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雪英 页数:202 字数:166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国内首次对苗族“换装”礼仪教育内涵及价值所作的系统研究。全书在深入的田野调查和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人类学、符号学、解释学和社会学的交叉视角,以服饰这一文化符号为切入点,以贵州省雷山县西江苗族个体生命历程中诞生、结婚、死亡时的三次“换装”礼仪为主线,将“换装”礼仪置入西江这一文化生态系统的面中进行研究,深入诠释了这一象征性实践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个体社会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作者将目光投向学校之外的更宽广的领域,对文化、教育与人之间的深层互动进行了新颖而独到的解读,致力于揭示根植于生活世界中的“活”的教育智慧,探究教育最本真的含义。
作者简介
陈雪英教育学博士
任教于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及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主持并参与了多项省部级及校级课题,在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导言
一、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教育的使命
二、服饰文化在苗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当代传承困
三、对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人类学考察
四、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切入点
第一章 西江苗族文化生态系统
一、苗族的源流、族称与分布
二、苗族服饰文化演变历程
三、西江的文化生态系统
第二章 苗族服饰、人和教育之关系探析
一、苗族服饰、人和教育的关系
二、西江苗族“换装”礼仪之界定
第三章 诞生时“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
一、诞生时“换装”礼仪的教育人类学考察
二、诞生时“换装”礼仪之教育要素分析
三、诞生时“换装”礼仪的教育内涵诠释
第四章 结婚时“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
一、结婚时“换装”礼仪的教育人类学考察
二、结婚时“换装”礼仪之教育要素分析
三、结婚时“换装”礼仪的教育内涵诠释
第五章 死亡时“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
一、死亡时“换装”礼仪的教育人类学考察
二、死亡时“换装”礼仪之教育要素分析
三、死亡时“换装”礼仪的教育内涵诠释
第六章 结论与思索
一、西江苗族“换装”礼仪教育内涵之共性总结
二、苗族服饰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之思索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 西江苗族文化生态系统在历史上,苗族是一个战乱不断、迁徙频繁的民族,西江苗族先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贵州省雷山县的雷公山区并在此繁衍生息。漫长的迁徙史以及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对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苗家人有何影响?他们又如何适应当地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并获得自身的发展?一、苗族的源流、族称与分布(一)苗族的源与流民族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其来源,即其祖源故土在哪里。关于苗族的族源,历来说法不一,有“南来说”“北来说”“西来说”“五溪土著说”“贵州土著说”“九黎三苗说”等。“南来说”认为苗族是马来人种,是从东南亚地区向北迁徙而来,此说由于人种学、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资料欠缺,多不采用。“北来说”认为苗族从西伯利亚和蒙古荒原上南迁而来,因资料不足也很少采用。“五溪土著说”认为苗族发祥于今湘西、黔东、鄂西和川东一带,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主张此学说的学者,是根据苗族居住五溪地较久、人口较多和可资见证的汉文资料比较丰富等情况而立论的,但对苗族史诗和迁徙传说未予重视,只能说明苗族历史发展中的某个阶段或者侧面,而不能说明苗族起源。
编辑推荐
《西江苗族"换装"礼仪:教育人类学诠释》: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换装”礼仪将静态的服饰符号纳入动态的生命生成历程之中,在赋予服饰文化内涵以生命意义的同时,也以象征的方式赋予生命生成以特定的文化规定性,引导和规范着苗族成员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是最本真意义上的一种教育活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