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奥)弗里德里希·希尔 页数:617 译者:赵复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坊间欧洲通史以政治或哲学思想史为多,前者以王朝或地域为中心,且重点以西欧为主,后者则重视个人思想贡献为多。本书特点正好补以上之不足:作者以宏观的态度坦诚地从欧洲史源流展开讨论,其中包括基督教思想的形成及后来与回教思想的糅合,追寻近世欧洲思想的源流,今日“全球化”格局的思索提供思想资源与历史经验。 本书特点:哲学史与社会思想史兼而有之,深入到欧洲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社会角落,重视知识界精英思想与下层民间文化之间的联系与渗透。 打破以西欧为中心的历史观,关注中欧、东欧、西班牙以及西北欧的低地国家的思想与文化,重视西欧与欧洲其他地区的思想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互动,揭示今日欧洲思想史格局的历史渊源。 突显阿拉伯文化和希腊异教文化对整个欧洲思想文化形成的作用。 为我们了解整个欧洲文化的地区多样性与历史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从而突破了按照时代先后发展的线性式思想史的局限。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希尔(Friedrich Heer 1916–1983),奥地利历史学家、文化评论家。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38年在维也纳取得博士学位,投身反对纳粹统治,直至二次大战结束。本书初稿因被纳粹统治者没收,作者再次撰写。战后,希尔主编文化政治刊物《犁沟》,并主持出版天主教左翼刊物《论坛》,书稿又遭到奥地利的苏联当局没收,为此第三次重写,终于1953年出版。1962年起,担任维也纳大学思想史教授。着有《欧洲的升起》(1949)、《神圣帝国的悲剧》(1952)、《神的初恋》(基督徒与犹太人关系两千年史) (1967)、《为奥地利文化特性而战斗》(1981)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命运与其史学经典史著《欧洲思想史》的遭遇紧密相闻:在希特勒执政时期,被纳粹政权逮捕,同时本书初稿被没收;在1946年,被奥地利的苏联占领当局错捕,本书第二稿被没收;在病魔缠身、心情悒郁的困境下,第三次从头开始撰写本书,终于在1953年得以面世。
书籍目录
中译者前言英译者前言作者前言第一章 焦虑的开始:东方的支配地位 (2至5世纪)第二章 从波爱修到埃里金纳 (6至9世纪)第三章 10世纪开创了欧洲的千年统一第四章 由罗马兴起的一场革命 (11世纪)第五章 历史观的诞生 (12世纪)第六章 犹太、基督教、伊斯兰:三个文化圈相互影响下的世界第七章 “翼”与“右翼”的民众宗教运动 (13世纪)第八章 阿奎那的时刻 (1225——1274)第九章 对罗马教廷普世统治的反抗 (1282——1348)第十章 第一个具有全欧意义的日耳曼思潮 (1270——1350)第十一章 救世的新时期 (15世纪)第十二章 从但丁到马基维利:意大利的政治人文主义 (1300——1527)第十三章 第二次日耳曼思想运动回荡于东西方之间:马丁路德与希腊人马克西莫斯 (十六世纪)第十四章 西班牙精神的兴起与没落第十五章 天主教改革运动中的意大利 (1527——1870)第十六章 从加尔文到笛卡儿和巴斯噶 (1490——1661/2)第十七章 英格兰──欧洲大陆的平衡砝码第十八章 法兰西──欧洲的潜力 (1650——1794)第十九章 内心的王国:德国 (1601——1800)第二十章 19世纪以来 (1789——1945)本书引用文献缩写英汉名词对照表原文注释希尔《欧洲思想史》中译六校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兴奋和彷徨中读完了弗雷德里克.希尔的《欧洲思想史》。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内容涉猎极为广泛的好书。希尔是奥地利人,历史和思想史学者。这本书504页,但仍被作者称为只是一部Essay(小论文)而已。起初并不理解为什么作者这么“谦虚”,但看了这本书中提到的浩如烟海的人物和著作名后豁然理解了作者并未过分谦虚,面对这样博大的历史文化海洋,这本虽然在普通人看来已经很厚的书其实真的也就是一个梳理式的小论文而已。这本《欧洲思想史》并非只注重西欧思潮发展的历程,而是包含了东、西欧各主要国家对欧洲思想体系的形成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将阿拉伯、犹太思想对欧洲思想体系的作用纳入了考虑的轨道,使得欧洲思想发展的脉络更合乎逻辑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这本书实际上包括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本书从公元6世纪基督教形成开始并以基督教思想的发展为欧洲思想史发展的基础及主线,分析了罗马公教和新教、异教以及属灵派的发展历程,在其中又穿插了哲学、其它人文科学,甚至部分科学发展历史,使得欧洲思想史的阐述更加符合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也更为丰满。本书写作内容的复杂程度可以说是本人前所未见的!以至于在某些时候,由于缺乏某些历史及历史人物的背景知识,或者由于私学的略微放松即陷入茫然之中,无法跟上作者的思路。所以不得不经常回翻已经读过的章节。此外,本书讨论的学者及历史人物众多,很多人是我不熟悉的,这给理解本书的内容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让人通过本书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重要学者、历史人物以及其著说,为将来进一步阅读提供了参考。《欧洲思想史》的研究涉及以下欧洲国家的思想历程:希腊、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德国、奥地利、瑞士、波兰、俄罗斯、葡萄牙和荷兰。这个名单虽然不是将所有现代欧洲国家都考虑进去了,但已经将所有在欧洲大陆对思想史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学者所在的国家包括进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已经足够了!未被包括的国家不是在思想史发展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就是没有任何实质贡献可言,因此未被提及亦属必然。这本《欧洲思想史》虽然解释了文化精英阶层对思想史发展的作用,但去不是从“精英”的角度来论说历史的。相反,希尔说明历史的角度是从下层民众思想对上层精英思想的反动及冲突、推动的角度来进行的。因此精英思想体系虽然在一个是时期内主宰着思想史的总体方向,在另外的时间却被迫处于被瓦解、被战胜的境地。这样,思想史的发展就不可能是线性的精英文化史。同时,即便在精英思想体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中,异端的或者由底层而来的思想体系也从未停止活动及发展,只不过表面上看不到罢了!这就像煤层深处的暗火,在表层看不到火光,但是在深处却一直燃烧着。来自底层的思想或异端思维(相对于正统思想)也部分变成上层的精英思想,而它们之间的碰撞的结果就形成了思想史发展的轨迹。这个发展轨迹有时候并不是清晰的,而正是像希尔这样的文化精英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个轨迹勾勒出来。思想并非是孤立发展的。思想发展的历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与其他艺术形式及人文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是相关联的。这就是为什么通过希尔的这部思想史读者还可以了解到欧洲各主要国家其他艺术形式(比如音乐、戏剧、哲学等)发展现状及其根源。此外,通过这本书,人们也可以更为容易地理解一些欧洲国家的历史背景及宗教、人文风采,甚至国民性格。从6世纪基督教创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思想历史始于宗教(基督教),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启蒙运动对基督教的围剿,直到现代思想的涌动,宗教这条贯穿思想史发展的主线从未被完全摒弃,这也是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通过这本书人们还可以发现,欧洲(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与宗教发展亦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只是到了晚近,哲学才被学者从神学的发展影响下独立出来。此外,《欧洲思想史》充斥了对“东”、“西”方思想发展的讨论,而这里所指的“东方”和“西方”与我们通常概念中的东方和西方是不同的。“东方”在这本书中主要是指希腊的和源于希拉的城邦、帝国,甚至包括德意志,也包括俄国。这一点也十分有趣。
编辑推荐
坊问欧洲通史以政治或哲学思想史为多,前者以王朝或地域为中心,且重点以西欧为主,后者则重视个人思想贡献为多。《欧洲思想史》可以补以上之不足:作者以宏观的史学视野来讨论欧洲历史的渊源,其中包括基督教思 想的形成以及后来与伊斯兰教思想的糅合,追寻近代欧洲思想的起源,为今日“全球化”格局的思索提供思想资源与历史经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