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庆珍 页数:89 字数:156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近年来,设计教育的发展不可谓不红火,能办的学校都办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客观地说是促进了中国设计的向前发展,人多力量大,不发展都不行。但凭这种批量化生产的设计师,是否真的达到了预期的设想?我们只需看看市面上流行的大量粗制滥造的设计产品(作品),似乎可以做一些反思——设计究竟是什么?是绘出漂亮的效果图?或满足客户要求的折中设计?或翻翻资料做些改良,而又不知其所以然的设计?我们从各式各样的设计教材和课程设置上几乎都可以找到答案。即便引导学生的师傅虽可称各怀绝技,但拿出来的菜单佐料都一样,口味又相去何远?其实设计很简单,设计就是感触生活,是创造一个真实物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条信息、一篇文章或一张效果图;是实实在在地联系着现实的概念,是关联着行业和人的精神。我们可以把粗制滥造归因于制造业、工程的施工等,但人们对设计的评价不是图纸,而是设计的结果,是产品。为了我们的公民不致被酸果弄得龇牙咧嘴,果树尚且要疏枝疏果,设计产品作为心血果实怎能不精耕细作?中国设计业的发展,要摆脱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的现状,要形成中国的设计风格与文化,需要改变中国设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浮躁之风,因为设计就是一门诚实的劳作,需要树立至善至美的设计理念与工作态度。罗素曾说过:“中国人不同于日本人,他们希望从我们这儿学习的不是那些带来财富或增强国力的东西,而更多的是具有伦理和社会价值的东西,或者是纯学术性的东西。”的确,中国人从一开始向西方学习时,就不像日本人那样是从实用性着手的。
内容概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壁饰编织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既在传承也在流逝,现代纤维艺术更多的体现了现代人的主体的创造意识和整体的环境意识,更好的体现了纤维材料本身的创造给纤维艺术所代理的独特的美感价值。本书中所介绍的壁饰艺术,是现代纤维艺术的一个分支,具有较轻的观念性、创造性、实验性、参与性、综合性和现代审美特性。作者从壁饰艺术的概念、发展历史着笔,对壁饰的材料、肌理构成与质感设计、壁饰艺术的创意思维等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在制作过程与制作手法方面进行了大篇幅的陈述。
书籍目录
笫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壁饰的概念与表现特点 第二节 手工编织壁饰的演变与发展 小结第二章 编织壁饰的材料 第一节 线类纤维 第二节 面类纤维 第三节 网状面料 小结第三章 壁饰的制作方法 第一节 编织类 第二节 网状织物编织 第三节 现有纺织面料的利用 第四节 仿金属面料浮雕式拼接法 第五节 “高比林”编织与创新 第六节 手工编织制作准备及程序 小结第四章 编织的基本技法 第一节 平织法 第二节 缠绕法 第三节 栽绒法 第四节 簇绒法 第五节 个案赏析 小结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一)依附性壁饰艺术是最靠近纯艺术的艺术门类,它与纯艺术的不同点是要充分地利用建筑空间并在其中发挥作用,也可以说它是受到一定限制的纯艺术。虽说壁饰艺术有其独立性,但这个独立性是相对的,它既受制于建筑空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传统意义上的壁饰艺术是必须有墙面作为支撑的艺术形式,现代的壁饰艺术形式相对比较宽泛,它可以与墙面形成某种空间关系,也可以作为一“面”墙出现。(二)装饰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壁饰艺术在环境中出现的频率及所占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它是墙面的组成部分,是为增进建筑空间环境和使用功能而存在的,不可否认的是,它的装饰功能已经居于使用功能之上。因而,其位置、大小与建筑的总体关系密不可分,其造型、色彩、肌理、材料与整个环境的谐调也至关重要。(三)材料性壁饰艺术作品所用的材料应该与整个建筑相联系、相对应,同样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材料完成的壁饰艺术作品在效果上会完全不同。因此,材料的因素对设计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者对材料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应对材料的性能、组织结构等都有一定的掌握,才可以在设计时得心应手。(四)宽泛性壁饰艺术在最初阶段是以所依附的墙面而形成的,它可以由多种形式、多种材料、多种手法组成,其内容也是包罗万象。中外古老的壁饰多以宗教故事、神话故事叙述为主;现代壁饰艺术更为丰富:有瞬间形象的表达,也有情感的描述,有抽象形象或色彩的表达,也有几何形及微观世界的奇妙形象描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空间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建筑空间样式与现代建筑空间的并存为壁饰设计开拓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编辑推荐
《编织工艺》是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