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邛 编 页数:277
Tag标签:无
前言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那本全球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说:“我们已经从一个国家积累财富的关键是看它占领、开拓领土的观念,转向一个国家和公司积累财富的关键是搜集、分享和捕获知识的能力。” 为此,我想将《周易》中的如下名句作点诠释: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我的诠释是:人类的文明,以落实其人文性为宗旨。我们观察自然的文采,是为了洞察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观察人的文采,是为了构建一个美好和谐的人间。 如果这一诠释能够成立,那就证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在2000年前就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认识到人文社科知识是文明的落脚点:构建美好和谐的人间社会。 因此,我们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人文纵横书系》是为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构建美好和谐的世界服务的。 构造美好和谐的社会和世界,为的是使人生活幸福、快乐。不少暂人都说过:哲学是使人生幸福、快乐的艺术。推而广之,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其底蕴都在于使人拥有这一生活的艺术。 《人文纵横书系》将努力全方位、跨时空、多视角地向广大读者奉献“使人生幸福、快乐”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0多年前,我在拙著《笑话·幽默与逻辑》的初版序言中说过:“幽默逻辑是一门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新兴人文科学应用性交叉学科,我们对她的探索和研究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应将科研、教学、普及与应用结合起来。”其实,又有哪一门人文社会学科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呢?我与本书系的首批作者们达成共识:大家都尽力在写作中达到科研、教学、普及与应用相结合的境界。 以上提出《人文纵横书系》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的一些写作目标,其目的正在于像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那样,使我们的作者与广大读者一道去提高“搜索、分享和捕获知识的能力”。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限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过,人文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知识发展走向的一大潮流。因此,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普及的《人文纵横书系》中,也点缀着这一伟大潮流中的几朵小小浪花。 大家知道,在我们的写作与阅读中,都经常会涉及对以往文本的诠释与解读问题。其实,这无论于作者还是读者来说,都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而,对某一文本的诠释与解读是因人而异的。如果说,大家已经认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美学鉴赏原则的话,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认可“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对同一文本的诠释和解读”这一话语原则呢?当然,对文本的诠释和解读必须具有积极意义。怎样才算有积极意义?我认为,本书前面雅斯贝尔斯和钱穆的两段话已经作答:那就是要发掘历史上的伟大文本对人类的贡献,发掘以往文本的当今意义,而不是去死抠文本所谓的“本来意思”。要知道,文本是由语言来表达的,而语言与文本原型总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对文本的诠释和解读与文本本身百分之百相同。因此,确定对文本诠释和解读的优劣就只能以对其当今意义发掘的优劣而定。联想到最近某些人对某学者的“抵制”,说这位学者对《论语》和《庄子》的诠释和解读“偏离了文本本身”,“给人造成了误导”,甚至以骂人的方式训之“极度无知”。对此,我们只需设问:如果真按某些人的意愿,对《论语》和《庄子》都千篇一律以训古方式来解读文本的话,还有何发掘经典文本的当今意义可言?谁愿去劳神费力耗时地听你那些被别人嚼烂了的说教! 更有甚者,有位朋友背上写着10个大字“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故意在某公共场合出现。我们仅就其10个字本身而言,说明这位“仁兄”对孔、庄太缺乏了解!大家知道,孔子“仁者爱人”,他有着博大的包容性,岂会“着急”?庄子具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广阔胸襟,此时,他正骑着那方圆几千里的大鹏的背“扶摇直上九万里”逍遥游去了,这“生气”二字与庄子先生有何缘分? 《人文纵横书系》的作者们免不了都要对各自所涉及的文本进行独立的诠释与解读。他们的诠释和解读都力求以发掘文本的当今意义为准绳,而绝不“躲进故纸堆里成一统,管他当下已是21世纪的和谐中国还是2000年前的历史正当战国与春秋”! 当然,对作者们的诠释与解读,以及其他的写作内容与形式,等等,其缺点、错误难免,恳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人文纵横书系》第一辑书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感谢该社的领导和有关同志,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得本书得以顺利问世。
内容概要
本书精选古今奇案百余例,对其复杂、曲折、奇谲的案情与断案、破案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出逻辑推理在断案、破案中的重要作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在对古人智断奇案的分析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推理形式的逻辑知识;下编对当代奇案侦破过程进行分析,主要揭示出逻辑推理在破案工作中的综合运用。 本书寓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是一本面向广大读者的科普性人文著作。
作者简介
吴邛,男,1956年生,1981年毕业于重庆三师(今重庆教育学院)高师政治专业,1983年11月调入重庆市委党校哲学部从事哲学、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工作,1998年6月被评为逻辑学副教授。二十余年来,主要从事逻辑学原理及其在破案、审案中的应用与中固逻辑史的研究工作,在《探索》《理论探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人民公安报》《云南公报》《法制周报》《四川法制报》《重庆法制报》等全国数十种报、刊发表文章三百余篇,主要作品有《“白马非马”不是诡辩命题》《论老子关于概念的辩证逻辑思想》《刑侦活动中的逻辑应用》《论“名实相怨”》《论并案侦查中的逻辑推理》等。
书籍目录
上编 古代篇 1.聪明的县令——推理的含义 2.“片言折狱”——对当关系直接推理 3.凶手不是断舌人——直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 4.明晟智辨假雷——三段论 5.张楚金照书察伪——三段论第一格 6.临海县令推理明冤——三段论第二格 7.举例证袁枚息讼——三段论第三、四格 8.苏东坡弈棋断疑案——混合关系推理 9.国渊巧捕匿名人——比对推理 10.改容换面钟鼒破案——选言推理 11.弱女陈情廷尉缉真凶——否定肯定式选言推理 12.判“离”判“合”费斟酌——肯定否定式选言推理 13.海瑞智惩恶公子——假言推理 14.范纯仁巧察伪供——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15.向敏中明辨奇冤——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6.钱推官公正断案——充要条件假言推理 17.费县令智析“无头案”——假言易位推理 18.形状不同说明什么——联锁假言推理 19.徐太守巧驳糊涂县令——二难推理 20.包公计擒狡徒——回溯推理 21.蓝县令巧和兄弟情——类比推理 22.正确推理明察案情(10例) (1)王繻辩冤 (2)杨县令查诬 (3)新县令循理得实 (4)慕容彦超放驴缉盗 (5)杨评事“片言”逮真凶 (6)贤县令推理识钱主 (7)刘崇龟巧计擒凶手 (8)张叔夜推理雪冤 (9)泥浆与女尸 (10)钟县令析裙破凶案下编 当代篇 1.“广场凶案”侦破记 2.加减后的推理 3.推理析疑擒色狼 4.她死谁手- 5.“蒙面人”之谜 6.林中“色狼”知是谁 7.烧不掉的罪恶 8.拿不走的“指纹” 9.“编不圆”的谎言 10.遮不住的“蒙纱人” 11.瞒不住的罪恶 ……
章节摘录
1.聪明的县令——推理的含义 在宋人郑克写的《折狱龟鉴》一书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三国时候,浙江省句章县有一户人家发生了火灾,丈夫被烧死,妻子很伤心,哭得死去活来。夫家的人怀疑是妻子杀了丈夫,再故意放火,谎称丈夫被火烧死。但那妇人拒不承认,于是就告到官府。审理此案的县令张举仔细检查了死者的口腔,见里面干干净净,便断定是妻子谋杀了丈夫。张举把乡里众人请来,当众做了一个“烧猪验尸”的表演:把一头猪杀死,把一头活猪捆好,一齐扔进烧着的木炭堆里。火熄后,被杀死的猪口中没有一点灰尘,而活猪尸体的口中却满是炭灰。张举说:“凡是在火中被烧死的人,势必在火中挣扎,口中就要吸进许多炭灰,而你的丈夫口中那么干净,说明他是被杀死,然后房屋才着火的。”那妇人听了只得乖乖招供,承认先杀死丈夫,后点火烧房的罪行。当时人们都称赞张举是一个很聪明的县令,这么轻易就破了案。 张举的聪明,就聪明在善于分析,善于思考。他得到妇人杀死丈夫再点火烧房这一结论,是这样分析的: 在火中被活活烧死的猪是动物,会挣扎,口中有灰;在火中被活活烧死的人是动物,也会挣扎;所以,在火中被活活烧死的人口中也应有灰。 如果这位丈夫是活活被烧死的,那么他的口中应有灰;但他的口中却没有灰;所以,他不是活着被烧死的(即先被谋杀再丢进火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