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华中师大 作者:朱英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力图矫正过去对清朝后期的政府一概否定的简单化弊病,力求历史主义地客观陈述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的演变过程。作者把辛亥革命前期这一时间概念界定为甲午战后,因为清朝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广度、深度与力度,确实是在1895年以后才有清晰的轨迹可寻。过去我们往往过分强调“百日维新”的昙花一现和庚子之役的极端愚昧落后,殊不知这两件大事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上,都曾留下深刻的印痕。如果说前者至少是通过一系列诏谕,初步勾画了虽然简略却也清楚的现代国家的草图;后者则是以历史的反动及其空前加深的民族灾难,为清朝政府的顽固传统路线谱写了一曲悲惨的挽歌。有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才使清政府的整体趋新政策导向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辛丑以后的新政,实际上是戊戌变法的继续,尽管它缺乏足够的自觉。
张謇不是历史学家,但是他也有爱谈因果关系的习惯,譬如上述“政因而业果”,士大夫(即学)需要“通因果为权”之类。我们史学界的祖师爷司马迂,早在两干多年以前就对历史学家提出极高的要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可以说是“通因果为权”的典范。但是在我国晚清史的研究中,对因果关系的寻求往往失之于公式化、简单化,因而有时难免忽略了因果关系内涵与外延的错综复杂特点。对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十年新政的研究与论析,人们常常是因为清朝最终的覆亡,而否定了它在某个时期和某种程度上多少顺应潮流的转变与努力。如果说,社会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处在这个大潮流中的人群(包括统治者)就绝不可能一成不变,其中总有某些人在某些方面做某些适应社会转型的事业,充其量无非是存在着主动适应与被动适应、奋力推进与勉强因应之类的差别而已。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甲午战后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一、甲午战后清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
二、甲午战后清政府发展实业的主要措施
三、甲午战后清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积极影响及局限
第二章 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
一、甲午“息借商款”
二、“昭信股票”的发行
三、解决财政困难的其他措施
四、近代银行的设立
第三章 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农业政策
一、发展农业的新认识
二、戊戌变法时期的发展农业政策
三、清末的发展农业政策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贸易政策
一、清初的贸易政策
二、晚清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三、晚清对外贸易的双重影响
第五章 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矿务政策
一、甲午战前的矿务政策
二、甲午战后的矿务政策
第六章 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铁路政策
一、甲午战后的铁路政策
二、路矿总局时期的铁路政策
三、商部时期的铁路政策
四、邮传部时期的铁路政策
第七章 设立商务局、农工商局:发展实业措施之一
一、商务局、农工商局的设立
二、商务局、农工商局的职责
三、商务局、农工商局的实际作用
四、商务局、农工商局的局限
第八章 创办劝业会:发展实业措施之二
一、端方与南洋劝业会
二、清末的武汉劝业奖进会
第九章 颁行经济法规:发展实业措施之三
一、晚清经济法规的产生
二、晚清经济法规的种类
三、晚清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
四、晚清经济法规的局限
第十章 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地方自治政策
一、晚清地方自治政策的推行
二、晚清地方自治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晚清地方自治政策的影响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改革与市民社会雏形的诞生
一、市民社会的发展模式
二、市民阶层与资产阶级
三、晚清中央集权的变化
四、晚清的市民社会雏形
第十二章 清末新政新论
一、新政期间的政治改革
二、新政期间的经济改革
三、新政期间的教育、军事改革
四、新政的性质
第十三章 清末新政与清朝统治的灭亡
一、辛亥革命与清末新政的终结
二、民族矛盾对清末新政的制约
三、政治参与的发展及清政府的错误对策
四、新政期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十四章 辛亥革命前期袁世凯的经济思想及其政策
一、辛亥革命前期袁世凯的经济思想
二、辛亥革命前期袁世凯的发展实业政策
附 录 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记事年表
作者手记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于是,在15世纪至16世纪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出现了明显的不同。西方各国均竭力排斥外国商人,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清政府则尽量限制本国的对外贸易;西方各国实行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无不限制进口,鼓励出口,清政府则对出口的限制严于进口;西方各国采取诸多方式,向本国商人提供各种优惠,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不仅不向商人提供便利条件,反而多方掣肘,1727年甚至规定:“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①。这些禁令,大大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利用对外贸易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东方强国,造船、制炮技术并不落后于西方多少,因而并非没有力量以积极的方式抵御殖民主义者的侵扰。事实上,明清两代的中外海战中,中国曾多次取得胜利。所以,禁海和闭关是一种消极的海防政策。关键在于封建统治者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中国资源丰富,地域辽阔,是一个不需要外来商品、高度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家,外贸在国民经济中从来就不占重要地位。正如乾隆帝致英王的文书所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②嘉庆帝在上谕中也称:“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物货哉?”③外贸既然无足轻重,加上西方殖民主义者借此对中国屡加骚扰,封建统治者自然予以严格的限制。
编辑推荐
《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