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 作者:邓晓芒 页数:330 字数:28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生”、“人格”和“人性”,这是我关于“人”的思考的三个主题,也是我自己在“成人”的旅途中三个重要的驿站。?? 首先是“人生”。?? 什么是人生?通常认为,人自从一生下地,便开始了他的人生。一般意义上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但在我所体会的意义上,真正的人生是从一个人脱离家庭的庇护而走上社会的时候才开始的。当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而不只是家庭的一分子,当人意识到他的处境同其他“人”没有任何两样,他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为自己争得在社会上立足成人的资格,这时候,他的“人生”就开始了。而在此之前,他的家庭生活、学生生活都只不过是在为他踏入人生作准备而已。 本书不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而是多年来作者的一些比较轻松的文字的汇编,其中有随笔,有评论,有序跋,有短文,有论战,也有几篇比较长的论文,但都不算艰深。所有这些文字都围绕着一个“人”的主题,并且展示了作者上述有关“人生”、“人格”和“人性”的一些思考。
作者简介
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后即下放农村插队,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89年任教授,1995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为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人生的功课 1. 一个时代的哲学备忘录——读冯契先生《智慧说三篇·导论》 2. “成人”的哲学——邓晓芒教授访谈 3. 生命的尴尬和动力 4. 让思想贯穿人生与现实 5. 活,还是不活——评余华的《活着》 6. 我的优雅生活 7. 在哲学的入口处 8. 知青·人生第二部分 人格的建构 9. “人格”辨义 10. 再辨“人格”之义——答徐少锦先生 [附]“人格”有道德涵义——与《人格辨义》一文商榷徐少锦 11. 论“五四”人格的自我批判 12.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 [附]在语境中理解概念的含义——回应邓晓芒先生陶东风 13. 要有中国语境的现实感 14. 何谓自由知识分子——答胡胜华先生 [附]也谈胡适的身份意识——致邓晓芒先生胡胜华 15. 从《文化偏至论》看鲁迅早期思想的矛盾 16. 作家的根在哪里——从《如焉》的讨论谈起 17. 我的大学第三部分 人性的镜子 18. 中西美学思想的嬗变与美学方法论的革命邓晓芒易中天 19. 论僧肇的“有”、“无”观 20. 从西方生存论看中国古代辩证法 21.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22. 关于道家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23. 西方哲学史上的实体主义与非实体主义 24. 东西方四种神话的创世说比较邓晓芒肖书文 25. 《康德〈论永久和平〉的法哲学基础》序 26. 西方伦理精神探源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人生的功课 1. 一个时代的哲学备忘录——读冯契先生《智慧说三篇·导论》 近读《学术月刊》1995年第6期刊登的冯契先生的《智慧的探索——(智慧说三篇)导论》,感慨良多。本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的风风雨雨,似乎忽然间有了一个哲学上的“定格”,它与学问家们在平静的书斋中翻检古籍所写下的心得笔记大不相同,也与教书匠们从各种教科书上东拼西凑弄成的“体系”迥异。应当说,它是一个具有彻底精神的思想家从自己切身的生活中感悟出来的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因而既具有强烈的个性,同时也真切地表达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内在精神。对于这一点,冯先生是有明确的自觉意识的。他说:“时代精神不是抽象的,它通过思想家个人的遭遇和切身感受而体现出来。一个思想家,如果他真切地感到时代的脉搏,看到了时代的矛盾(时代的问题),就会在他所从事的领域里(如哲学的某个领域里),表现为某个或某些具体问题。这具体的问题,使他感到苦恼、困惑,产生一种非把问题解决不可的心情”(第4页)。哲学与文学一样,皆为“有不得已者而后言”。这样一种哲学意识,国人已经久违了。长期以来,我们有奉命而写和应景而作的“哲学”,以及大大小小的“哲学工作者”和“哲学学徒”,却出不了真正的“哲学家”。回首半个世纪,中国当代哲学园地严格说来几乎是一无建树,仅有的几部可称得上是哲学的著作,也只是反映了前一个时代哲学探索的成果,而且于中国历史上具有文化转型的重大意义的这五十年,哲学实际上是处于沉默和惶惑之中。
编辑推荐
真正的人生是从一个人脱离家庭的庇护而走上社会的时候才开始的。一个 人格的意识的人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分得清什么是违背自己人生信条的,什么是自己应该万死而不辞的。人性的话题就是中西文化比较的话题,它将在整个二十一世纪成为中国学术界或隐或显的核心主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