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梁和成、周爱国、唐朝晖、 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0-10出版)  作者:梁和成 等 著  页数:220  

前言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城市地质环境受到人类活动改造的强度日益剧增,进而造成城市地质环境的变化或者由此诱发了城市地质环境灾变。这种不可预见的城市地质环境变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和深刻,尤其是由于城市高强度的开发与建设活动提速或扰动了城市某些地质过程,导致前所未有的复杂效应。因此,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前缘和热点,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由此,衍生了新兴的学科——城市环境地质学。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是城市环境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围绕一定的目标,在城市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研究城市地质环境与城市中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反馈作用;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分析作为约束定量分析的框架为基本原则,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并对城市地质环境安全度、质量的优劣和风险的大小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编制出评价图系,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所有的城市地质环境成果必须经过城市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这一环节,将专业性的调查成果转变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评价成果,才能供社会所用。因此,在以资源保障为主的城市发展向更贴近新的城市社会生活、满足城市社会发展多种需要的方向转变之时,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对如何科学合理地从城市地质环境背景中更好地找到自身发展的基础和空间,乃至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内容概要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的涵义、基本原理、评价与区划方法和技术手段,并结合大量的研究实例对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安全、城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风险和城市建设用地的不同功能区优化布局等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并对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区划进行了探讨。这些内容都是近年来城市地质环境评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观点新颖,内容充实,实例丰富,方法先进,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可供从事城市环境地质研究和参与该领域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城市地质环境与城市建设第一节 地质环境与城市建设的相互作用机制一、地质环境对城市建设的制约作用二、地质环境对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三、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作用四、城市规划与地质环境保护第二节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概述一、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二、城市建设用地功能区划第二章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第一节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理论一、评价的基本原则二、评价的基本原理三、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分类四、评价的基本思路第二节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方法一、评价流程二、评价,单元划分三、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四、评价指标数据提取五、定权方法六、评价模型七、评价分区第三章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安全评价与区划第一节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的内涵一、城市地质环境安全问题属性二、城市地质环境安全问题分类三、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内容第二节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方法一、城市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原则二、城市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思路三、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方法四、城市地质环境安全区划第三节 城市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应用实例一、福州城市地壳安全评价二、福州城市地面稳定安全评价三、城市土壤安全评价四、城市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第四章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与区划第一节 城市建设用地的功能分类一、一级功能用地类型划分二、二级功能用地类型划分第二节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一、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思路与程序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三、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第三节 城市不同功能用地区划一、城市功能区划二、基于地质环境考虑的城市功能区划第四节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应用实例一、福州市建设用地功能分类二、不同功能用地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三、评价指标定权四、评价单元划分五、一级功能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第五章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风险评价与区划第一节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风险评价的含义第二节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一、地质环境自然差异风险评价方法二、不同功能用地易损风险评价方法第三节 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应用实例一、福州市地质环境差异经济损益风险评价与区划二、福州市不同功能用地经济易损风险评价与区划第六章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地质环境评估一、城市规划地质环境评估二、规划地质环境评估区划三、应用实例第七章 城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优化评价第一节 城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优化的含义一、不同功能建设用地优化布局二、不同功能建设用地优化评价思路第二节 城市不同功能建设用地优化方法一、评价要素及因子分析二、基于可能度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第三节 城市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应用实例一、福州市居住与公共设施用地优化利用评价二、城市居住与公共设施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议三、福州市工业及仓储用地优化利用评价四、福州市不同功能用地功能优化五、福州市不同功能用地优化布局建议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如果评价区域的岩土体工程性质方面的资料丰富具体,且对评价区域将要进行的建筑物类型(低层、多层、高层建筑)有了了解后,就可以将地基承载力作为地质环境评价的指标。(3)基岩埋深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基岩地基比第四系的地基更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建筑物地基。基岩的埋深直接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基础工程的资金投入量。基岩埋藏深度不同,对各类建筑物建造方式的影响就不同,如对于一般低层和多层建筑的基岩直接出露或埋深在3m以内,或对于高层建筑、高耸建筑的基岩埋深在10m以内,就可以采用浅基础直接将建筑置于基岩上;但是若基岩太深,则需采用深基础,将增加工程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4)岩性组合岩体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或围岩,其稳定性不仅取决于岩石本身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岩体的组合关系。岩性组合是对各岩土体的成因及力学性状的统一刻画,力学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基的稳定性,力学性状软弱的地层是建筑工程中的不利因素。建立岩性组合模型可对城市各区段土体的工程地质性状进行分类,对场地中的工程活动进行指示。(5)岩体结构岩体结构是指岩体内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排列组合形式,岩体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地质界面,称为结构面;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岩块,称为结构体。岩体特性主要取决于岩体的内在结构,岩体变形破坏主要受岩体结构的制约,故岩体结构可作为岩体质量评价、岩体力学模型和力学介质类型划分、岩体力学测试方案制定、测试成果分析和力学分析计算的基础。由于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与工程规模密切有关,其关系到在岩体开挖过程中的施工难易,工程成本高低以及工程运营过程中的稳定性,例如岩体结构较复杂时,岩体开挖过程中的施工较困难,稳定性较差,工程成本高。

编辑推荐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纸质不好,封面过于随意,价格这么贵,里面的图还是黑白的,觉得不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