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治疗

出版时间:2011-01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加利•兰德雷斯  页数:294  译者:雷秀雅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多年从事特殊儿童心理研究与心理治疗工作,在研究与治疗实践中深感游戏对于孩子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正如同大家理解的那样,游戏是孩子的世界,只有在游戏中孩子才能真实地展示自己,因此,游戏是我们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的最好途径之一。这不仅仅对那些需要心理治疗的儿童,对于一般儿童也如此。游戏疗法是我们在特殊儿童治疗中主要运用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实践中,这看似简单的疗法,由于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游戏疗法自身的特点,因此要想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非易事。当读完兰德雷斯博士的这本《游戏治疗》后,我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因为,有许多在治疗实践中让我困惑不解的问题,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在此,感谢兰德雷斯博士,感谢他对游戏治疗精彩而详细的描述,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感谢出版社将这本优秀的图书带给中国读者。这是一本教您使用游戏疗法的书。本书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作者在开篇就为我们概括性地介绍了游戏疗法的背景知识和发展历史。随后,他又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如何布置出一间游戏室以及应该把什么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放入游戏室中。在阐明了儿童、家长和治疗师三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在孩子接受游戏治疗时三方面应该持有的态度之后,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篇幅详细地介绍游戏治疗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讲述过程之中,作者一步步地把读者带进了游戏治疗的世界,同时也带进了孩子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作者在此书的写作当中不但结合了自己丰富的经验,还引用了大量详实的参考文献,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书中出现了很多插图和案例,这些都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游戏疗法。

内容概要

游戏对于孩子而言,恰如语言对于成人——它是表达情感、探索关系、描述经历及表达愿望的媒介。经过修订后的《游戏治疗》,为建立治疗关系、促进游戏治疗的过程提供了全面且详细的信息——对从第一次会面到治疗结束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的指导准则、文字记录及个案介绍。

作者简介

加利·兰德雷斯(Garry L.Landreth),教育学博士,LPC,RPT-S,北德克萨斯大学咨询、发展和高等教育系讲席教授,全世界最大的游戏治疗中心的创立者兼市长,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治疗和亲子游戏治疗的权威领导者兰德雷斯博士因其相关著作及在促进游戏治疗中的卓越贡献闻名于世,并因对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治疗的改善和推广获得Virginia Axline杰出教授奖。

书籍目录

1  关于我  与孩子相处的原则  参考文献2  游戏的意义  游戏的功能  象征性游戏  儿童用游戏来沟通  治疗过程中的游戏  游戏疗法的阶段划分  适应良好儿童与适应不良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  参考文献3  游戏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精神分析的游戏疗法  释放疗法  关系游戏疗法  非指导式游戏疗法  游戏疗法在小学  游戏疗法协会  大学训练  游戏治疗中心  亲子游戏治疗  游戏疗法的发展趋势  游戏疗法的效果  参考文献4  对儿童的看法  与儿童相处的原则  儿童具有自愈能力  有些孩子像爆米花,而有些孩子像糖浆  参考文献5  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疗法  人格理论  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关于人格和行为的观点  关键概念  适应良好与适应不良  有助于成长的治疗条件  治疗关系  目标  在游戏治疗中孩子们学到了什么?  参考文献6  游戏治疗师  创造不同点  全身心投入  性格要素  治疗师的自我觉知  治疗师的自我接纳  游戏治疗师的角色  瑞安——一名接受游戏治疗的即将死亡的孩子  有督导的训练能够促进自我洞察  初试游戏疗法的内心疑惑  推荐的训练项目  参考文献7  游戏室与游戏材料  游戏室的选址  游戏室的规模  游戏室的特点  其他环境中的游戏治疗  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理论和依据  玩具的种类  手提袋里的游戏室  游戏室中推荐摆放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对于游戏疗法名称更改的建议  学校游戏治疗的开展  参考文献8  在治疗过程中的父母  背景信息  家长也必须参与到治疗中吗?  与家长的会谈  获得法律监护人的授权  精神科转介  向家长解释游戏疗法  让家长们准备好分离  参考文献9  关系的开始:儿童时刻  治疗关系的目标  与孩子接触  等候室里的初次见面  构建游戏室里的治疗关系  对抵触、焦虑孩子的回应  孩子眼里的游戏治疗关系  孩子的提问技巧  对于录音、摄像和单向镜的解释  游戏治疗中的笔记  第一次治疗中的治疗师们  治疗关系中的基本要点  参考文献10  促进式回应的特征  细腻敏锐的理解:陪同  关注性认同  关于治疗中回应的细节  促进式回应  将责任交还给孩子  典型的非促进式回应  保罗——治疗中的一个极端的、好动的孩子11  治疗中的限制设置  限制设置的基本准则  什么时候说明限制  治疗限制的基本原理  治疗规则设置的程序  治疗的限制设置过程的步骤  当规则被打破时的处理  规则的含蓄表达  情景限制  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限制的感想  参考文献12  游戏疗法中的典型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孩子沉默不语,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想带着玩具和食物进入游戏室怎么办?  如果孩子过分依赖,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坚持寻求赞美,该如何去做?  如果孩子说你说话很怪异,我们该做什么?  如果孩子要求治疗师做猜谜的游戏,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要求表达感情,我们该做什么?  面对孩子拥抱或者坐在治疗师的腿上的要求,该如何去做?  如果孩子想偷一个玩具,我们该如何去做?  如果孩子拒绝离开游戏室,该怎么办?  如果治疗师意外的没有履行承诺,怎么办?13  游戏疗法中的要点  保密性  儿童游戏过程中的参与  在游戏疗法中接受孩子礼物  在学期结束给孩子以奖励或者当治疗关系结束时送给孩子纪念品  要求孩子清理治疗室  告诉孩子他们进行游戏治疗的原因  带朋友来治疗室  邀请父母、兄弟姐妹来游戏治疗室  参考文献14  短期强化式游戏疗法  强化式游戏疗法  短期游戏疗法  总结  参考文献15  孩子游戏治疗  南茜——从秃发到卷发  辛迪——一个有控制欲的小孩  艾米——一个选择性缄默症孩子  兄弟姐妹同组治疗的意义  小结  参考文献16  评估治疗效果和结束  在治疗中评估治疗效果  转变的维度  结束的含义  决定结束的参照点  结束治疗关系的程序  孩子对最后一次治疗的反映  参考文献17  亲子游戏治疗:对亲子关系的训练  教养效能  亲子游戏治疗的发展  亲子游戏治疗的过程  挑选家长  利用团体辅导进行训练  训练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调查和评估  兰德雷斯10周亲子游戏治疗模式  参考文献作者介绍致谢

章节摘录

插图:很遗憾,很多人都将游戏界定为儿童的任务,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尝试使游戏合理化,然而这一行为却暗示着:只有当游戏符合成人世界的想法和目标时,游戏才是重要的。然而,与童年期除了能为成年期做准备以外还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一样,儿童游戏也有其独特的价值,而不能仅仅以其对日后成长的重要与否作为评判。与任务(有目的性,通过适应即时环境的需求来靠近目标或是完成已规定的工作)相比,游戏对儿童来说是为了追求内在的完善,而并非为了获得外在奖励,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吸收外在世界的信息,以构建自己内在的观念世界。弗兰克(Frank,1982)指出,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到从别人的教育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他们通过游戏来探索并适应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概念——时空、事物、动物、结构以及人。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学会理解我们用象征性概念表达的含义和价值,与此同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探索、验证和学习这个世界。根据沃特曼的观点:儿童本能和自发的活动使他们获得了形成概念化、结构化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把他们带到了日常行为活动中可以直观触及的层面,儿童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感受来对直观世界进行摸索。也就是说,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让其“体验”那些令他们感到困扰、冲突、疑惑的社会场景的机会,尤其对于那些不具备流畅的语义表达能力的幼儿。由于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还处在发展中,所以那些不断变化的、种类繁多的游戏工具和材料是他们表达自己情感和态度的理想方式。(Wohmamn,19641.174)在10~11岁以下的儿童中,大多数孩子都难以在较长时间里乖乖坐好保持不动,对于这样的小孩来说,他们必须要有意识地努力才能保持坐好,这些努力会导致将创造性的能量消耗在做无用功上。而游戏疗法满足了孩子们身体上自由活动的需要。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做的事情有:释放积攒的能量;为承担生活责任做好准备;实现有难度的目标;摆脱沮丧的情绪等。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获得身体上的接触,以此来缓解对竞争的本能需求,在社会认可的范围内表现攻击性,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媒体关注与评论

《游戏治疗》一书,获得了多种奖项,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涵括了游戏治疗的历史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各个领域,此外也提供了对儿童世界的深刻见解,以及儿童治疗咨访关系中的强大治疗动力。这本书是游戏治疗初学者的重要参考书目,也是所有儿童治疗师的必读物。    ——Sue C.Bratton,博士,北德克萨斯大学游戏治疗协会主席(2001-2002)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如此全面……这本书将一如既往地为游戏治疗的训练和实践树立标杆。    ——Joanna F.White,乔治亚州立大学咨询及心理服务专业教授兼主任,游戏治疗协会当选主席

编辑推荐

《游戏治疗》:心理咨询师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游戏治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3条)

 
 

  •   是适合游戏治疗入门学者看的专业书籍。把方法,游戏室布置、个案适用等介绍的较为详细。是一本可以当成开业手册用的书。非常推荐给专业人士。
  •   本以为这样一本大书,会是很理论的介绍游戏治疗的基本理论的,没想到它里面结合了大量的实践案例或者是片段,给读者以感性认识。仅仅是理论的抽象认识,是很难让人消化的,这本书则是随便从哪一个章节看起,都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   相对于那些枯燥的心理学工具书来讲,这本书很全面,很实用。兼顾到了整个游戏治疗的历史,发展这些理论,更重要的是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对于爱好者来讲,非常全面,对于专业入门者来讲,非常实用,难得的一本书。
  •   游戏治疗里最权威的书了吧,总之对于入门者而言是必读的,强烈推荐
  •   简单清晰地说明了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哦!
  •   报名参加了游戏治疗工作坊,这本书是必备教材,妈妈和老师们值得一学。
  •   一位真正的咨询师,在自己专业道路上的真知灼见,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专业水平,是的,有些不是能用文字表达的,一旦表达就要为其负责。作为一个专业的游戏治疗师,一定是在自己成长到不易为外界所影响,真正的感受到来访者的情绪感受,在没有目的情况下让小小的来访者自己发现,相信自己能决定自己是否要改变,这个时候是已经改变了。
  •   孩子们生活在游戏的世界里,他们借助游戏去学习,借助玩具去表达。
  •   因为需要游戏才买的
  •   游戏快乐,游戏放松,游戏人生。
  •   新的视角,新的理念。
    小游戏,大智慧。
  •   正在看,虽然没看完,但已经爱不释手了,很详细的讲解与举例,特别是和孩子沟通的技巧,适合治疗师,很好
  •   现在的年轻父母往往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对待下一代的育儿实为一个大难题.孩子哭 笑 闹 所有的行为都在传达信息,这本书帮助我们能看到那个信息.值得参考,孩子只有一个童年 ,希望不要被我们的无知所破坏.
  •   看这本书的也许是家庭有这样的孩子,也许是工作中遇到这样的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笑的,那么通过一本书走进的孩子的世界,这种心情和这种用心,看这本书就获益良多!
  •   听朋友介绍就买了,还真是挺好看的,为孩子工作很受益
  •   正在努力学习中,妈妈们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   刚看了目录,内容挺齐全的,里面的排版也很好,字不大不小,对学心理学的孩子特别是实际操作有一定的作用
  •   非常值得推荐和拥有的一本书,对孩子的成长很有价值。
  •   本书,对于认同心灵成长的家长来说不错。
    有些人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操作起来有些不知所措,倒是可以借鉴。
  •   对于研究特殊儿童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也包括正常儿童
  •   还没看,但既然买了,就是经过充分研究了的,应该是不错的。
  •   看了很有感触,推荐从事儿童青少年工作的朋友看
  •   收到大概翻了一下,里面可以具体到事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真的非常好的一本书,谢谢了
  •   很好的心理咨询指导书
  •   还好吧,都是理论知识
  •   还没看呢,貌似很厚的书。有点复杂。
  •   很棒!关于高品质陪伴的具体实施!
  •   印刷质量不错,绝对正版,正在学习中。
  •   印刷很好,运动心理学的一本字典
  •   有理论的高度,有实操的经验。很喜欢。
  •   内容很全面,需要慢慢学习。
  •   这本书还行,可以翻一翻。
  •   就是这样 哈哈!!!!!很好!!
  •   挺实用的,大家k可以好好看看。
  •   同事有一本,大推,看了也觉得挺好的
  •   我是囤书者,排队等看
  •   慢慢理解,很实用。
  •   还木有开始看,但是浏览了一下,似乎不错
  •   需要慢慢的看和耐心的看
  •   朋友推荐,买来看看
  •   比较喜欢游戏治疗,但是在小孩身上更实用些。
  •   觉得《游戏治疗101》更实用
  •   这本书多心理工作者有很大的帮助!
  •   媳妇的专业书,应该不错吧
  •   已经使用,不错,给进修医生买的
  •   不是想象的那样好。
  •   很实用,好!
  •   建议可以看看
  •   书本一般般啦
  •   想多了解
  •   还没有看,老师指定的,应该不错吧。
  •   现在是学习阶段,不知工作中是否能用到
  •   一看就是不想看的那种,N多字粘在一起一样,象以前的课本,一看就没有读书的欲望!
  •   实用,精炼,不但学习游戏治疗的方法,同时书中不少例子有助于提升咨询的基本功水平。
  •   曾在图书馆借来看过,对做儿童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来说是很实用的一本书。
  •   这本书太好了,把每一个咨询的对话都写了下了,浅显易懂,大爱。
  •   对于开始学习游戏治疗的人来讲,是一本非常好且实用的工具书。。。我的督导也很诚意跟我推荐。她买的是台湾版的。我也想说,内地很多书确实挺划算的,如果是一本高质量的好书,就更值得了。。
  •   对于刚刚接触游戏治疗的读者来说,是一本极好的入门教材。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儿童的诚恳态度。
  •   还在继续研读中!比较专也得书。
  •   物流速度很快,从书的内容来看,一般般吧,较为笼统。
  •   书本身就不错,内容很丰富。
  •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值得一读,帮助我们将孩子的自主性还给孩子,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   让我了解全新的心理学领域,也蛮通俗易懂的。花了两天时间看完,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真心不错的书。
  •   很专业的心理类书,但是不枯燥。深入浅出
  •   适合儿童教育者,心理咨询师们读的书。
  •   内容有可以操作的方法及理论
  •   还不错,纸质也很好,满意
  •   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提供了很多可实施的方法,新颖的心理治疗途径
  •   内容还是挺新的,值得一读
  •   好书,但印刷和排版也太垃圾了吧,完全影响阅读心情。
  •   由于这本书的作者是外国的,写作风格很不一样,虽然讲的是心理学专业的内容,但是他不是以一板一眼的形式告诉读者,而是以很感性的方式(经验感悟)呈现的,读起来,让人倍感清新。不过,要想有更多收获,还需好好体会、总结一下。总体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可供学习游戏治疗的书,里边的内容充满了作者对小孩子的温情与关怀,还不乏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不过,我觉得这本书不太适合心理学专业... 阅读更多
  •     美国加利·兰德雷斯的一本心理学著作,关于儿童行为矫治和发展的书籍。书中没有太过于艰深的理论论述,比较好读。其中关于共情、接纳、以儿童为中心以及亲子治疗等阐述生动具操作性,是值得阅读的内容,跟社工的理论是想通的。
      “在10~11岁以下的儿童中,大多数孩子都难以在较长时间里乖乖坐好保持不动,对于这样的小孩来说,他们必须要有意识地努力才能保持坐好,这些努力会导致将创造性的能量消耗在做无用功上。”8 ——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对待儿童必须要有不同的方式,这似是皮亚杰理论的活用。
      “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就与语言对成人的重要性一样,它是表达感情、开发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的媒介。如果有机会,儿童就会以游戏的方式像成人那样很好地传递出他们的情感和需求。对于不同的汉子,他们表达的程度和沟通手段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所表达的内容(恐惧、愤怒、高兴、沮丧、满足)与成人却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玩具就好比是儿童的词汇,游戏就是他们的语言。因而,如果在于儿童的咨询中仅依靠语言来沟通,那就否认了交流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即富有画面感的活动。” 13 —— 助人者的敏感程度
      “如果孩子让治疗师做的某些事情让他感到不舒服时,他就应该把自己不舒服的感受表达出来,只有这样,他才是真实的。” 59 ——这是真诚的具体体现。不要讨好案主,表达真诚即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情绪。在其中需要有对过度或不当情绪的控制,而不是完全的隐瞒或忍受。很有启示!!
      “当需要进行限制设置的时候,治疗师要牢记ACT技术。A——承认孩子的情绪,愿望和需要;C——对规则的制定进行沟通;T——制定合理的可选目标。” 197
      “在游戏疗法中很少有孩子能取得巨大的突破。成长和行为的转变都是缓慢的过程。治疗师必须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耐心。如果治疗师期待在孩子身上看到快速而巨大的进步,那么很可能是会失望的。而如果治疗师意识不到这一点,很可能会运用一个又一个的技术试图看到快速的转变,从而无法持续治疗,导致降低治疗效果。如果治疗师强烈地想要做出点什么,那么就应保持坚持、耐心、理解,否则孩子很可能感觉到不被接纳,想要迎合治疗师。”259
      关于“教育效能”的这部分值得时时看。268
      
  •     雅安地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谁说历史不会重演。五年前汶川之痛还没有消逝,灾难就又在雅安降临。看着灾区那些孩子,心里真的很难过。想象一下如果地震发生在自己身上,想象一下照片上是你我的孩子,就明白什么叫心如刀绞(照片来源:四川日报网)。
      
      当年有几个登月的宇航员说自己在登上月球上的那一刹那,感受到了宗教般的启示,感受到了神的存在。有人回来后改行做了传教士。我想说的是,五年间,目睹了尤其是亲历了汶川或雅安地震的人们(看一则新闻说一位妈妈在汶川地震失去一女现在雅安地震又失去一子),悲痛与无助是肯定的,但如果能够从挺过来,内心一定同样会有一种宗教的力量,在未来人生路上懂得惜福,脚步从容。
      
      可是“挺过来”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亲人没了,就算有社会的无尽关爱,你的小宇宙里,消失的行星永远不会再来。太阳照常升起,你却可能感受不到温暖。特别是遭遇灾难、看到父母、邻里或同学死去的儿童们,阴影自己笼罩在他们心头。如果没有人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未来的人格一定是有缺陷的。
      
      可以说,现在社会援手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他们的心理康复更是路漫漫。美国一位叫作玛考尔蒂(Cathy A.Malchiodi)的治疗师写过一本书,介绍自己的经验。她常用的方法是在灾难事件后通过绘画、玩偶游戏、音乐、放松和讲故事来治疗儿童创伤。
      
      我对“游戏治疗”很有兴趣。不过今天才知道美国和加拿大都有游戏治疗协会,台湾也有,但中国大陆没有。全世界最大的游戏治疗中心的创立者兼董事长、美国教育学博士加利·兰德雷斯(Garry L.Landreth)写过一本书,就叫《游戏治疗》。
      
      他因对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治疗的改善和推广获得Virginia Axline杰出教授奖。他对游戏治疗的观点是:游戏对于孩子而言,恰如语言对于成人——它是表达情感、探索关系、描述经历及表达愿望的媒介。这本书为建立治疗关系、促进游戏治疗的进程均提供了全面且详细的信息——从第一次会面到治疗结束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都给出了指导准则、文字记录及个案介绍。
      
      事实上何况儿童,大人有时候也需要游戏治疗。记得去年看到英国《每日电讯报》上一篇文章,说伊拉克战争给许多美军士兵留下了心理创伤,他们回国后也难进行正常生活,总是生活在阴郁当中。他们患上了一种名叫创伤后压力障碍症(PTSD)的心理疾病,总是做恶梦。怎么办呢?美国南加州大学创新技术研究所一位名叫名叫阿尔伯特·斯基普·里佐的临床心理学家,也采用了游戏治疗的方法——让士兵们玩一款“虚拟伊拉克”的电脑游戏。
      
      里佐说,“根据科学文献记录,医治例如恐高等焦虑障碍症的最好办法是,把患者放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让他逐步、系统地面对那些引起他焦虑的刺激物。”“虚拟伊拉克”游戏疗程历时10周。
      
      治疗时,患者戴上耳机,进入计算机的虚拟游戏世界。里面的场景改编自Xbox电脑游戏“全方位战士”,但是高度模拟了士兵在伊拉克战争中曾经历的情景。游戏中可能会让士兵们眼熟的伊拉克场景包括街道、沙漠公路、小村庄、房间内部装饰、运输队和检查站。更逼真的是,游戏还能让士兵闻到熟悉的气味、听到枪战的声音,感受到爆炸的震动。8种模拟气味包括火药、无烟炸药、柴油机、燃烧的橡胶、体臭、烤羊羔和香料发出的味道。提到模拟气味中的体臭味道时,里佐说:“大家不要笑,当你身处这样一个环境里,那里许多人不可能每天都洗澡,体臭味当然无法避免”。
      
      在为时一小时的游戏时间里,医生会鼓励患者打开心扉,倾诉战场经历。医生会时刻监视患者的心率和肌肤传导率,这两者能反映出他们的压力程度和情绪状况,并由此改变游戏里的事件设置。医生希望,当患者逐步经历这些引起回忆的虚拟战争场面时,他们能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更好面对那段回忆,从而减轻创伤后压力障碍症的症状。
      
      里佐当时说正在进行实验,尝试把这一疗法应用于其他医学领域。比如,当儿童接受诸如化疗等令人痛苦的治疗时,虚拟世界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也不知道现在的进展如何了。科技是无国界的。我最近准备联系一下他,让他给中国在地震中受到严重心理创伤的孩子们支支招。
      
      
      ——————————————————————————
      请关注少年商学院官方微信账号YouthMBA,即可于周一到周六,每天分享到一篇高质量的关于培养孩子独立人格与创造力的文章。
  •   好,关注!
    可惜估计不会在上海呆很久了,不过可以多联系哦!
    温哥华的一个儿童中心就是一堆的玩具,一堆的艺术表达的东西。
    上海,我们值得努力
  •   嗯,最近看到8月份北京有开加拿大的游戏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不过价格不菲。
    如果你也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在海外不妨帮忙留意推荐一些相关的资源。谢了先。
  •   我们一直在尝试这方面,有兴趣,可以邮件联系:nomattersun@126.com
  •   苏州和上海的可以联合起来,做些什么。
    比如,策划一个工作坊,请海外的游戏治疗师来做培训,两地加起来,该有足够多的人。
  •   回楼上,小组成立了肯定要和你们多多交流,互相学习。
  •   在这里放一个背景简单的个案和大家探讨:
    一个小女孩(叫她Lily好了),今年10岁,有一个7岁和一个10月大的妹妹。
    Lily已经进行了10次的游戏治疗了。一开始Lily的妈妈是想让女儿玩沙盘的,但除了画了一次沙画以外,Lily几乎没有动过。Lily 更多的时候是在做手工,各种各样的手工。咨询师的角色更多是手工的帮手,必要的时候提供高危工具的使用讲解和监督。游戏过程Lily很少和咨询师交谈,虽然Lily也基本回答咨询师的问题,但咨询师也很少提问,只是在一旁观察,不时回应一下咨询时看到的进度。
    想要讨论的问题:总认为“叙事”是很重要的部分,儿童尽管在玩,但通过游戏的内容可以看到很多非言语性的叙事,从而通过叙事来感受儿童的经历。这个个案带给我很多思考。当Lily在做手工的时候,与咨询师之间在发生着什么,关系是否在变化,这样的50分钟能给她带来什么,想听听大家的感受。
  •   其实对儿童治疗经验不多,但我觉得对儿童来说,言语化并不是最重要的手段,游戏治疗本身就是为了绕过儿童在叙述方面的障碍,包括因为叙述而被排除掉的很多初级过程的反应。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Lily是否通过手工游戏展开了她的故事和她重要的人生议题,个人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冲突,而这些冲突是否通过游戏治疗这一空间得以呈现,容纳和转化,无论这种发展是否通过治疗师言语化的解释来实现,治疗师有时候也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比如示范作用,比如非言语信息的传递。
    单纯从你讲述的内容,我不太确定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关系是否在变化,治疗是否在展开。你自己的感受呢?另外能否讲些具体的片段来讨论?
  •   说得更直接点,Lily到底是运用游戏在治疗自己,还是运用游戏在防御和回避与你的互动,回避对内心世界的展示,从你的文字里,我无法判断。
  •   其实我不担心Lily的做手工行为对她没有帮助,在接纳和包容的环境下,不管做什么,儿童总是会走向更加放松和自信的。我比较想要探讨的是这样的形式对于游戏治疗是不是合适的项目。比方说棋类游戏就不适合在50分钟的游戏治疗中应用,限定规则的博弈带来的麻烦远比收益多。手工的时间有长短,如果没有在50分钟里面做完,对小孩来说是很不舒服的。
    另外一个想要探讨的是运动类游戏。某一次Lily说想要打羽毛球,由于中心没有,Lily用矿泉水瓶做了一个替代品,和咨询师用纸板之类的替代球拍打了半个小时的“自制羽毛球”。运动中间有过几次休息,咨询师有向Lily询问她是否准备将这次的时间全都用在打羽毛球上面。结果就是两人基本上打到了时间结束。咨询师没有主动中断这次运动,但期间和结束之后也常常在想这种需要长时间高集中于身体反应的游戏是否合适于游戏治疗。
  •   LS的,请问你做的游戏治疗是什么取向的?我猜是人本?
    因为我是动力学取向,所以我不太同意仅仅是打羽毛球或者做手工,就可以被称作游戏治疗的,这充其量只能说是陪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成长。治疗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致力于帮助孩子了解自己,释放冲突,整合人格,帮助他更好的成长,不管是通过语言还是非语言。
    孩子和妈妈来找你的时候,有明确的诉求吗?你们的工作有围绕这一诉求吗?
  •   小孩由妈妈带过来,开始时候的诉求集中在对她生活行为和性格问题上。
    每做3次左右的游戏,会和妈妈沟通一次了解小孩的一些变化。随着游戏的进行,母亲向咨询师透露出家庭成员间的一些微妙关系和小孩面临的关系压力。在10次游戏之后的共同回顾中,母亲自己可以看到小孩性格上的改变和尝试适应成员关系的努力。
    如果说仅仅是陪伴做手工和运动,而没有对小孩进行感受和理解,没有对小孩保持敏感的话,当然称不上游戏治疗。缺乏咨询师的努力,即便沙盘也不能称之为治疗。
    但治疗的形式是可以讨论的。尽管是游戏治疗,但咨询师和游戏室不能是万能的百宝袋。创作性的手工作业和剧烈运动都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放在这里讨论,可能更多的是想要探讨游戏治疗的界限和可能性吧。
    BTW,作为动力学取向,你怎么看人本和动力学取向在游戏中的差异呢?
  •   因为你的描述完全没有谈到对孩子的理解,只是单纯地说做手工和打羽毛球,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所以我有此疑问。我觉得如果不讲对孩子的理解,她的主诉和咨询中的变化,这个讨论太泛了,没有多大意义。
    关于不同取向,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在操作层面上,我个人的感觉是人本更加被动一些。动力学取向的治疗师总是会建立一些关于对个案动力学理解的基本假设,然后在咨询过程中去不断修正,并且在适当的时机通过适当的方式也帮助个案去从这个角度理解自己。人本取向完全是跟着个案走。动力学也是跟着个案走,但会有理论在背后支撑,帮助治疗师在特定的时刻确定干预的方向,另外就是动力学更关注移情与反移情。其实在某一个特定时刻,治疗师的干预必然会做出选择,理论支撑有利有弊,这个方面有很多争论,就不展开多说了。
    我看过人本取向的治疗师的一些咨询记录(非游戏治疗),感觉好慢好绕,有点着急,呵呵。
  •   儿童的我没做过
    不过成年人的咨询经验中,我感觉大部分情况下人本更快...
    我的感觉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 来访者本身对其问题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同时其对自身的暗在的理解可能不见得是咨询师能够超过的,而很多时候咨询师所谓的超过是对来访者的覆盖,可能需要很多精力将来访者压倒或是等待转化,这个甚至是咨询师主导方式所无法避免的...
    同时,对于来访者,何种方式合适,其实也不是理论所能预料的(这里可能会涉及到复杂系统理论,不过不是通常心理咨询圈子的内容了)。
    而人本本身也有发展,比如聚焦就是一种挺强大的方式...
    我自己则倾向于把 人本的非指导原则稍加改进,可以给予方法性指导,但一般不替来访者做决定... 这样可以结合进 ACT之类的 认知行为疗法...
    具体有兴趣我们可以找案例探讨或是演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人本方式的特点,人本咨询会有一些特性,比如说在旁人看来没啥意思(不好意思这个确实还和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当事人却感觉很好;又如 当事人问题解决了,觉得和咨询师没啥关系,是自己做的事情或感受引起的...
    同时,精神分析中也有类似 工作在意识和无意识边缘  或是 诠释要在来访者快有感觉的时候去捅破那层纸,大部分情况下咨询师是很保守的;还有比昂晚年的一些说法,觉得都很接近人本(曾经有人说过比昂尝试诠释是说的一句话: 根据我有限的经验做出的猜测...)
    至于理论支撑,我觉得应该是 value-free 而不是 no value。 
    :)
  •   当然,这也可能和不同人不同阶段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时候人本的观点比较接近比较高深一些的精神分析...
    我觉得人本学起来更快,但很多人估计不同意...
    同时,人本在一些具体症状中确实不如精神分析或是认知,也有不同的适应症,这也是我想改进人本的一个原因
  •   回到这个案例,希望有更详细的介绍
    比如说 当事人的感受 小女孩是否知道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她是否认同呢? 
    然后从本身的方式,我觉得球类运动或许也是不错的,可以建立两个人之间的反应,和对自身身体的关注...
    同时作为咨询本身,来访者能够遵守时间等设置,已经很不错了...
    同时如果是她主动要求的,同时又能够适应临时的权变,我个人觉得应该挺不错的
  •   关于人本和动力学,我觉得LS说的挺好。所以我说根本上是一样的,而操作层面上,可能取决于我们每个人所接触过的不同的样本,所以有时候讨论起来也有点各说各话。根本来说,所以的治疗都是在努力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对方给予对方发展的空间。但让对方的方向已经不是在良性发展的方向上的时候,也需要通过一些对移情反移情的工作拉回来。理想的情况下,理论应该说一种工具,帮助理解来访者,而不是让来访者来适应理论。所以理想情况下,所以疗法根本上都是一样的。
  •   努力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对方给予对方发展的空间
    我比较倾向于说 不覆盖来访者的空间,允许其在双方交互的情况下有比较多的可能性(或者说创造出更多的空间)
    如果对方的方向不在良性方向(这里应该指咨询师的判断吧),那么咨询师给予一定提示,但充分尊重来访者的决定,即使是看起来不好的方向。但超出设置的行为除外(比如自残)。
    所以我觉得各种疗法有内在的相似性,但有其差别...
  •   由于常做沙盘,始终对荣格学派保持着兴趣。
    荣格学派常常讲宗教性。河合隼雄拿过去将人送往神庙与神像独处宗教行为跟心理咨询类比,指出心理咨询(特别是动力学派)也在营造某种具有宗教性质的“场”,来访者在“场”中完成属于自身的“仪式”。留意一下沙盘,大多数的沙盘内侧边和底部为天蓝色,配合上沙子总有一种奇怪的神秘感。同样,当我在做游戏治疗的时候也会有类似于“场”的感受。这些“场”的感觉总让我趋于安静和等待,一方面有来自于“场”的压力感,另一方面则担心胡乱的发言将构建的空间搅得破碎。
    另,有一个研究证据一直促使我对流派和疗法的本质进行思考。研究追踪了一些接受精神分析治疗,在治疗中表述童年创伤的案例,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案例报告的创伤事件是来访者在接受分析时不自觉伪造的。而这些伪造的创伤事件通过分析和处理之后,起到了和处理真正创伤一样的积极作用。
  •   而这些伪造的创伤事件通过分析和处理之后,起到了和处理真正创伤一样的积极作用。
    让我 有叙事疗法的感觉..
  •   说伪造听上去像是故意的,我觉得不大妥当。我觉得心理治疗中重要的是来访者的内在现实。创伤是来访者的感受,哪怕从外部视角看起来完全不是如此。至于故事的失真,那也是记忆和内部加工过程的结果,和来访者的内心需要有关,值得尊重的。
  •   如果更激进一点,从后现在的视角看,根本没有所谓的客观真相。
  •   自然没有所谓的完全的客观真相
    来访者的感觉也未必是真实的甚至未必是 当下真实的
    所谓“现在心不可得”
  •   即便失真后的叙事亦有其意义,造成失真的来源是在咨询师这点却不能忽视。作为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更需要注意和反思。
    说回这个案例,印象深刻的除了小女孩与众不同的游戏方式,还有女孩母亲的表达变化。母亲的倾诉自然地从女儿的情绪、行为转向女儿的需求、人际关系上,并且更愿意谈及自身的一些状态。这也回到了我做儿童咨询的整体感受:儿童的问题总跟家庭的问题紧密相关,当儿童身上发生了变化,家庭的其他成员也被迫面对那些过去选择容忍或者忽视的问题。这是目前让我感到咨询最为艰难的部分。
  •   11月23-26,中国心理学会邀请来自台湾的邱敏丽老师讲儿童游戏治疗技术,邱敏丽老师早于上世纪80年代,就在日本研究并实践沙盘游戏疗法,后回到台湾从事心理咨询专业工作,包括沙游、游戏治疗、儿童心理治疗在台湾地区的推广和专业人员培训,二十年以上的游戏治疗经验,历届国际表达性心理治疗大会中的重要嘉宾,可以英语、日语、普通话授课,华人心理学家中难得可贵的儿童心理治疗、游戏治疗资深专家。感兴趣的伙伴们抓紧时间。
  •   楼主你好!我是出入茅庐的心理咨询师,从事儿童心理的工作,目前在湛江,小城市,发展的尚不好,,我目前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咨询方式,游戏治疗个人认为对于儿童而言还是非常的适合,如果你们有什么培训活动可以通过豆油或者什么方式通知我吗?谢谢!
  •   好多广告!@_@
  •   在上海啊。。。可惜我在北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