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许倬云 页数:235 字数:210000 译者:邹水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春秋战国是一个天崩地裂的历史巨变时期,国家权力的载体是这样转移的:以天赐神授为政治信仰的国君→以家族血缘为组织纽带的贵州卿大夫→以政治军事才能以及道德品质为地位基础的士。本书处理社会变动,考虑到政治结构、经济型态、战争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等各个环节,彼此影响,从研究变化的时序中逐渐呈现这些变化关系。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因际著名历史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汉代农业》,《求古编》,《西周史》,《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问题和背景第二章 社会阶层分化的变动第三章 战争和武士第四章 新型国家第五章 经济的转变第六章 观念的变化第七章 总结附录:先秦典籍的真伪与年代考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战国时期的战争或征服所导致社会地位降低的人数,应该会比春秋时期少。因为这时期总共只有16个国家被七雄所灭,后来六国又被秦所灭。然而,尽管卷入国家的数目较少,战国时期冲突的频率并不比春秋时期低多少,而且总的说来,战国时期的战争延续时间更长,规模也更大。战国冲突的频率可以通过《史记》的大事年表计算出来。年表始于周元王元年(前475),终于秦被推翻(前207)。七国和周王畿发生的大事并列于年表中。表六列出了《史记》所载战国冲突的统计估算。分值的统计方法与表五同:赵、齐、秦、楚、韩、魏和燕七国中任一国参与战争一次,就在年度分值中计1分;每一小国参与战争,一次计0.5分。表六开始于公元前463年,即春秋结束的次年;结束于公元前222年,即秦王朝开始的前一年,秦始皇帝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因此选这一年而不选公元前207年。因此表六涵盖了242年的数据,大致与春秋时期表中涵盖的259年相当。令人惊讶的是,在所谓的战国时代,战争分值总数只有468.5分,并有89年没有战争。与春秋时期战争分值总数1211.5分和仅38年和平时期相比,这些数据表明,即使考虑到单一战争的规模较大,战国时期也还可以说是一个较少战争的时期。三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两个时期的数据中存在的较大差别。第一,《史记》的《六国年表》并没有《左传》所记那样完备和翔实。《史记》的年表只记载了较大的战争,而许多小规模的冲突和袭击则被遗漏了。第二,由于战国时期政府对领土控制更紧,而春秋时期君主则对大批半独立状态的封建领主缺乏有力控制,因此战国时期国家间小的争端相对较难发展成大的武装冲突。第三,数学上的可能性理论说明,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更多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概率较少数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概率要大。春秋时期有12或13个大国,还要加上7或8个较小的国家;而战国时代则只有7个大国紧紧控制中国。在这里我们不需要特别关注数学,但两个时期冲突的概率之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大于13/7所示的比率。仅战国时期的战争分值一项,不足以充分显示列国间争端的程度或其影响。战国时期战争较长的延续时间和较大的规模也必须予以考虑。通常春秋时期一场战争只有一次战斗,战斗后要么败军溃逃,要么双方协商停战。只在要塞城市被围困时,战争延续时间会稍长一些。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就是这种围困的实例。影响深远的文化与社会大革命以及民权运动波及1950年代的全美国。作者当时身处芝加哥大学,不由自主地卷入了持续不断的学生运动。此种经验,对本书的写作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再加上作者那一代,身经两次战乱,两次流离.眼前即是天翻地覆,陵谷变易。缘于这些感受,作者对社会变动特别有兴趣,于是选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巨变为研究课题。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诸子诞生的大背景大舞台,历史似乎昭示:那个巨变的时期也是一个思想空前自由的时代.更必然是一个辉煌璀璨的时代。……
编辑推荐
影响深远的文化与社会大革命以及民权运动波及1950年代的全美国,作者当时身处芝加哥大学,不由自主地卷入了持续的学生运动。此种经验,对本书的写作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再加上作者那一代,身经两次战乱,两交流离,眼前即是天翻地覆,陵谷变易。缘地这些感受,作者对社会变动特别有兴趣,于是选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巨变为研究课题。春秋以前,中国由封建领主统治着,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分层,战国之后,中国是一个统一国家。在这个统一国家里,社会阶层不像以前那样界定分明,各阶层间也允许更为自由的流动。更应该看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诸子诞生的大背景大舞台,历史似乎昭示:那个巨变的时期也是一个思想空前自由的时代,更必然是一个辉煌璀璨的时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