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于坚 页数:34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陆诗丛·中国卷:彼何人斯·诗集(2007-2011)》于坚2007—2011年的诗作首次结集。最近五年是于坚诗歌创作又一蓬勃时期。他继续为人生而诗,沉思存在之真相,重建日常生活的神性,极力在现代汉语与古典汉语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拉拉》《芳邻》《他是诗人》等作品甫一问世,即在读者和诗人中引起很大反响。于坚再次引领中国先锋诗歌潮流,在当代诗歌口语化媚俗和书面语的象牙塔之间另辟蹊径。这些诗极具个人特色,长短句的形式,强烈的在场感、反讽、历史意识以及幽妙的形而上意味,是一部更为成熟、丰硕、精致、深邃、精彩的诗集。
作者简介
于坚,昆明人,1970年开始写作。著有诗集、文集二十余种。1996年获台湾《联合报》第十四届文学奖。2006年获鲁迅文学奖。2010年德语版诗选集《0档案》获德国亚非拉文学作品推广协会“Litprom”(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Literatur aus Afrika,Asien und Lateinamerika e.v.)主办的“感受世界”(Weltempfänger)亚非拉优秀文学作品评选第一名。2011年英语版诗集《便条集》入围美国BTBA最佳图书翻译奖(2011 Best Translated Book Award )。
书籍目录
1大象 2芳邻 3夜歌 4地震志 5旧市场 6暴雨之前 7我走这条也抵达了落日和森林 9车过福田区 10大厦 13故乡 14致西班牙诗人Emilio Araúxo 16他是诗人 21妈妈老啦 26谈论云南 31彼何人斯 34玻璃 39处决萨达姆 43悼迈克尔•杰克逊 46冬阳来电 48峨山三首 54二十一世纪早期中国风景一幅 57抚仙湖 58光辉的一天 61行军床 63后面 66黄昏时分的黑啤酒瓶 69火锅行 72己丑秋,大理旅次三首 75肋骨 76记某日 78焦煳 80城中村 83喍戈布丁 87邂逅 90爵士乐 92孔雀神 94恐怖分子 97读《博尔赫斯诗选》 100口袋书 103口哨 104拉拉 108老花眼镜 111立秋 112住在873房间的一位青年 115邻居们 118旅次 121旅行袋 122马雄山 124梅花 126湄公河印象 138米罗画册 140A 149面具 154名牌之崩溃 157这黑暗是绝对的实体 158南诏野史 161农家 162女婴 164女哲人 166胖子 168评委 169骑烟的邮递员 171种 174主编 178钻石 179旗帜 180愀然 183入境遭遇 186撒哈拉沙漠 188生态 190失踪之书 192说不出的恐惧和期待 194死亡入口 195素馨花 198听诗人安妮•沃尔德曼朗诵 201头发 202网 206鼓浪屿便条 210文明史 212我的梦 215我看见了秋天 217吴哥窟 223西南联大 224喜树 226下雨那天我们坐在这里 228夏天 231夏天的背叛 232肖像画:昆明某酒吧里的一位本地女士 234小道 238杏仁眼的阴影 240阳台上的女巫 242一场大暴雨取消了城市及其制度 244一幕 247伊拉克 249忆张枣 253有信仰者 254在冬天的花园里点火 256在曼斯菲尔德山上写诗 259在托马斯•特郎斯特罗姆家中谈论诗歌 262占领军司令 265四月的布鲁斯 269送行 274事件:风 277事件:开会 283看望主任 289沙漠与绿洲 306顽石 311沙滩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讲十句废话接一个电话 要事永远不在会议现场 金玉良言山盟海誓都暂时中断 与会者像猴子一样乖乖干等 言要在此兮意要在彼 王顾左右兮不可随便发言 不动声色兮但要观色察言 排前坐后 暗示着牛B大小 握手时蜻蜒点水那是泛泛之交 厚此薄彼 紧握着久久不放 因为心仪已久 微笑 要担心藏着一把刀 被得势者装作没看见的那位 是一位枕戈待旦的小人 每一种举动都是隐喻 阳奉阴违 每一个表情都要带点象征 口是心非 尔工于旁敲 彼长于侧击 心眼看不见 洗脸更衣 容光焕发 是为了保住面子 几个人溜进去关着门 多半是密谋的信号 交头接耳 一个新的同盟诞生 同党和叛徒往往坐在一桌 牛肉是西方文本 鱼是中国文化 爱吃鸡头的家伙 必有逐鹿中原之心 闷头吃 一言不发者 也许 决心已定 要与某张圆桌决裂 每一句话都在含沙射影 画龙点睛 言不由衷 赞的是狼心骂的是狗肺 哈欠连天 讨论装修之讲话从印度鹦鹉扯到百年孤独马非词基 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没有他不知道地 快闭上鸟嘴吧 有人频繁出去小便 有人翻报纸看第三个手指头 不想再洗耳恭听了 用各种比喻疯狂抗议 决不会 直截了当 把那些说了一万年的废话掐断 主持人的脚气太重 导师同志浓烟熏人 博士的狐臭 雅量 请服务员再开窗一扇 依旧难闻到尾声 小事 谁都会翻脸不认 暂时的缺席 也可能就大祸临头 趁你不在 集体后退到某个时代 一致选你当了奥斯威辛的犹太 沉默的人 必是有不可告人的喧嚣 此地无银三百两 始作俑者最爱表白 高谈阔论 舞文弄墨 只是把主旨埋得更深 认真喝茶 从不说真的 才是城府里的大帅 把烈酒一口干下去 舍命陪君子 生死之交啊 肝胆相照把太阳都照亮了 明天酒醒 继续斗角钩心 所有的表面都有一个背后 所有亮出来的都藏着一个暗的 所有的嘴都戴着假牙 所有的假牙都假惺惺的 只有在光滑的会议大厅里 一跤跌倒才是真相 并非落井下石 也没人故意绊你 坐得太久 机关算尽 胜券在握了 因此身体失控 大厅为繁荣灿烂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要谈论一个像于坚这样的诗人是相当困难的。奥登在《十九世纪英国小诗人》序言里开列的要符合大诗人的资格,一个诗人必须符合的(至少三个半)五个条件,即一是他必须写得多;二是他的诗必需展示视野和风格的明白无误的独创性;三是他的诗必须展示题材和处理的多样性;四是他必须是诗歌技巧大师;五是就所有诗人的作品而言,我们区分他们的少作和成熟作品,但大诗人的成熟过程必须持续他的一生等等,于坚几乎都已具备。——唐欣于坚是另一位可以成为大师的汉语诗人,这缘自他丰富而独特的文本创造,他对汉语言诗性的伟大继承与开拓,他丰厚的道德背景和精神质地,他隐秘的民族主义情怀(我们的大师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生气勃勃、变幻多端、不断自我更新的生命力,以及他至今方显淳厚的创造激情。——朵渔(作家)于坚在近三十年的诗歌写作中经历了中国当代新诗的崛起、发展、兴盛与平稳的全部过程。从反叛朦胧诗的意识形态化与宏大英雄主题,到反文化、反崇高,再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与借鉴,于坚的写作有了一次次转变,不论是语言修辞上的,还是精神气势上的,最后都可能归于一种“大气”之中。——刘波毫无疑问,于坚是当代汉语诗歌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写作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情景中,深入到世界的细节(而非概念)中,从而使得“日常”和“细节”得到丰富的、诗意的表达,使得诗歌从凌空高蹈的姿态回到紧贴大地的沉着言说。——宗霆锋(诗人)无论是才智还是日常表现,都堪称中国文坛少数几个能够贯穿80年代到新世纪诗坛的重要人物。——刘春(诗人、评论家)于坚的诗“就像一颗沐浴在阳光之下的石头自然而然辐射出温热一样”。——曾念长(批评家)于坚对诗歌界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开拓了诗歌创作的一个新途径,以民间写作为自己诗歌的出发点,主张摆脱政治、文化、历史这三个世俗角色,直面当下,用拒绝隐喻的手法,回到语言本身,真实地表述原生态的“生存的在场”。——傅晓翎于坚是在“朦胧诗”之后出现的“第三代诗”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上世纪80、90年代影响广被,难能的是还穿越了诗歌接受中的“代沟”,赢得了更年轻一代读者的喜爱。——陈超我以笑声、谦卑、和敬畏从中国当代杰出诗人之一于坚的文笔中采撷思想火花和发光的机智。于坚以悲悯的胸襟、优雅的气质把事物搞透的能力有一种富有亲和力、敢于裸露的吸引力。于坚特有的敏感刺穿一个黑暗时代。于坚还能幻化出非人类的精灵——豹、虎、龙——来漫游在他的潜意识和萨满巫师的图景之中,就像是它们前世的朋友。于坚从人群中呼啸而出。让我们追随他的足迹、他的尾巴……我是否忘了提起,他是一摇滚明星级的诗人?继续鼓掌吧,我爱于坚和他的作品。——美国诗人垮掉派的教母:安妮·沃尔德曼他渴望保存中国古老的记忆,不论那记忆是好是坏。我没有在他身上发觉过多的伤感和乡愁,他仅仅是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对于文革加害在他和家人身上的剥夺与羞辱,他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苦涩。他另外的注意力都投向了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在这些事物中间,他发现了潜藏的幽默和悲伤,其中所显现的生命永恒的神秘感。我深信自己作为一个诗人,似乎潜移默化地从他的作品中吸收了一些丰富的价值,无论单从作品本身还是作品的灵魂来说都是如此。——美国诗人罗恩·帕特(Ron.Padgett)宇文所安博览群书,对现当代文学也涉猎颇广。他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读中国当代诗人于坚的诗。——《文汇报》记者樊丽萍我接触到的中国诗人,印象比较深的还是于坚;我极力想找他的作品,可是没有日语译本。后来从别的国家找到他的英文译本,读完后我觉得,我们是比较接近的诗人。——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这是于坚极少被提及和引起关注的另外一面。这背后隐藏着一种与中国古典诗歌和哲学的亲密关系,并且它比人们在第一眼所猜测到的远要更加亲密。于坚的诗无论如何还活着,并且将会给那些说起当代中国诗歌就只会想起北岛和杨炼的西方读者带来一个新的发现:即一个完全不同的然而对于中国而言极具代表性的诗歌方向的发现。——德国:MarcHermann随着他所居住的城市逐渐变得冷漠,尽管令人心痛,他依旧由衷地呼吁诗人保持感受力的重要。他是“神灵的最后一根神经”,在“钢筋水泥”的遗迹中持续感知着,以便弄清产生混乱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他实践了自己的名字:“坚”在于坚的名字里恰恰意味着:“沉着、坚定、可靠、果断。”在最近的一篇散文里,他写下了转化绝望的意图:“黑暗的深度决定了灿烂的程度,最伟大的诗人是那些与最黑暗生活为伍的人,同时也因此最为耀眼。”——澳大利亚SIMONPATTON他的写作是“有方向的写作”。从回溯的角度看,他的诗像是从一个根上长出的大树,既有鲜明的主干,又有姿容各异的纷披的枝条。正是这种成熟的特性,使他多年来的写作成就了一个高强度的连续体。——陈超于坚不仅是以世俗精神来表达我们日常生活中人的生命存在状态,同时他也不乏历史视野。他清晰诙谐的口语诗中,同步也含有足够的历史关怀、文化关怀。在他浸渍着丰盈的本土化乃至是故乡经验,普通人心灵纹理,自然而诙谐的文本背后,我同时看到浮现着一张具有国际视野的、绝对专业化的、汲汲于艺术精密度的诗人的严肃脸容。——陈超在诗坛上,于坚被戏称为云南王,在目前中国诗坛来说,他够格称王。于坚的语言曾给我很大的触动,原来汉语写作还有这么样的一种魅力!——keeny(豆瓣网友)很庆幸在我出生的年代里赶上了八十年代大师潮的末期,在三观形成期间接触到了诸如崔健、罗大佑、王朔、于坚、张国荣...让我心中到现在依然存有诗意和远方,身上还残留一缕文艺骚情,让我再这样一个凹糟涤哚的世界里依然有血有肉。——玉杰-1987(网友)莫老师得奖后,有人兴奋地罗列了一堆可能获诺奖的中国小说家,却偏偏淡忘了他——诗人于坚。其实,他是最有实力的,比起中国的小说家,他丝毫不逊色。说小说家是第一作家,不是愚蠢就是误解。——老榛子(网友)我爱读于坚,聂鲁达,艾青的诗!没有特别喜欢的,因为首首都爱读!——真石汉子珠宝(网友)
编辑推荐
《新陆诗丛•中国卷•彼何人斯:诗集2007-2011》编辑推荐:百名批评家推荐上世纪90年代10部代表性作品的活动中,于坚成为排名第一的当代诗人。获鲁迅文学奖、台湾《联合报》14届新诗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他是第三代诗人中的一个“先锋性”和“持续性”写作标本。读他的诗,能感觉到一种安静的激情,一种平静的河流下面流淌着的激情。这与于坚坚持的道法自然有很大关系。
名人推荐
要谈论一个像于坚这样的诗人是相当困难的。奥登在《十九世纪英国小诗人》序言里开列的要符合大诗人的资格,一个诗人必须符合的(至少三个半)五个条件,即一是他必须写得多;二是他的诗必需展示视野和风格的明白无误的独创性;三是他的诗必须展示题材和处理的多样性;四是他必须是诗歌技巧大师;五是就所有诗人的作品而言,我们区分他们的少作和成熟作品,但大诗人的成熟过程必须持续他的一生等等,于坚几乎都已具备。——唐欣于坚是另一位可以成为大师的汉语诗人,这缘自他丰富而独特的文本创造,他对汉语言诗性的伟大继承与开拓,他丰厚的道德背景和精神质地,他隐秘的民族主义情怀(我们的大师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生气勃勃、变幻多端、不断自我更新的生命力,以及他至今方显淳厚的创造激情。——朵渔(作家)于坚在近三十年的诗歌写作中经历了中国当代新诗的崛起、发展、兴盛与平稳的全部过程。从反叛朦胧诗的意识形态化与宏大英雄主题,到反文化、反崇高,再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与借鉴,于坚的写作有了一次次转变,不论是语言修辞上的,还是精神气势上的,最后都可能归于一种“大气”之中。——刘波毫无疑问,于坚是当代汉语诗歌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写作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情景中,深入到世界的细节(而非概念)中,从而使得“日常”和“细节”得到丰富的、诗意的表达,使得诗歌从凌空高蹈的姿态回到紧贴大地的沉着言说。 ——宗霆锋(诗人)无论是才智还是日常表现,都堪称中国文坛少数几个能够贯穿80年代到新世纪诗坛的重要人物。——刘春(诗人、评论家)于坚的诗“就像一颗沐浴在阳光之下的石头自然而然辐射出温热一样”。——曾念长(批评家)于坚对诗歌界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开拓了诗歌创作的一个新途径,以民间写作为自己诗歌的出发点,主张摆脱政治、文化、历史这三个世俗角色,直面当下,用拒绝隐喻的手法,回到语言本身,真实地表述原生态的“生存的在场”。——傅晓翎于坚是在“朦胧诗”之后出现的“第三代诗”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上世纪80、90年代影响广被,难能的是还穿越了诗歌接受中的“代沟”,赢得了更年轻一代读者的喜爱。——陈超于坚不仅是以世俗精神来表达我们日常生活中人的生命存在状态,同时他也不乏历史视野。他清晰诙谐的口语诗中,同步也含有足够的历史关怀、文化关怀。在他浸渍着丰盈的本土化乃至是故乡经验,普通人心灵纹理,自然而诙谐的文本背后,我同时看到浮现着一张具有国际视野的、绝对专业化的、汲汲于艺术精密度的诗人的严肃脸容。——陈超我以笑声、谦卑、和敬畏从中国当代杰出诗人之一于坚的文笔中采撷思想火花和发光的机智。于坚以悲悯的胸襟、优雅的气质把事物搞透的能力有一种富有亲和力、敢于裸露的吸引力。于坚特有的敏感刺穿一个黑暗时代。于坚还能幻化出非人类的精灵——豹、虎、龙——来漫游在他的潜意识和萨满巫师的图景之中,就像是它们前世的朋友。于坚从人群中呼啸而出。让我们追随他的足迹、他的尾巴……我是否忘了提起,他是一摇滚明星级的诗人?继续鼓掌吧,我爱于坚和他的作品。——安妮•沃尔德曼(美国诗人垮掉派的教母)他渴望保存中国古老的记忆,不论那记忆是好是坏。我没有在他身上发觉过多的伤感和乡愁,他仅仅是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对于文革加害在他和家人身上的剥夺与羞辱,他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苦涩。他另外的注意力都投向了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在这些事物中间,他发现了潜藏的幽默和悲伤,其中所显现的生命永恒的神秘感。我深信自己作为一个诗人,似乎潜移默化地从他的作品中吸收了一些丰富的价值,无论单从作品本身还是作品的灵魂来说都是如此。——罗恩•帕特(Ron.Padgett)(美国诗人)宇文所安博览群书,对现当代文学也涉猎颇广。他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读中国当代诗人于坚的诗。——樊丽萍(《文汇报》记者)我接触到的中国诗人,印象比较深的还是于坚;我极力想找他的作品,可是没有日语译本。后来从别的国家找到他的英文译本,读完后我觉得,我们是比较接近的诗人。——谷川俊太郎(日本诗人)这是于坚极少被提及和引起关注的另外一面。这背后隐藏着一种与中国古典诗歌和哲学的亲密关系,并且它比人们在第一眼所猜测到的远要更加亲密。于坚的诗无论如何还活着,并且将会给那些说起当代中国诗歌就只会想起北岛和杨炼的西方读者带来一个新的发现:即一个完全不同的然而对于中国而言极具代表性的诗歌方向的发现。——Marc Hermann(德国)随着他所居住的城市逐渐变得冷漠,尽管令人心痛,他依旧由衷地呼吁诗人保持感受力的重要。他是“神灵的最后一根神经”,在“钢筋水泥”的遗迹中持续感知着,以便弄清产生混乱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他实践了自己的名字:“坚”在于坚的名字里恰恰意味着:“沉着、坚定、可靠、果断。”在最近的一篇散文里,他写下了转化绝望的意图:“黑暗的深度决定了灿烂的程度,最伟大的诗人是那些与最黑暗生活为伍的人,同时也因此最为耀眼。”——SIMON PATTON(澳大利亚)他的写作是“有方向的写作”。从回溯的角度看,他的诗像是从一个根上长出的大树,既有鲜明的主干,又有姿容各异的纷披的枝条。正是这种成熟的特性,使他多年来的写作成就了一个高强度的连续体。——陈超在诗坛上,于坚被戏称为云南王,在目前中国诗坛来说,他够格称王。于坚的语言曾给我很大的触动,原来汉语写作还有这么样的一种魅力!——keeny(豆瓣网友)很庆幸在我出生的年代里赶上了八十年代大师潮的末期,在三观形成期间接触到了诸如崔健、罗大佑、王朔、于坚、张国荣...让我心中到现在依然存有诗意和远方,身上还残留一缕文艺骚情,让我再这样一个凹糟涤哚的世界里依然有血有肉。——玉杰-1987(网友)莫老师得奖后,有人兴奋地罗列了一堆可能获诺奖的中国小说家,却偏偏淡忘了他——诗人于坚。其实,他是最有实力的,比起中国的小说家,他丝毫不逊色。说小说家是第一作家,不是愚蠢就是误解。——老榛子(网友)我爱读于坚,聂鲁达,艾青的诗!没有特别喜欢的,因为首首都爱读!——真石汉子珠宝(网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