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倪胜利 页数:273
内容概要
《教育文化论纲》从当代哲学、科学前沿理论和国学经典的交叉视野认识人类文化,以新文化观阐释教育文化。着重探讨教育文化的本质、过程、结构、功能等基本范畴,并对学校、课程、校园、个体与群体等不同层次的文化过程及其构成要素和运作机制,进行深度解析。对教育文化冲突的根源以及教育文化发展的趋势也从新的视角进行了论述。理论建构突出生命性、整体性、复杂性、过程性和自组织特性,力避简单化与决定论的认识和解释范式,以求在最基本层面融通不同知识领域,达成真正具有“通识”意义的文化理解。
作者简介
倪胜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哲学、科学前沿理论、国学经典、教育学、文化学、教育人类学等。目前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5项,已发表专著《大德日生——教育世界的生命原理》、编著3部,发表相关文章数十篇。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文化的阐释第一节 西方对文化的阐释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文化观第三节 文化比较第二章 文化新论第一节 新文化观第二节 文化生命第三节 文化的存在方式第三章 西方文化学派与当代世界文化思潮第一节 西方文化学派第二节 当代世界文化思潮第四章 教育与文化的渊源第一节 教育与文化关系探赜索隐第二节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词源考证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的演进第五章 教育文化观第一节 教育文化认识论基本范畴第二节 教育文化解读第三节 教育文化的本质特征第六章 教育文化过程第一节 教育文化过程实质第二节 教育文化过程原理第三节 教育文化过程的基本方式第四节 教育文化过程的主要特点第七章 教育文化结构第一节 理论与方法第二节 结构分析第三节 意义阐释第八章 教育文化功能第一节 教育文化与个体发展第二节 教育文化与社会第三节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节 教育文化的复制功能第九章 课程文化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文化第二节 课程文化的结构第三节 课程文化核心价值系统第十章 学校文化第一节 学校文化的内涵第二节 学校精神第三节 校园的文化第四节 学校制度文化第五节 群体文化第六节 学校文化的认识论原理第十一章 教育文化冲突第一节 文化冲突的本质第二节 “两种文化”的冲突第三节 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冲突第四节 教育文化主体间的冲突第五节 冲突与整合第十二章 教育文化新动向第一节 孔子学院第二节 小留学生第三节 考研热第四节 弃考现象第五节 蚁族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文化的阐释 “文化”是一个蕴含了高度复杂性的词语,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涵义。历史悠久的语词都有极深的渊源,在它们身上积聚了辽阔世界遥远时代的沉积物,随着人类进化和社会的发展,负载着越来越多难以解读的复杂信息,以致人们在众说纷纭的解释中无所适从。“文化”就是这样的概念。历史有多么悠久,文化就有多么深厚;世界上有多少人类种群,就会有多少种文化。更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能以文化作为核心概念和主题词,“文化”一词可以和代表行业、门类、学科、生活领域等方面的词语结合而派生出它的亚种:政治文化、法律文化、行政文化、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商业文化、产业文化、行业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科学文化、海洋文化、群体文化、民族文化、消费文化、性文化……,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一个概念一经创生便立即成为大众化的口号,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这种现象足以体现这类概念所具有的阐释力和符号化意义,也具有随时空变化而日益增长的复杂性。 文化系统是由逻辑与历史交织成的生命系统。“大化流行,生生不息”,自然和人类社会进化在无限的时空背景上构成的宏伟景观,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克利福德?格尔茨,1999) 由于“文化”这一概念的历史深度及其广泛性和多样化,简单化与片面化的思维范式必将使文化研究偏离正确方向。对“文化”的解读需要的是多层饮、多维度、多视角的审视。 ……
编辑推荐
《教育文化论纲》的绪论部分追溯人类文化的起源,从人对自身的认识、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人类文化研究的新视野等出发,阐述文化过程对人类形态发生的意义。第一章至第三章梳理已有文化理论并提出新的文化观。第四章至第八章是关于教育文化本质、过程、结构、功能的论述,是本论纲的主要部分。第九章至第十章对教育文化中两个较大的子系统进行论述。最后两章是关于教育文化冲突和教育文化新动向的思考与批判。第十一章主要论述文明的冲突,以及两种文化的冲突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与教育文化发生关联并相互作用,教育文化系统内部各种冲突的本质及其整合的方法与策略等问题;最后一章是关于教育文化新动向的讨论,主要是通过资料分析来开拓思路,以期引发更为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教育文化论纲》可作大学本科以上专业课教材,也可作通识教育读本。对文化哲学和文化原理感兴趣的一般读者也能从中发现自己关心的话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