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郭勇 页数:249
内容概要
三峡大学文学院组织出版“‘求索’语言文学学术文库”,整体地展示本院教师最新的重要学术成果,第一批书稿已经交付出版社,即将面世。这是他们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学院领导向我介绍了他们的构想和当前的进展,嘱咐我就此写一点文字。我和三峡大学文学院及其前身宜昌师专中文系的多位同行交往几十年,对学院的发展轨迹有所了解,可以借此谈谈我对这个学术团队的观察和由此而生的感想.从宜昌师专所在的北山坡,到今天三峡大学的葛洲坝与三峡大坝近边依山傍水的主校区,地理距离并不远,而几十年来几代人所经历的创业历程,却是并不平坦单纯,而有着十分丰富厚重的内涵。在学科建设中,传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无形的力量,文科尤其如此。没有相当时间的积累,一个学术团队不可能于朝夕间突兀而起,更难有持续发展的后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80年代初的宜昌师专中文系的老师们,是一批非常敬业的园丁,倾注心力于教学,同时也在各自选定的领域学有专攻,功力扎实,学风朴实,撰写过不少很有见地的论著,带出了一批批后继学者。
作者简介
郭勇,男,1978年生,湖北麻城人。先后毕业于湖北三峡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论、中西比较诗学。在《外国文学研究》、《宁夏社会科学》、《湖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教研项目。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及价值第一节 投身教育救国之路第二节 美育:人道主义教育的中坚第三节 科学与美育:新文化的两翼第四节 美育与文化的融合创新问题第二章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实践性特征第一节 知行合一的原则第二节 蔡元培的美育实践第三章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整体观照第一节 美育思想与其他思想的关联第二节 在比较的视野中看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特色第四章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理论资源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学术与日本学说的影响第二节 美育的美学考察——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西学资源第三节 中西文化融合的“中国文艺复兴”结语附录一 蔡元培美育实践的内蕴与意义附录二 科学教育与美育并重——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辩证性及其价值附录三 从“无利害”到“似无用,非无用”——试论蔡元培对康德美学思想的吸收与改造附录四 “言文一致”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对“言文一致”命题的重新审视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可以说,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他留下的印记,对他人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进士及第后,蔡元培在清廷任职,仕途顺畅。他本可以安心做一名封建朝廷的官员,但是,时代毕竟已经发生了巨变。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日益深重,近代民主思想的萌动和西学的涌人,也正在冲击着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知识界萌发了各种新思潮,提出各种救国方案。蔡元培也不例外,只是他的探索过程也是异常艰辛而曲折。 19世纪末,中国早已饱受欧美列强的侵凌,而近邻日本也于1894年悍然发动了甲午战争。在当时的情况下,作为一名臣子,蔡元培还是寄希望于朝廷,他与一些大臣联名上奏折,建议皇帝联合英、德以抵御日本①。战败以后,清廷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蔡元培极为悲愤。而就在1897年,他们曾寄予希望的德国又强占了中国的胶州湾。蔡元培自此意识到“不自强而恃人,开门揖盗,真无策之尤也”②。 但是,如何才能自强?蔡元培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在民族危机深重之时,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大力宣传西学,倡言变法,希望通过改良以实现自强。蔡元培也感受到了“新学竞起,科举将废”的时代气息③,积极阅读各种新书。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