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之往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木心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有两万七千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著作,哥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蒙田勿事体系,尼采戟指架构体系是不诚实--此二说令人莞尔。虽然,诚实亦大难,盖玩世各有玩法,唯恭,恭甚,庶几为玩家。吾从恭,澹荡追琢以至今日,否则又何必要文学。

作者简介

木心,1927年生,原藉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定居纽约。2006年返回乌镇。

书籍目录

自 序
一 辑
庖鱼及宾
朱绂方来
白马翰如
巫纷若吉
亨于西山
翩翩不富
十朋之龟
贲于丘园
丽泽兑乐
与尔靡之
困于葛藟
舍车而徒
向晦宴息
二 辑
一饮一啄
三 辑
亡文学者
晚祷
媚俗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素履之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1条)

 
 

  •     《文学回忆录》,上学期一日两篇,读了上卷。放假回去再来,就没再读。我对木心,是不喜欢的。还想再试一次,因为书名,选这本书。读完,再读一遍。还是不喜欢,但是仍然想读。
      这要怎么说,有一段时间,好像木心刚辞世的时候,铺天盖地的纪念专号悼念周刊,溢美之词太多,大概是我孤陋寡闻,之前并没有听说过。在《新周刊》上读到,他写“不知道原谅什么,诚觉得世事尽可原谅”。好句子呀,可是我还是忍不住逆反似的警惕,太多的夸耀,我不敢亲近。
      总觉得那时候的宣传,归根结底还是背道而驰。
      自己读完之后,还是不喜欢,不过也不能不承认他写的好,就是说即使自己知道不喜欢,也会被牵引着读下去。这是好事情。他写过太多警句,好像可以把这本书拆开,每一句话都值得拿出来读。
      理想主义,表示耐性较好的意思。
      也就尽于此了。
      
      我想木心是个自负的人,自负也并不是说不好。总之,我既然相信他的才华。可是我还是没法被融入到他的语境里。你说他自负而至于傲慢吗?有一种作者的存在是扑面而来。就好像三毛,无论她写什么,通篇都是我我我,除了她本身看不到其他一切东西。可是关于她本身呢?又能看到什么?我喜欢的作者可能更趋向于润物细无声的类型,不一定要把作者自身推到台前,可是即使躲在某个角落里,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作者的力量渗出来。可是我没能看到,木心或许是不需要,更可能是不指望有人懂得。只不过,他连尝试未曾做过就翩然隐去了,谁又知道结果是不是真的如此悲观?
      所以我说他或许是个对人生有很强领悟力的人,但是始终也未成为一个通透的人。虽然世界上的人怎么样都好,只不过在我看来,木心离他所孤傲的世界的距离并没有他自己表述的那样遥远。其实还是贴心贴肉吧。
      如果真的足够隔山隔海,为什么要逃?
      
      他说,上帝爱世人,是一场单恋。我后来想想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上帝不会这样说,如果他这样说出口,甚至是这样想,那么他就不会成为神子。
      想到曾经童年时代奉为神作的HP同人《纯白年代》,李升平写Lord对Lucious说,大意是,斯莱特林的精神是颠覆,你以为你固守着陈规就是敬奉他的信条了吗,而我要把斯莱特林的精神一起颠覆掉。我每次想到这句话,都茫然地觉得说中了什么东西。
      而木心呢?我一直在想像他这样的人,未必会看得上现世有什么圭臬吧,肖邦,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普鲁斯特说的过去的天堂了。然而在辞世之后却被推在塔尖上。他会高兴吗?会嫌恶或者无视?我不敢妄加揣测。他爱读者,如果他爱,又何尝不是单恋。而读者对他,恐怕是更为迷惘的一场错爱。
      还好,我并不爱他。
      还好,他写得真好。
  •     看完温莎墓园日记,又跑去图书馆抱回十来本木心的其他作品。
      先拿在手上的是素履之往,更像是一本断想录。
      断断续续的灵感,随手记下来,简短而凌厉,日后翻阅索性合为一册书,倒也没有不协调之处,读的人读起来似乎也轻松。这是我的猜测。
      断想二字,是从书中借过来的词。网上给这本书贴的标签无非是散文,随笔。我却觉得都不是很妥当。断想挺好。
      我时常觉得文学类的书是私人的,那陶醉在其中的感觉甚至无法用语言描述、分享。一字一句产生的散漫遐想,也连不成一篇文章。会心一笑,共鸣惊呼,似乎都只在于自己所经历的,所思考的。
      有时候说得多了还怕亵渎了作者的原意,索性什么都不说,摘抄一些喜欢的字句,偶尔翻看,也有意趣所在。
      
      =========书摘==========
      1、夜闲谈,列夫•托尔斯泰欲言又止:“我们到陌生城市,还不是凭几个建筑物的尖顶来识别的么,日后离开了,记得起的也就只几个尖顶。” 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2、背德的行为,通常以损害别人的性质来判断,而忽视其在损害别人之前先已损害了自己,在损害别人之后又继续损害着自己。
      3、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
      4、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5、青春真像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肴,虽然也有差些的,那盘子总是好的。
      6、答非所问,其实已经是答了。
      8、自己的文章改了又改,幸亏我不是外科医生。
      9、中国人的脸,多数是像坍塌了而照常营业的店面。
      10、没有自我的人的自我感觉都特别良好。
      11、一个人(友人),决心堕落,任你怎样规劝鼓励都无用,越说,他越火,越恨你——这样的故事,所遇既多,之后,凡见人(友人)决心堕落,便欢送……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12、“辣”是味之王,“鲜”是味之后。辣,本身并没有什么,它能强化各种味,统摄各种味。鲜,使食物发生魅力,而MSG(味精)却是巫婆,化做假皇后。
      13、有一种人是这样的:你看不起他,他就看得起你;你看得起他,他就看不起你。
      14、刀枪伤身,语言伤心,一句恶毒的话足使人完全绝望——绝望,就绝望在眼看那忘恩负义者以自毁来毁人。
      15、富人比穷人有钱,穷人比富人更近乎自然,例如虎豹,一生就只一张皮,鱼呀,花呀,都是穷的,孔雀亦是穷的,蜜蜂、蚂蚁算是最知囤积的了,也有限,因为它们不事商业。
      大致与孟德斯鸠的“人在悲哀之中,才像个人”的这一说法相似,人在贫穷之中,方始有点点像个人,而这“悲哀”、这“贫穷”都要先作界定:“悲哀”,不是痛苦欲绝,“贫穷”,并非衣食住行发生致命的磨难。
      痛苦欲绝的悲哀是不自然的,艰于维生的贫穷是不自然——整个自然界是漠漠茫茫的悲哀和贫穷,人,若求其为“自然之子”,就得保持适度的悲哀,适度的贫穷,而这等于在说,要先从痛苦艰难中摆脱出来,然后才好谈那种使人差强像个人的漠漠的什么,茫茫的什么。
      16、“死”不是退路,“死”是不归路,不归,就不是路,人的退路是“回到内心”。受苦者回到内心之后,“苦”会徐徐显出意义来,甚至忽然闪出光亮来,所以幸福者也只有回到内心,才能辨知幸福的滋味。
      这个“内心”,便是“宁静海”,人工的宁静海,谁都可以得而恣意徜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却是万顷碧波,一片汪洋。
      唯有这海是你所独占的,别人,即使他是你最宠幸的人,也只能算作海滨的游客。
      17、爱了一个人,没有机会表白,后来决计绝念。再后来,消息时有所闻,偶尔也见面——幸亏那时未曾说出口,幸亏究竟不能算真的爱上。又爱了另一个人,表白的机会不少,想想,懒下来,懒成朋友,至今还朋友着——光阴荏苒,在电话里有说有笑,心中兀自庆幸,还好……否则苦了。
      18、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19、好看的人,咬指甲时尤其好看。
      20、那口唇美得已是一个吻。
      21、人依赖你,你稍一欠动,他就恼了,怨怒你不通情理,辜负他对你的信任。
      22、罪人进了天堂,会比在地狱更痛苦。
      23、容易钟情的人,无酒量的贪杯者。
      24、女人守口如瓶,然后把瓶子交给别人。
      25、滥情非多情,亦非薄情,滥情是无情,以滥充情。
      
      ===慕宇轩 微信ID:muyuxuanxuan===
      交流、提问可直接回复消息
      回复【目录】查看第一、二季文章
      回复字母【m】查看第三季文章
      点击右上角人物头像,查看更全面的历史信息
      点击右上角…可以分享给好友
  •     “素履之往”,字字珠玑,行行真知灼见,处处智慧闪光。
      “哲学使人坚定,历史使人清醒”。经历浩劫,饱受牢狱之苦的木心所以能独善其身,是因其大智慧。
      他说:反抗不是刀枪相向,反抗是:你要我毁灭,我!不!
      读有大智慧人的书,补人生之课。
  •      原来看《哥伦比亚的倒影》时不喜欢木心这个作家,后来看多了,发现他写的真的很不错。有评论说他和王小波就完全是两个风格,一般喜欢王小波的就不会喜欢他。他的语言太优美,注重的也是一些小事?但小波会评判中国人人性犀利点。
       看完这本书,我发现木心的剖析还是相当有道理。语言的优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每个段落自成一格主旨,描述对各种事物的看法。曾经觉得这么简短的话语不够长篇大段来的气势恢宏,但是那么精简的言论也可以让人印象深刻。书中有些段落有点不懂,但是我最近总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完全没有潜心专研的毅力。
       木心对事物的看法真的有他很独特的地方。不会太受别人思想牵制,娓娓道来时信手拈来。
       享受言语的美和思想和作者的碰撞也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     书还没有看完,但是有的地方会看不懂,我只能说高中毕业以后我就向着文盲前进了……
      
      P44
      有可耐之俗,有不可耐之俗,可耐而不能耐,迂矣,不可耐而耐之,殆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问了两个人,加上我自己出了三种解释……
  •     读至文末,木心老先生和童明博士开了个关于“叛逆”的玩笑,也给读者们留下了一个打开之前就是空的潘多拉之盒,不免令人心生落寞。
      
      说好的潘多拉之盒恍如一个骗局,更是让人又羞又恼。
      
      这也不禁让我想到老先生的一句话,“无为”,是一种“为”,不是一种“无”。那么这“无之为”与“空”之间又作何解释,想必木心老先生自心有一番洞天。
      
      木心果然不愧为木心啊。也只能如此感叹一番。
      
      初读此书之时,我压根就不知道木心为何人,一字一顿,木心,无心?
      
      由于才疏学浅,磕磕绊绊,跌跌撞撞行至书中,竟觉得啥也没看,啥也不懂,犹如天书一般。
      
      灰心丧气,正准备搁置一边,偶一老友将陈丹青先生的视频推荐给我。看他说木心,谈木心,品木心,念木心,种种种种,又对这位“自觉且低调的天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无奈兴趣归兴趣,才学却远远达不到能读懂木心老先生的程度。他涉猎之广阔,思维之深邃,幽默之独特,更让我坚定了要多读书读好书的信念,虽然已经过了最佳读书的少年时期,但希望牢牢抓住青年时期。
      
      什么时候能读懂老先生不经意间的幽默和字里行间的深意了,恐怕在文学亦或哲学之道也算是修得正果了吧。
  •     挺好 就是看不懂,哪位看懂了麻烦解释一下每个标题的意思,读着很有意思,木心先生说的一些东西,都不好查找,看完他读书感觉自己的知识量太少了,这么多评论还嫌少呀。就是看不懂 真费劲
      挺好 就是看不懂,哪位看懂了麻烦解释一下每个标题的意思,读着很有意思,木心先生说的一些东西,都不好查找,看完他读书感觉自己的知识量太少了,这么多评论还嫌少呀。就是看不懂 真费劲
  •     全是短可十余字长不过千几百字的断章,随写随停,落笔处风云骤起,停笔时云破月来,往往出人意表、生面别开,而其中蕴藉的真是对人生冷静透彻的观照。有人评木心是“刻薄”,但我却觉得那只是冷静而已,对人世之爱本不需要如小儿女之情爱时刻挂于嘴边,而在千万劫后还能以冷静只眼去观照人生的,其对生之热爱分明纸上一一呈现出来了,只是有时如游鱼藏于荷叶底下,倏然而来,又倏然而去。
      
  •     年月既久,忘了浪漫主义是一场人事,印象中,倒宛如天然自成的精神艳史。
      
      我们到了陌生的城市,还不是凭借几个建筑物的尖顶来识别的么,后日离开了,记得起的也只有几个尖顶。
      
      ——祖师西来意旨如何
      ——庭前柏树子
      
      尼采在最后十年中,亦未有一句脏话粗话——是所有的无神论者同声感谢上帝。一个人,清纯到潜意识里也没有渣滓,耶稣并非独生子。
      
      背德的行为,通常以损害别人弄得性质来判断,而忽视其在损害别人之前先已损害了自己,在损害别人之后又继续损害自己。
      
      理想主义,是表示耐性较好的意思。
      
      《春秋》《史记》,并没曾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那是由于:礼,不能节人;乐,何尝发和;书,未足道事;诗,岂在乎达意;易,事难普遍道化。万象流传,毫厘是必失的,所以千里必差。
      
      如果“顿悟”不置于“渐悟”之中,顿悟之后恐有顿迷来。
      
      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在怪瘴巫术特异功能备受瞩目的时代,便知那是天才艺术智慧的大荒年。
      
      ——《庖鱼及案》
      
      “此活我者,可以报德?”
      “偿缣千匹可乎?”
      “未也。”
      “两千匹,可乎?”
      “未也。”
      “若此,不如杀之。”
      ——《朱绂方来》
      
      
      
      
      任何理想主义,都带有伤感情调。
      
      傲慢是天然的,谦逊只在人工。
      
      上帝不掷骰子,大自然从来不说一句俏皮话。人,徒劳于自己赌自己,自己狎弄自己。
      你终于闪耀着了么
      我旅途的终点
      
      眼看着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
      
      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有口蜜腹剑者,也有口剑腹蜜者。
      
      “小聪明”的特征是:无视大聪明,仇视智慧。凡“小聪明”,必以小聪明始,以小聪明终。
      ——《白马翰如》
      
      “理性万能”是错,任何“万能”都错。
      ——《媚俗讼》
      为所爱的人做了一尊雕像,于是告别。
      ——《晚祷》
      
      爱情,人性的无数可能中的一小种可能。
      
      智者,乃是对一切都发生讶异而不大惊小怪的人。
      
      最高的不是神,是命运。神也受命运支配——古希腊人如是解,余亦如是解。命运无公理,无正义,无目的,故对之不可思,遇之不能避。
      
      “命运”的最终诠释:无所谓命运——在此命题上,希腊人没收获,余亦没收获。
      
      我把最大的求知欲,好奇心,审美力,都耗在“人”身上,颠沛流离,莫知所终。
      
      十字架代表个人极致的美,然后,再象征救赎,意思是尝试救赎。
      
      “成了”,是:我终于完成了我的失败。
      
      无神论,无真理论,是“死地”,人类精神欲谋“生”,只有置之这样的“死地”,才有望而后生。
      有神论,有真理论,正不知还要再经过多少世代的苟且因循,也许就这样下去,下去了,永无但胆识直入“死地”,甩不掉“神”和“真理”奶瓶,人类枉有所谓“精神”,人类精神在幼稚阶段自取灭亡。
      ——《巫纷若吉》
      
      新逮到野马,驯师拍拍它的汗颈:“你要入世呀!”
      
      他说:“我已经告诉大家我要堕落了,怎好意思就这样上进起来呢。”
      
      宗教,哲学,艺术,都不快乐,靠回忆往事来过日子,总不是滋味。
      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
      ——《亨于西山》
      
      青春真像是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肴,虽然也有差些的,那盘子总是好的。
      
      答非所问其实已经是答了。
      
      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没条件地痴心忠于某一人,谓之滥情。
      
      人事浪漫得起的,浪漫不起的还好算人?
      ——《翩翩不富》
      
      
      没有自我的人自我感觉都特别良好。
      
      爱了一个人,没有机会表白,后来决计绝念。再后来,消息时有所闻,偶尔也见面——幸亏那时未曾说出口,幸亏不能算真的爱上。
      又爱了一个人,表白的机会不少,想想懒下来,懒成朋友,至今还朋友着——光阴荏苒,在电话里有说有笑,心中兀自庆幸,还好……否则苦了。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困于葛藟》
      
      
      
      
      世界人事是可知的,可推理而明晰的,路上行人,多半往不幸的所在走——既然不幸,为何要去?是哪,就因为如此,才叫不幸。
      
      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
      
      我比谁都走得慢,像个快乐的病人。
      
      单凭一个人的记忆,多少已死的已消失的人事物都泱泱地活着存在着,而一个人的记忆因其死而消失,与之共之的人事物不知由多多少少。
      
      记忆最广袤、最完备,越是细节越清晰。
      ——《向晦宴息》
      
      好看的人,咬指甲时尤其好看
      
      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额秋天吹来的
      
      首度肌肤之亲是一篇恢弘的论文
      
      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
      
      寂寞 多半是假寂寞
      
      手忙脚乱地爱过一夜 从此没见面
      ——《一饮一啄》
  •     武汉的天气近日转换为“水深火热”模式,前天还说看海,这两天就蒸桑拿呢。今天不知看什么书,便打开这一本。以前也只是零散的见过木心先生的文字,今天读来,确有深度。这深度,倒不一定是遣词用语的晦涩,而是通过文字,你会深深折服于他知识的渊博和贯通之术。在老学者面前,才知道人生体验太浅太少。因而更促进我要多多涉猎,学习永远都是件快乐的事情。
      
      下面依旧是我喜欢的句子:
      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艺术是尖的。
      
      古典建筑,外观上与天地山水尽可能协调,预计日晒雨淋风蚀尘染,将使表面形成更佳效果,直至变为废墟,犹有供人凭吊的魅力。
      现代建筑的外观,纯求新感觉,几年后,七折八扣,愈旧愈难看。决绝的直,刚愎的横,与自然景色不和谐,总还得耸立在自然之内。论顽固,是自然最顽固,无视自然,要吃亏的。
      
      如果“顿悟”不置于“渐悟”中,顿悟之后恐有顿迷来。 (赞同)
      
      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所以有时候不必假装施舍同情心,浪费自己的时间)
      
      人体的特异功能不是智慧。巫术与艺术正相反。怪癖并非天才的表征。在怪癖巫术特异功能备受瞩目的时代,便知那是天才艺术智慧的大荒年。
      
      哲学家的终局:碰壁。
      
      任何理想主义,都带有伤感情调。
      
      傲慢是天然的,谦逊只在人工。 (人具有所谓的劣根性,自身素养丝毫不可放松)
      
      上帝不掷骰子,大自然从来不说一句俏皮话。人,徒劳于自己赌自己,自己狎弄自己。
      
      评定一个美子,无论是男是女,最后还得经过两关:一、笑。二、进食。惟有辗然露齿,魅力四射。吃起东西来分外好看者,才是真正的尤物。 (哈哈,精炼啊。可是在情侣眼中,你心疼ta,便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好看)
      
      有些事,就这样自己不啼,鸦雀无声,所以还是麻烦自己啼一声的好,让人家便宜,莫让人家便宜太多。 (沉默中销声匿迹或者灭亡,太隐忍反而让自己难受,他人捡拾便宜)
      
      于宗教,取其情操。于哲学,取其风度,有情操的宗教,有风度的哲学,自来是不多的,越到近代,那种情操那种风度,越浮薄越衰,只有在非宗教非哲学的艺术中,还可邂逅一些贞烈而洒脱的襟怀和姿态。
      不必讳言艺术曾附丽于宗教,艺术也曾受诲于哲学,而今宗教、哲学都老了,还是艺术来开门,搀扶宗教、哲学进屋里避避风雨、喝杯热咖啡,天气实在太坏。宗教、哲学、艺术,都不快乐,靠回忆往事来过日子总不是滋味。
      
  •     青春真像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肴,虽然也有差些的,那盘子总是好的。
      不可能有真理,仅只是热情,无所谓思想,至多得到些感觉。
      活在自然美景之中,人就懒,懒就善。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
      谈到他的缺点时,他便紧紧搂住那缺点,一脸憨厚的笑——缺点是他的宠物。
      智者,乃是对一切都发生讶异而不大惊小怪的人。
      理想主义,是表示耐性较好的意思。
      眼看一个个有志青年,熟门熟路地堕落了,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康德的判断:“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此话可以反说,凡已不复善良者,乃对自然美丧失了直接的兴趣。
      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诺瓦利斯
      智者无非是善于找借口使自身平安消失的那个顽童。
      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
      爱情本来就没有多大涵义,全靠智慧和道德生化出伟美的景观。如果因为爱情而丧失智慧和道德,即可判断:这不是爱情,是性欲,性欲的恣睢。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     看木老的书,就跟和自己喜欢的姑娘谈恋爱似的:你以为你懂了,其实你压根儿没懂。最后,没领会了本书的精髓不说,还留了俩疑问:1. 文中提到的那个日本人写的真实手记有买的么?2. 遇不到无乌之屋时 可咋整?( ̄▽ ̄")
      
      整本书看完对两段话印象深刻:
      
      傲慢是天然的,谦逊只在人工。上帝不掷骰子,大自然从来不说一句俏皮话。人,徒劳于自己赌自己,自己狎弄自己。往常是小人之交甜如蜜,君子之交淡似水,这也还像个话,甜得不太荒唐,淡的不太寂寞。后来慢慢地很快就不像话了,那便是小人之交甜抢蜜,君子之交淡无水,小人为了抢蜜而扑杀,君子固淡,不晤面不写信不通电话,淡到见底,干涸无水。
      
      在人情上,爱屋及乌,后来弄到乌大于屋,只好屋也不爱乌也不爱——这样,变得精乖起来,要找便找无乌之屋,就是这样,才明白世上没有乌的屋已经不可能再遇见了。
      
      
      BTW, 亚里士多德谈论牛那一段笑喷了啊有木有~~~
  •     散文的一贯风格,清淡
      
      
      
      【1】谈功利性而言的“上进心”,尤不足贵;从道德来看“上进心”,则凡匮乏上进心者,原来都是无耻之徒。
      【2】爱情,人性的无数可能中的一小种可能。
      【3】青春真像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肴,虽然也有差些的,那盘子总是好的。
      【4】彼佳,彼对我无情--------尊敬之。
      彼佳,彼对我有情--------酬答之。
      彼劣,彼对我无情--------漠视之。
      彼劣,彼对我有情--------远离之。
      【5】撇开美学观点,仅就生理功能而言:眉淡眼小,鼻扁牙鲍,臂低腿短,胸平肩削,颈细背弯,发稀毛疏--------皆非良征。
      【6】信仰是伟大的绝望。
      【7】爱情本来就没有多大涵义,全靠智慧和道德生化出伟美的景观。如果因爱情而丧失智慧和道德,即可判断:这不是爱情,是性欲,是性欲的恣睢。
      【8】拿破仑在奥地利,身体那么好,拿破仑在埃及,黑死病要染也染不上。拿破仑在俄罗斯,胃病大发,误了军机,拿破仑在滑铁卢,痔疮加剧,肛口脱出一截,根本无法登鞍。是故任何一种天才,都应该拥有好好地胃,以及好好地其他生理器官,因为各有各的俄罗斯、滑铁卢,今天没轮到,明天会轮到(死后也会轮到,所以死也要死的健康)。
      【9】与无聊人说无聊话,呢呢喃喃两三个小时尤勿知休,此类脚色一上正常必是钳口结舌,顾左右而不能言他。
      【10】在精神世界经历既久,物质世界的豪华庄严实在无足惊异,凡为物质世界的豪华庄严所震慑者,必是精神世界的陌路人。
      对自然美抱有直接的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
  •     未读此书前,先从别人那里听了木心老头不少坏话,先入为主的印象挥之不去,于是就当他是个怪老头吧!读完此书,觉得木心是个老愤青,对祖国怀着的应是又爱又恨的感情,应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系。
      
      书名以及文章题名都很有嚼头,让人好一阵琢磨,无奈自己根器浅,很多都还没有读懂,诸如“白马翰如”“丽泽兑乐”等。
      
      书中好些句子读来很有趣,如“你煽情,我煽智”,另外关于“婢文化”和“妓文化"的阐述很有意思,也很深刻。
      
      
      
      
  •      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梁文道说他的作品是属于五四之前老一辈的文青一路过来写下的文字。
      
       而有位老师告诉我,读他的书最好的方法是去抄书,只有抄下来,才能体会到他文字的精雕细琢。
      
       有待尝试!
  •     如《即兴判断》,也好,确实,木心先生的文字,在近现代华人文学里,别有洞天。又有点可惜,“五四”春天里的缤纷色彩,过了冬,竟没有再开,终于有了一枝,还曲曲折折开在了墙外。怪,也不怪。不幸,确实不幸。
      
       (既评木心,就用木心风格吧,呵呵,邯郸学步而已)
      
      
  •     三日阅毕,概言之,易经共尼采齐飞,莫扎共塞尚一色。密度大得令人啧舌,语录随手可拾,然文横字硬,读来未必有愉悦之感,故弄玄作以挑逗读者。执拗自恋有之,桀骜飘忽有之,文里字间,恰若海上觅岛帘外看月,观之不真,求之不得,乐之不疲。——且掩卷,择日再酣。
  •     
      
       立在这道虚掩的朱门跟前,眼帘一抬,伸手一推,本以为亭台楼阁蓬山远景会忙不迭扑到人眼前来,岂料朱门沉厚,打不开?使劲,再推,得一缝恰可窥园,再要往前,却发现门后锁着好大一把铜锁,带着绿锈,有青苔的味道。
       木心站在门后,微笑低语:“我从不低估我的读者。”在我听来,他是在说:“进得此门之人,方才是我的读者。”
       朱门之上,有一匾额,曰:“素履之往。” 何来“素”?何为“履”?“往”常?“往”事?“往”何处去?一本书,还没开始读,便已撞上疑难无数。只得伸回手,徘徊在这道朱门跟前,琢磨着:“怎么个开锁法呢?”
       扉页柔软,正中,微黄纸面上,竖排繁体,印了九排墨字,笔画拙朴,应是作者手写。文曰:“易,履卦,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履卦, 《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卦,属中上卦。“素履往”比喻人以朴素坦白之态度行事,此自无咎。木心以《素履之往》为书名,着眼“坦白”、“无咎”、“独行愿也”。履卦之上乾卦,是刚健之君;下卦是泰卦,是平安,有祈福之意。
       心领神会,再推门时,豁然开阔。那锁,原不是真锁。哪有作者写出书来,却故意刁难读者不给人看呢?慢悠悠一抬眼,轻飘飘一伸手,门就能开?急了还踢上一脚,锁就能开?门跟锁,大概是为轻慢书籍、怠慢文字之人而设。
       进得门来,木心自序(叙):“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吾从恭,澹荡追琢以至今日,否则又何必要文学。
       于是,歌德两万七千行的诗剧《浮士德》,黑格尔峰峦重叠的《小逻辑》、《大逻辑》,全给抛在书外。驳了歌德、黑格尔的面子还不够,还得请出蒙田、尼采来助威。蒙田的小品文,尼采的《查拉图斯特如是说》,无不短小精悍,隽语无数,振聋发聩。
       《素履之往》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歌德的宏大、黑格尔的严密,不在书中。 它删繁就简,以春秋笔法呈纷繁万象,求的正是蒙田、尼采的气度,留的正是诗意和哲理。
       蒙田《尝试集》开卷即说:“吾书之素材无他,即吾人也。” 木心《素履之往》 ,二百零五页,满是柳永、庄周、海涅、卡夫卡、肖邦......其实,此书四万八千字,可作两个字看-----木心。
      
       朱门虚掩,铜锁绿锈。开门,窥园,见奇花异果,有的识得,有的不识。比如目录里的篇名“庖鱼及宾”、“巫纷若吉”、“偏偏不富”.......这些《易经》里的卦辞看着挺美,古意深涩,每个字我都认识,连起来就每个词都不认识了,更不明白作者引它们做篇名意旨何在。
       木心搬出蒙田、尼采来助威,我辈也可搬出庄周来压阵。 《庄子.养生主》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殆矣。”不求无涯,不致殆矣,进得园来,撷英咀华,摘几段有眼缘的文字来咀嚼。那无涯的,看不明白的,体味不出趣意的,搁着,指不定那个下午
       如果“顿悟”不置于“渐悟”中,顿悟之后恐有顿迷来。顿悟和顿迷,也许一体双生。这里悟了那里迷,今日悟了明日迷。若无“我执”,哪来的“顿悟”? 有“执”才有“悟”,有“悟”就有“迷”。佛陀的梵文,Buddha,意即"awakened one",觉悟者。佛陀在成为佛陀以前,同样陷于执迷。人若不执迷,岂不佛陀?
       傲慢是天然的,谦逊只在人工。凡生出来、活下来的人,都是几千万个(或许几亿个?)精子里成功胜出、夺到一颗宝贵卵子的佼佼者。所以傲慢一下实在符合天性,符合自然。不过,长大成人的精子们相互碰头时,那就是佼佼者遭遇佼佼者了。所以,只好人工谦逊一下,以免相互争斗、留不下活路来。
       智者,乃是对一切都发生讶异而不大惊小怪的人。孩童都是智者。因为他们对世上一切事物都怀抱新鲜之感,讶异于成人们习以为常到无感的事物或概念。花为什么是红的、黄的?苹果为什么叫苹果?我是哪里生出来的?孩童常怀讶异,他们疑问,却不会大惊小怪,像个成人似的失态:“哎呀,那人竟是个同性恋!”
       半个世纪前,国人有李宗吾者,架构一门《厚黑学》(皮厚心黑之至论也),书中的这样几句,墨沈未干似的:“法国革命,是在政治上要求人权,我们改革经济制度,则注意生存权。”当今以“生存权”替代“人权”的偷换概念的老手们,固厚黑有加矣。 鬼才魏明伦写了本书叫《奇奇怪怪的四川人》,盛赞出自天府之国厚黑教主李宗吾。1912年的《厚黑学》,用在2012年的今天,半点不过时,一世纪不过一刹那,既符合佛家教义又跟得上时兴的量子力学、弦理论,不愧为经典。达尔文的进行论快过时了吧?一百年了,“生存权”代替了人权,厚黑学愈陈愈香,人类进化了、先进了?
       再说一遍 十九世纪所期望的,可不是二十世纪这样子的。唉,二十世纪所期望的,可不是二十一世纪这样子。地沟油泛滥了;希腊破产了;杀人者对审判官说:“有机会还要再干一次。”
       除了极少数人中的个别者,其余的,我当做是景物看。景物一直是欠佳,看只是呆看。此话真是不动声色地苛刻。“极”少数人,还不够少,得是那极少数人里的“个别者”。景物!把人做花鸟视之,还要添一句“景物一直欠佳”。除了极少数人中的个别者,谁不是别人眼中的景物呢?若是反问一句:“您就不怕自己也成了景物?”木心莞尔,随即扔来一句:“吾乃佳景,君可尽情欣赏。”
       反卡夫卡 一九一二年的日记中,他暗示道:“恶并不存在;一跨过门槛,就全是善。”这等于说:善并不存在,一跨过门槛,就全是恶。 是啊,如果那样,门槛的那边,全是恶。这话到底叫人心惊,还是躲到陶渊明那里去缓缓神:“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园里游荡这许久,花也看了,果也尝了,没遇着杜家小姐婉转幽咽:“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园。”倒记起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好的诗人、画家,必同王国维话里的词人一样,是不失赤子之心的人。如木心、汪曾祺,其文可见赤子之心。不过,“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这是一种可能,还有种可能是“阅世愈深,则性情愈真”。木心、汪曾祺,这些走过龃龉、受过摧迫、见过愚妄的人,历世愈久,愈返赤子。
  •     木心,如《即兴判断》,也好,确实,木心先生的文字,在近现代华人文学里,别有洞天。又有点可惜,“五四”春天里的缤纷色彩,过了冬,竟没有再开,终于有了一枝,还曲曲折折开在了墙外。怪,也不怪。不幸,确实不幸。
  •      这本素履之往,零零碎碎读了好几年,还没有读完。想起“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与王子猷心境相仿佛,乘兴而来,得意而止。后来连读过书这件事也忘了。
        
        
        艺术的作用,在于拆散哲学。
        木心说“哥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严密的逻辑,重叠的概念,繁琐的论证,作成宏大的密不透风的体系,确实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多亏了中国人的心灵,不喜欢这么滞碍,见有硬的、滞的、拘泥的,便要给化掉。这是“无”的智慧,佛家称“般若”。
       概念、论证、体系,是心灵临时搭建的脚手架,用完了便要扔掉。有人反执这些为实。在被社会异化之先,先被异化成了自己所造的概念。概念的世界,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一个陷阱连着一个陷阱。世人皆知知识能烛照万物,少有人知道烛照的同时也是遮蔽,是陷溺。学圣贤没有学成,先学成一身道学气。大丈夫要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现在虽然是文化的末世,木心大概也得了一点半点,所以能出入中西,游刃有余。看他拈出一个又一个,片言折狱,举重若轻,语气仿佛经常一起喝茶聊天的朋友。我看得惊心动魄。
      
      
        传统常常能浸润出赤子般的痴人,废名写《阿赖耶识论》,说他懂得了康德,只恨不能相与订正学问。这是痴人痴语,却不是梦话。  
        当年达摩西来,说震旦有大乘气象。举世四望,印度的大乘精神,大概只有中国能够相契。寻常了解很容易,难在能够欣赏与呼应。
        
        
        唐末五代的文章染了颓风,世风也跟着下堕。现在么,文章也在渐渐僵化、朽烂下去。文章无骨,撑不起一个时代。五代还有江南的小词。今天有什么?连靡丽也没有靡丽的格调。
        
        
        木心总算是一股清新的空气。今天的汉语太难看了,繁冗,机械,不通,对应着这样的世风。左翼刚猛狞厉的文风,一路写下来,丢掉了神魂,就成了今天的样子。所以只能以“小清新”(此处特指风格,不含褒贬)来救正。
        《后庭花》背后还有一个敏感的心灵。现在的时代整个是没有心灵的。所以也无所谓颓废,无所谓靡丽。颓风与靡丽尚有颓废与靡丽的美。时代整个在僵化干枯下去。偶尔沾一点艺术,宗教,灵修的润泽。
        
        
        我从未奢望去了解木心,沾一点余润就罢了。况且了解了有什么好。就这样半推半就,你说东我说西的喜欢着岂不很妙,作家好比女人,了解了,往往就不喜欢了。
  •     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刚刚读到先生的《素履之往》,如今先生不再,可是遥想那片江南小镇,该是给了你一段平静的时光。
      
      
      如果我在乌镇,我希望在江南小镇的街头,邂逅那个叫做木心的人,虽然他已经白发苍苍,也很想和他静静地走上一段路途,无论是披着刚刚苏醒的太阳,还是送走蹒跚的夕阳。
      
      我想询问他,为什么我的生命总是如此摇摆,为什么我的青春总是飘荡在那些接踵而来的患得患失里,不能悉心烹煮成一道道美味的佳肴。那些进进出出的真理,为什么却不能流淌在我的血液中,让我神清气爽。
      我想听你谈论哲学,谈论历史,谈论绘画,看着他的眼睛,想象着,究竟怎样的孜孜不倦,会把热爱变作一种信仰。也许你本不会回答,只会对我沉默,然后送我一个微笑的背影,我依旧疑惑着,我究竟该怎样挥霍我的生命,才能让它变作它该生长的模样。
      也许你会说到爱情,那些让我失去理智的病痛,究竟该怎样治愈,才不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留下难看的疤痕,怎样去遗忘,才会获得痊愈的健康。
      但我说不出对你的喜欢,喜欢你字里行间的抑扬顿挫,爱你清醒的冷漠,爱你讥讽的诚恳,爱你独特的视角,我愿意在乌镇,与你共享着一段时光,好让我在以后的摇摆了,不至于被空虚掌控,剩下一个残缺的心脏。
      总有时光,是不请自来,而有些真理,却必须敞开城门,夹道欢迎。如果我遇见你,我会敞开我的字字句句,即使它们放荡不羁,连一个正确的格式也没有,即使它们歪歪斜斜,不登大雅之堂。
      
  •     决绝的竖,刚愎的横,现代建筑里的高楼拔起——真的只是为了拆除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又何在?讲究现代建筑功能性、分工合理的当下,似乎显得过于物欲,我们有多久真正走出禁锢自己的“囚笼”,摆脱世俗困窘的枷锁,去看看身边的世界,去欣赏身边的自然......似乎显得过于遥远?文化——文明,在现代建筑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     在这个奔忙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读一下木心的书,就如树林中的一丝清风,让人倍感轻松,在这里,找到久违的熟悉和哲思意味。在只言片语中,闪耀的是智慧和本性的思考。就应该这样,在你快乐的时候,读她,你会知道自己快乐的意义。在不快的时候读她,会与世界释然和解。
  •      《聊斋志异》中有一个故事叫做《陆判》是讲阴司判官为人洗心肠换头颅的故事."朱醉梦中忽然觉得脏腑微痛,醒了一看,却是陆判官坐在床前剖开他的肚皮,拿出肠胃,一条一条整理...陆判官笑着说:“不要怕,我为你换个聪明的心。”现在看来口味颇重却又觉想象力之奇诡,这肉体解剖学上的改变不为别的,朱生有了慧心后一反之前屡考八股不中之颓势,科考上有了精进,之后又嫌妻丑求判官为其换头.这就是一个男人终生的小算盘啊,仕途闻达,家有美眷.终究显得格局狭隘了些,不过也正是一个社会动物想生存得更舒适些而触发的本能愿望.从面貌以至于心态上做改变固然受欢迎,也是“大势所趋”,这正是“小人革面”,然“君子豹变”的漫长蛰伏究竟要等到何时.
       《素履之往》显然是推崇君子豹变的,其中谈文论艺的地方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全部理解得通.读起来一是文字颇有灵性,二来也免不了一些文人玩弄俏皮话的通病.第一遍读起来某些语句颇有豪气,第二遍再翻看则充满着迷宫里反复慨叹的无奈.每个小章节都以易经卦象命名,但相对应的内容实在找不到太多关联,也就不过与执着细节了.无非是强调贲于丘园的朴拙,向晦宴息的宁静,白马翰如的灵性,素履之往的孑傲,然而丽泽兑尔、与尔靡之的酣畅又与和人共襄? 困于葛藟的窘迫又如何是好?
      
      以下是琐碎的眉批:
      “小人之交甜抢蜜,君子之交淡无水,小人为了抢蜜而扑杀,君子固淡,不晤面不写信不通电话,淡到见底,干涸无水.”(P-30)
      『如我说的话与人交往是:“异性之交甜如蜜,同性之交淡如水”,这是一个交往长久的法则,一旦与哪个异性淡了也就真的淡了,与同性打得火热也是煽风点火加速炭柴的耗竭.当然这异性之交是不狎昵的,否则岂不成了狂蜂浪蝶.』
      
      “我的爱情观 爱情,人性中无数可能性中的一小种可能.”(P-44)
      “爱大,情仅是爱的一部分.”
      『爱和感情两个概念都要比爱情这个词要大,有时候局限在爱情二字反是一种束缚.』
      
       “你没有必要离开屋子。待在桌边听着就行。甚至听也不必听,等着就行;甚至等也不必等,只要保持沉默和孤独就行。大千世界会主动走来,由你揭去面具。它是非这样不可的。它会在你面前狂喜地扭摆。”
       “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洲。”
       卡夫卡的说法丰富透辟,米芾的吟哦简练痛快。(P-55)
      『世界的确是这样对你揭开面纱,你睁开眼就可以了.』
      
      
      “中国之君子,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P-108)
      『可木心之前又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在文学上嗜人,实际生活并不嗜人—所以伟大.”且不论是中国之君子还是俄国之文人,既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又大呼其不明事理,可见文人、哲学家、艺术家也在碰壁,人生就是碰壁.素履之往也是碰壁之旅.』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P-127)
      『通篇在谈宗教、哲学、艺术,在宗教和哲学的无奈中寄望于艺术“贞烈而洒脱的襟怀”,反过来又说“艺术是最虚幻不过的了...这样的非物质,这样地非附在物质上不可”.在这个无聊的物质世界中寻求物质的享受和精神的探索,用无聊抵抗无聊,也很可能无聊地碌碌而终.』
      
      “听命于主子而阿谀奉承的文化是婢文化.调笑大众,俏成俏散的文化是妓文化”(P-137)
      『木心说妓女文化是趋向腐烂的,婢奴文化是取向妓女文化的.可我认为两种文化是必然存在,甚至是不可磨灭、如火如荼的.政府机关的婢奴文化只要有政权在就一定要为其歌功颂德的.妓女文化是轻佻的、戏谑的、轻松的易于消费的,微博不就是妓女文化么?』
      
      “爱人者向前瞻,渐渐显出爱人的才是文化,而崇神的是蛮荒的陈迹.”(P-138)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中用野蛮的陈迹震惊了世界所谓人本位的文化.』
      
      “单凭一个人的记忆,多少已死的已消失的人事物都泱泱地活着存在着,而一个人的记忆因其死而消失,与之共亡的人事物不知有多多少少...宇宙是一个记忆性的构成.”(P-157)
      『据说一杯水中的原子数比地球上海洋中水的杯数都多.如果把我们每段记忆比作类似原子一样的小单位,那些日常琐碎的一瞥,那些可回忆的交错剪辑的片段,那些午夜梦回中乱序组合的片段,将是一个惊人的数据量记录在几百亿个神经细胞中,储存在2两轻重的大脑里.真是惊骇的奇妙.』
      
      “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P-178)
      『写小说像是主动露自己的私处给人看,大家在谛视、抚弄、验查的过程中会丝毫没有羞恶之心的坦荡接受,继而寻求与自己私处相契合的地方。但我自己现连裤子都还不会脱,前面说了主动脱的是小说家,被动被研究的那是遗体捐献者。可见[解、脱]也是种天赋。』
      
      
      章节卦象小考: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朱绂方来”,取义是说,委以重任的官服刚刚送来。由于困型人天赋聪明,九二与九五刚中之君相应,所以有机会受到重用。“朱绂”是官服,困卦是从否卦的上乾中来,乾为衣、为大赤。
      
      翰:本意:山鸡,锦鸡。
      “白马翰如”原意:不加任何修饰的朴素无华的马也会如五彩的锦鸡一般漂亮。后指人很有才
      
      
      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看起来风度翩翩却不富裕的人,都不是什么老实人
      
      十朋之龟
      谓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
      十朋之龟者,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贲格人意志:只求在朴素的山丘园林自然而生,如同持一束微薄的丝帛,虽显吝啬,最终可获吉祥。
      六五在震里(六五、六四、九三互震),震为森,有丘园象。又,贲卦由泰卦变来,泰的上卦为坤,坤为田园,变而为贲,贲的上卦为艮,艮为山丘,故云“贲于丘园”。下离为文明,上艮为止,六五居中,离之文明,发展到艮而知其所止,有敦本尚实之象。市朝为人所趋骛的华美之所,而丘园则是自然而生的质素之地,这是说贲格人低欲,意志表现为舍去人为的侈华而重视朴素的自然,没有招摇过市、大肆渲染的动机。坤又为布帛,上九与九三把坤夹在中间,形同“束帛”,束帛就是成捆的布帛。“戋戋”,音jiān ,少,细微。“束帛戋戋”,就是说象一捆捆帛似的那样少。这是说贲格人在低欲的作用下,意志力的表现如同拿一捆捆帛送礼一样,显得轻微。这样做,“吝,终吉”,看上去很吝啬,但最终结果还很吉祥。
      
      初九:素履,往,无咎。
        白话:阳爻在刚位,按平常的方式去前往,是因为只想实现自己的愿望,"独行愿"是因为跟九四不应,因此不是为了任何利益,作为履卦的初爻,故老老实实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行为清正纯洁,如此下去,便没有灾祸。
  •     木心的这套文集基本算是我的跨年书,从去年读到现在,这本的名字感觉起得非常好,将来如果我要开个素食馆,就用这名字。。。。《易·履》:“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王弼 注:“履道恶华,故素乃无咎。” 高亨 注:“素,白色无文彩。履,鞋也。‘素履往’比喻人以朴素坦白之态度行事,此自无咎。”后用以比喻质朴无华、清白自守的处世态度。即是说明在这肮脏的尘世之中我一个人依然坚持的自己的节操,就算只我一人孤独坚守我也情愿…
  •   偏偏近日是一边读王小波一边读木心的。。。
  •   握爪。两个作家都挺喜欢的
  •   倘使你从【从前慢】开始读起,会一开始就喜欢起来。当你读完他的全部,你会尊称他为先生,而不是老头。
  •   木心站在门后,微笑低语:“我从不低估我的读者。”在我听来,他是在说:“进得此门之人,方才是我的读者。
    +1
  •   拆散哲学。。。
  •   某个下午,心情沮丧,觉得平时看的书都面目可憎起来,想这一切其实半点意义也没有,又没有办法把自己从沮丧中拉出来。忽然想起一句诗,在心里默念一遍,心立刻被一种祥和喜悦感占领了。沮丧烟消云散。我就是这么拆散了哲学。
    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过于涉身于哲学、理论、思辨的我面目分外可憎。不知道你有过这种感觉么
  •   没错,我常常会因为那些乱七八糟的理论争论而沮丧。这个时候要么读读理查德罗蒂的书,要么读读小说
  •   作家好比女人。还不说好比爱情呢~~
  •   嗯,说得有理。
  •   了解了,往往就不喜欢了。
  •   作者是用心在读用心在写,敬仰同时觉得惭愧之极~
  •   去读了木心,包括《素履之往》,觉得字不成句,曲不成调,太散乱零落。每句话似乎都要让人仔细推敲,有点刻意和花哨,实在感觉不到语言或思想的美。私心以为自己未得,还请指点一二。
  •   @shadow
    上午写了一些,觉得不好,又删了。可能每个人限于阅读经验和个性,不可能对同一个作者有相同的感觉。我喜欢木心的原因,正像陈丹青写的,如果汉语书写的传统没有断,从五四一路下来,就该是木心这个样子。其实,到底是不是也已经没法得到实证。但是木心的文字,确实很干净、典雅,相对来说,是比较清澈的,少了杂染。花哨和刻意,可能是典雅的另一面。
  •   接到手的后,第二天读完。读来流畅。觉得自己和他一伙,心境高,又不全是,先生好下判断,喜欢表示对喜欢人的喜欢。我喜欢他,他,我朋友,我不说。说多了,没境界。我们都追境界,我只说我懂,不解释。
  •   与其说拆散,不如说溶解。
  •   过于涉身于哲学、理论、思辨的我面目分外可憎--同感!久了都把自己看僵硬了。。。过于理性。目前想从中抽离出来,歇停会儿,寻找点艺术的感性来软化软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