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章开沅 页数:4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章开沅演讲访谈录》系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即将出版的新著,是先生多年来治学育人思想和经验的集合,也是其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的忠实写照。章开沅先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界泰斗,在辛亥革命史、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等领域皆有开创性的贡献,其深刻独到的史学思想影响了几代学人。他曾多次应邀赴国内外讲学和参加重大学术会议,其演讲精辟深刻、幽默风趣、朴实率真、发人深思,备受学界和媒体的关注和好评。本书精选了章先生的演讲稿近五十篇以及多年来有关章先生的对话访谈录十余篇,按照专题分为史学思索、呼唤人文、维护和平、教书育人、痴迷辛亥、基督宗教、品评人物、历史寻踪以及附录九个部分,大致可以反映章先生的治学育人历程及理念,而先生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他对社会的关怀,对正义的追求和匡扶,对世俗弊端的鞭挞,对后辈学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等也都寓于其中。相信本书必将对青年学人的治学与为人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章开沅教授,原籍浙江省吴兴县,生于1926年7月。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Augustana College)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名誉博士。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后长期执教华中师范大学,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国学者之一,先后应邀访问了东西方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先后受聘担任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许多著名学术机构的研究教授或客座教授,其深厚的学养和人格魅力深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章开沅教授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研究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论著丰厚,主要有《辛亥革命史》、 《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 《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 《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 《传播与植根——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论集》等。章开沅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3--1990)、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培养和影响了一批活跃于国内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中青年知名学者。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华中师范大学池田大作研究所名誉所长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
书籍目录
史学思索 关于改进研究中国资产阶级方法的若干意见 危兆盖:关心社会 参与历史——访章开沅 教授 李平生:章开沅教授与中国近现代史写作 走自己的路——中国史学的前途 赵颖:大象无形——章开沅先生访谈录 陈才俊:史学的品格与历史学家的使命 ——章开沅教授访谈录呼唤人文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文化危机与人性复苏 章开沅教授谈打首义牌 首义文化区感言 受奖感言 有感于文化创新——从与池田大作对话说起 三个问题 泰晤士河源头的思考——从“牛津现象”谈起维护和平 在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上的讲话 一个中国学者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过程 李永升,董淑健:血写的历史不会被掩埋 ——章开沅教授谈“贝德士文献”发掘始末 在“亚太和平与公正联合会宴会”上的讲话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在中山大学的演讲 殊途而同归——与池田先生的相遇与相知 寻踪樱花教书育人 春风化雨,桃李芳菲——向第一个教师节献词 在索菲亚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 肜新春,刘秀枝:章开沅:好制度比好校长 更为重要 与一位普通考生的通信 纪念“五四” 超越“五四” “20届”寄语“90后” 教育就是完善自己 量化评审是学风不正的根源之一痴迷辛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研究辛亥革命史 辛亥革命史研究三十年 辛亥革命史研究如何深入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纪念馆的建设 纪念馆的地位、功能及其发展方向 在“三个中心”的道路上迈进 珍惜辛亥历史遗产——以世纪意识为例 辛亥学脉,世代绵延 ……基督宗教品评人物历史寻踪附录
章节摘录
关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问题,需要加强区域性的研究,这一点不仅为大家所认识,而且已经在逐步付诸实践。但中国是个很大的国家,有些省区无论是从面积还是从人口来说都超过欧洲一些国家,因此省区之间和省区以内的资产阶级问题研究,都十分需要合理的布局。现在的区域研究多半侧重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这样自然很难真正达到对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发展的总体认识。需要把我们的研究扩展到经济不发达、较落后以至很落后的地区,特别是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即使像陈志让教授所说的那样“需要眯着眼睛去找”资本主义的地方,也不要轻易放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从经济上了解近代中国国情,才能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发展作出比较切近的判断。区域研究不可受行政区划(如省、府、县)的限制,因为近代史上形成的区域与秦汉以来沿袭已久的行政区划早已不完全一致。简单地按照省、府、县各级行政单位来进行研究,往往会割裂同一经济区域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不易反映当地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完整形貌。即令是东南、华中、西南、华北、西北这样的地理区划,也不完全适宜于近代资产阶级的区域研究。对于这个课题来说,所谓区域,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经济活动的一定空间,而它又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变化着的。应该勇于突破省、府、县的框框,努力考察那些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区域界限,或以工业地区为中心,或以市场分工为线索,或以江河流域为依据,或以铁路沿线为区分,或以港口商埠为范围……按照实际经济区划来研究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活动,也许有助于我们获得新的认识。当然,近代中国基本上仍然是封建农业宗法社会,许多地区的经济结构千百年来甚少变化。对于这些极端落后而且与外界联系较少的地区来说,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可能依旧是大体吻合。同时,在封建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下,地方经济管理仍然严格按照行政区划。在清末省一级的巡抚、布政使(包括明初的实业司),某些府和直隶州一级的商务局,对于当地早期的工商业都具有很大约束力。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有关近代资产阶级的资料(特别是统计资料)都是按行政区划记录和保存下来的。由于这些原因,按行政区划作区域研究,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一级阶梯。但即令是在省、府、县的范围内,也未尝不可以着重勘察规模较小而联系更为紧密的经济区划。
编辑推荐
《章开沅演讲访谈录》:博雅名家讲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