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胡庆山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1出版) 作者:胡庆山 页数:343
内容概要
在主体教育思想的启迪和当前新一轮体育课程实施实践需要的驱动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基金丛书·学术著作系列: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确立了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这一议题。如果说主体教育理论和主体教育思想是本研究立题的思维逻辑起点,那么肇始于21世纪初的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及其实施,则为本课题得以最终确定的实践逻辑基点。虽然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最终结果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其离开了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参与,那么其无疑将无果而终甚或以劣果而终。此外,就体育课程实施研究而言,其在国内至今仍然非常欠缺,且已有研究鲜少涉及到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这一议题。因此,突出对体育课程实施主体问题的研究,也就成为如今新一轮体育课程实施的实践所需和体育课程改革与实施研究的逻辑使然。本著作拟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对体育课程实施主体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
胡庆山,男,1980年8月出生,湖北松滋人,教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6月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留校工作并保送本校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6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并获批为硕士生导师,同年11月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主要从事体育理论教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并参与国家及省4级课题研究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式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中文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撰写的系列论文荣获第七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边缘融入中心:体育课程实施研究兴起的必然第一节 课程实施研究的边缘地位一、课程实施研究的历程短暂五、有利于指导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第五节 体育课程实施概念及本质一、体育课程实施概念的厘定二、体育课程实施本质的阐释本章结语第二章 课程实施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核心问题第一节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范畴一、范畴的哲学语义分析二、体育课程实施的范畴三、体育课程实施研究的范畴第二节 重物轻人研究范式的规避一、范式的语义分析二、体育课程实施研究范式的弊端三、重物轻人研究范式的规避措施第三节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地位-一、体育课程实施主体是连结体育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中间桥梁二、体育课程实施主体是体育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者与调适者三、体育课程实施主体是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评判员与首席发言人第四节 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作用一、解读并贯彻既定的体育课程计划二、将自身的体验与禀赋倾注于实践三、修正并完善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四、总结并升华体育课程实施的经验第四章 透视实然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参与的理论厘析第五章 整合应然的主体:体育课程实施多元主体的融合全书结语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一章 从边缘融人中心:体育课程实施研究兴起的必然众所周知,体育课程实施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落脚点,亦是检验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试金石。这是因为,任何看似完美的课程改革计划最终只有、也必须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和完善。翻开课程发展的史卷,不难发现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甚至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计划不是昙花一现、中途夭折,就是其实施的结果与先始的期冀相去甚远。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所进行的肇始于美国、影响波及全球的“学科结构运动”的败北即是最典型的证明。“学科结构运动”失败后人们经过沉痛的反思后认识到:导致“学科结构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过于重视课程计划的制订而相对忽视课程计划的实施环节。也正是由于人们对“学科结构运动”的反省,从而激发了人们开始重视并致力于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这一历史事实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包括体育课程的实施无疑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编辑推荐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基金丛书•学术著作系列: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