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志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曾珍  页数:108  字数:1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野草,吃的人多了,就成了野菜。  野菜,吃的人少了,就成了野草。  好多野草都可以当菜吃,我打小就知道。  我爸是个野菜迷,每到春夏季节,他就驱使我和表哥表弟漫山遍野给他挖野菜。然后做成各种菜肴,威逼利诱我们吃。我是不爱的。小时候,所有野菜我都不喜欢,不理会对身体有益的劝告,坚决不吃,还摆一脸和“敌人”抗争的死硬表情。  长大后看(《蜡笔小新》。看到小新把讨厌的青椒包在嘴里不嚼,乘美伢不注意时朝窗外吐出去时,忍不住哈哈笑。估计所有的小朋友都做过类似的事,对象是各种各样自己不爱的食物。  长大后,我偏偏又迷恋上野菜的清苦味。觉得自己小时候,完全就是一俗娃,只爱甜的,越甜越好。  野菜的味道,细细品,清苦中是有浓香的。韧性十足的枝干虽然在尘世烟火下变得绵软,但内里还是真性情,一嚼,便知不是普通青菜。那纤维的挺拔感哪里是大棚菜能及?  长大后,走在石头森林里,会突然怀念被爸爸驱使挖野菜的日子一一  阳光照耀,在野草过膝的山地,三个孩子肆无忌惮地走着,笑着,说着话。那算不算完美的逃离呢?逃离陈旧的房间、逃离灰尘跳舞的街道、逃离满是脏手印的课本,逃离邻居家那一天到晚的狗叫……  我们用小布袋提着面包和汽水,袖子和裤管里装满了风,走很远的路来到熟悉的山岭。我们把石块扔进被蝉声伪装成交响乐团的树林,用野花把自己摆弄成一个完全没有搭配感的大花篮,我们愉悦不已,笑到肚子痛。这新鲜的感觉,像一把阳光利剑,把整天生活在晕头练习本、重复动画片和焦躁奥数题里慢慢凝固的我们刺透,融化……我突然觉得心情大好,觉得什么都爱……  那些长在大自然里的野菜——滑溜的野苋菜、清香的马兰头、清凉的薄荷叶、鲜脆的苣荬菜……它们靠天光和雨水长成,它们的纯洁和干净并不比深海的贝类和游鱼差。通过它们,我们和大自然无限亲近。  最关键的是,我由此学会了此生第一道“麻瓜魔法”——不管走到哪里,我面前的寻常草地都会迅速变幻,那些拖着泥土,挂着露珠的野菜,纷纷现身出来,像海面上的鱼群一样迅速聚拢,匍匐在我脚下。  我喜欢我生活的城市有漫长的夏天。我幸运地有一个认识各种野菜的爸爸。漫长的夏天给了我更多接触野菜的机会,而我爸爸教会了我“麻瓜的魔法”。

内容概要

本书是《自然随笔丛书》之一《野菜志》,内中具体介绍了:薄荷、水蓼、马齿苋、紫苏、柴胡、马兰、藿香、鸭跖草、野苋菜、黄荆、清明菜、商陆、薇菜、车前草、兔儿菜、鱼腥草、蕨菜、苣荬菜、萎蒿、堇菜等野菜相关的故事……

作者简介

曾珍,女,1982年生,现供职于重庆某报社。曾出版《果壳里的村寨》一书。

书籍目录

薄荷水蓼马齿苋紫苏柴胡马兰藿香鸭跖草野苋菜黄荆清明菜商陆薇菜车前草兔儿菜鱼腥草蕨菜苣荬菜萎蒿堇菜灰菜野百合

章节摘录

  薄荷  每年夏天,我都会收到一罐干燥的薄荷叶。  是妈妈细心晒制的夏季凉品,给她那长时间呆坐在电脑前的女儿提神醒脑。  盛夏时节,我喜欢光着腿在空调不停歇的房间里泡薄荷茶喝。  不记得是看了哪篇关于水质的调查报告后,我开始只喝农夫山泉。在印满小猫的瓷杯里放进几片干薄荷叶,浇进烧沸的水,姿态僵硬的叶片慢慢舒展,打着旋儿坠落杯底。  我爱从滚烫的状态开始喝。小口一小口,抿在嘴里。先是灼人的热,再是轻微的凉。这凉,并非舌头的温度降低,而是薄荷里的某种成分刺激到了神经末梢的冷觉感受器。  通常是从清淡的薄荷水开始喝,然后不断加入柠檬切片、红茶包、糖块……喝完这些,一个下午也就过去了,工作效率出奇地高,一点困倦也没有。  每次有朋友来我家,总会大惊小怪,这薄荷是哪里采的?  有人认为它与鹅掌楸般罕见稀少,有人则以为它产自热带岛国……咳咳,这些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可怜的孩子们,殊不知薄荷乃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野草。  待看清楚它鲜活的草本模样后,朋友们纷纷惊呼:见过的,见过的。其实它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在马路边的荒草丛中,在池塘边的瓦砾缝里,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周围……只是君不认伊而已。  薄荷的生命力极强。完全不用担心土质的恶劣,文具盒大小的土壤,只要够湿润它就能长得蓬蓬勃勃。你走出家门,往积水处一瞥,就可以觅见成丛成堆的薄荷。  我爸把它利用得非常好,我家附近的薄荷都被他收集回来,泡茶泡酒。有时候熬肉排,扔一把洗去尘土的鲜薄荷叶子进去,马上就成了一锅勾魂摄魄汤。  其实在中国人的菜肴里,薄荷是不多见的。生活用品倒是离不开它。香皂、牙膏、洗涤剂、口香糖,薄荷的味道绝对是主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野菜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5条)

 
 

  •   野菜志(自然随笔丛书)。。。。。。。。
  •   一共买了3本有关植物类的书籍《青少年百科全书》,《亲近野花野草》,《野菜志》,性价比最高的是《青少年百科全书》,最喜欢的是《野菜志》,我家的小朋友看完这本书后,说怎么我们不住在重庆呢?本周末计划全家行动,到郊外寻找野菜去了!
  •   《野菜志》《那些花儿》《水边记忆》《菜蔬小语》这四本应该是一套,都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的,出版时间在08、09年间,都是胶版纸,配图彩印,16开本,读着挺舒服。看着不同作者淡淡的描述,植物,融入了我们自己的感情。
  •   两本书质量都很好,印刷清晰,图片精美。野菜志还写得挺有情致文彩的。
  •   很不错的一本小说式的普及家常野菜知识的书,房前屋后的野菜,通过这本书都是可以识别了,还介绍了食用方法,不想当植物学家,只是想认识几种野菜,体验春光里采摘的感觉,这本书非常合适。
  •   看到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春日的暖阳中呼吸的清新空气,带着大地泥土的芳香和暖暖的亲情,春日踏歌而行,和家人去野外采野菜吧,感谢作者。
  •   很好的一本书,图片非常清晰,不仅让我会想起小时候乡下的那些野菜,和许多的回忆。也让我尝试着带儿子在城里的森林公园去寻找和认识这些野菜。
  •   一边看书一边观察路边的野菜
  •       图片清晰,文字清新,既可以当辨识野菜的工具书用,也可以当做休闲的散文来看,就是野菜的品种要能多点就更好了
  •   对野菜有更多的认识。
  •   第一次在当当网购书,感觉非常的满意,不仅价格实惠,而且派送速度非常惊人,第二天就收到了,以后购书就认准了当当网了。
  •   涨知识的书
  •   挺喜欢的,就是书薄了点,如果内容多点就可以了
  •   很漂亮的书!
  •   图片丰富且便于我们寻找,不像有的书图片拍的美却不写实。好看且易学,也可以当做一本散文集在下午慢慢的看。
  •   既好看,又“好吃”的一本书。
  •   生动,有趣,图片清晰,小孩爱看
  •   很好,我还没看完,我们家孩子的爷爷便抢先拿去看了
  •   真是一本好书!~~~~~~
  •   很有散文的气质
  •   每天看一章,文字动人,图片精美。可惜看完了很快就会忘记,这需要实践才有意义
  •   为了购蕾切尔•卡森的《海洋传》,在西宁书店遍寻不见,边上网邮购,顺便就买了《野菜志》、《花朵的秘密生命》、《民族植物与文化》等几本书籍。书一拿上,最不满意的就是这本《野菜志》:有点薄,图太多。但我最先看完的也是这本《野菜志》,并且给了我很多阅读之乐、意外之喜。
    书中所说的野菜,大多数原来也作野菜来吃的,如紫苏、马齿苋、蕨菜、野百合。但还有更多的,以前虽然熟知,但一般当作野草或者药物,如水蓼、马兰、藿香、鸭跖草、商陆、薇菜、车前草、堇菜等,却从来没有将它们与餐桌联系起来,让我认识到了它们的另一面,如同豁然开朗打开了另一个洞天,让我急切地想读下去,想看看这些老朋友原来还有些什么样的好招数。我恨不得即刻就跑到野外去采摘它们,然后就依葫芦画瓢地购买配料,享受它们的清香与自然。图片多,也便容易辨认,作者也特意介绍了容易混淆的相似植物,实用性很强。
    这是一本关于野菜的随笔集,作者曾珍是一个80后的女孩子,文笔很不错,清新而调皮,却也不乏引经据典。她自己就是一个很享受野菜的人,原因是她有一个喜欢野菜的父亲,自小就吃野菜,她那份对野菜的喜爱是心底的,许多都来自亲身的体验,读起来便别有滋味。
    不过本书亦有不足。将黄荆列入“野菜”之中,仅仅是有人曾用它的嫩叶做过凉粉,其根可炖猪脑或羊脑,未免有些孟浪。而许多大名鼎鼎的野菜,如荠菜、水芹菜、香椿、枸杞头、竹笋等,作者都没有写,本书所写也仅有区区22种,未免过少。作者所记,又偏于重庆地区所产,于北方野菜记录较少,又不免稍偏。既然书名“志”,就应该尽量多收一首。不过好在作者年轻,还有的是时间走到南北山野,是这本著作厚实起来。
    当年法布尔孜孜不倦地撰写《昆虫记》,达到10卷之多。那么《野菜志》也不妨继续写下去,多出几卷,我也不妨作曾珍这个小妹妹的粉丝。只是我的建议不知能传到她耳里不?
    寻常野草入馔肴,读过这本书后,我觉得身边那些普通的花草多了一些不平常,身边也更加艳丽多彩了。而我的餐桌上,也将添加新的成员。
    (作者:雪域石)
  •   “自然随笔”系列,我已看了2本,印象都不错。翻开这本《野菜志》,却有些嘀咕。本书的主题不是五彩斑斓的野花,也不是千姿百态的昆虫,而是貌不惊人的——野菜。野菜有什么好写,又有什么好拍的?不过待到看完书,才发现原来小小野菜也有大学问。

    本书以野外常见的各种野菜为主题,其中有一般人较为熟悉的薄荷、马兰、车前,也有不常听闻的水蓼、兔儿草、商陆等等。每介绍一种野菜,除了文笔轻灵活泼的随笔文章,还配有野外拍摄的实景照片,可谓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而且,每种野菜还搭载了详尽的植物学描述以及植物全株图片,加上“野菜食谱”和“野菜小药方”,可以说本书是随笔、相册、图鉴、食谱和药谱“五合一”。从中也可见作者在本书上花费的心思。在我读过的自然随笔系列中,本书文笔也许不是最佳的,照片拍摄水平也不是最专业的,但是写作态度绝对是最认真的,堪称有板有眼。对于想亲自实战挖野菜的,大可照着本书“按图索骥”,保准收获颇丰,还能教你怎么做菜,大快朵颐一番。对于只是看着新鲜的读者,本书也不会让人失望。作者会从家常菜烧法一直扯到儿时记忆,甚至《诗经》篇章,让人长了不少知识。

    而让我感到少许惊讶的是本书作者MM是个“80后”,跟我同一代人。想我们这一代,长在大城市里的话,那是和大自然亲近的机会相当少。有些人甚至从小葱韭不分,不要说什么野菜了。作者的幸运之处就在于有一个喜欢挖野菜,善于发现这些看似平凡事物背后精彩的父亲。她在书中,将找野菜的功夫,比喻成“麻瓜的魔法”,令人莞尔。的确,对于只会从超市菜场的货架上挑选蔬菜的我们来说,亲自辨别采摘一朵朵野菜,并做出美味的菜肴,不就如同神奇的魔法吗?看来,生活中也许从不缺乏惊喜和美好,只要如作者这样,做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即使小小的野菜,也一样可以无比精彩。那么还等什么,我们也去挖野菜吧~
  •   这本书是很早之前买下的了,那时候在母校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便爱不释手。许是自己川渝一家亲,作为离重庆很近的四川人,加之此书是母校出版社出版,大约处于一种所谓的护短情节吧,对这本书必须点赞!我是四川人,从小生活在山村。童年的时候奶奶也曾清明前后带我去山上寻清明菜,回来做清明饼;也曾在傍晚十分随意在房前屋后采摘一把苋菜来煮面条;春末时分,每次奶奶去赶集或是出门回来,也总会给我带回一包用桐树叶子包好的刺泡儿;还有春天的鱼腥草做的咸菜可以让我多吃两碗饭,爬到树上吃桑葚到饱,六月六大中午出去寻地瓜……童年真是让人怀念啊!作为一个巨蟹座的人,我真的是很怀旧。对于能让我回忆起童年的美好的人事物都没有抵抗力。比如这本书,比如夏达的漫画。当年买下这本书后便和另外一本《影树流花》一起放在床头,每日早起时都会随手拿过来翻两页。虽然看了不止一遍,印象已经很深刻。但是现在来写书评时,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又拿出来翻了一遍。对于此书的评价,从装帧来说,封面简洁雅丽直击本书主题。从内容来说文字清新随意,无辞藻的故意堆砌,娓娓道来如同和三五好友闲谈一般,给人自然亲近的感觉。文中所附的野菜烹饪方法虽算不得非常详尽,但也算是说得简洁明了,自己根据这些方法也是能做出可口菜肴的。就图片而言,质量上乘,不仅像素高且拍摄手法亦算得上高明。还有容易混淆的野菜的区分,这也是很不错的亮点了!
  •   大家都很喜欢。精致实用的野菜书。
  •   想多了解点野菜方面的知识,买来读。
  •   可惜野菜种类太少,不过都是常见的几种野菜,也还蛮实用的
  •   想去野外采野菜
  •   作者写的很像散文,诗情画意,引经据典,就是感觉写的野菜种类少了些,再多点就好了。
  •   书的图片很清楚,但作为志东西太少了
  •   书到手就看了,一个晚上加一个白天看完的。书是我喜欢的铜板纸的,配的小图也很有爱,字里行间,图中缝隙间都能感觉到自然的清新野趣。
  •   喜欢这种有延伸介绍的书,比单纯的图鉴有意思。有科学性的小词条,又有作者优美的文字,很好。就是内容少了不过瘾。
  •   图片拍的真美,作者很用心(大特写,多角度)。

    作者对于亲身经历的叙述,让我感觉到她是一个热爱生活,天真善良的女孩子。一个和植物有缘的人。

    在央视的生活早参考栏目里看到了作者的芳容,蕙质兰心也许是对其最好的形容。
  •   书是不错,就是封皮有点脏哦?!是为什么啊,发书的时候为什么不挑本干净的?!
  •   很好的一本书,装帧精美,内容也比较充实,图片多,讲解清楚,文笔也不错。
  •   很有趣,长见识了。
  •   封面设计和版式不错
  •   内容少了点样
  •   首先:作者能写出此书,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作为专业作者,还很不够。1、烹饪的方法未很好描述。2、未把类似植物的区别描述。我按图索骥,发现问题多多。可作为科普,但是实战还不够。3、一些常见的野菜未列入。我是湖南人,想着重庆和湖南的野菜分部应该相似,但是拿到书后,发现差别还是有一些。优点:1、照片清晰,彩图清晰。2、我还是找到几个野菜,应该不错。建议:1、先在网上补课,初步了解。2、找农民朋友亲戚、老驴(驴友)求教。我家的保姆阿姨,懂得很多,我受益匪浅。3、多读书多实践。4、有什么好书,请大家推荐。5、能有野果就更好了今天上山采野菜,在保姆阿姨的指导下,有一些收获,还采到野果子了,保姆说叫做“泡子”,想草莓,酸甜。等我经验丰富了,一定写一本更实用的书。限量发行,免得大家都去采野菜,我就没得吃了,哈哈。
  •   内容简单,不过还算有趣。读后,在小区里还真找着好几种野菜。挺好玩的。
  •   书看上去挺好,内容好少,不知买来作什么,不值得买.没几页内容
  •   以前小看
  •   连最常见的荠菜都没有,太少了
  •   图片拍的不错,但是文字很平淡。
  •   一般 吧,还可以看
  •   一本少儿的书
  •   文笔太差了.如果是博客消遣还好,可是出书的话...觉得没有用心,文字太过随意.照片不错.
  •   这是本本关于野菜的集,写得有点浅。
  •     “自然随笔”系列,我已看了2本,印象都不错。翻开这本《野菜志》,却有些嘀咕。本书的主题不是五彩斑斓的野花,也不是千姿百态的昆虫,而是貌不惊人的——野菜。野菜有什么好写,又有什么好拍的?不过待到看完书,才发现原来小小野菜也有大学问。
      
      本书以野外常见的各种野菜为主题,其中有一般人较为熟悉的薄荷、马兰、车前,也有不常听闻的水蓼、兔儿草、商陆等等。每介绍一种野菜,除了文笔轻灵活泼的随笔文章,还配有野外拍摄的实景照片,可谓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而且,每种野菜还搭载了详尽的植物学描述以及植物全株图片,加上“野菜食谱”和“野菜小药方”,可以说本书是随笔、相册、图鉴、食谱和药谱“五合一”。从中也可见作者在本书上花费的心思。在我读过的自然随笔系列中,本书文笔也许不是最佳的,照片拍摄水平也不是最专业的,但是写作态度绝对是最认真的,堪称有板有眼。对于想亲自实战挖野菜的,大可照着本书“按图索骥”,保准收获颇丰,还能教你怎么做菜,大快朵颐一番。对于只是看着新鲜的读者,本书也不会让人失望。作者会从家常菜烧法一直扯到儿时记忆,甚至《诗经》篇章,让人长了不少知识。
      
      而让我感到少许惊讶的是本书作者MM是个“80后”,跟我同一代人。想我们这一代,长在大城市里的话,那是和大自然亲近的机会相当少。有些人甚至从小葱韭不分,不要说什么野菜了。作者的幸运之处就在于有一个喜欢挖野菜,善于发现这些看似平凡事物背后精彩的父亲。她在书中,将找野菜的功夫,比喻成“麻瓜的魔法”,令人莞尔。的确,对于只会从超市菜场的货架上挑选蔬菜的我们来说,亲自辨别采摘一朵朵野菜,并做出美味的菜肴,不就如同神奇的魔法吗?看来,生活中也许从不缺乏惊喜和美好,只要如作者这样,做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即使小小的野菜,也一样可以无比精彩。那么还等什么,我们也去挖野菜吧~
      
      
  •     很有趣的书,佩服作者对各种野菜如数家珍的介绍。但是在讲鱼腥草时有一处谬论:“重庆人称鱼腥草为‘折耳根’,但却只吃它的叶,根少有人喜欢。”此言有误。重庆人喜欢吃根的人大有人在,我更是无根不欢。不知作者从何处得此结论。
  •     该怎么看这本书呢?个人的想法是这样的,取些无毒的野菜的茎叶、根部,洗干净了,用沸水泡来。倒上那么一杯,对着窗户,午后的太阳也好,下雨也好,下雪也好,或者田野的大树下也好,田地中也好。好吧,开始吧。不用仔细品味,看累了小憩一下。一下午过去了,收拾东西,带上亚麻色的广檐帽,骑上单车回家走人。偶尔停在路边,认一认是不是新认识的野菜。
  •     在图书管理浏览 偶然瞥见这本书 立刻被吸引 翻开来看 内容也很吸引人 仿佛又回到小时候 放学路上一边哼着歌一边找野菜野果的快乐时光 小时候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菜 这回是通通都知道了 边看书边在想:”哦 原来是叫这个名啊 “ 就是在这个状态下看完这本书的 正好妈妈过来看我 还帮我解惑了不少我不太记得的那些个野菜 春天来临的时候 挖野菜去吧
  •      这月里看了这本书,很喜欢,和朋友分享,已经买了两本,都被女友拿走了。
      
      
      
       野菜志。重庆大学出版社的,曾珍。80后的女孩子。对自己周围的野菜如数家珍,而且写得一手清雅活泼的好文字。我对周边的野生植物一直很有兴趣,就是孤陋寡闻,不知其所以然。以前在后阳台种了一堆花草,叫出名的有薄荷金银花爬山虎野生葡萄。叫不出名的也蓬勃的摇曳着,舍不得拔了,顶多是纠集到一处随便长,因为也许在许久许久以前他们在诗经或者楚辞里有个美丽的名字呢。这边《野菜志》就是满足我认识这些路边野菜的书,配着很清晰美丽的图片。她的文字很简单,全是作者的兴趣,这个路边常见的是什么,叫什么在以前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采摘,什么时候吃最好。旁边配合着说明,药用与否。等等。我家后院子里就有薄荷,灰菜 马兰,蕨菜 堇菜,就是指看着它们发呆了。不知道怎么吃。
      
      
  •     
        在锦衣玉食的人事纠纷中,我们也许不会想到一株马齿苋。曾珍速递过来《野菜志》,为我在噪音和浊气中带来了乐趣,记忆,还有某些境界的转场,象夏日的清早,邂逅荒丘边那株带露的马齿苋。
      不管是饥肠辘辘,还是饱食于红尘,野菜的味道到底比不上手抱《野菜志》来得全面和过瘾。从薄荷开始,曾珍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日常易见的二十多种野菜。文字清明,真情有趣,配的图片全是生态摄影作品,这更加可贵。那些平素里被我们大嚼的野菜叶,在摄影家的镜头下无端生出另外的美意。
        《野菜志》的乐趣虽然平常,但才高者也不会觉其浅薄。它不但详细介绍了每一种野菜的别名、植物特征、气味和功能,甚至不厌其烦地推荐科学的烹饪方法。我们知道大多数野外植物多少都有毒性,如果吃法不当,就会有损于自身。全面地阅读《野菜志》,有趣也是有用的。在我们了解植物知识和烹饪技术的时候,作者又用她个人的感受,穿插了更多感性地的叙述,回忆和故事。不学如我,也不觉得高深,象随手记下的日记,以资备忘,作者无意于作文而趣味天成,这是更深层的妙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野菜生长于天地之间,本来就无修饰的真自己。曾珍懂得不必花过多的心思去描述它们,创造所谓文字的奇迹。安静的,没有野心地和它们邂逅,借此清一清口,纯净本真的清香,为我们颠倒财经的生活或可寻点安慰。这大抵是作者曾珍的本意。
        对自然的兴趣,在中国也渐成小小的风尚。而野菜正是大自然的给予我们的礼物,印证了人与自然相互安慰的道理。它现在也不再是救荒的功用,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清香,是餐桌上的亮色,是童年的歌谣,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乡情。
        《野菜志》固然有寻觅过去的味道,但曾珍毕竟太年轻,比起老旧的乡情,她是真爱野菜现在“清苦”,“那纤维的挺拔感哪里是大棚菜所能及?”亏她那些玲珑心机,联系过去愈加喜欢现在咀嚼,更研究列出好多的新鲜吃法,让想尝鲜的人可以照图索骥,免了探索的烦心。《野菜志》的趣味之外,添了阅读的新理由。
        我个人并不希望菜以书贵。本身知识的欠缺,不容许我从生态意识的角度说事;我也不是受过启蒙的基督徒,可以从每一片草叶上看到上帝的影子。但是,得承认我读完《野菜志》,确实产生了某种担忧。在一个温暖的春日下午,和一株浆紫色,细碎叶瓣的马齿苋对视,人易于产生怜悯之心。
        因为本书的流行,吃野菜也许将成另一种时尚,但愿蜂起的采摘不会让我的邂逅和对视更加困难。这,也是那个童心未泯,毫无恶意的美女曾珍所不愿意见到的。
      
  •   内府在地平线都看不到的城市里上哪挖野菜去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