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宋其加 页数:31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大地,山川锦绣,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秦汉以来直至明清,跨越了数千年的历史,遗留下许多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古代建筑作为人们生息繁衍的空间“容器”,其朴实的艺术、合理的结构、精细的做工,最能体现古老的中华风情。中华古建筑的内涵博大精深,式样繁多,蕴涵了许多能工巧匠和先贤圣哲的奇思妙想,其艺术和精神财富是无可估量的。古人在建造房屋时喜欢选择自然环境优美之处,风景或温婉,或雄奇,均自然天成。古人偏好自然,顺理成章地选择在风景独善之地兴场立宅。顺应天然,不拘泥于形式,建筑格局自由飘逸,体现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关系,古人于此中生息,自然也就形成一派宽容大度,悠哉游哉的个性。而古建筑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是一种神秘而又让人猜不透的古老艺术,当我们漫步在古建筑之间,确实会有许多奇妙的想象在脑海里游荡,在那种交通和机械设备都很落后的年代里,人们是怎样完成这些不可想象的工程的?同时,人们也对古建筑的艺术创作、制作工艺、结构部件的作用,充满着一种神秘的感觉。但不论是用哪种眼光来看,古建筑给人的感觉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让人仿佛回到了古老而宁静的乡村和远古的时代;在此游览,真的是有“流连忘返”之意。但就古建筑本身来讲,它的设计思想、艺术创作、制作技术,布局及外型确实会让人产生对古老历史的追忆,对它的欣赏和研究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但对现代人来讲,古建筑的实用价值跟现代建筑就无法相比了。现有一种观点就是不喜欢这些“破旧的东西”,但大多数人是喜欢怀旧的。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的同时,又开始留恋返璞归真的东西,似乎又把古建筑这些“破旧的东西”给想起来了。想到古镇去欣赏一下古建筑;回忆一下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品尝一下农家菜,感受一下古老的田园风光。 人们思维的转变,给拥有古建筑的村子带来了滚滚的财源和显赫的名声。然而,兴起对古建筑旅游大开发的热潮又在另一个方面给古建筑带来不确定的结果。
内容概要
我们研究古建筑,首先应当了解这些不同形式的建筑的不同构造,了解每种构造都是由哪些构件组成的,它们在整体结构中起着什么作用。《解读中国古代建筑》用图文的形式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基本形式、基本框架结构、建筑构架组合方式、营造技术、各种古建筑的起源、主体建筑的工艺和技术,在建造房屋时选择自然环境及严格的建筑格局、建筑法规,以及对人类的作用。适用于建筑专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研究人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第一节 硬山建筑的基本形式一、硬山建筑的特征和主要形式二、硬山建筑木构架的基本组合方式和各部位构件的功能第二节 悬山建筑的基本形式一、悬山建筑的特征和主要形式二、悬山建筑的构造特点及部分功能第三节 庑殿建筑的基本形式一、庑殿建筑的基本构造二、庑殿建筑的柱网排列方式与构架关系第四节 歇山建筑的基本形式一、歇山建筑山面的基本构造和规律二、歇山建筑所用的顺梁和趴梁三、柱网变化与歇山建筑山面构造的关系第五节 攒尖建筑的基本形式一、四角攒尖建筑二、六角攒尖建筑三、圆形攒尖建筑第二章 古代建筑风水及装修、装饰第一节 古代建筑的风水一、生气二、觅龙三、察砂四、观水五、阴阳六、点穴七、五行第二节 古建筑装修、装饰一、概述二、装饰色彩与彩画三、色彩与装饰四、建筑装饰五、屋脊瑞兽装饰第三节 古代建筑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工艺一、雕刻制度二、雕刻工具和用料三、木雕刻常使用的图案形式和题材四、古代建筑砖雕艺术五、古代建筑石雕艺术六、古代建筑灰塑艺术第四节 天花、藻井一、天花的种类功能及构造做法二、藻井第五节 斗拱、板壁、博古架、太师壁一、斗拱的基本构造二、板壁三、博古架四、太师壁第六节 隔扇、槛窗、支摘窗、风门、牖窗、什锦窗、栏杆、楣子、花罩、碧纱橱、槛框、榻板、板门一、隔扇、槛窗的功能、种类及权衡尺度二、支摘窗、风门的构件名称三、牖窗、什锦窗、栏杆、楣子四、花罩、碧纱橱的种类和功用五、槛框、榻板的名称及作用六、各种板门的名称及用途第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祭祀、书院、会馆、陵墓建筑第一节 佛教建筑一、依山式石窟寺二、平川式塔寺三、自由式、藏式建筑第二节 道教建筑一、道教奉祀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二、道教建筑的形制和布局三、道教建筑的装饰图案第三节 祠庙建筑一、关帝庙建筑二、包公祠建筑第四节 书院、会馆建筑一、书院建筑的历史演变二、古代会馆建筑第五节 古代陵墓建筑一、丧葬制度的历史演变二、墓葬制度的演变三、丧葬形式四、陵墓地上建筑五、陵墓地下建筑第四章 建筑等级制、各朝建筑特点、单体装饰性建筑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一、古代建筑体本身二、台基三、开间四、斗拱第三节 中国各朝代的建筑特点一、史前建筑的特点二、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特点三、秦、汉时期的建筑特点四、魏晋南北朝的建筑特点五、隋、唐、五代的建筑特点六、金、辽的建筑特点七、宋朝的建筑特点八、元朝的建筑特点九、明朝的建筑特点十、清朝的建筑特点第四节 单体装饰及纪念性建筑一、导言二、明堂三、高台四、垂花门五、石阙六、牌坊七、牌楼八、华表九、石碑十、影壁十一、石狮第五章 古代砖、石、墙、园林建筑及构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砖、石砌筑的建筑一、砖砌建筑二、石砌建筑第三节 城墙建筑第四节 园林建筑一、楼二、榭三、亭四、阁五、廊六、轩七、舫八、桥九、塔第五节 古建筑飞檐第六节 古代建筑的门墩儿第七节 古建筑构件“瓦”附录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节 悬山建筑的基本形式 一、悬山建筑的特征和主要形式 悬山建筑形式最早见于汉代画像石及明器中,多见于民间建筑。建筑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出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悬山(亦称挑山)建筑。悬山建筑梢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这是它区别于硬山建筑的主要之处。以建筑外型及屋面做法划分,悬山建筑可分为大屋脊悬山和卷棚悬山两种。大屋脊悬山前后屋面相交处有一条正脊,将屋面截然分为两坡,常见者有五檩悬山、七檩悬山以及五檩中柱式悬山、七檩中柱式悬山。卷棚悬山背部置双檩,屋面无正背,前后两坡屋面在背部形成过陇脊,常见者有四檩卷棚、六檩卷棚和八檩卷棚等。还有一种将两种悬山结合起来,勾连搭接,称为一殿一卷,这种形式也常用于垂花门等。 二、悬山建筑的构造特点及部分功能 从建筑物的柱网部分分布以及正身梁架的构造看,悬山建筑与硬山建筑并无多少区别,所不同的只是山面檩木的变化。硬山建筑山面檩木完全包砌在山墙内,悬山建筑山面檩木则挑出于山墙外。 悬山檩木悬挑出梢,使屋面向两侧延伸,在山面形成出檐,这个出檐有防止雨水侵袭墙身的作用,这是悬山建筑区别于硬山建筑的地方。但檩木出梢也带来了山面木构架暴露在外的缺点,这对于建筑外形的美观和木构架端头的防腐蚀都是不利的。为解决这个矛盾,古人在挑出檩木端头外面用一块木板挡起来,使暴露的檩木得到掩盖和保护,这块木板叫“博缝板”,博缝板的尺度是与檩或椽子尺寸成比例的。清代《工部做法则例》规定博缝板厚为0.71椽径,宽6~7椽径(或二椽径),随屋面举折做成弯曲的形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