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7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正 页数:3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图说汉学史》针对1900年以前中国古代语言、历史、宗教和哲学在东西方各国传播和研究的历史进行了专题研究,作者利用十几年海外留学经历,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图片向读者勾画出汉学在东西方的发展史。《图说汉学史》的出版,标志着作者对海外汉学通史著述计划的完成,也填补了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空白。国际著名汉学家、思想史家余英时先生亲自操刀作序,称“这样一部通论性质的基础研究史,理是当前学术界所迫切需要的,他将汉学研究分系在‘儒家文化圈’和‘基督教文化圈’两大系统之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见解而又符合历史实际的设想。希望此书出版后能够得到中国读者的热烈回响!”
作者简介
刘正,北京市人,1963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历史文献学、古文字学、彝铭学、海外汉学史等。曾先后取得日本关西大学文学硕士、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文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学位。其主要学术专著有《推卦易知录》、《中国易学》、《周易通说讲义》、《周易发生学》、《西藏密教:对仪轨和法理的研究》、《海外汉学研究》、《金文氏族研究》、《金文庙制研究》等。
书籍目录
余英时先生序 1序论 1 第一节 汉学发展史研究的难度和条件 1 第二节 对“汉学”及其相关概念的考察 4第一篇 汉学的受容和展开第一章 汉学的传来 引言 23 第一节 中印文化交流的考察 25 第二节 环中国海诸国汉学文化区 27 第三节 丝绸之路诸国汉学文化区 32 第四节 新大陆诸国汉学文化区 44第二章 早期汉学研究的特色(上) 引言 48 第一节 朝鲜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49 第二节 越南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52 第三节 日本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55 第四节 俄罗斯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58 第五节 其他 64第三章 早期汉学研究的特色(中) 引言 66 第一节 意大利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67 第二节 荷兰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73 第三节 法国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76 第四节 英国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87 第五节 比利时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90 第六节 德国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93 第七节 葡萄牙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97 第八节 捷克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99 第九节 瑞典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101 第十节 其他 103第四章 早期汉学研究的特色(下) 引言 105 第一节 汉学史研究分期和断代标准 106 第二节 美国汉学史的早期年代 108 第三节 汉学讲座的设立 110第五章 传教士对汉学的受容史研究 引言 113 第一节 礼仪问题的由来 114 第二节 礼仪问题的派别化 122 第三节 礼仪之争的意义 130第六章 传教士对汉学的思想史研究 引言 133 第一节 语言文字学研究 134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研究 142 第三节 中国思想史研究 154第二篇 儒家文化圈所属国汉学发展史第一章 儒家文化圈所属国的汉学研究:《易经》为中心 引言 161 第一节 易学在古代朝鲜的传人和展开 163 第二节 易学在古代日本的传人和展开 169 第三节 易学在古代越南的传人和展开 180 第四节 朝日越三国的易学研究之比较 182第二章 儒家文化圈所属国的汉学研究:《论语》为中心 引言 185 第一节 《论语》在古代朝鲜的传人和展开 186 第二节 《论语》在古代日本的传人和展开 189 第三节 《论语》在古代越南的传人和展开 195第三章 儒家文化圈所属国的汉学研究:朱子学为中心 引言 198 第一节 朱子思想在古代朝鲜的传人和展开 198 第二节 朱子思想在古代日本的传人和展开 205 第三节 朱子思想在古代越南的传人和展开 210第四章 儒家文化圈所属国的汉学研究:历史学为中心 引言 212 第一节 中国史籍的传人和出版 212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研究 216 第三节 中国古代史学著作研究 219 第四节 史学理论研究 224第五章 儒家文化圈所属国的汉学研究:道教为中心 引言 226 第一节 道教的传来 226 第二节 古代朝鲜的道教研究 230 第三节 古代日本的道教研究 234第三篇 基督教文化圈所属国汉学发展史第一章 基督教文化圈所属国的汉学研究:语言学为中心 引言 241 第一节 汉语研究 241 第二节 汉字起源的研究 247 第三节 中外文对照字典的编纂 249第二章 基督教文化圈所属国的汉学研究:历史学为中心 引言 252 第一节 通史研究 252 第二节 断代史研究 265 第三节 专题史研究 268第三章 基督教文化圈所属国的汉学研究:宗教、思想为中心 引言 273 第一节 思想史研究 273 第二节 经学思想研究 280 第三节 专题研究 289附录 参考文献目录 297后记 309
章节摘录
书摘第二节 环中国海诸国汉学文化区 环中国海诸国汉学文化区,是指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海的外围或其海域近邻地区的国家,由于从地理位置上说,这一类汉学文化区的所在国大多和我国有直接或间接的海岸线或水路交通存在,可以通过航海相互往来,有利于汉学的流传(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之为环太平洋诸国汉学文化区)。这一汉学文化区的地理位置从我国东北、东、东南到南面、西南,形成汉学史上特有的以所在国的海洋文化和文明为特征的汉学发展史。其中又有几个国家因为和中国接邻,是以陆路交通为主、水路为辅的。 这一汉学文化区主要有今天的朝鲜、日本、越南、俄罗斯、泰国,现代的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其中,俄罗斯地处亚欧两洲,地理位置上有部分国土正处于中国海以北,又有多条江水与中国东北为邻,所以也将其放在本地区进行考察。 第一 汉学在越南的受容 在这一地区,当从汉学在越南的传播和受容史的研究开始。早在汉武帝派兵征讨朝鲜的前两年,即公元前11 1年,他已先派兵攻占了越南南部的日南、徐闻、合浦三处港口及九真、南海、交趾等周围城市,共达九个郡。从这时开始,汉字正式进入了越南。到了东汉光武帝时代,依据《后汉书·南蛮传》的记载:“光武中兴,锡光为交趾,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仪。” 这是越南正式接受汉化的开始。从此以后至五代之前,越南正式成为中国的所属郡县之一。从汉武帝时代到光武中兴之间,儒家思想在越南的传播,至今仍不甚了解,但是依据《后汉书·南蛮传》的记载,“光武中兴”时进行了“制为冠履,初为媒娉”和“建立学校,导之礼仪”等儒家色彩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的革新。这显然已经不是前此进行的汉字意义上的导入了。因此,我把越南汉学史的开端定在光武中兴时代,即公元25年。 第二 汉学在朝鲜的受容 在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兵前来征讨朝鲜。从此以后,朝鲜开始接受汉朝统治,设立东方郡县,汉字亦正式传入进来。这是中国文献中对此问题的准确记录。 韩国汉学家李元植博士在《韩国的汉学研究》一文中认为:“中国文化及儒学思想,其最初传人韩国之时期与经过,乏于文献,无法可考。但中韩两国只隔一衣带水,彼此往来自必极早足以想像汉代以前,中国文化之远及于朝鲜半岛。”① 韩国汉学家尹南汉博士在《韩国儒学史》一书中也曾认为:“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的史料是不足的。但是缺乏史料并不等于没有史实。实际上,由于我国和儒教发源地彼此相邻,我国的历史上和他们的不断接触,一直是研究此问题的出发点。”②P27-28
编辑推荐
本书针对1900年以前中国古代语言、历史、宗教和哲学在东西方各国传播和研究的历史进行了专题研究,作者利用十几年海外留学经历,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图片向读者勾画出汉学在东西方的发展史,并提出了很有见解而又符合历史实际的设想,是一部通论性质的基础研究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