“开始”与“结束”,或者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只不过,太多人为的痕迹出现在了对宇宙本质规律的探寻中,而那些权威在这一点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些本来只是一些哲学思考,一些对世界的猜测,逐渐成为根深蒂固的思维,改变了世界。阐释是愚蠢的,相信这一点Susan Sontag生前定会拍手叫好。根本就不该有那些标记,分割的意义。
      Heraclitus批判了无数被人称为智者的古希腊人,但却没有树立任何一个新的形象,智者形象。“在我听过的逻各斯中,没有谁达到这一点,将智慧者辨识出来。并同其他一切分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将智慧者辨识出来这一点,永远不存在。世界被推翻,被颠覆,如此往复,不断燃烧。各个有识之士不过是各执一词,决定成败的是主客场关系,是背后的拉拉队。哲学存在的意义与终极目标不是一个定论,不是绝对真理。因为它们显现之时必是宇宙终结之日。哲学是催化剂,让火燃烧得更旺。让我们不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己之力,不断地探索,同时也进行永恒的批驳与建立。“有件事,唯一智慧的一件事,是不愿又情愿被成为宙斯。”真正的哲人永远无法得出定论,永远处在驳倒自己,推翻自己先前的观点,到最后自身意义无法呈现。而情愿成为定论将会是哲学家的悲哀,因为他们变成静止的雕像。静止就是死亡。
      
      (三)生命最刻薄的评论者,战争的拥蹙者
      Heraclitus有着无可救药的精英观念。从残篇中,不难看出他对普通群众生命的不屑,对智者统治者的渴求。"让我们不要就至关重要之事作随意的猜测。”Heraclitus对于民众的抉择似乎一直存有恐惧。他觉得,要让智者来处理至关重要的事情。无知的民众不该插手。Heraclitus是个精英通知论者。他相信统治阶层存在的必要性,并认为只有让智者来统治,社会才会更有序。也许Heraclitus并不存有对民众的轻蔑态度,也许他只是希望社会能有强者统治让其变得有秩序的狂热躁动者。 在Heraclitus眼里,战争即合理。“如果这些事物不存在,将不知道正道。”若战争不发生,对立不存在,那么和平与统一将不再存在,因为它们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事物往往通过与它对立的一面才能显现出价值。“战争是一切之父,一切之王。他使有的成神,有的为人。他让有的沦为奴隶,有的获得自由。”只有战争才能促进宇宙的淘汰。劣者被过滤,强者被凸显。而战争中随处可见的死亡也被Heraclitus赋予了哲学意义。“更为伟大的死赢得更伟大的命运。”Heraclitus对死亡的尊崇似乎因为他在宇宙、自然面前感觉的无力。既然出生在无从选择或者说是上一代遗留的罪,那么在战场上以正之名死去,必将洗脱这罪名,以摆脱命运对其的操控。
      
      (四)神性与人性
      极为有趣的是,Heraclitus并不像许多希腊人一样,是泛神论者,或者是坚定的有神论者。他对神的概念模糊不清,甚至与人性相交叉。“世界,对所有人都是同一个。不由神或人造成,但它过去一直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持续燃烧的火,按比例点燃,按比例熄灭。”在宇宙的创造与其规律中,神与人一般无力。世界的存与亡与神无关,与人无关,是自成一体,由宇宙自由却又有序地发展的。火是秩序,是平衡,是永恒的运动。但是,Heraclitus也意识到了人性中不可避免的劣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与神性相提并论。“寻金者挖出太多的土却所获甚微。”妄图在人群中找寻存在价值是注定要失望的。你会发现,人性原本该有的闪光点早已被自身的愚钝与轻信所掩盖。“最好看的猿猴和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这看似赞颂人类的话,却实际在讽刺人。猿猴喻人,人为神。人性永远无法超越神性。人本身的存在就具有局限性。“太阳的广度为人脚之宽。”宇宙在我们头脑中的存在即表象。依据每个人不同的智识的宽度与广度,万物存在与价值也各不相同。世界上愚钝的人远远多于真正有智慧的人。因此浅薄之人往往凭借数量上压倒性的优势,用自己的脚之宽来丈量别人太阳的广度,并擅自妄加评论。迈出不同于世人的脚步需要有突破与忍受孤独的勇气。总该有人明白,宇宙的存在不是由世人说了算。不管是谁,看到的只是世界的碎片。这一点,人性永远是如此的不足为道。
      
      (五)现实的功用论者
      也许这也是人性永远无法赶超神性的原因之一。人只会选择表面上于自己有利的。
      “驴更愿意拒绝金子。”世间万物都是功用论的坚定拥护者。无用,无价值。
      ”如非因为他们以Dionysus之名来举行游行,并为令人惭愧的部位唱颂歌,他们的行为将是最可耻的。但Hades和Dionysus,他们在酒神节为之疯狂庆祝的,是同一回事。”人们创造神灵,来为自己荒淫无度的生活寻找理由。而这一次,已经开始把功能主义论调唱到了神灵上去。
      
      (六)我一无所知,我无所不知
      以上都是我阅读《Heraclitus Fragments》后的感悟。若是活在今日,Heraclitus必将成为像Susan Sontag那样涉猎极光,像李敖那样骂声嚷嚷的知识分子。不可否认,Heraclitus具有了智者的一些特质,比如挑战前人,比如深刻的思考。但是我终究还是喜欢不起来Heraclitus。不是因为他的傲慢无礼,可以说,我认为对于一个哲学家,一个天才来说,傲慢无礼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他对于人性基本的理解在根基上,就与我发生了彻底的分裂。我依旧认为,人的价值,不由它的智力,地位,财富,样貌这些来决定。是人本身,只要出生,价值便已经体现。而这价值,不是政治家和中学教师说的,对于祖国的贡献对与社会的价值。而是人性最基本的核心,是我们共有的,共同称为人的东西。
      也许,在过去的希腊,社会被一群被蒙蔽了眼镜的统治者和乌合之众带领走向混沌与不明。也许Heraclitus一片好心,只是希望能够有人站出来,带领所有普通人过更好的生活,但是,若不尊重普通大众的价值,我想这样的好心也丝毫没了意义。
      Heraclitus年轻时说"我一无所知。”
      成名之后说“我无所不知。”
      可我们所有人,包括Heraclitus,在茫茫宇宙面前,在绵绵的时空面前,终究还是——一无所知。
      
  •     请允许我在这里引用刘小枫先生翻译的尼采之言:
      
       有些书实在珍贵、有王气,值得整个学人族好好地用,通过这族人的辛劳使得这些书保持干净、得到理解——不断加强这一信念,便是语文学之所在。语文学基于这样的前提:懂得使用这些如此珍贵的书籍的稀世之人总归会有的(尽管不是随即就见得到)——毋宁说,那些自己在摆弄或能够摆弄这类书籍的人就是稀世之人。我要说,语文学以高贵的信念为前提——为了少数几个总是“即将到来”却还没有在此的人,得预先做完极为大量的苦痛乃至本身不那么干净的活儿,这活儿就是in usum Delphinorum [出于道德动机清理古籍]。 ——尼采,《快乐的知识》,102条(刘小枫 译)
      
       赫拉克利特这么伟大的哲人,这么具有王者气概和奥林匹亚神的高贵气质的哲人,这位据说是最早提出变化和辩证斗争的诗化哲人的著作当然“实在珍贵、有王气,值得整个学人族好好地用”,可惜,此前中国唯一的一种比较全的赫拉克利特残篇不过五十页,虽然评、译、注、解者也算是国朝学界数一数二的古希腊专家,但是评注得实在过于“马克思主义”,正本书的篇幅不过五十页,在故纸堆里埋藏了好久,我借阅时候看到前一个借书的人还是在1997年,整整十年。
      
       所幸,广西师大出版社肯下力气,出了这么一本装潢华美而简洁,充满贵气的书《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希腊-英-中文对照,并有详细的评注。近年来,研究古希腊的书渐渐增多,这大概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刘小枫先生对古希腊的大力引介——张志扬先生就称刘先生此举为第四次西学东渐。可惜,除了少部分之外,在书中能够使用希腊文作注或者作引文的实在不多。这不仅仅是印刷技术的局限(在当今的后现代的印刷技术下,应当完全没有困扰),希腊文字多么美丽,何必改成拉丁写法?分明是热情问题:不愿意劳心费神拼写希腊文字。广西师大此举一改它在我心目中的文艺小出版社形象——一个出版社就是要出版一些“有王气”的书才能够提升档次。本书隶属于〈西方古典文丛〉,本文丛的拟出书目也让人激动:
      
       色诺芬尼(Xenophanes of Colophon)
      
       色诺芬尼残篇评注
      
       巴门尼德(Parmenedes of Elea)
      
       巴门尼德残篇评注
      
       柏拉图(Platon)
      
       柏拉图著作集
      
       普罗塔克(Plutach)
      
       希腊罗马名人传
      
       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
      
       哲学家传记
      
      
      
       不知道这些书会不会继续出希腊-中文对照本,希望能够出;柏拉图的著作集选目重要,译者也重要,而且也非常希望能够有所注释,自然不敢期望像《柏拉图注疏集》那样的宏大计划(该计划可以说是一个改扭转中国学风的努力),但不想看到《柏拉图全集》这样的笑料。希望这种热情能够变成对古典著作的敬意和诚意。
      
      当然,我仍然一贯保持着对胶印书的极大厌恶,某些书就是应该出线装本。
  •   赫氏本就有晦涩诗人之称,译笔艰涩并无不可。
  •   回楼上,赫拉克利特的“晦涩”不是在文本上。
  •   没看过中译本,仅就LZ最后一段来说,译成逻各斯无不可,logos在荷马那里是日常词汇,在赫氏笔下其哲学含义已经凸显出来了。
  •   logos在古希腊最早是把一堆乱七八糟的柴火理成“一”。后来其含义变成说话,确实是日常词汇。在赫拉克利特的年代,就是说话的意思。这也就是为什么英文版不会保留logos,而就是翻译成说话。中文版纯属画蛇添足瞎卖弄,从文本上歪曲了原著,而且是从头到尾。懒得去批,楼上的自己找书补常识。从19世纪以来的语义学,一直到1950年代以来的观念史,反反复复讲这些问题,讲得已经够多了,网络上能找到足够的资源。
    大家自己找外文版的看吧,网上多的是。各人自己判断好了。
  •   logos就是译成“逻各斯”,通用的译法。
  •   您看哲学?
    这么古老的玩意都研究,忒牛X
  •   希望不要被误会是书托。。。。
  •   在万圣书园看到这本书时,心里也是一阵激动
  •   关键还在于翻译的质量,而不在于形式.就这套书的目录来看,基本没什么开拓,类似于名著重译.
  •   其实是因为再次看到了希腊-中文对照本,所以心情特别激动。此前看到的上海人民的几个对照本,那些希腊文字印刷得特别不漂亮。
  •   中国有那么多学过希腊语的人?
  •   希腊罗马名人传也会出么?
    上册白买了。。。
  •   我在想那岂不是要去学希腊语了...
    怎么译都不及看原著啊...(痛苦
  •   对赫拉克利特不了解,不知道看了会不会理解.但是您那么真诚和用力的赞誉一本书,一点也不象书托的语气. 另外这本书的样子的确很漂亮.
  •   其实喜欢这本书当然首先是因为它装帧漂亮~
    喜欢有希腊文对照是因为自己的小小癖好——所谓的原文癖好,其实我也不懂希腊文,只是觉得对某些好书就是应该小心翼翼地对待。
  •   今日亦购此书,感觉确实不错。可惜有些篇章实在过残了。不禁感叹如果赫拉克利特的所述如能保留更多的话,不知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   好书就应该线装~
  •   想买了~~~
    好书就应该线装~
    希腊人应该不会造纸~石刻的才比较会像原版~~~
  •   …………汗楼上~
  •   希腊的哲人永远值得敬仰
  •   色诺芬兄的书评每篇都很踏实,赞一个.
  •   为什么《柏拉图全集》是笑料?谁告诉我
  •   2007-12-23 01:35:03: Mephisto  为什么《柏拉图全集》是笑料?谁告诉我
    翻译的作者不识古希腊文,是从英文翻译的。但就是英译,也被人批评错讹很多。
  •   张口就来伟大人物的人名或许不是好习惯。
    但张口就来民族也同样不是好习惯。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并不是不从事一个事业,就不能评论那个事业。到餐馆吃饭,大家也会评论厨师手艺如何;看足球赛,也都会评论球员踢得如何。这些道理我不是讲给您听,因为您绝对是知道的。你说上面这些话,主要还是情绪的发泄,我想您的内心并不真的这样认为。
  •   2007-12-23 07:12:37: 湘菜之王  或.老子这是善意提醒,你不张口就来,我会"张口就来"?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动机,毫无可比性,但是充满警示性,发人深思.是的!
    之前“张口就来”的不是我,请您看清。我没说过一个人名。
  •   这样都会吵起来?好没来由
  •   我也是摸不着头脑。。。。
  •   好书 找了很久
  •   昨天看了书评就冲出去买来着,没有找到,,郁闷一个先...
  •   卓越上应该可以买到的,孔网上也有
  •   就差一天,卓越没了……
    改地址真郁闷……
  •   书是好书。对于赫拉克利特的研究,实在应该参考海德格尔。中文翻译在原文面前只是参考。
  •   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 的《哲学家传记 》很好,很多引用,而且对许多古代哲学家有所介绍,值得期待。
  •   开头引的刘小枫的翻译有不少错误。。《快乐的知识》黄译本更可靠些,尽管刘的文笔更漂亮。
  •   in usum Delphinorum [出于道德动机清理古籍]
    ——————
    ?????
  •   确实是好书,不知拟出书目什么时候出版?
    我一直希望能有德谟克利特残篇出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