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革命歌谣研究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桑俊  页数:300  

内容概要

  《红安革命歌谣研究》运用文艺批评学、文化学、社会学、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文本分析、田野调查、人物访谈等方法,对红安革命歌谣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探讨了红安革命歌谣产生的时代背景、原因和传播方式,分析了红安革命歌谣的主题意蕴和审美特征;通过综合研究,探完了革命歌谣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将民间文学与旅游、民间文学与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结合起来,考察了革命歌谣在当今红色旅游中的地位与现状,对革命歌谣的旅游应用与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模式;探讨了红色经典的内涵与意义,并以江西“红色歌谣万人唱”为例,指出革命歌谣对当今群众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引导作用;通过个案研究,探讨了革命歌谣的产生与演变、革命歌谣的歌手传承与村落传承,试图勾勒出革命歌谣在革命年代产生与传播的全貌,对革命歌谣在现当代的传承情况作出尽可能合情合理的描述和阐释,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歌谣与地域、歌谣与个体、歌谣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书籍目录

引论第一节 革命歌谣研究述评一、革命歌谣的搜集、研究历史二、红安革命歌谣的搜集与研究第二节 选题意义及相关学术概念一、本课题的选题意义二、相关学术概念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一、研究方法二、研究材料来源第四节 本书写作框架上编第一章 红安概况第一节 自然环境第二节 历史人文第三节 光辉的革命历史小结第二章 革命时代与革命歌谣第一节 红安革命歌谣产生的原因一、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与鼓励二、革命运动对革命歌谣的激发作用三、传统民歌对革命歌谣的孕育作用第二节 红安革命歌谣的传播方式一、革命报刊对革命歌谣的书面传播二、红军宣传员对革命歌谣的口头传播第三节 红安革命歌谣的主题意蕴与审美特征一、红安革命歌谣的主题意蕴二、红安革命歌谣的审美特征小结第三章 地域文化与革命歌谣第一节 红安革命歌谣与民俗文化一、革命歌谣对传统歌俗的运用二、革命歌谣对其他民俗的反映第二节 红安革命歌谣与传统歌谣一、革命歌谣在内容上的创新二、革命歌谣在形式上的继承第三节 红安革命歌谣与方言一、革命歌谣中的方言语音二、革命歌谣中的方言语法三、革命歌谣中的方言词汇小结第四章 红色资源与革命歌谣第一节 红安革命歌谣与红色旅游一、红安红色旅游的现状二、红安革命歌谣在红色旅游中的可行模式第二节 红安革命歌谣与文人创作一、革命歌谣在文人作品中的广泛运用二、红安文艺作品中大量运用革命歌谣的原因探究小结第五章 红色经典与革命歌谣第一节 红色经典的内涵与意义一、红色经典的内涵二、革命歌谣中体现的精神三、当代大力弘扬红色经典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重唱红色经典:以江西“红色歌谣万人唱”为例一、江西“红色歌谣万人唱”现象描述二、“红色歌谣万人唱”探因小结下编第六章 革命歌谣的产生与传播——以两首经典革命歌曲为调查个案第一节 《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产生与传播一、《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内容及其产生的背景二、一首名曲引来几省抢版权三、追寻《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四、红军战士让《八月桂花遍地开》唱遍全国五、《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流传与变异第二节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产生与演变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红二十五军唱响《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与演变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统一与规范小结第七章 革命歌谣的传承人第一节 革命歌谣与传承人的关系考察第二节 红安革命歌谣传承人的田野调查一、红安革命歌谣传承人的地域分布二、红安革命歌谣的主要传承人研究第三节 民间歌手与革命歌谣传承人的联系与区别一、作为歌手的共同特征二、革命歌谣传承人的独有特征小结第八章 革命歌谣的村落传承——以红安华家河镇祝家楼村为调查个案第一节 调查村落——祝家楼村简介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情况说明第三节 群众对歌谣的情感和对政府的态度一、群众对歌谣的情感认识二、群众对歌谣的了解及保护意识三、群众对政府的态度评价第四节 群众喜爱歌谣的原因及政府的保护措施一、群众对歌谣的喜爱及原因探讨二、群众对歌谣的保护意识与矛盾心理三、政府在革命歌谣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四、政府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运动的结合小结结语附录附录一 郭家齐访谈录附录二 红安文人利用歌谣创作作品一览表附录三 红安革命歌谣调查表(红安华家河镇祝家楼村)附录四 红安革命歌谣名录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安革命歌谣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