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蔡锦芳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戴震是中国十八世纪的一位大学者和大思想家。两百多年来,研究戴震的学者很多,著作、论文也不少。 不过,由于戴震个性鲜明、思想大胆、学问精博,所以在关于戴震的研究中也留下了不少有争议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本书主要就是以这些有争议的问题作为考察对象,诸如戴震的背师问题,戴校《水经注》问题,戴震的义理成就,戴震反理学思想的成因, 戴震与徽州同学的关系,戴震与钱载的交恶、与钱大昕的交往、与彭绍升的辩论,戴震《屈原赋注》后《音义》三卷的撰者问题,戴震转语理论的内涵及《转语二十章》的成书问题,等等。
作者简介
蔡锦芳 女,1965年生,江苏扬州人。1989年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硕士毕业,2003年浙江大学古籍所博士毕业。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杜诗学研究和清代乾嘉学术研究,已在《文史》、《国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
书籍目录
导论上篇 戴震生平思想考论一 戴震与江永交游考——兼析“吾郡老儒”之公案二 戴震徽州同学事迹考(一)汪梧凤不疏园与徽州学术文化(二)方唏原、郑牧、汪肇龙事迹考(三)金榜的经学附录 刘大□与徽州学术文化——兼为吴孟复《刘大□简谱》作补正三 戴震与钱大昕四 钱载与戴震交恶之缘起五 戴震避仇人京等生活经历对其理欲观的影响六 戴震扬州生活经历考七 从戴震与彭绍升的交往看乾嘉士林中的儒释之辨八 论戴震的经世之志下篇 戴震作品考论一 戴震《屈原赋注》后所附《音义》三卷撰者考二 戴震转语理论研究——兼及《转语二十章》的成书问题三 戴震《某翁颂辞》、《与某书》考四 读戴震《九数通考序》和《读淮南子洪保》五 试论戴震一批文章初稿的学术价值六 谈戴震求“十分之见”的治学方法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戴震,字慎修,又字东原,生于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724年1月19日),卒于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1777年7月1日),安徽休宁(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人,是十八世纪中国的大学者和大思想家。戴震家境贫寒,父亲戴弁是一个不太会做生意的小布商。虽然戴震十岁才会说话,但他聪明好学,十多岁就傅读书时,常常能提一些让塾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此后戴震主要依靠自学。十七岁的时候,他已经有志于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孟不得,非从事于字义、制度、名物,无由以通其语言”。于是取《说文解字》、《尔雅》、《方言》、《十三经注疏》等书详加研求,终于尽通前人古义。大约在乾隆七年(戴震20岁时),戴震结识了经学大师江永。江永精于三《礼》、步算、钟律、声韵、地名沿革,戴震与之一起讲贯《礼经》制度、名物及推步天象等,皆能洞彻其本原。乾隆十五年至十六年间,淳安方檠如来徽州府主紫阳书院讲席,戴震曾从之问作文之法。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九岁的戴震补休宁县学生。十七年,休宁大旱,戴家生计艰难,戴震仍闭户苦注《屈原赋注》。该年秋,馆于汪梧凤家不疏园,教其子汪灼。十八年,江永亦至。这一段时间,戴震与同学好友程瑶田、方唏原、郑牧、汪肇龙、金榜、汪梧凤一起,从江永讲经论学,大家均获益匪浅。乾隆十九年甲戌春,戴震因祖坟问题,与族豪打官司,结果县令得族豪贿赂,反欲加罪戴震,致使戴震为避仇而匆忙入京。除了随身携带的几本著作以外,行李衣服都没有,狼狈至极。在京城,由于得到了钱大昕等人的欣赏和提携,学已有成的戴震很快便声名大振,名流学者秦蕙田、朱筠、纪昀、王鸣盛、卢文□、王昶等皆来折节与之交往。在京期间,曾馆高邮王文肃公安国第,教其子王念孙,据刘盼遂《王氏父子年谱》云:“文肃公兼管工部尚书事,延戴东原馆于家,命先生(王念孙,时十三岁)从受经。……先生相从一年,而稽古之学遂基于此矣。先生尝问东原曰:‘弟子将何学而可?’东原沉思久之曰:‘君之才竞无所不可也。’”后王念孙终成一代训诂大师。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