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出版时间:2003-7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梁红 编  页数:396  

前言

  《环境监测》是应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专指导组要求编写的“环境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按照高职高专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教材编写中突出了环境监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力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效果。为了便于读者在学习中查阅对照,将全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两者可相辅相成配套使用。  教材紧密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反映了当前国内外的发展水平。所涉及的标准均为最新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教材适用于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专业学生,也可用作环境监测和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教材的理论教学部分共分10章,分别介绍绪论、水质、大气、固体废物、土壤、噪声、生物、放射性、居室污染监测以及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等内容;实验教学部分包括水质、大气、土壤等章节的典型教学实验22个。  本教材的建议教学学时为1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验教学40学时。  本书由梁红任主编,吴风林任副主编。章节编写分配如下:第1、3、9章由梁红执笔,第2、5、7、8章由吴风林执笔,第6、10章由王红云执笔,第4章、实验部分由高辉执笔。梁红负责全书统稿。本书部分内容由王宜民教授、曾祥镇教授审稿,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内容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环境监测》以现行的国家环境监测标准为依据,详细介绍了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土壤、生物、居室环境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原理、监测方法和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注重介绍环境监测中使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力求反映当前环境监测学科的发展水平。  《环境监测》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以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在职环境保护人员的培训教材。

书籍目录

1 绪论1.1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1.1.1 环境监测的目的1.1.2 环境监测的分类1.2 环境监测对象的特点与选择1.2.1 环境监测对象的特点1.2.2 监测对象的选择1.3 环境监测技术1.3.1 化学分析法1.3.2 仪器分析法1.3.3 生物技术1.4 环境监测网络与环境自动监测1.4.1 环境监测网络1.4.2 环境自动监测1.5 环境标准1.5.1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1.5.2 环境质量标准1.5.3 污染物排放标准1.5.4 环境标准体系1.6 环境监测课程的学习导航1.6.1 明确环境监测的内容1.6.2 坚持环境标准1.6.3 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1.6.4 重视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习题2 水和废水监测2.1 概述2.1.1 水和水体污染2.1.2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2.1.3 监测项目2.1.4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2.1.5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2.2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2.2.1 地表水样的采集2.2.2 废水样品的采集2.2.3 地下水样的采集2.2.4 底质(沉积物)样品的采集2.2.5 流量的测定2.2.6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2.2.7 水样的预处理2.3 物理性质的检验2.3.1 水温2.3.2 颜色2.3.3 臭2.3.4 残渣2.3.5 电导率2.3.6 浊度2.3.7 透明度2.4 无机物的测定2.4.1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2.4.2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2.5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2.5.1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2.5.2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2.5.3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2.5.4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2.5.5 总需氧量(TOD)的测定2.5.6 挥发酚的测定2.5.7 矿物油的测定2.5.8 其他有机污染物的测定2.6 水质污染生物监测2.6.1.生物群落法2.6.2 细菌学检验法2.7 底质监测2.7.1 底质监测的意义及采样方法2.7.2 底质(沉淀物)样品的采集2.7.3 污染物质的测定2.8 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2.8.1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2.8.2 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简介习题3 大气和废气监测3.1 概述3.1.1 大气及其组成3.1.2 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3.1.3 大气污染源3.1.4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3.1.5 大气污染监测和监测项目3.2 大气采样点的布设和采样频率3.2.1 大气监测采样点的布设3.2.2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3.3 大气样品的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3.3.1 直接采样法3.3.2 富集(浓缩)采样法3.3.3 采样仪器3.3.4 采样记录3.4 大气采样效率和气体换算3.4.1 采样效率及评价3.4.2 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与气体体积换算3.5 颗粒物的测定3.5.1 自然沉降量的测定3.5.2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3.5.3 可吸入颗粒物3.6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_3.6.1 二氧化硫的测定3.6.2 氮氧化物的测定3.6.3 一氧化碳的测定3.6.4 臭氧的测定3.6.5 总烃的测定3.6.6 氟化物的测定3.7 污染源监测3.7.1 概述3.7.2 固定污染源监测3.7.3 流动污染源监测3.8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3.8.1 概述3.8.2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3.8.3 空气污染指数(API)习题4 固体废物监测4.1 概述4.1.1 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4.1.2 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和组成4.2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4.2.1 样品的采集4.2.2 样品的制备4.2.3 样品水分的测定4.2.4 样品的运送和保存4.3 危险特性监测4.3.1 急性毒性4.3.2 易燃性4.3.3 腐蚀性4.3.4 反应性4.3.5 浸出.毒性4.4 生活垃圾特性分析4.4.1 垃圾的粒度分级4.4.2 淀粉的测定4.4.3 生物降解度的测定4.4.4 热值的测定4.4.5 渗沥水分析4.4.6 渗沥试验习题5 土壤污染监测6 生物污染监测7 噪声监测8 放射性污染监测9 室内污染物监测10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实验

章节摘录

  (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环境标准物质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对这类材料或物质必须达到要求所做的规定称为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则应尽量采用国际通用或统一的标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环境监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