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重新叙述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广西师大  作者:程文超  页数:39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欲望的重新叙述:20世纪中国的文学叙事与文艺精神》认为文化是对欲望的叙述,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欲望的重印叙述史。《欲望的重新叙述:20世纪中国的文学叙事与文艺精神》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叙事及文艺精神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文学叙事中隐藏的中西各种欲望话语的叙述策略,并展示出这些策略的洞见与盲视,以及它的反叛与被反叛的深层原因。

作者简介

程文超,1955年生,湖北武汉人。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留学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文学系。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著作包括《意义的诱惑: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当代转型》(1993)、《寻找一种谈论方式》(1997)、《1903:前夜的涌动》(1998)、《百年追寻》(1999)、《反叛之路》(1999)、《新时期文学的叙事转型与文学思潮》(2005)等。曾荣获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理论奖)等多种学术奖项。2004年10月27日因病逝世。

书籍目录

前言  陈思和引  论  欲望叙述与当下文化难题  1    第一节 欲望叙述与东西方文明  1    第二节 意义的敞亮:欲望作为一个故事  14    第三节 从西方到东方:当代中国的文化难题  20    第四节 本书的体例安排和各章主要内容  26第一章  肉身的觉醒  28    第一节 天理/人欲锁链的断裂声  29    第二节 “私”与“欲”:19世纪的声音  39    第三节 从“民”到“人”  49第二章  天理:从营建到坍塌的历程  59    第一节 “性”与“仁”  60    第二节 “游”与“至乐”  69    第三节 苦集灭道与心性  79    第四节 “人欲”的辨析与“天理”的营建  88    第五节 心、禅、欲  96第三章  理性:面对欲望的双重功能  108    第一节 理性话语在中国的进入  109    第二节 “人”的呐喊:“从动物进化的”  117    第三节 理性、意欲与自由  124    第四节 二重组合与主体性叙事  134第四章  另一个故事的发现  144    第一节 “玉”与“欲”的故事  145    第二节 “新感觉”感觉的兴起与失落  154    第三节 “他”与“她”的故事  163    第四节 “别无选择”的选择  170第五章  从压抑到断裂  l77    第一节 “角落”与新乌托邦  179    第二节 “压抑假说”与欲望祛魅  187    第三节 断裂叙事与削平深度  197    第四节 欲望,作为能指  209第六章  捞渣身上的幽灵  225    第一节 小鲍庄的隐喻叙事  227    第二节 “善”的设置与欲望的话语转移  238    第三节 百年“寻根”的张力  251第七章  庄禅的欲望叙述  265    第一节 王一生们的天地  266    第二节 百年“闲适”的起落  273    第三节 “至乐”生活:无为与自由  287第八章  1990年代的欲望叙述  300    第一节 “新”、“后”与“主义”  301    第二节 圣言的聆听  312    第三节 肉身对“终极”的挑战  324    第四节 彼岸后叙事  332第九章  欲望指向与欲望主体的意义生成  341    第一节 现代性追求:文化战略中的“个人”和“人民”  341    第二节 逃避逻各斯:文学叙事中的欲望指向  351    第三节 生命的肯定与主体的还原  361    第四节 欲望主体与认识主体  365第十章  主体间性与作为“对话”的欲望主体  371    第一节 欲望主体的活动作用  371    第二节 欲望主体的活动作用及“对话”形式  376    第三节 欲望主体、交往理性与东方智慧  384后记  394出版后记  396

章节摘录

书摘这是两个有着相关性的问题。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命题与功利主义是不同的。第一,在文化建构面对的基础上,功利主义强调的是“幸福”、“快乐”,而我们强调的则是“欲望”。这二者似乎联系紧密,实际上却有着微妙的区别。罗素曾清楚地对二者进行了区分,他说:“如果我希求什么,我之所以希求它是因为它会给我快乐,这通常是不对的。我饿的时候希求食物,只要我的饥饿还继续存在,食物会给我快乐。然而,饥饿这种欲望是先有的,快乐是这种欲望的后果……每人的主要活动都是由先于算计快乐和痛苦的欲望决定的。”他说,快乐是由于欲望,“而不是倒过来讲”,“因为人们的欲望彼此冲突,伦理学是必要的”。①第二,功利主义认为,善就是快乐。而在我这里,“欲望”与“欲望的叙述”是两个概念。文化必须面对欲望,但重要的,是对欲望的叙述,是讲述欲望如何才能获得满足的故事,是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建构一套价值和意义。    “功利主义”是无法涵盖“文化”的,而“文化”却可以涵盖“功利主义”。我的命题不否认功利主义是一种对欲望的叙述,而且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叙述。尽管快乐与欲望是有区别的,但快乐毕竟来自欲望的满足。功利主义用将善与快乐联系起来的叙述策略,建构了一套道德体系和价值规则,尽管它有着独有的局限。    我们重点讨论一下理性问题。我们以为,理性不仅是人的理性,而且是为了人的理性。讨论理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讨论康德。康德并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是深知理性的限度的。但也恰恰是他,在讨论理性的限度的同时,将理性哲学推向了一个顶峰。康德将理性分为思辨理性与实践理性。在思辨领域里,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在认识论上做了十分伟大的工作,解决了数学如何可能、自然科学如何可能、哲学如何可能等诸多问题,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自己对他的这一工作是十分满意的。他在书中这样写道:“我可以自信地说,我对于这个问题已经穷尽其一切可能的答案了,并且最终发现了理性所不得不认为满意的答案。”①那么,这个穷尽了一切可能答案的《纯粹理性批判》是不是真的纯粹为了“纯粹理性”?不!康德说:“我们仍离纯粹理性全部努力所实际指向的两大目的很远。”他把“至善”这个理想作为纯粹理性的“最终目的”。②    P11-12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这是当代知识分子文超教授的神圣忧思录,他既不是那种盲目拒斥欲望、敢于向风车作战的唐吉诃德,更不是兴高采烈地混迹于人欲之中,企图趁机捞一把的投机分子,他把思想的焦距集中在如何面对欲望——仿佛是一个信徒苦苦思考着如何战胜魔鬼的挑战。我以为这才是他构思这部书稿的直接动机,也是这个项目课题的当下性的意义。    ——文学评论家  陈思和    在同代学人中,我以为文超是少数几个对西方理论和中国现当代历史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学者。文超不是那种锋芒毕露、语惊四座的人,但他沉稳,理论扎实,思想深刻,从不妄发议论,始终有独到的见解。文超熟知新理论而不狂热,这使他的论述总是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立足于自己的立场,坚持不懈,这种平实执著的精神,正是文超的非同凡响之处。对人对事,对文学,文超的那种韧性,堪称同代人的楷模。    ——文学评论家  陈晓明    2004年夏,弥留之际的文超,要把这部他最后日子里与学生一起完成的书稿托付给我,“希望成为《南方批评书系》之一”。他以生命探寻一种融叙事学分析与诗学体验于一体的有效路径,直接清理欲望叙述与当下文化的难题。2004年秋,49岁的文超离去了,这部遗著也成为一种生命的见证,见证他的学术,见证他的才情,见证中国文学评论家的精神。    ——文学评论家  张燕玲

编辑推荐

这是当代知识分子文超教授的神圣忧思录,作者把思想的焦距集中在如何面对欲望——仿佛是一个信徒苦苦思考着如何战胜魔鬼的挑战。本书回到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场,直接清理20世纪中国文学“对欲望叙述”的差异性经验与多元模式,以透视20世纪中国人面对欲望的叙事演变与意义生产,然后在对其叙述智慧与逻辑偏失给予总结的基础上,对当下中国的欲望叙述与文化创造作出一定的回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欲望的重新叙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写得还算不错,值得一看。
  •   理性、平和的审视"欲望",沉稳、睿智的叙述我们的困境,是一本看后能让人有所思有所得得不错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