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纳日碧力戈 页数:198
Tag标签:无
前言
语言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从语言的角度研究人类学,属于人类学分支。语言人类学从文化资源、社会实践、历史记忆、话语权力等四个方面研究语言和语言现象,紧扣文化、实践、历史、权力这四个主题。 语言人类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处于语言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之间,研究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等多学科问题,其研究方法兼顾田野材料和理论对话,注意推陈出新;研究对象是真实的社会人,是他们的历史和社会记忆;研究内容是现场话语和情感,是对话活动及其社会意义和社会分类。 语言是社会指号,是文化资源。它反映群体和个人的分类方式和思维特征,反映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也反映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语言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也是人类能动作用的一部分。博厄斯、萨丕尔、马林诺夫斯基及其他现代人类学的奠基者,高度重视语言对社会的解释和表现作用。格尔茨把文化看作是文本和意义之网。语言人类学把语言作为社会实践来研究,这本身具有独特、深远的意义。这种开放的取向使我们能够从现代哲学观点和社会理论中广泛汲取营养,充实自己的研究,提高自己的水平。
内容概要
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语言人类学理论的专著,在大量引入英美理论的同时,也介绍国内相关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导论为语言人类学定位,从形式、内容、意义、能动、历时等视角讨论作为指号系统的语言和语言现象。 第二章从普遍性和相对性着眼,讨论语言作为文化资源的功能,涉及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结构与认知、语言的文化隐喻、时间和空间等主题。 第三章介绍语言的由来,从进化论出发,讨论从猿到人的过渡对于人脑构造的重要影响,讨论人脑构造的革命性变化和分节语言产生的相关性。同时,对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异同进行比较。 第四章从社会实践的视角讨论语言和语言现象,引进生物学结构耦合概念,强调互动,突出说话即行动的说话民族志主题,对文化翻译实践作理论探讨。 第五章重点讨论作为“文明”标志的文字及其功能,内容涉及文字的认知作用,其不在场的信息传递功能,介绍汉字文化圈和书法的文化关联。 第六章是对语言人类学前沿理论的重点评介,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论、经巴赫金、维高茨基的对话理论和社会行动理论,过渡到皮尔斯的指号三性(或称指号三元)。由雅各布森和西尔弗斯坦代表的“移动符”理论,仍然是语言人类学的前沿理论,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章最后一节介绍和讨论认知语言学。 第七章展望语言人类学的现状与发展,讨论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全新背景下本学科的传统研究课题和新的发展方向。语言意识形态、种族主义对语言的嵌入、媒体化文化、话语交互性等,都是崭新的学科生长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语言人类学定位 第二节 形式、内容与意义 第三节 语言:能动和历时的象征活动 第四节 语言:指号系统第二章 作为文化资源的语言:普遍性和相对性 第一节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第二节 结构与认知 第三节 语言的文化隐喻 第四节 时间和空间第三章 语言的由来 第一节 达尔文的进化论 第二节 从猿到人 第三节 人脑和语言 第四节 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第四章 语言和实践 第一节 结构耦合 第二节 说话民族志 第三节 语言和行动 第四节 文化的翻译活动第五章 文字的力量 第一节 关于文字的起源 第二节 文字和语言 第三节 文字的作用 第四节 超越文本 第五节 汉字文化的影响第六章 重归语言人类学 第一节 游戏与规则(维特根斯坦) 第二节 对话理论和社会行动理论(巴赫金、维高茨基) 第三节 “指号三性”(皮尔斯) 第四节 “移动符”(雅各布森、西尔弗斯坦) 第五节 认知语言学第七章 语言和全球化 第一节 数字化生存 第二节 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 第三节 语言意识形态 第四节 现状与发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网上交流者并不在同一个场所,某交流者可能同时在收发电子邮件、观看视频上的PPT演示,等等。因此,交流者并不知道对方此时此刻还在做什么。利用数字技术交流的人可能会同时关注几个话题,听说读写,诸感官各司其职,一心多用,改变了交流方式,也改变了交流礼仪。在各种会议上听众手持电脑匆忙打字,不知是在记录还是在收发信息、浏览网站,是在注意听讲还是在做白日梦,谁也不知道。也有这样的情况:某交流者与某些交流者在同在一个场所,如会议室,但他也通过网络与不在场的另一些人交流,这样,他就置身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交流空间,一个是真实的,其他的是虚拟的。多重交流空间的存在为人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主题:在数字化生存中,人们如何重新定义或维持自己的族群认同?如何与国民国家互动?如何分配包括符号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源?社会如何重新记忆?历史如何重新书写?文化如何重新构建?如此等等。在网络时代,数字语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计算机语言与社会行动合一,言即行,说话即施为,编码控制了现代人的生活,密码掌握了他们的命运。 虚拟现实让人的肢体感觉发生变化,从而重新划定身体的“边界”:坐在计算机前的操作者可以把自己的体感投射到某虚拟形式上,如虚拟手、虚拟动物等(MtlrryandSixsmith,1999)。数字化生存把人的感知和感觉分解开来,形成新的体化记忆和体化实践,例如人们对电子游戏的体化实践,对键盘的依赖,就像拐棍对于盲人、假肢对于残疾人的作用一样。
编辑推荐
语言人类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处于语言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之间,研究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等多学科问题,其研究方法兼顾田野材料和理论对话,注意推陈出新;研究对象是真实的社会人,是他们的历史和社会记忆;研究内容是现场话语和情感,是对话活动及其社会意义和社会分类。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语言人类学理论的专著,在大量引入英美理论的同时,也介绍国内相关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