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亚敏 页数:2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学理论教材有理论体系和叙述体系,叙述体系必须以理论体系为支撑,教材编撰者没有系统的文学理论观念,教材会是支离破碎的,把现成的理论体系搬到教材之中,却不见得符合本科学生的接受心理。理论体系体现教材编者的见解,不同学派有不同的体系——不同的逻辑起点,不同的基本命题,不同的范畴概念,很难平行介绍。理论体系必须符合理论逻辑,叙述体系则要由易而难、由浅而深、由感性而理性,要打破理论体系的结构另行处理。我们的教材重叙述体系,重现象,重知识,重实际,围绕理论问题介绍历来和当前主要的观点,把若干学派的观点分别而适当地纳入教材的叙述体系之中,努力使我们的教材和教学既是系统的,又是丰富多样的。 教材的叙述体系要考虑学生接受的思维特点,考虑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例如,《文学理论》一头一尾讲文学的基本性质,中间讲文本,讲创作和接受。我们觉得,对于本科学生教材的论述不宜太抽象,要多联系具体文学现象来讨论,主要给学生方法和知识。一本教材要有一个完整的叙述体系,这一套教材也追求一个大的体系。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编 比较文学的历史和性质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诞生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发展第三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第四节 比较文学兴盛的世纪特征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第一节 比较文学与相关概念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影响研究第二节 平行研究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立场第二编 比较文学理论概要第四章 流传学第一节 流传学的研究类型第二节 流传的方式第三节 流传中的变异第五章 渊源学第一节 渊源学的类型第二节 渊源研究的途径第三节 创造性误读第六章 媒介学第一节 媒介的历史与承担者第二节 翻译第三节 媒介学的其他传播方式第七章 形象学第一节 形象学的发展历史第二节 形象学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形象学的研究对象第四节 形象学的基本特征第五节 形象学反思与前景第八章 主题学第一节 主题学的历史和定义第二节 主题学的研究范围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价值第九章 文类学第一节 文类学的特征第二节 文类理论的发展第三节 文类学的研究类型第四节 研究文类学的意义第十章 比较诗学第一节 比较诗学的研究范围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研究类型第三节 比较诗学的意义和前景第三编 跨学科研究第十一章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第一节 文学与绘画第二节 文学与音乐第三节 文学与影视艺术第十二章 文学与社会科学第一节 文学与宗教第二节 文学与哲学第三节 文学与心理学第四节 文学与现代语言学第十三章 文学与科学技术第一节 文学与科学的联系第二节 科学发现对文学的冲击和渗透第三节 科技优位下的文学与批评跨文化的文学关系研究(代结语)修订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人们对异域文化的接受存在种种误读,比较文学教科书上提到“独角兽(unicon)”引出的就是误读问题。在欧洲中世纪的一个传说中,独角兽被描绘成很温驯的、头上长着一只触角的白马,它生活在一个奇异的国度。马可·波罗受到这个传说的熏陶,在从中国回去途中的爪哇,他看见了一个动物,于是,他这样描绘了他所看见的独角兽。它们不是白色,而是黑色。它们长着野牛一样的毛,有大象般的大脚,头看起来像野猪,舌头上长满刺,简直奇丑无比!事实上,他看到的是犀牛,但他是带着独角兽的标准看待犀牛的。在中国语境下西方文学中的意蕴、形象和概念也往往被误读。“五四”时期人们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与上海的鸳鸯蝴蝶派相提并论,将维特视为才子,绿蒂称为佳人,消除了歌德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冲突。美国影片《沉默的羔羊》中的“羔羊”在西方意味着牺牲,而由于中国缺乏西方那种宗教背景,“羔羊”在人们眼中变成受到怜悯的弱小者。从阐释学的观点看,误读在文化交流中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读者的接受期待。伊格尔顿在评述接受理论时指出:“读者肯定不会在真空中看到原文;一切读者都有其社会和历史地位,他们怎样解释文学作品将受到这一事实的深刻影响。”事实上,每个人在看待世界的时候,都有一个关于这个世界的先人为主的观念,而这个期待视野来自自己的传统。叶维廉在《比较诗学》一书中曾讲过青蛙和鱼的寓言。
编辑推荐
《比较文学教程》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华大博雅”文艺学系列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