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意义的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华中师大  作者:胡典顺  页数:358  

内容概要

  《基于数学意义的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以数学哲学和数学教育哲学的前沿成果为背景,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数学意义——探求数学价值,反思数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数学教育回归数学意义的基本路径,并分析这些基本路径的教学意蕴。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数学本质的探求一、数学的性质(一)哲学认识(二)一些隐喻二、数学知识的特征(一)抽象性(二)演绎性(三)过程性(四)优美性(五)统一性三、把握数学本质(一)超越传统认识(二)领悟深刻内涵第二章 数学意义的视界一、意义与数学意义(一)意义(二)数学意义二、数学意义:科学的立场(一)时代的特征(二)美妙的乐章(三)从皇后到伙伴三、数学意义:教育的立场(一)数学素质——人的基本素质(二)数学——促进人的发展第三章 数学意义的缺失——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调查与反思一、数学教育的异化(一)异化——从劳动到学习(二)数学教育的异化二、数学教育的实证研究(一)调查设计和过程(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三、意义缺失的原因探求(一)数学等于升学工具吗(二)学数学就是做题吗(三)数学是绝对真理吗(四)数学等于逻辑吗(五)数学教学应该强调公理体系吗(六)数学教学应该很抽象吗四、数学教育——回归数学意义第四章 从“数学对话”中回归数学意义一、对话与数学对话(一)对话(二)数学对话二、数学对话的价值三、数学的对话性(一)从数学哲学来看(二)从数学发展来看(三)从数学知识来看四、基于数学对话的教学意蕴(一)感受数学对话(二)重视数学交流(三)体现过程价值第五章 从“数学文化”中回归数学意义一、文化与数学文化(一)文化(二)数学文化二、数学的文化性三、审视数学知识教育(一)数学知识教育的特点(二)数学知识教育的缺失(三)数学知识教育的根源四、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意蕴(一)从知识到文化(二)展现火热思考第六章 从“数学经验”中回归数学意义一、经验与数学经验(一)经验(二)数学经验二、数学经验的价值三、数学经验对数学发展的影响(一)数学经验的积极作用(二)数学经验的消极作用四、数学的经验性(一)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影响(二)数学经验性的近代认识(三)数学经验性的现代认识五、基于数学经验的教学意蕴(一)回归生活世界(二)重视数学经验(三)关注数学表征结语:走向意义的数学教育主要参考文献附录附录一:调查问卷1附录二:调查问卷2附录三:调查问卷3附录四:访谈提纲附录五:原始统计数据(调查问卷1)附录六:原始统计数据(调查问卷2)附录七:中学生对数学的定义(调查问卷3)后记

章节摘录

  随着数学理性的复兴,伽利略创立的自然科学成为科学的典范。科学等同于“伽利略自然科学”,并且惟“数学科学”独尊。笛卡尔曾自豪地宣布,科学的本质是数学。他曾有一个大胆的设想:一切问题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化为代数问题,一切代数问题化为代数方程问题。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由于伽利略以来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实证科学不断取得成功,而形而上学一再遭到失败。特别是以数学和物理学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科学的不断膨胀,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盛行起来。于是,人们认为,唯一真正的科学是实证科学。胡塞尔认为,“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到实证科学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就的‘繁荣’。这种独特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只见事实的科学造成了只见事实的人”②。在胡塞尔看来,实证主义导致欧洲的人性危机,它将科学的理念还原为纯粹事实的科学,科学丧失其对生活的意义。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片面的,它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关系,看不到客体的意义是由主体授予的,看不到客观的事实是依赖于由主体所建立的理论的。所以,社会的理性化过程并未给人带来个性的自由与解放,反而加速了人的“物化”。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基于数学意义的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