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饶晓明 等 著 页数:263
前言
拜谒东坡赤壁,最早是在1984年春天。 其时还住在山里,因为陪同外省两位文学前辈,而搭乘长途客车前来古城黄州。那一次,我们沿着一条清静的道路缓缓前行,景象分明很陌生,心里却有一种熟悉仿佛是与生俱来。多年后,有机会在这路旁某文化单位工作,父母来小住,才晓得,自己就是在这路旁一所普通房舍里出生的。清静的路悄然通向一扇朴素小门。门后石壁苍红,正在偏西的太阳,诗意地将人带到二赋堂前。 从这以后,不记得来过多少次。在黄州的几年间,因为相隔几百米,不用挪步,站在窗后,就能将越来越沧桑的东坡赤壁揽入情怀。再往后,我这过客一样的黄州之子,又一次离别去远。偶尔有机会回来小住,不只是深情牵挂,重要的是为文之人,面对古来宗师,在品格操守上再行受戒。 要进二赋堂,须得迈过那道高洁门槛。 这样说,非是怀想此地可曾光彩照人。坡仙显圣处,早就是如此落寞寂寥,如此宏阔高远,如此简易却渊博大千,如此素洁而霓裳万方。虽然听不绝大江东去风流浩叹,清凉赤壁与清凉东坡,才是地理人文的天撮之合。正是有此一段天下无双的合璧,汤汤鄂东五水,才没有写成一部从头到尾的天灾人祸血腥乱世史。称为古老也不够形容筑城久远之黄州,岁月城池四围,被新王朝猛将毁了!又被旧皇族顽军毁了!闻风而起的暴众和运筹帷幄的官兵,更将鄂东之地涂炭多少,败坏江山何止千年?东坡之前,一江两岸散落的莫不是社稷碎片。东坡往后,五水其间破碎依旧,所散落的更有家国的灵肉诗情。 是东坡成就了赤壁,抑或赤壁美名了东坡! 天造地设,就是从九天洒落一滴甘露。眉山苏轼断断不会想到自己日后做了赤壁东坡,如此归结,只能是神圣引领去向。 想来亦非,人道是某时某地某事。当年孤鹤横江,惊涛卷雪,哪会相信小小乡谚:河东三十,河西三十!万顷沧桑,水天南逝。涓涓细流的宿命,竟然也是望东而去的茫茫大江之茫茫真理!亘古之河,流尽性情之水。留下东坡赤壁怀古,更流出对星月山水楼阁怀古之怀想。 一声吹断横笛,吹断的还有大江,空凭许多乱石淘沙,铺陈在诗词清流与天才赤壁之间。果然是大江东去,虾蟹蹿得再欢,也不过是风尘之数,成不了风流。 于是判断,鄂东之地,物产中最了不得的是人之风骨。
内容概要
《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是系统赏析苏东坡黄州名篇的首本读物。作者充分吸取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从历史、地理、文化、美学等多学科角度,对东坡在黄州的特色诗、词、文赋、笔记、书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赏析,较好地反映了东坡作品的时代性特点和地区性特点,还原了东坡谪居黄州时的生活创作状态和思想性格变化;做到了集通俗性、知识性、欣赏性与学术性于一体,雅俗共赏;亦可为大学文科学生学习研究的辅助教材。
作者简介
饶晓明,湖北崇阳人,198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就职于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硕士,副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广东佛山市政协委员。出版著作有《东坡词研究新思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超然旷达,隽永清新:苏辙亭轩记赏读》(中华书局)、《苏轼词新释辑评》(合著,中国书店)、《闲人身影,异乡情调:苏东坡黄州笔记》(合著,中华书局)。 方星移,1969年生于湖北英山。现为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会员、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黄冈东坡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专著有《宋四家词人年谱》等。
书籍目录
诗歌部分梅花二首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万松亭并叙初到黄州次韵前篇安国寺浴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雨中看牡丹三首五禽言五首并叙迁居临皋亭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正月二十日,往岐亭浚井东坡八首(选二)并叙闻捷并叙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陈季常见过三首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二虫红梅三首寒食雨二首蜜酒歌并叙鱼蛮子李委吹笛并引南堂五首元修菜并叙徐君猷挽词东坡再和潜师和秦太虚梅花海棠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余云为甚酥别黄州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岐亭五首并叙乐府部分无愁可解(光景百年)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南乡子(晚景落琼杯)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满江红(江汉西来)木兰花令(春云阴阴雪欲落)木兰花令(垂柳阴阴日初永)木兰花令(新愁旧恨眉生绿)木兰花令(霜叶萧萧鸣屋角)浣溪纱(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纱(醉梦醺醺晓未苏)浣溪纱(雪里餐毡例姓苏)浣溪纱(半夜银山上积苏)浣溪纱(万顷风涛不记苏)满庭芳(蜗角虚名)江神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纱(山下兰芽短浸溪)西江月(照野猕猕浅浪)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大江东去)念奴娇(凭高眺远)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十拍子(白酒新开九酝)满庭芳(归去来兮)浣溪纱(西塞山边白鹭飞)渔父四首(渔父饮)赋传部分赤壁赋后赤壁赋方山子传笔记部分临皋闲题记樊山黄鄂之风游沙湖记承天寺夜游遗爱亭记代巢元修记游定惠院别文甫子辩黄州安国寺记陈氏草堂书信部分与司马温公书(三)与李公择书(十一)答秦太虚书(四,节选)与章子厚二首(一)与滕达道书(二十)与陈季常书(三)与范子丰书(八)附录再论苏东坡文艺创作的高峰在黄州东坡黄州词为何能突破100首?东坡赤壁游踪考苏东坡谪居黄州大事年月表后记
章节摘录
这首词是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东坡寓居黄州定惠院时所作。 此时,“乌台诗案”虽已平息,但濒临死亡的恐惧和惊吓仍留缠心间,惊魂不散。乍贬黄州,他“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李方叔书》),在自然的野趣里寄存着幽独的心,而幽独的心中又时时流露出高洁自赏、不同流俗的情怀。这首《卜算子》便是东坡此时心境的艺术体现。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首两旬,东坡用缺月、疏桐、漏断、初静,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冷清的画面。残月悬挂在空空荡荡的梧桐枝头,暗淡、凄清,一股冷冷的寒气顿时弥漫大地。夜色转深,万籁初静。静谧的天宇,又在冷清、凄凉的画面上泼洒了几滴黑色的忧郁,组成了一幅残月疏桐图,反映着东坡内心的苦闷和寂寞。孤单的缺月、寂寥的疏桐和黑夜的愁客三个意象有力地表现了东坡的痛苦心境。“漏断”人静,一位孤独的幽居者在残月疏桐的夜晚静静地独来独往。他那孤单的身影,晃闪于黯淡的月光下,宛如一只缥缈的孤鸿,来去匆匆,飘忽不定。“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两句紧承前句而出,以孤鸿自喻,用冷寂的景物搭配孤独的人儿,把冷落凄凉的外在环境与孤寂惆怅的内心互渗交融,将东坡的抑郁和苦闷同天地共鸣,弥漫得无边无际,使词作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词的上片以“孤鸿影”三字作结,承前启下。下片词便转入了对孤鸿的具体描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轻轻的微风,吹动了草丛,惊起了孤鸿。她拍展着翅膀扑扑离开,但又依依不合地频频回头。孤鸿的神态蕴藏着多么丰富而深刻的意味啊!但在夜色之中,又有谁能理解它的苦衷和幽恨呢!这里,东坡寥寥几笔便把自己遭受打击、惊魂未定、顾影自怜的形象描绘了出来。“有恨无人省”,又含蓄曲折地表现出自己初来黄州时“亲友绝交,疾病连年”、“郡中无一人识者”(《谢量移汝州表》)的寂寞和苦痛。“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东坡在深沉的孤独凄苦中又流露出自己的高洁情操。受惊的孤鸿在焦灼中来回飞动,希望选择一丫树权来安身栖息。但她飞去又飞来,飞来又飞去,拣尽所有的寒枝却仍不肯栖落,最后宁愿像枫叶一样飘落在寂寞洁净的吴江之中。这两句既与前面的“缥缈”紧扣,又含有“良禽择木而栖”的理想,表现出自己虽遭厄运却不苟合流俗的高风亮节,耐人寻味。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