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树良 等主编 页数:175 字数:122000
内容概要
《中国美术史(白金版)》是一套专为艺术考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课考试获取高分而编写的考试备考用书。在编写思路上,我们本着“一切为方便考生考取高分”的宗旨进行:梳理重点必考知识点:摒除一般艺术类基础史论参考书目或指定教材复杂冗长的叙述,综合汇编所有权威考试教材重点的、必考的知识点。
书籍目录
一 史前及先秦美术
名词解释
1.彩陶
2.黑陶
3.原始瓷器
4.新石器时代彩陶主要类型及特征
5.舞蹈纹彩陶盆
6.人面鱼纹彩陶盆
7.庙底沟型彩陶
8.鹳鱼石斧图彩陶瓮
9.金有六齐
10.青铜礼器
11.失蜡法
12.司母戊大方鼎
13.四羊方尊
14.毛公鼎
15.莲鹤方壶
16.战国帛画
17.甲骨文
18.岩画
19.红山玉雕龙
20.比德说
简答辑要
1.简述中国史前美术的发展概况
2.简述旧石器时代的美术
3.请简述中国原始美术中的岩画代表及艺术特点
4.简述原始彩陶的代表类型
5.简要介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特点
6.简要介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特点
7.筒述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特点
8.简述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基本特征
9.简述夏商周时期建筑发展情况
论述专项
1.原始人的石器制造与发展过程,对你理解美术起源有哪些启示?
2.列举你喜欢的两件新石器时代的雕塑作品,并说明理由
3.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高峰期?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二 秦汉美术
名词解释
1.秦代陶塑兵马俑
2.击鼓说唱俑
3.霍去病墓石刻
4.循石造型
5.画像石
6.秦汉画像砖
7.汉代瓦当
8.釉陶
9.马踏飞燕
10.汉代铜灯
11.长信宫灯
12.汉代铜镜
13.汉代帛画
14.高颐阙
简答辑要
1.简述秦汉美术发展的概况
2.请筒述秦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3.简述秦汉建筑的发展成就
4.简要论述汉代墓室壁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作是什么?
5.请简述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主题思想及艺术风格
论述专项
试论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色
三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名词解释
1.昙曜五窟
2.孝子画像石棺
3.昭陵六骏
4.娄叡墓壁画
5.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6.本生故事画
7.《鹿王本生故事图》
8.《女史箴图》
9.《洛神赋图》
10.《列女仁智图》
11.《游春图》
12.《历代帝王图》
13.《虢国夫人游春图》
14.《挥扇仕女图》
15.《捣练图》
16.《五牛图》
17.《江帆楼阁图》
18.顾恺之
19.戴逵
20.张僧繇
21.曹衣出水
22.吴带当风
23.吴带曹衣
24.周家样
25.迁想妙得
26.以形写神
27.传神论
28.书画同源
29.谢赫与《画品》(又名《古画品录》)
30.《画山水序》
31.谢赫“六****
3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33.《历代名画记》
34.“二王
35.癫张狂素
36.莲花尊
37.唐三彩
简答辑要
1.简述宁懋石室画像的艺术特征
2.简述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概况
3.简述北魏都城洛阳的建筑特点
4.简述甘肃嘉峪关墓室砖画的艺术特征
5.简述隋唐美术发展的概况
6.简述隋唐五代山水画的风格演变
7.简述吴道子的绘画特点
8.简述《历代名画记》的具体内容
9.筒述王维对山水画的贡献。 ……
四 五代宋元美术
五 明清美术
六 近代美术
七 中国综合知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9.谢赫与《画品》(《古画品录》) 谢赫是南齐著名的画家、理论家。谢赫的主要贡献是在绘画理论方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专著。《画品》先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并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之后提出了绘画品评的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并以此为依据,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分品第高下,各论其优劣得失。《画品》以绘画“六法”为理论核心,是对古代绘画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 30.《画山水序》 南朝刘宋时期的画家、理论家,著名佛学家宗炳的画论著作。他在《画山水序》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形体现“道”的,所以图绘山水形象可以领悟虚无之道;他在文中接触到了绘画创作的规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识,对具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原理也作了十分精辟地概括。《画山水序》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及理论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指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色及构图。“传移模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六法”的提出是对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是对中国6世纪以前长期的人物画创作实践的总结,是伴随此期文艺品评风气发展而提出的绘画评论原则。“六法”后来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传统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是由唐朝画家张璨提出。该观点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外师造化”指画家从客观事物汲取创作原料,忠实于他所描绘的对象,进而对他所表现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头脑中加工改造,即为“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有机结合,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了通过摹写客观物象来传达人的主观性情,对绘画中主、客观关系作了深刻的概括。
编辑推荐
《中国美术史(白金版)》是一套专为艺术考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课考试获取高分而编写的考试备考用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