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0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英时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重寻胡适历程》根据《胡适日记全集》的內在线索,探讨胡适在各个阶段与中国现代史进程的关联,并就上述引起议论的疑点,择其较有关系者予以澄清,让胡适自己说话,还胡适一个原业面貌。
作者简介
余英时,1930年生。美国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历任哈佛大学教授、香港新亚学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耶魯大学历史霁座教授。2001年6月自普林斯顿大学校聘讲座教授荣退。
书籍目录
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 一 留学时期(1910——1917) 二“新文化运动”初期(1917——1926) 三 “大革命”时期(1926——1930) 四 侵略阴影下的新北大(1931——1937) 五 出使美国(1937——1946) 六 内战时期(1946——1962) 七 落日余晖(1910——1917) 后记 谈学谈诗二十年 ——序《胡适杨联往来书札》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序 前言 一 胡适的出及其思想史的背景 二 思想革命的始点 三 长期的精神准备 四 思想革命的两个领域 五 胡适思想的形成 六 方法论的观点 七 实验主义的思想性格 八 胡适思想的内在限制 《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史学革命 胡适与中国的民主运动 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 ——一个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征引书目
章节摘录
一 留学时期(1910—1917) 《胡適留学日记》刊布最早,流行也最广,所以不须多说。我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中,已详引《留学日记》,说明留美七年是他的“精神准备”时期。1917年6月他启程回国则象征了“准备”时期的终结,因为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已发表在《新青年》1月号,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这七年之内,中国学术思想界正处在低潮时期,不少人都在重新探索出路。陈独秀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和章士钊的《甲寅杂志》都代表了这种探索的努力。胡適个人的“精神准备”和中国思想界的“新探索”恰好发生在同一时期,这才造成了他“闭门造车”而竟能“出门合辙”的巧遇。 在这一阶段中,胡適生命史上有两个相关的疑点必须予以澄清:第一是博士学位问题,第二是他的哲学造诣问题。
编辑推荐
在胡适个人生命史上的每一阶段,一向都存在著一些或大或小的疑点,他的博士学位问題,他的西洋哲学素养,他对毛泽东的影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随着《胡适日记全集》的出版,其中有些问題已能够获得比较明确的解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